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六十
關燈
小
中
大
屋壁,猶存潛夫手書絕命詩曰:『萬裡關河戎馬奔,三朝宮阙夕陽昏;清風血染苌弘碧,明月聲哀杜宇魂。
白水無邊留姓氏,黃泉耐可度寒暄!一忠雙烈傳千古,獨有乾坤正氣存』。
潘氏,乙酉(一六四五)殉節諸生高朗妻。
朗父岱,兵部主事;将盡節時,朗先蹈海死。
氏年十九,就缢;姑何氏誡曰:『高氏兩世忠孝,幸汝已娠,或不絕爾夫後』!踰時,産一男。
七歲氏病,姑進藥;泣曰:『向以姑命,為此呱呱者未即死;今将從亡人地下矣』!卒不飲食以死。
俞沈氏,會稽殉義士俞禹機妻也。
丙戌(一六四六)江防潰,與女同殉于龍華潭;氏年三十六、女年十七。
氏初挈女登舟,别以一舟屬子贻榖奉姑他奔。
既而呼舟止,謂女曰:『計終不免,吾訣矣!始所以分舟者,恐傷阿婆心,且不欲令稚子見也』。
會騎至,将逼之,氏罵不已,自投于潭;女亦從之入。
騎乃大呼「烈婦、烈女」去。
時六月六日;閱八日殓,顔色如生。
餘氏,山陰諸生何光衛妻。
丙戌(一六四六)六月江防潰,官軍檄村落。
氏家峽山,環居千餘戶悉走避;光衛曰:『事亟矣!汝有娠,且挈三歲女滋為累,奈何』?曰:『吾思之熟;君去,毋我慮』!是夕,遍紉衣裾,抱女走匿吳家塢港口苗田中。
比旦,有隔河呼者曰:『苗田中誰何婦』?聲未絕,而控弦者逐田畔。
氏懼,亟抱女起,投港水以死。
控弦者大呼隔河人趨救,隔河匿者、竄者各駭散。
有幸免者見其狀如是。
時年二十三。
光衛從兄光有女,适本村唐氏子;同日抱子赴水死,年二十有八:稱雙烈。
倪氏者,山陰諸生茹芳妻。
芳素與營弁譚某隙,譚擁兵擒芳;芳遁,遂擒氏及一子一女,羁龐公池側之空屋,期以暮至。
氏密縫襦褲,破窗投池水死。
李陳氏,居山陰之書橋;夫某力農而貧,氏紡績佐之。
亂作,居民倉皇奔避;氏既無力獨行,求附娣姒舟不許,遂率女沿河濱行。
至青田湖畔,聞擾攘聲四起;泣曰:『及今不死,後将有求死不得者』!密縫女衣裾,拾巨土納兩袖而挈之赴水。
越數日,其夫得屍于沈處,色不變。
同時,有丁瑞南婦周氏者,三躍三救之,而卒以自沈死。
張氏,東平州人。
父昌,官千戶;母王氏:同遭白蓮賊亂,不屈死。
時蕭山來斯行任登萊兵備,因鬻為妾,從之歸。
及斯行死,斷發秉節,宗族賢之。
丙戌(一六四六),遇兵湘湖,欲污之;氏預縫衣帶,堅不可解。
大罵,被刃死。
來氏本蕭之望姓,同時婦女盡節最盛。
投長興鄉水死者,儒士冠倫母俞氏、妻任氏,諸生冠朝妻何氏,儒士逢盛妻黃氏;又國子生沈骧妻來氏、諸生來裕女及婢小春。
其投白馬湖死者,諸生夢麟妾程氏;自缢張家村楊梅樹下死者,貢生逢時母王氏。
而進士某之妻楊氏者,為諸生楊雪門女兄;聞雪門殉義,恸哭沈水死:尤懔懔也。
餘氏,會稽人總兵章憲妻。
魯監國航海後,憲自江上率潰兵還裡,令各散去;氏曰:『散易複難;王在海上,萬一诏至,其何以應』?憲不聽。
戊子(一六四八),山海氛起,憲匿東山中;逆奴潛引王師執憲夫婦去。
