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武力點評(20) -- 單挑 與 混戰 (6)
關燈
小
中
大
總體來說,對“黃忠獨戰二将”觀點形成嚴重弱化的論據如下:
1缺乏上面所列以一敵多戰例中那些典型性措辭;2在“張郃、徐晃兩人圍住黃忠”一句之後,緊跟着“軍士被困多時”,而且前文也有“與忠混戰一處”、“晃領兵前進,将黃忠困于垓心。”這樣的文字,給人比較強烈的感覺是兩人率軍圍住黃忠所部進行混戰;3也不能排除這樣一種可能性,即當趙雲殺到時,黃忠确實在與徐晃張合進行嚴格的以一敵二式的戰例,但這種交鋒才剛剛開始。黃忠所部被圍困達3個時辰之久(自“東方日出”至“等到午時”),但這并不意味着黃忠獨戰徐晃/張合這麼久。
有朋友會說,黃忠兵寡,徐、張兵多,黃忠所部能支撐達3個時辰之久,唯一的解釋就是黃忠依靠其個人武力彌補了所部軍馬戰力的不足,也就是說他會盡可能地承擔下對方的攻擊力量;而且徐晃、張合也一定會尋找黃忠對決,期待擒斬主将以取全勝,因此黃忠無法避免以一敵二的局面。
煮酒以為這種推測存在比較大的漏洞。當一部軍馬被圍以後,如果該部軍馬訓練有素且軍心不散,再加上主将指揮得當,應能依靠整體頑強固守相當一段時間而無需主将親自出馬的。而對占據主動的一方來說,急于猛攻容易造成很大傷亡,因為對方戰力依在;不如在保持包圍狀态和一定攻擊壓力的前提下與對方耗時間,反正對方軍中無糧,時間一久,軍心易散,即使軍中斷糧後軍心依然不散,但餓着肚子的士兵戰力是要大打折扣的,此時再發動猛攻,傷亡會大為減少。當然,這個思想是基於敵人沒有強援、或者己方已經安排應對對方援軍這樣一個前提之下的。事實是,曹魏方面确實安排了文聘将重兵于外圍阻截援軍,因此徐晃、張合在開始的一段時間裡不必急于發動猛攻。因此在這3個時辰中,雙方士兵發生中等強度交鋒的可能性比較大,而雙方主将全力拼殺的可能性相當低。當然,不能排除黃忠曾率親随進行過突圍的嘗試,在那個過程中當然不免會與徐晃、張合硬碰硬,但我猜黃忠發現沖不出去就會退回來,因此以一敵二的局面不會長久。
總之,無論我們是死扣原文還是任由我們進行推測和想象,判定黃忠曾與徐晃、張合發生過長時間以一敵二都是欠缺說服力的。反之,其相反方面的判定--黃忠沒有與二将發生過長時間的以一敵二--顯得更有說服力一些。
1缺乏上面所列以一敵多戰例中那些典型性措辭;2在“張郃、徐晃兩人圍住黃忠”一句之後,緊跟着“軍士被困多時”,而且前文也有“與忠混戰一處”、“晃領兵前進,将黃忠困于垓心。”這樣的文字,給人比較強烈的感覺是兩人率軍圍住黃忠所部進行混戰;3也不能排除這樣一種可能性,即當趙雲殺到時,黃忠确實在與徐晃張合進行嚴格的以一敵二式的戰例,但這種交鋒才剛剛開始。黃忠所部被圍困達3個時辰之久(自“東方日出”至“等到午時”),但這并不意味着黃忠獨戰徐晃/張合這麼久。
有朋友會說,黃忠兵寡,徐、張兵多,黃忠所部能支撐達3個時辰之久,唯一的解釋就是黃忠依靠其個人武力彌補了所部軍馬戰力的不足,也就是說他會盡可能地承擔下對方的攻擊力量;而且徐晃、張合也一定會尋找黃忠對決,期待擒斬主将以取全勝,因此黃忠無法避免以一敵二的局面。
煮酒以為這種推測存在比較大的漏洞。當一部軍馬被圍以後,如果該部軍馬訓練有素且軍心不散,再加上主将指揮得當,應能依靠整體頑強固守相當一段時間而無需主将親自出馬的。而對占據主動的一方來說,急于猛攻容易造成很大傷亡,因為對方戰力依在;不如在保持包圍狀态和一定攻擊壓力的前提下與對方耗時間,反正對方軍中無糧,時間一久,軍心易散,即使軍中斷糧後軍心依然不散,但餓着肚子的士兵戰力是要大打折扣的,此時再發動猛攻,傷亡會大為減少。當然,這個思想是基於敵人沒有強援、或者己方已經安排應對對方援軍這樣一個前提之下的。事實是,曹魏方面确實安排了文聘将重兵于外圍阻截援軍,因此徐晃、張合在開始的一段時間裡不必急于發動猛攻。因此在這3個時辰中,雙方士兵發生中等強度交鋒的可能性比較大,而雙方主将全力拼殺的可能性相當低。當然,不能排除黃忠曾率親随進行過突圍的嘗試,在那個過程中當然不免會與徐晃、張合硬碰硬,但我猜黃忠發現沖不出去就會退回來,因此以一敵二的局面不會長久。
總之,無論我們是死扣原文還是任由我們進行推測和想象,判定黃忠曾與徐晃、張合發生過長時間以一敵二都是欠缺說服力的。反之,其相反方面的判定--黃忠沒有與二将發生過長時間的以一敵二--顯得更有說服力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