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愚部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子猶曰:人有盜範氏鐘者,負之有聲,懼人之聞,遽自掩其耳。
太行、王屋二山,高萬仞,愚公年九十,面山而居,惡而欲移之。
二事人皆以為至愚,抑知秦政之鞭石為移山,曹瞞之分香為掩耳乎?彼自謂一世之英雄,孰知乃千古之愚人也。
故夫楊廣與劉禅同亡,國忠與蒼梧齊蔽。
平生兇狡,徒作笑柄,靜言思之,不愚有幾?集《專愚》第四。
昏主 劉玄稱帝,群臣列位,低頭以手刮席,汗流不止。
司馬文王問劉禅:&ldquo思蜀否?&rdquo禅曰:&ldquo此間樂,不思。
&rdquo郤正教禅:&ldquo若再問,宜泣對曰:&lsquo先墓在蜀,無日不思。
&rsquo&rdquo會王複問,禅如正言,因閉眼。
王曰:&ldquo何乃似郤正語?&rdquo禅驚視曰:&ldquo誠如尊命!&rdquo 大受用福人。
晉惠帝在華林園聞蝦蟆聲,問左右曰:&ldquo此鳴者為官乎?為私乎?&rdquo侍中賈胤對曰:&ldquo在官地為官,在私地為私。
&rdquo時天下荒馑,百姓多餓死。
帝聞之,曰:&ldquo何不食肉糜?&rdquo 晉陽失守,齊後主出奔。
斛律孝卿請帝親勞将士,為帝撰辭,且曰:&ldquo宜慷慨流涕,感激人心。
&rdquo衆既集,帝不複記所受言,遂大笑。
左右亦群咍。
将士莫不解體。
王太後疾笃,使呼宋主子業。
子業曰:&ldquo病人間多鬼,那可往?&rdquo太後怒,謂侍者:&ldquo取刀來剖我腹,那得生甯馨兒!&rdquo 隋兵入台城,群臣勸依梁武見侯景故事。
後主曰:&ldquo吾自有計。
&rdquo乃挾宮人十餘出景陽殿,欲投井中。
袁憲及夏侯公韻苦谏,不從;以身蔽井。
後主與争,久之方得入。
軍人呼井不應,欲下石,乃聞叫聲。
以繩引之,怪其太重,乃與張貴妃、孔貴嫔同束而上。
後人名為&ldquo辱井&rdquo。
初,賀若弼拔京口,彼人密啟告急。
叔寶為飲酒,遂不省之。
高颎至,猶見啟在床上,未開封也。
叔寶既谒隋主,願得一官号。
隋主曰:&ldquo叔寶全無心肝!&rdquo 楊玄感敗。
帝命推其黨與,曰:&ldquo玄感一呼而從者十萬,益知天下人不欲多,多則相聚為盜耳。
不盡加誅,無以懲後!&rdquo由是所殺三萬餘人。
帝後至東都,顧盼街衢,謂侍臣曰:&ldquo猶大有人在!&rdquo 笑話有獨民縣知縣,如楊廣之言,須作獨民國皇帝方可。
○二劉、晉惠,皆土偶也。
齊、宋三主,皆乳豎也。
若楊廣之才氣,自足籠罩天下,而&ldquo不欲人多&rdquo一語,其愚乃甚于前六主者。
迨星象示異,而始引鏡自照,曰:&ldquo好頭頸,誰當斫之!&rdquo此話又前六主所不肯說者矣。
故天愚可開,人愚不可開。
逃債埋錢 周赧王為諸侯所侵逼,名為天子,實與家人無異。
贳于民,無以償,乃登台避之。
因名曰&ldquo逃債台&rdquo。
宋明帝彧奢費過度,府藏空虛,乃令小黃門于殿内埋錢,以為私藏。
周赧王是&ldquo債主&rdquo,宋明帝是&ldquo地藏王&rdquo。
反賊 張豐好方術。
有道士言豐當為天子,以五采囊裹石,系豐肘,雲&ldquo石中有玉玺&rdquo。
豐信之,遂反。
既當斬,猶曰:&ldquo肘後有玉玺。
&rdquo旁人為椎破之,乃知被詐,仰天曰:&ldquo當死無恨!&rdquo 南燕慕容德建平四年,妖賊王始聚衆泰山,自号&ldquo太平皇帝&rdquo,父冏為太上皇,兄林為征東将軍,泰為征西将軍。
德遣車騎将軍王鎮讨擒之。
人謂之曰:&ldquo何為妖妄,自贻族滅?父及兄弟何在?&rdquo始曰:&ldquo太上皇蒙塵在外,征東、征西為亂兵所殺。
如朕今日,複何聊賴!&rdquo其妻趙氏怒曰:&ldquo君止坐此口,以至于死,如何臨刑猶自不革?&rdquo答曰:&ldquo皇後不達天命,自古及今,豈有不亡之國哉!&rdquo行刑者以刀環築其口。