我郡守劉桓、鎮将吳學禮許以官,令招撫山寇,憲不應;氏大聲曰:『男子死即死耳,毋二心也!妾願從若死』。
獄成,以氏年少美姿容,欲留畀幕将,氏不許;命同戮,則欣然就縛。
至鎮東閣下,先磔憲,氏瞑目誦佛号;及氏,連呼『剮剮』!行刑者馬某故以刀刺氏陰,雙股夾不可開;乃支解之。
明日,馬恍惚見氏至曰:『死故我分,何見辱邪?我得取爾命矣』!遂椎胸嘔血以死。
甬上四烈婦:張氏楊文瓒妻;文瓒與兄文琦、友人華夏、屠獻宸坐戊子(一六四八)翻城之獄死,張縫夫首棺殓畢,即盛服題絕命詩,吞腦子不死,以佩帶自缢。
文琦妻沈氏,亦自缢。
夏之繼妻陸氏絕粒不死,姑勸之,食;已有諸家妻孥北徙之令,乃結帨就缢。
身肥,帨絕墜地,汗涔涔下;坐而搖扇曰:『餘且一涼』!鄰人聚觀者進楊梅一盂;啖訖,徐起易缳而絕。
有司聞楊、華三婦之死,遣丐婦四人至獻宸家,守其妻朱氏;氏陽為歡笑以接之,且诮三婦之自苦也。
守者信之;因謂之曰:『我将浴,汝侪可暫屏』!聽之;則阖戶自盡。
時稱甬上四烈婦(文瓒等另有傳)。
烈女王氏,侍郎王翊之女也。
翊死,時女年十三,許嫁左副都禦史黃宗羲子百家;以例沒入勳貴家,為杭州将軍部下參領某所養。
參領憐其為忠臣女,撫之如所生。
逾時,欲為擇婿,有劉弁者求之;女不可。
參領難之,女突拔所佩劍自刎死。
參領大驚,葬之臨平山中;即以劍殉。
金四姐,義興伯鄭遵謙妾。
初為娼,以殺婢下獄;遵謙以千金出之,遂委身事焉。
江上軍潰,遵謙挾赀及氏入于海。
戊子(一六四八)正月,鄭彩殺大學士熊汝霖;遵謙不平,彩以計投之海中。
氏号恸欲死,家人救之。
乃縛草人,書彩姓名;每祭,寸斬以侑食。
彩聞之,亦投氏于海。
己亥(一六五九)秋,彩坐廳事,見熊、鄭擁兵入;驚撲,投階下,七孔流血死。
金氏于海上屢顯靈異,海人稱之為「金娘娘」。
方氏、周氏、畢氏、姜氏,皆大學士張肯堂妾;沈氏,肯堂冢婦;茂漪,女孫也。
舟山将陷,肯堂集家人曰:『毋為人辱』!及大兵入,肯堂冠帶至雪交亭,南向坐;六人珠翠盛飾,相率拜辭,或投缳、或投池死。
畢氏臨水,将先下;姜氏呼之曰:『止!雖死,亦有序,莫匆匆也』!肯堂曰:『善』。
乃各以序死。
仆婦、婢女之從死者,又十數人。
李氏,京衛人。
父榮,為衙将軍,稱世衛李氏。
氏少夢神授之筆,頗知钤略。
既長,适餘姚毛有俶,官定海守備;為保定伯有倫弟。
乙酉(一六四五)之變,移定海軍從武甯侯王之仁劄西陵渡。
時馬士英竄身方國安營,稱方、馬軍;氏謂有俶曰:『士英,逆賊也;棄君來此,此地難與守矣。
武甯軍西陵,君何不移駐龛山以遠方、馬乎』?既而太湖兵起,吳易、陳萬良輩各以偵諜從龛山渡,欲引龛山軍從海甯入;氏複勸有俶行。
未及而江上諸軍潰,有倫扈監國宮眷中道相失,遂全軍歸命;有俶乃偕氏逸之海甯。
既又遷淮、遷彭城,隐姓名入編戶以終。
有俶初以從監國功,爵靖南将軍;氏封夫人。
文莺者,侍郎李長祥室黃氏之侍女,已給其仆某為妻。
