癖嗜部第九
關燈
小
中
大
子猶曰:耳目口體之情,大緻相似也。
蓋自&ldquo水厄&rdquo可畏,&ldquo酪奴&rdquo不尊,而茶冤矣。
故先茶而飲以歡之,而食以充之,而寝以息之,于是乎書畫金石以清其玩,吟諷讴歌以暢其懷,博奕田獵以逞其欲,花木竹石以寫其趣。
迨香水雜陳,内外畢具,而坐客之談諧其可少乎?凡此非富貴不辦,而佞佛布施,正為生生世世富貴地耳。
然而天授既殊,情緣亦異,盈縮愛憎,自然之歧也。
蝍且甘帶,鸱鴉嗜鼠,甲棄乙收,孰正唐、陸哭笑之是非?集《癖嗜》第九。
茶 王濛好茶,人至辄飲之。
士大夫甚以為苦。
每欲住候,必雲:&ldquo今日有水厄。
&rdquo 王肅喜茗,一飲一鬥,人号&ldquo漏卮。
&rdquo 盧廷璧嗜茶成癖,号&ldquo茶庵&rdquo。
嘗蓄元僧讵可庭茶具十事,時具衣冠拜之。
耽飲 畢卓為吏部郎。
比舍郎釀酒熟,卓因醉夜至其甕間取飲。
主者謂是盜,執而縛之,已知為吏部郎,方釋焉。
劉伶病酒,渴甚,從婦求酒。
妻捐酒毀器,涕泣谏曰:&ldquo君過飲,非攝生之道,必宜斷之。
&rdquo伶曰:&ldquo善!吾不能自禁,唯當誓鬼神耳。
便可具酒肉。
&rdquo婦從之。
伶跪而誓曰:&ldquo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鬥解酲。
婦人之言,慎不可聽!&rdquo仍飲酒禦肉,頹然複醉。
鴻胪卿孔群好酒。
嘗與親舊書雲:&ldquo今年田得七百斛秫米,不了曲糵事。
&rdquo王丞相勸使節飲,曰:&ldquo不見酒家覆瓿布,日月靡爛?&rdquo群曰:&ldquo不爾,不見糟肉乃更堪久?&rdquo 杜邠飲食洪博,既飽即寝。
人谏非攝生之道。
杜曰:&ldquo君不見布袋盛米,放倒即慢?&rdquo語意同此。
鄭泉字文淵,陳郡人,仕吳,官至太中大夫。
臨卒,語同輩曰:&ldquo必葬我陶家之側,庶百年之後,化而為土,幸見取為酒壺,實獲我心矣!&rdquo 艾子好飲,一日大飲而哕。
門人密袖豬髒置哕中,指示曰:&ldquo凡人具五髒,今公因飲而出一髒矣,其何以生?&rdquo艾子熟視,笑曰:&ldquo唐三藏尚活,況四耶?&rdquo 汝南王琎取雲夢石甃,泛春渠以畜酒,作金銀龜魚浮沉其中,為酌酒具。
自稱&ldquo釀王&rdquo兼&ldquo曲部尚書&rdquo。
亭州李氏種菊數百本,通縣莫敵。
人稱為&ldquo菊帝&rdquo。
&ldquo菊帝&rdquo好對&ldquo釀王&rdquo。
善飲 大司馬彭公澤,善飲。
偶訪郭武定勳,問侯:&ldquo今年釀若何?&rdquo郭曰:&ldquo小勝。
&rdquo且曰:&ldquo幸尚早,能小嘗否?&rdquo曰:&ldquo可。
&rdquo延之側室,尚不肯脫衣,曰:&ldquo主人不堪酬酢。
&rdquo郭曰:&ldquo适有張秀才,量似可,然何足以當巨公?&rdquo彭笑曰:&ldquo不妨,請見之。
&rdquo使侍坐,取兩銀舟相對,鲑炙蔬果,以漸羅列。
酒十餘行,解帶褫衣,曰:&ldquo進部尚可遲也!&rdquo屬有微雪,又十餘行,曰;&ldquo部幸鮮事,可無進矣!&rdquo轟對無算。
至暮,摹其腹曰:&ldquo酒太甘,當以燒酒送之。
&rdquo張謝不任。
乃命取前酒沃張,而自舉燒酒複十觥,始去。
曾公棨偉儀雄幹,善飲啖,人莫測其量。
張英國輔欲試之,密使人圍其腹作紙俑,置廳事後。
乃邀公飲,如其飲器注俑中。
竟日,俑已溢,别注甕中,又溢。
公神色不動。
夜半具輿從送歸第,屬使者善侍之,意公必醉。
公歸,亟呼家人設酒勞輿隸。
公取觞,複大酌。
隸皆醉去,公方就寝。
食憲章 段文昌丞相精馔事,第中庖所榜曰&ldquo煉珍堂&rdquo,在途号&ldquo行珍館&rdquo。
自編《食經》五十卷,時稱為&ldquo食憲章&rdquo。
措大言志 東坡雲:有二措大,相與言志。
