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武力點評(18) -- 單挑 與 混戰 (4)

關燈
再看這一段:

    曹仁在城上望見牛金困在垓心,遂披甲上馬,引麾下壯士數百騎出城,奮力揮刀,殺入吳陣。徐盛迎戰,不能抵擋。曹仁殺到垓心,救出牛金。回顧尚有數十騎在陣,不能得出,遂複翻身殺入,救出重圍。正遇蔣欽攔路,曹仁與牛金奮力沖散。(51回)

    ----------------

    分析:

    曹仁是帶兵沖陣,徐盛和蔣欽呢?理解成他們孤身阻擊曹仁及麾下數百壯士,顯然于理不合。因此這裡作者是在用徐盛、蔣欽來指代其所部軍馬,這裡的所有交鋒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單挑,而是兩軍混戰,因此無法用以直接判斷曹仁與徐盛等之間的武力高下。

    不過,由於曹仁率領絕對劣勢的軍馬反複沖陣,較為從容地殺進殺出、連續救人,而徐盛、蔣欽等空有優勢兵力卻束手無策,而且徐、蔣二人在前三國階段從未有率部沖擊優勢敵陣的表現,因此應判定曹仁武力優于徐盛、蔣欽。

    再看這個戰例:

    “荀攸曰:“韓猛匹夫之勇耳。若遣一人引輕騎數千,從半路擊之,斷其糧草,紹軍自亂。”操曰:“誰人可往?”攸曰:“即遣徐晃可也。”操遂差徐晃将帶史渙并所部兵先出,後使張遼、許褚引兵救應。當夜韓猛押糧車數千輛,解赴紹寨。正走之間,山谷内徐晃、史渙引軍截住去路。韓猛飛馬來戰,徐晃接住厮殺。史渙便殺散人夫,放火焚燒糧車。韓猛抵當不住,撥回馬走。”(30)

    由於“飛馬來戰”、“撥回馬走”通常是形容個體行為的,因此可以确定韓猛方面是一個人出戰的。接下來的問題是,究竟是韓猛與徐晃1對1地交鋒呢,還是韓猛一人對敵徐晃及其所部軍馬(或至少左右親随)。我們知道,徐晃武力相當可觀,韓猛武力并非極高,如果真的是韓猛單人獨騎對敵徐晃所部的話,不大可能形成“厮殺”的場面。更重要的,演義是非常突出個人勇武的,因此如果韓猛真的以一人之力對敵徐晃所部的話,演義絕不會如此簡單一筆帶過的。

    因此可以判定:韓猛與徐晃之戰屬於單挑。

    由於韓猛與徐晃接戰了一段時間,又是在戰局極其不利的情勢下才敗走的,更兼前文荀攸曾評論韓猛為“匹夫之勇”,可見此人還是有兩下子的。因此我将其排在二流,與于禁、高順、麴義、袁尚、呂曠等大緻歸為一個檔次(徐晃為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