始曰:&ldquo今為卿所苦,崩即崩爾,終當不易尊号。
&rdquo 蠢父蠢子 蘇州徐檢庵侍郎,老而無子,晚年二妾懷孕,小言争競,已墜其一矣。
其一臨蓐欲産,徐預使日者推一吉時,以其尚早,勸令忍勿生。
逾時子母俱斃。
《狯園》謂巨室子婦,誤。
受了小夫人性躁的虧。
養子不肖,有不如無。
徐公不愚!但不知老夫人生徐公時,曾忍不曾忍? 《稗史》:吳蠢子年三十,倚父為生,父年五十矣。
遇星家推父壽當八十,子當六十二。
蠢子泣曰:&ldquo我父壽止八十,我到六十以後,那二年靠誰養活?&rdquo 徐公正防此一着! 《韓非子》雲:東家母死,哭之不哀。
西家子曰:&ldquo社胡不速死?吾哭之必哀。
&rdquo齊人謂母為社。
蠢夫 蒼梧繞孔子時人。
娶妻而美,以讓其兄。
考《南蠻傳》,烏浒人如是。
烏浒在廣州南,交州北。
見《南州異物志》。
楊國忠出使江浙。
逾年,婦在家産男,名朏。
國忠歸,婦告以&ldquo遠念成疾,忽晝夢爾我交會,因得孕&rdquo。
國忠以為夫婦相念,情感所至,歡然不疑。
老賊多詐! 平原陶丘氏娶婦,色甚令,複相敬重。
及生男,婦母來看,年老矣。
母既去,陶遣婦頗急。
婦請罪。
陶曰:&ldquo頃見夫人衰齒可憎,亦恐新婦老後,必複如此,是以相遣,實無他也。
&rdquo 佛家作五不淨想,亦是如此,莫笑莫笑! 越中一士登科,即于省中娶妾。
同年友問曰:&ldquo新人安在?&rdquo答曰:&ldquo寄于湖上蕭寺。
&rdquo同年雲:&ldquo僧俗恐不便。
&rdquo答曰;&ldquo已扃之矣。
&rdquo同年雲:&ldquo其如水火何?&rdquo答曰:&ldquo鎖鑰乃付彼處。
&rdquo 呆谕德 唐順宗在東宮,韋渠薦崔阡拜谕德,為侍書。
阡觸事面牆,對東宮曰:&ldquo某山野鄙人,不識朝典,見陛下合稱臣否?&rdquo東宮笑曰:&ldquo卿是官僚,自合知也。
&rdquo 安祿山曰:&ldquo臣不知太子是何官?&rdquo類此。
然彼詐愚,此真愚。
呆刺史 周定州刺史孫彥高
太行、王屋二山,高萬仞,愚公年九十,面山而居,惡而欲移之。
二事人皆以為至愚,抑知秦政之鞭石為移山,曹瞞之分香為掩耳乎?彼自謂一世之英雄,孰知乃千古之愚人也。
故夫楊廣與劉禅同亡,國忠與蒼梧齊蔽。
平生兇狡,徒作笑柄,靜言思之,不愚有幾?集《專愚》第四。
昏主 劉玄稱帝,群臣列位,低頭以手刮席,汗流不止。
司馬文王問劉禅:&ldquo思蜀否?&rdquo禅曰:&ldquo此間樂,不思。
&rdquo郤正教禅:&ldquo若再問,宜泣對曰:&lsquo先墓在蜀,無日不思。
&rsquo&rdquo會王複問,禅如正言,因閉眼。
王曰:&ldquo何乃似郤正語?&rdquo禅驚視曰:&ldquo誠如尊命!&rdquo 大受用福人。
晉惠帝在華林園聞蝦蟆聲,問左右曰:&ldquo此鳴者為官乎?為私乎?&rdquo侍中賈胤對曰:&ldquo在官地為官,在私地為私。
&rdquo時天下荒馑,百姓多餓死。
帝聞之,曰:&ldquo何不食肉糜?&rdquo 晉陽失守,齊後主出奔。
斛律孝卿請帝親勞将士,為帝撰辭,且曰:&ldquo宜慷慨流涕,感激人心。
&rdquo衆既集,帝不複記所受言,遂大笑。
左右亦群咍。
将士莫不解體。
王太後疾笃,使呼宋主子業。
子業曰:&ldquo病人間多鬼,那可往?&rdquo太後怒,謂侍者:&ldquo取刀來剖我腹,那得生甯馨兒!&rdquo 隋兵入台城,群臣勸依梁武見侯景故事。
後主曰:&ldquo吾自有計。
&rdquo乃挾宮人十餘出景陽殿,欲投井中。
袁憲及夏侯公韻苦谏,不從;以身蔽井。
後主與争,久之方得入。
軍人呼井不應,欲下石,乃聞叫聲。
以繩引之,怪其太重,乃與張貴妃、孔貴嫔同束而上。
後人名為&ldquo辱井&rdquo。
初,賀若弼拔京口,彼人密啟告急。
叔寶為飲酒,遂不省之。
高颎至,猶見啟在床上,未開封也。
叔寶既谒隋主,願得一官号。