一曰:&ldquo我平生不足,惟飯與睡耳。
他日得志,當飽吃飯了便睡,睡了又吃飯。
&rdquo一雲:&ldquo若我吃了又吃,何暇複睡!&rdquo 善啖 山濤酒後哺啜,折筯不休。
《癸辛雜志》:趙相溫叔健啖。
緻仕日,召一士人同食,各啖若幹。
臨别,士人腰間有聲,疑其腹裂,問之,雲:&ldquo平生苦饑,以帶束之。
适蒙賜飽,不覺帶斷,非有他也。
&rdquo宋太祖賜文知州食事同。
《歸田錄》:張齊賢每食,肥肉數斤。
嘗小惡,欲服天壽院黑神丸。
常人服不過一丸,公命以五七兩為一大劑,夾以胡餅而啖之。
及罷相,知安州,與客食。
廚吏置一大桶,竊視所食,如其物投桶中。
至暮滿桶。
元退處士年逾七十,無齒,咀嚼愈壯。
常曰:&ldquo今始知齒之妨物!&rdquo 江陰侯孫名鐵舍者,腹大善啖,平生未嘗自見其足。
永樂間,至京乞恩。
太宗命光祿寺茶飯,計食六十斤。
謝恩,拜不能起,命兩衛士挾之。
因不得襲蔭。
後家不給,食饅頭,又食煨茄,俱成籮以充饑。
王弇州《朝野異聞》 徐相存齋提學江西時,道遇毛尚書伯溫舟。
谒之,語小洽。
毛曰:&ldquo公得無饑否?&rdquo即呼具小點心來。
侍者捧大漆盤四,其二盤裝炙鵝,鵝皆大脔,其二盤裝饅頭,如碗大者各五十許。
又不置箸,以手掇之,二銀碗飛酒。
長啜大嚼,傍若無人。
徐雖不能多食,而少年勇于酒,互舉無算。
至暮,歡然别曰:&ldquo公大器也!&rdquo迨毛下安南還,華亭亦副八座矣。
毛食兼數人。
嘗主湖廣鹿鳴宴,諸生七十五人,人陪二大白,不醉。
秦晉諸公多長大,善飲啖。
王端毅公恕,年九十餘,每辰起進食,牛羊犬豕肉或雞凫之類三十碗,碗可一二斤,熟菜一大碗,面餅二盤,各堆高箸許,清酒三大碗,碗可盛二升。
飲啖至盡,起,摩腹徐行,周還約二裡所,複坐讀書,以為恒。
至九十三,一日食減三碗,面省可一盤,亭午而逝。
楊襄毅公博,每啖面一瓯,辄兩舉筯,凡十六舉筯,而罄
蓋自&ldquo水厄&rdquo可畏,&ldquo酪奴&rdquo不尊,而茶冤矣。
故先茶而飲以歡之,而食以充之,而寝以息之,于是乎書畫金石以清其玩,吟諷讴歌以暢其懷,博奕田獵以逞其欲,花木竹石以寫其趣。
迨香水雜陳,内外畢具,而坐客之談諧其可少乎?凡此非富貴不辦,而佞佛布施,正為生生世世富貴地耳。
然而天授既殊,情緣亦異,盈縮愛憎,自然之歧也。
蝍且甘帶,鸱鴉嗜鼠,甲棄乙收,孰正唐、陸哭笑之是非?集《癖嗜》第九。
茶 王濛好茶,人至辄飲之。
士大夫甚以為苦。
每欲住候,必雲:&ldquo今日有水厄。
&rdquo 王肅喜茗,一飲一鬥,人号&ldquo漏卮。
&rdquo 盧廷璧嗜茶成癖,号&ldquo茶庵&rdquo。
嘗蓄元僧讵可庭茶具十事,時具衣冠拜之。
耽飲 畢卓為吏部郎。
比舍郎釀酒熟,卓因醉夜至其甕間取飲。
主者謂是盜,執而縛之,已知為吏部郎,方釋焉。
劉伶病酒,渴甚,從婦求酒。
妻捐酒毀器,涕泣谏曰:&ldquo君過飲,非攝生之道,必宜斷之。
&rdquo伶曰:&ldquo善!吾不能自禁,唯當誓鬼神耳。
便可具酒肉。
&rdquo婦從之。
伶跪而誓曰:&ldquo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鬥解酲。
婦人之言,慎不可聽!&rdquo仍飲酒禦肉,頹然複醉。
鴻胪卿孔群好酒。
嘗與親舊書雲:&ldquo今年田得七百斛秫米,不了曲糵事。
&rdquo王丞相勸使節飲,曰:&ldquo不見酒家覆瓿布,日月靡爛?&rdquo群曰:&ldquo不爾,不見糟肉乃更堪久?&rdquo 杜邠飲食洪博,既飽即寝。
人谏非攝生之道。
杜曰:&ldquo君不見布袋盛米,放倒即慢?&rdquo語意同此。
鄭泉字文淵,陳郡人,仕吳,官至太中大夫。
臨卒,語同輩曰:&ldquo必葬我陶家之側,庶百年之後,化而為土,幸見取為酒壺,實獲我心矣!&rdquo 艾子好飲,一日大飲而哕。
