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
關燈
小
中
大
敢遑寧,而未能上答天意,屢緻災變,且有宿疾,近來尤劇。
玆欲傳位于世子。
」明德等力陳不可,太宗不聽,禦報平殿,令內臣召上,再三趣之,命尙瑞司進大寶。
政府、六曹、功臣、三軍摠制、六代言等排闥直入,號天慟哭,共挽大寶,令不得進,太宗厲聲勑明德曰:「君有命,臣不從義乎?」明德不獲已進大寶。
上未知命召之意,顚倒進見,太宗卽以大寶授之,上俯伏不起,太宗執上袖起而授之,卽入于內。
上惶遽,置寶案上,隨入于內,至誠請辭,群臣亦慟哭不已。
太宗使宦官崔閑敎臣僚曰:「予已與國王相對而坐,卿等勿復請也。
」命上受寶留宮,仍賜紅陽傘,移禦蓮花坊古世子殿。
百官隨至殿庭慟哭,請復如前,上亦奉大寶,親詣內庭固辭。
至夜,太宗謂上曰:「諭予之意,已至再三,何不以孝我爲念,而紛紛然若是乎?」拱手指北鬥,誓以不變之意,上惶懼,令明德奉寶而出,還于景福宮。
丙戌,文武百官復上書固請,成均館生又上書極言,太宗皆不覽。
群臣請至上前面陳,太宗閉門不納,群臣慟哭,聲震宮庭。
太宗使崔閑敎群臣曰:「予已誓告皇天、宗廟,不可改也。
」遂令代言等歸景福宮。
丁亥,太宗遣崔閑,送乘輿儀仗,又命侍衛軍士迎上來。
上將以烏杖、靑陽傘行,太宗使內臣視之,怒曰:「不從命則勿來也。
」上不得已以朱杖、紅陽傘進,上箋固辭曰: 臣性資愚魯,學問未成,爲政之方,懜然無覺,叨居儲副之位,夙夜惕慮,猶懼不稱。
何圖今日乃有付畀之命?事出意外,顚倒無措。
恭惟主上殿下,春秋鼎盛,聖德方隆,遽倦萬機,欲以廟社之重,委諸顓蒙之軀,豈惟臣子之心,倍加兢惶?誠恐祖宗之靈,有以驚動。
且以國家而相傳,實惟國家之大事,悤遽乃爾,中外臣庶罔不駭愕。
重念殿下立臣爲後之時,猶以不敢擅便,奏于天子,況以軍國之重,擅授於臣?臣恐事大之禮,亦且有失。
伏望殿下,察愚臣之至情,慮國家之大計,以慰宗社、臣民之望。
太宗猶不允。
群臣又直入內庭號哭,聲徹禦座,太宗使孝寧大君??[1]傳命曰:「予傳位于異姓,則卿等之請然矣。
予傳位于子,何以如此?」乃以翼善冠,親加于上,遂令上備國王儀仗,往景福宮卽位。
上不獲已承命而出,謂群臣曰:「幼沖愚魯,難堪大事,至誠請辭,終不蒙允。
」群臣見上戴翼善冠,皆俯伏。
上如景福宮。
太宗命崔閑,敎政府、大臣曰:「主上未壯之前,軍事予親聽斷。
且國家每有難斷之事,令政府、六曹同議可否,予亦與議焉。
」樸訔等對曰:「上之傳位,臣等以爲欲爲逸豫,今乃知上意。
請下敎書,諭以傳位之意,以寬臣民之望。
」乃命禮曹判晝卞季良,製傳位敎書。
又命諸代言曰:「兵曹堂上,皆侍從於予;代言等,侍從主上殿。
」諸代言啓曰:「臣等乞分半侍衛。
」太宗曰:「自古承宣從人主,無別行之理,須速去。
」諸代言又啓曰:「願留知兵曹。
」太宗曰:「雖兼兵曹者,承宣豈可分屬乎?」諸代言皆拜辭。
季良製敎書以進,太宗曰:「今日事甚繁劇,宜速頒敎。
」於是,群臣朝服,班序殿庭,乃頒敎書曰: 予以否德,纉承太祖之洪業,夙夜祗懼,勵精圖治,蓋已十八年于玆矣,澤未及民,屢緻災變。
且有宿疾,近日乃劇,不堪聽政。
世子裪英明恭儉,孝悌寬仁,合登大位,已於永樂十六年戊戌八月初八日,親授大寶,俾專機務,唯軍國重事,予親聽斷。
咨爾中外大小臣僚,鹹體至懷,同心協輔,以迓惟新之慶。
又命群臣,詣景福宮陳賀。
庚時,宗室及文武百官朝服,班序景福宮庭,上以遠遊冠、絳紗袍,禦勤政殿,群臣上箋陳賀,成均學生、回回老人、僧徒皆與焉。
上受賀訖,尊上王爲太上王,父王爲上王,母後爲大妃,封敬嬪爲妃。
初,上王在潛邸,元敬王後夢,太宗抱上,坐於日輪中,未幾太宗踐阼,至是,上又嗣位。
以沈溫爲靑川府院君,妻安氏爲三韓國大夫人,樸信爲議政府贊成,樸習爲兵曹判書,趙末生爲刑曹判書。