戊子(一六四八)翻城事發,長祥兵潰,黃氏集家人謀共死;文莺泣而前曰:『夫人當為公子計,以延李氏香火;惡可死!婢子願代夫人,
白水無邊留姓氏,黃泉耐可度寒暄!一忠雙烈傳千古,獨有乾坤正氣存』。
潘氏,乙酉(一六四五)殉節諸生高朗妻。
朗父岱,兵部主事;将盡節時,朗先蹈海死。
氏年十九,就缢;姑何氏誡曰:『高氏兩世忠孝,幸汝已娠,或不絕爾夫後』!踰時,産一男。
七歲氏病,姑進藥;泣曰:『向以姑命,為此呱呱者未即死;今将從亡人地下矣』!卒不飲食以死。
俞沈氏,會稽殉義士俞禹機妻也。
丙戌(一六四六)江防潰,與女同殉于龍華潭;氏年三十六、女年十七。
氏初挈女登舟,别以一舟屬子贻榖奉姑他奔。
既而呼舟止,謂女曰:『計終不免,吾訣矣!始所以分舟者,恐傷阿婆心,且不欲令稚子見也』。
會騎至,将逼之,氏罵不已,自投于潭;女亦從之入。
騎乃大呼「烈婦、烈女」去。
時六月六日;閱八日殓,顔色如生。
餘氏,山陰諸生何光衛妻。
丙戌(一六四六)六月江防潰,官軍檄村落。
氏家峽山,環居千餘戶悉走避;光衛曰:『事亟矣!汝有娠,且挈三歲女滋為累,奈何』?曰:『吾思之熟;君去,毋我慮』!是夕,遍紉衣裾,抱女走匿吳家塢港口苗田中。
比旦,有隔河呼者曰:『苗田中誰何婦』?聲未絕,而控弦者逐田畔。
氏懼,亟抱女起,投港水以死。
控弦者大呼隔河人趨救,隔河匿者、竄者各駭散。
有幸免者見其狀如是。
時年二十三。
光衛從兄光有女,适本村唐氏子;同日抱子赴水死,年二十有八:稱雙烈。
倪氏者,山陰諸生茹芳妻。
芳素與營弁譚某隙,譚擁兵擒芳;芳遁,遂擒氏及一子一女,羁龐公池側之空屋,期以暮至。
氏密縫襦褲,破窗投池水死。
李陳氏,居山陰之書橋;夫某力農而貧,氏紡績佐之。
亂作,居民倉皇奔避;氏既無力獨行,求附娣姒舟不許,遂率女沿河濱行。
至青田湖畔,聞擾攘聲四起;泣曰:『及今不死,後将有求死不得者』!密縫女衣裾,拾巨土納兩袖而挈之赴水。
越數日,其夫得屍于沈處,色不變。
同時,有丁瑞南婦周氏者,三躍三救之,而卒以自沈死。
張氏,東平州人。
父昌,官千戶;母王氏:同遭白蓮賊亂,不屈死。
時蕭山來斯行任登萊兵備,因鬻為妾,從之歸。
及斯行死,斷發秉節,宗族賢之。
丙戌(一六四六),遇兵湘湖,欲污之;氏預縫衣帶,堅不可解。
大罵,被刃死。
來氏本蕭之望姓,同時婦女盡節最盛。
投長興鄉水死者,儒士冠倫母俞氏、妻任氏,諸生冠朝妻何氏,儒士逢盛妻黃氏;又國子生沈骧妻來氏、諸生來裕女及婢小春。
其投白馬湖死者,諸生夢麟妾程氏;自缢張家村楊梅樹下死者,貢生逢時母王氏。
而進士某之妻楊氏者,為諸生楊雪門女兄;聞雪門殉義,恸哭沈水死:尤懔懔也。
餘氏,會稽人總兵章憲妻。
魯監國航海後,憲自江上率潰兵還裡,令各散去;氏曰:『散易複難;王在海上,萬一诏至,其何以應』?憲不聽。
戊子(一六四八),山海氛起,憲匿東山中;逆奴潛引王師執憲夫婦去。
我郡守劉桓、鎮将吳學禮許以官,令招撫山寇,憲不應;氏大聲曰:『男子死即死耳,毋二心也!妾願從若死』。
獄成,以氏年少美姿容,欲留畀幕将,氏不許;命同戮,則欣然就縛。