門人密袖豬髒置哕中,指示曰:&ldquo凡人具五髒,今公因飲而出一髒矣,其何以生?&rdquo艾子熟視,笑曰:&ldquo唐三藏尚活,況四耶?&rdquo 汝南王琎取雲夢石甃,泛春渠以畜酒,作金銀龜魚浮沉其中,為酌酒具。
自稱&ldquo釀王&rdquo兼&ldquo曲部尚書&rdquo。
亭州李氏種菊數百本,通縣莫敵。
人稱為&ldquo菊帝&rdquo。
&ldquo菊帝&rdquo好對&ldquo釀王&rdquo。
善飲 大司馬彭公澤,善飲。
偶訪郭武定勳,問侯:&ldquo今年釀若何?&rdquo郭曰:&ldquo小勝。
&rdquo且曰:&ldquo幸尚早,能小嘗否?&rdquo曰:&ldquo可。
&rdquo延之側室,尚不肯脫衣,曰:&ldquo主人不堪酬酢。
&rdquo郭曰:&ldquo适有張秀才,量似可,然何足以當巨公?&rdquo彭笑曰:&ldquo不妨,請見之。
&rdquo使侍坐,取兩銀舟相對,鲑炙蔬果,以漸羅列。
酒十餘行,解帶褫衣,曰:&ldquo進部尚可遲也!&rdquo屬有微雪,又十餘行,曰;&ldquo部幸鮮事,可無進矣!&rdquo轟對無算。
至暮,摹其腹曰:&ldquo酒太甘,當以燒酒送之。
&rdquo張謝不任。
乃命取前酒沃張,而自舉燒酒複十觥,始去。
曾公棨偉儀雄幹,善飲啖,人莫測其量。
張英國輔欲試之,密使人圍其腹作紙俑,置廳事後。
乃邀公飲,如其飲器注俑中。
竟日,俑已溢,别注甕中,又溢。
公神色不動。
夜半具輿從送歸第,屬使者善侍之,意公必醉。
公歸,亟呼家人設酒勞輿隸。
公取觞,複大酌。
隸皆醉去,公方就寝。
食憲章 段文昌丞相精馔事,第中庖所榜曰&ldquo煉珍堂&rdquo,在途号&ldquo行珍館&rdquo。
自編《食經》五十卷,時稱為&ldquo食憲章&rdquo。
措大言志 東坡雲:有二措大,相與言志。
一曰:&ldquo我平生不足,惟飯與睡耳。
他日得志,當飽吃飯了便睡,睡了又吃飯。
&rdquo一雲:&ldquo若我吃了又吃,何暇複睡!&rdquo 善啖 山濤酒後哺啜,折筯不休。
《癸辛雜志》:趙相溫叔健啖。
緻仕日,召一士人同食,各啖若幹。
臨别,士人腰間有聲,疑其腹裂,問之,雲:&ldquo平生苦饑,以帶束之。
适蒙賜飽,不覺帶斷,非有他也。
&rdquo宋太祖賜文知州食事同。
《歸田錄》:張齊賢每食,肥肉數斤。
嘗小惡,欲服天壽院黑神丸。
常人服不過一丸,公命以五七兩為一大劑,夾以胡餅而啖之。
及罷相,知安州,與客食。
廚吏置一大桶,竊視所食,如其物投桶中。
至暮滿桶。
元退處士年逾七十,無齒,咀嚼愈壯。
常曰:&ldquo今始知齒之妨物!&rdquo 江陰侯孫名鐵舍者,腹大善啖,平生未嘗自見其足。
永樂間,至京乞恩。
太宗命光祿寺茶飯,計食六十斤。
謝恩,拜不能起,命兩衛士挾之。
因不得襲蔭。
後家不給,食饅頭,又食煨茄,俱成籮以充饑。
王弇州《朝野異聞》 徐相存齋提學江西時,道遇毛尚書伯溫舟。
谒之,語小洽。
毛曰:&ldquo公得無饑否?&rdquo即呼具小點心來。
侍者捧大漆盤四,其二盤裝炙鵝,鵝皆大脔,其二盤裝饅頭,如碗大者各五十許。
又不置箸,以手掇之,二銀碗飛酒。
長啜大嚼,傍若無人。
徐雖不能多食,而少年勇于酒,互舉無算。
至暮,歡然别曰:&ldquo公大器也!&rdquo迨毛下安南還,華亭亦副八座矣。
毛食兼數人。
嘗主湖廣鹿鳴宴,諸生七十五人,人陪二大白,不醉。
秦晉諸公多長大,善飲啖。
王端毅公恕,年九十餘,每辰起進食,牛羊犬豕肉或雞凫之類三十碗,碗可一二斤,熟菜一大碗,面餅二盤,各堆高箸許,清酒三大碗,碗可盛二升。
飲啖至盡,起,摩腹徐行,周還約二裡所,複坐讀書,以為恒。
至九十三,一日食減三碗,面省可一盤,亭午而逝。
楊襄毅公博,每啖面一瓯,辄兩舉筯,凡十六舉筯,而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