玆欲傳位于世子。
」明德等力陳不可,太宗不聽,禦報平殿,令內臣召上,再三趣之,命尙瑞司進大寶。
政府、六曹、功臣、三軍摠制、六代言等排闥直入,號天慟哭,共挽大寶,令不得進,太宗厲聲勑明德曰:「君有命,臣不從義乎?」明德不獲已進大寶。
上未知命召之意,顚倒進見,太宗卽以大寶授之,上俯伏不起,太宗執上袖起而授之,卽入于內。
上惶遽,置寶案上,隨入于內,至誠請辭,群臣亦慟哭不已。
太宗使宦官崔閑敎臣僚曰:「予已與國王相對而坐,卿等勿復請也。
」命上受寶留宮,仍賜紅陽傘,移禦蓮花坊古世子殿。
百官隨至殿庭慟哭,請復如前,上亦奉大寶,親詣內庭固辭。
至夜,太宗謂上曰:「諭予之意,已至再三,何不以孝我爲念,而紛紛然若是乎?」拱手指北鬥,誓以不變之意,上惶懼,令明德奉寶而出,還于景福宮。
丙戌,文武百官復上書固請,成均館生又上書極言,太宗皆不覽。
群臣請至上前面陳,太宗閉門不納,群臣慟哭,聲震宮庭。
太宗使崔閑敎群臣曰:「予已誓告皇天、宗廟,不可改也。
」遂令代言等歸景福宮。
丁亥,太宗遣崔閑,送乘輿儀仗,又命侍衛軍士迎上來。
上將以烏杖、靑陽傘行,太宗使內臣視之,怒曰:「不從命則勿來也。
」上不得已以朱杖、紅陽傘進,上箋固辭曰: 臣性資愚魯,學問未成,爲政之方,懜然無覺,叨居儲副之位,夙夜惕慮,猶懼不稱。
何圖今日乃有付畀之命?事出意外,顚倒無措。
恭惟主上殿下,春秋鼎盛,聖德方隆,遽倦萬機,欲以廟社之重,委諸顓蒙之軀,豈惟臣子之心,倍加兢惶?誠恐祖宗之靈,有以驚動。
且以國家而相傳,實惟國家之大事,悤遽乃爾,中外臣庶罔不駭愕。
重念殿下立臣爲後之時,猶以不敢擅便,奏于天子,況以軍國之重,擅授於臣?臣恐事大之禮,亦且有失。
伏望殿下,察愚臣之至情,慮國家之大計,以慰宗社、臣民之望。
太宗猶不允。
群臣又直入內庭號哭,聲徹禦座,太宗使孝寧大君??[1]傳命曰:「予傳位于異姓,則卿等之請然矣。
予傳位于子,何以如此?」乃以翼善冠,親加于上,遂令上備國王儀仗,往景福宮卽位。
上不獲已承命而出,謂群臣曰:「幼沖愚魯,難堪大事,至誠請辭,終不蒙允。
」群臣見上戴翼善冠,皆俯伏。
上如景福宮。
太宗命崔閑,敎政府、大臣曰:「主上未壯之前,軍事予親聽斷。
且國家每有難斷之事,令政府、六曹同議可否,予亦與議焉。
」樸訔等對曰:「上之傳位,臣等以爲欲爲逸豫,今乃知上意。
請下敎書,諭以傳位之意,以寬臣民之望。
」乃命禮曹判晝卞季良,製傳位敎書。
又命諸代言曰:「兵曹堂上,皆侍從於予;代言等,侍從主上殿。
」諸代言啓曰:「臣等乞分半侍衛。
」太宗曰:「自古承宣從人主,無別行之理,須速去。
」諸代言又啓曰:「願留知兵曹。
」太宗曰:「雖兼兵曹者,承宣豈可分屬乎?」諸代言皆拜辭。
季良製敎書以進,太宗曰:「今日事甚繁劇,宜速頒敎。
」於是,群臣朝服,班序殿庭,乃頒敎書曰: 予以否德,纉承太祖之洪業,夙夜祗懼,勵精圖治,蓋已十八年于玆矣,澤未及民,屢緻災變。
且有宿疾,近日乃劇,不堪聽政。
世子裪英明恭儉,孝悌寬仁,合登大位,已於永樂十六年戊戌八月初八日,親授大寶,俾專機務,唯軍國重事,予親聽斷。
咨爾中外大小臣僚,鹹體至懷,同心協輔,以迓惟新之慶。
又命群臣,詣景福宮陳賀。
庚時,宗室及文武百官朝服,班序景福宮庭,上以遠遊冠、絳紗袍,禦勤政殿,群臣上箋陳賀,成均學生、回回老人、僧徒皆與焉。
上受賀訖,尊上王爲太上王,父王爲上王,母後爲大妃,封敬嬪爲妃。
初,上王在潛邸,元敬王後夢,太宗抱上,坐於日輪中,未幾太宗踐阼,至是,上又嗣位。
以沈溫爲靑川府院君,妻安氏爲三韓國大夫人,樸信爲議政府贊成,樸習爲兵曹判書,趙末生爲刑曹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