隋主曰:&ldquo叔寶全無心肝!&rdquo 楊玄感敗。
帝命推其黨與,曰:&ldquo玄感一呼而從者十萬,益知天下人不欲多,多則相聚為盜耳。
不盡加誅,無以懲後!&rdquo由是所殺三萬餘人。
帝後至東都,顧盼街衢,謂侍臣曰:&ldquo猶大有人在!&rdquo 笑話有獨民縣知縣,如楊廣之言,須作獨民國皇帝方可。
○二劉、晉惠,皆土偶也。
齊、宋三主,皆乳豎也。
若楊廣之才氣,自足籠罩天下,而&ldquo不欲人多&rdquo一語,其愚乃甚于前六主者。
迨星象示異,而始引鏡自照,曰:&ldquo好頭頸,誰當斫之!&rdquo此話又前六主所不肯說者矣。
故天愚可開,人愚不可開。
逃債埋錢 周赧王為諸侯所侵逼,名為天子,實與家人無異。
贳于民,無以償,乃登台避之。
因名曰&ldquo逃債台&rdquo。
宋明帝彧奢費過度,府藏空虛,乃令小黃門于殿内埋錢,以為私藏。
周赧王是&ldquo債主&rdquo,宋明帝是&ldquo地藏王&rdquo。
反賊 張豐好方術。
有道士言豐當為天子,以五采囊裹石,系豐肘,雲&ldquo石中有玉玺&rdquo。
豐信之,遂反。
既當斬,猶曰:&ldquo肘後有玉玺。
&rdquo旁人為椎破之,乃知被詐,仰天曰:&ldquo當死無恨!&rdquo 南燕慕容德建平四年,妖賊王始聚衆泰山,自号&ldquo太平皇帝&rdquo,父冏為太上皇,兄林為征東将軍,泰為征西将軍。
德遣車騎将軍王鎮讨擒之。
人謂之曰:&ldquo何為妖妄,自贻族滅?父及兄弟何在?&rdquo始曰:&ldquo太上皇蒙塵在外,征東、征西為亂兵所殺。
如朕今日,複何聊賴!&rdquo其妻趙氏怒曰:&ldquo君止坐此口,以至于死,如何臨刑猶自不革?&rdquo答曰:&ldquo皇後不達天命,自古及今,豈有不亡之國哉!&rdquo行刑者以刀環築其口。
始曰:&ldquo今為卿所苦,崩即崩爾,終當不易尊号。
&rdquo 蠢父蠢子 蘇州徐檢庵侍郎,老而無子,晚年二妾懷孕,小言争競,已墜其一矣。
其一臨蓐欲産,徐預使日者推一吉時,以其尚早,勸令忍勿生。
逾時子母俱斃。
《狯園》謂巨室子婦,誤。
受了小夫人性躁的虧。
養子不肖,有不如無。
徐公不愚!但不知老夫人生徐公時,曾忍不曾忍? 《稗史》:吳蠢子年三十,倚父為生,父年五十矣。
遇星家推父壽當八十,子當六十二。
蠢子泣曰:&ldquo我父壽止八十,我到六十以後,那二年靠誰養活?&rdquo 徐公正防此一着! 《韓非子》雲:東家母死,哭之不哀。
西家子曰:&ldquo社胡不速死?吾哭之必哀。
&rdquo齊人謂母為社。
蠢夫 蒼梧繞孔子時人。
娶妻而美,以讓其兄。
考《南蠻傳》,烏浒人如是。
烏浒在廣州南,交州北。
見《南州異物志》。
楊國忠出使江浙。
逾年,婦在家産男,名朏。
國忠歸,婦告以&ldquo遠念成疾,忽晝夢爾我交會,因得孕&rdquo。
國忠以為夫婦相念,情感所至,歡然不疑。
老賊多詐! 平原陶丘氏娶婦,色甚令,複相敬重。
及生男,婦母來看,年老矣。
母既去,陶遣婦頗急。
婦請罪。
陶曰:&ldquo頃見夫人衰齒可憎,亦恐新婦老後,必複如此,是以相遣,實無他也。
&rdquo 佛家作五不淨想,亦是如此,莫笑莫笑! 越中一士登科,即于省中娶妾。
同年友問曰:&ldquo新人安在?&rdquo答曰:&ldquo寄于湖上蕭寺。
&rdquo同年雲:&ldquo僧俗恐不便。
&rdquo答曰;&ldquo已扃之矣。
&rdquo同年雲:&ldquo其如水火何?&rdquo答曰:&ldquo鎖鑰乃付彼處。
&rdquo 呆谕德 唐順宗在東宮,韋渠薦崔阡拜谕德,為侍書。
阡觸事面牆,對東宮曰:&ldquo某山野鄙人,不識朝典,見陛下合稱臣否?&rdquo東宮笑曰:&ldquo卿是官僚,自合知也。
&rdquo 安祿山曰:&ldquo臣不知太子是何官?&rdquo類此。
然彼詐愚,此真愚。
呆刺史 周定州刺史孫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