至鎮東閣下,先磔憲,氏瞑目誦佛号;及氏,連呼『剮剮』!行刑者馬某故以刀刺氏陰,雙股夾不可開;乃支解之。
明日,馬恍惚見氏至曰:『死故我分,何見辱邪?我得取爾命矣』!遂椎胸嘔血以死。
甬上四烈婦:張氏楊文瓒妻;文瓒與兄文琦、友人華夏、屠獻宸坐戊子(一六四八)翻城之獄死,張縫夫首棺殓畢,即盛服題絕命詩,吞腦子不死,以佩帶自缢。
文琦妻沈氏,亦自缢。
夏之繼妻陸氏絕粒不死,姑勸之,食;已有諸家妻孥北徙之令,乃結帨就缢。
身肥,帨絕墜地,汗涔涔下;坐而搖扇曰:『餘且一涼』!鄰人聚觀者進楊梅一盂;啖訖,徐起易缳而絕。
有司聞楊、華三婦之死,遣丐婦四人至獻宸家,守其妻朱氏;氏陽為歡笑以接之,且诮三婦之自苦也。
守者信之;因謂之曰:『我将浴,汝侪可暫屏』!聽之;則阖戶自盡。
時稱甬上四烈婦(文瓒等另有傳)。
烈女王氏,侍郎王翊之女也。
翊死,時女年十三,許嫁左副都禦史黃宗羲子百家;以例沒入勳貴家,為杭州将軍部下參領某所養。
參領憐其為忠臣女,撫之如所生。
逾時,欲為擇婿,有劉弁者求之;女不可。
參領難之,女突拔所佩劍自刎死。
參領大驚,葬之臨平山中;即以劍殉。
金四姐,義興伯鄭遵謙妾。
初為娼,以殺婢下獄;遵謙以千金出之,遂委身事焉。
江上軍潰,遵謙挾赀及氏入于海。
戊子(一六四八)正月,鄭彩殺大學士熊汝霖;遵謙不平,彩以計投之海中。
氏号恸欲死,家人救之。
乃縛草人,書彩姓名;每祭,寸斬以侑食。
彩聞之,亦投氏于海。
己亥(一六五九)秋,彩坐廳事,見熊、鄭擁兵入;驚撲,投階下,七孔流血死。
金氏于海上屢顯靈異,海人稱之為「金娘娘」。
方氏、周氏、畢氏、姜氏,皆大學士張肯堂妾;沈氏,肯堂冢婦;茂漪,女孫也。
舟山将陷,肯堂集家人曰:『毋為人辱』!及大兵入,肯堂冠帶至雪交亭,南向坐;六人珠翠盛飾,相率拜辭,或投缳、或投池死。
畢氏臨水,将先下;姜氏呼之曰:『止!雖死,亦有序,莫匆匆也』!肯堂曰:『善』。
乃各以序死。
仆婦、婢女之從死者,又十數人。
李氏,京衛人。
父榮,為衙将軍,稱世衛李氏。
氏少夢神授之筆,頗知钤略。
既長,适餘姚毛有俶,官定海守備;為保定伯有倫弟。
乙酉(一六四五)之變,移定海軍從武甯侯王之仁劄西陵渡。
時馬士英竄身方國安營,稱方、馬軍;氏謂有俶曰:『士英,逆賊也;棄君來此,此地難與守矣。
武甯軍西陵,君何不移駐龛山以遠方、馬乎』?既而太湖兵起,吳易、陳萬良輩各以偵諜從龛山渡,欲引龛山軍從海甯入;氏複勸有俶行。
未及而江上諸軍潰,有倫扈監國宮眷中道相失,遂全軍歸命;有俶乃偕氏逸之海甯。
既又遷淮、遷彭城,隐姓名入編戶以終。
有俶初以從監國功,爵靖南将軍;氏封夫人。
文莺者,侍郎李長祥室黃氏之侍女,已給其仆某為妻。
戊子(一六四八)翻城事發,長祥兵潰,黃氏集家人謀共死;文莺泣而前曰:『夫人當為公子計,以延李氏香火;惡可死!婢子願代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