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五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前翰林院檢讨加詹事府贊善銜六合徐鼒譔
列傳第五十一
徐逸度(黃周星、王潢、顧與治、紀映锺張弨(卓爾堪、萬壽祺)徐枋(周茂蘭、金俊明、陸琏、徐晟、徐樹丕、楊照、韓洽、葉襄、陳三島、包捷、吳宗潛、吳宗漢、吳宗泌、顧有孝)歸莊(顧蘭服、锺曉、楊彜、毛晉、侯泓、朱明德、朱明鎬、張若羲、陸慶臻、王光承、謝遴)紙衣翁沈壽民(補)釆薇子趙士哲(趙士完、張光啟、劉孔懷)崔子忠(董樵)一壺先生吳道行(兄道升、子■〈忄敄〉、方月斯)郭金台(蔣之棻、朱之宣、王二南、瞿龍躍)李國相(郭履跹、劉象賢、夏汝弼、周士儀、陳三績、鄧林材、劉春萊、唐之正)陸圻汪沨(補)施相(徐繼恩、談遷)巢鳴盛(譚貞良、褚連時、吳統持、沈起、王翃、馮延年、俞汝言、蔣之翹)李标李天植(錢士馨、陸啟浤)周之璇(張應鳌、董玚、趙甸、張應煜、劉應期、張成義、陳确、葉敦艮)戴易(張宗觀、朱士稚)陳洪绶邵以貫(呂章成)周容(楊秉纮)周西(範路)駱國挺(朱金芝)林浤(曾燦恒、楊維熊、陳發曾、蔡又新、陳名賓、何其偉、王赓)鄭郊(弟郏、鄭邵、劉堯章、林炅)朱國漢(丁之賢)阮文錫(林藿、莊潛、洪承畯、陳顯谟、葉後诏、張士橢)塗伯案(弟仲吉、李茂春、洪思、王仍辂、程之正、黃骧陛、林邁佳、陳國腆)邱義
徐逸度(黃周星、王潢、顧與治、紀映锺張弨(卓爾堪、萬壽祺)
徐枋(周茂蘭、金俊明、陸琏、徐晟、徐樹丕、楊照、韓洽、葉襄、陳三島、包捷、吳宗潛、吳宗漢、吳宗泌、顧有孝)
歸莊(顧蘭服、锺曉、楊彜、毛晉、侯泓、朱明德、朱明鎬、張若羲、陸慶臻、王光承、謝遴)
紙衣翁沈壽民(補)釆薇子趙士哲(趙士完、張光啟、劉孔懷)
崔子忠(董樵)一壺先生吳道行(兄道升、子■〈忄敄〉、方月斯)
郭金台(蔣之棻、朱之宣、王二南、瞿龍躍)
李國相(郭履跹、劉象賢、夏汝弼、周士儀、陳三績、鄧林材、劉春萊、唐之正)
陸圻汪沨(補)施相(徐繼恩、談遷)
巢鳴盛(譚貞良、褚連時、吳統持、沈起、王翃、馮延年、俞汝言、蔣之翹)
李标李天植(錢士馨、陸啟浤)周之璇(張應鳌、董玚、趙甸、張應煜、劉應期、張成義、陳确、葉敦艮)
戴易(張宗觀、朱士稚)陳洪绶
邵以貫(呂章成)周容(楊秉纮)
周西(範路)駱國挺(朱金芝)
林浤(曾燦恒、楊維熊、陳發曾、蔡又新、陳名賓、何其偉、王赓)
鄭郊(弟郏、鄭邵、劉堯章、林炅)朱國漢(丁之賢)
阮文錫(林藿、莊潛、洪承畯、陳顯谟、葉後诏、張士橢)
塗伯案(弟仲吉、李茂春、洪思、王仍辂、程之正、黃骧陛、林邁佳、陳國腆)
邱義
徐逸度,以字稱;中山王達之裔。
國變後,棄家。
挾昆山李氏子同竄,呼以伯仲,遂姓李;以來南故,遂名南。
世或有言李南詩者,非真姓名也。
隐于杭東郭之艮山,賣藥自給。
所交,惟逸民徐堅石、施蕙農數人。
疾革時,子嘉錫跪床下,請宗姓及名;嗔目叱之,終不言。
故子若孫,終不知氏之所自。
卒,年八十有五。
其為詩歌,多可嗟、可泣語,率不存;存者惟「楚歸吟」、「村居漫興」二卷、前後「梅花二百詠」而已。
黃周星字景虞,一字九煙;本湘潭周氏子,幼為金陵黃氏撫養,遂冒其姓為黃周星。
成崇祯庚辰(一六四○)進士;除戶科給事中,不就。
性狷介,詩文奇偉。
國變後,變姓名為黃人,字略似;僑寓湖州,寒暑不易衣冠。
年七十,自撰墓志。
作「解脫吟」十二章,縱飲酒一鬥大醉;沈南浔河死。
王潢字符倬,上元人;崇祯丙子(一六三六)舉人。
戶部郎中倪嘉慶薦于朝;潢念世亂親老,賦「南陔詩」以見志,不就。
嘗與顧炎武同詣孝陵;炎武稱其詩深婉和摯,不失三百篇「溫柔敦厚」之旨。
又,江甯貢生顧興治字夢遊、上元紀映锺字伯紫,皆逸民中以詩名者。
張弨字力臣,淮安山陽人。
父緻中,為複社領袖;尊經博古,家貧而儲金石文頗富。
弨承家學,棄諸生不就試;躬曆焦山水澨,手拓瘗鶴銘而考證之。
又入陝,谒唐昭陵,遍覽從葬諸王公表碣;潛珉斷石,必三複而聯絡之。
顧炎武開雕「音學」五書于淮上,弨與子葉增、葉箕任校寫之役。
炎武嘗雲:『精心六書、信而好古,吾不如張力臣』。
卓爾堪字子任,江都人;建文時侍郎敬之孫。
選輯逸民詩;朱彜尊詩所雲「忠貞公後族蟬聯,一代遺民藉爾傳」也。
萬壽祺字年少,徐州人;崇祯庚午(一六三○)舉人。
風流豪宕,傾動一時。
國變後,僧冠僧服,自名「明志道人」。
沙門慧壽,飲酒食肉如故;顧炎武過山陽,與定交焉。
徐枋字昭法,号俟齋,長洲人;故詹事汧之子。
崇祯壬午(一六四二)舉于鄉。
痛父死國難,與嘉善吳鉏避地靈岩、支硎間;久乃築澗上草堂老焉。
書法孫過庭、畫法巨然,署曰「秦餘山人」;終其身似書畫自給,足不入城市。
豢一驢甚馴,能知人意。
有所需,則以書畫卷置一■〈罒鹿〉驢背上,驢乃獨行至城,立城闉間不闌出一步;市人見之,鹹謂高士驢至,取其卷,如所指備物而納諸■〈罒鹿〉。
達官貴人訪之,辄逾垣避去;有所遺,不受。
巡撫湯斌嘗屏從騎,徒步叩門者再;卒不見。
往來者,惟萊陽姜實節、宣城沈壽民、昆山朱用純、同裡楊旡咎、門弟子吳江潘耒及南嶽和尚洪儲也。
洪儲每以香火資周所急,曰:『此世外清淨物』!得獨留。
所居當天平山麓,平遠清勝;讀書、染翰之外,竟日不出一語。
與平湖李确、嘉興巢鳴盛,稱海内三高士。
年七十有三,卒;潘耒與山陰戴易葬之鄧尉之西真如塢,而以澗上草堂為之祠。
周茂蘭字子佩,吳縣人;忠介順昌長子也。
順昌死閹禍;崇祯帝即位,茂蘭刺血書詣阙訟冤,诏以所贈官推及其祖父。
茂蘭更請給三世诰命、建祠賜額,悉報可;且命先後慘死諸臣鹹視此例。
茂蘭好學砥行,不就蔭叙。
國變後隐居,以壽終;鄉人私谥曰「端孝先生」。
金俊明字孝章,吳縣諸生。
性和而介;入複社,才名藉甚。
崇祯壬午(一六四二)秋,偶筮焦氏「易林」,得蠱之艮,愀然太息;遂棄諸生。
亂後,隐市廛間;矮屋數椽,藏書滿椟。
門人私谥曰「貞孝」。
又,陸琏字茂璩,吳縣人;兩中武科。
國變後,祝發蓮子峰下,自号「了緣道人」。
有「楓江遺稿」。
徐晟字祯起,一字損之:長洲諸生。
以陶潛自比,題其詩為「陶庵詩删」。
魏禧書稱為吳門隐君子;謂其『詩頓挫沈郁,即辭有未工,必不稍有矯飾以自害其性情』。
同時諸生徐樹丕字武子,工八分書。
亂後,屏居郊西,布衣藿食,泊如也。
着有「埋庵集。
楊照字明遠;年少負高才,遁迹不出。
妻子凍餒,吟詠弗顧也。
韓洽字君望,隐居羊山。
秀水朱彜尊極稱之,謂『所據篆學測解、釋訓考源,足證趙宦光「說文長箋」之謬。
葉襄字聖野,與萊陽姜垓詩篇唱和,力屏锺、譚邪說;所刊吟稿今不傳。
陳三島字鶴客;蓬戶席門,求友若不及,與魏耕、張宗觀、朱士稚等為莫逆交,孤憤露于詞色。
耕以海上事洩入獄死,宗觀、士稚等亦不良于死。
三島郁郁卒。
以上皆長洲人。
包捷字驚幾,吳江人;崇祯壬午(一六四二)舉人。
性真摯。
孫兆奎之死也,哭之内橋。
明年,吳易死坑州,收葬之。
隐居灌園以終,有「西山集」。
同時諸生俞粲字受子,谷隐岩耕,不入城市。
又吳宗潛、宗漢、宗泌兄弟九人,隐居唱和,所輯有「驚隐篇」、「歲寒集」。
而顧有孝者,字茂倫。
選刻「百家詩」行于世,有齑菜孟嘗君之目;晚号雪灘釣叟。
松陵女子沈關關,刺繡作「雪灘濯足圖」;過江人士至,以不與題詞為恨雲。
以上皆吳江諸生。
歸莊字符恭,昆山諸生;嘗舉崇祯庚辰(一六四○)特用榜。
博涉群書,工草、隸。
與同裡顧炎武學行相推許,而不諧于俗;有「歸奇、顧怪」之目。
乙酉(一六四五)王師下昆山,與炎武同應前令楊永言義師之役。
事敗,亡命去;薙發僧裝,稱「普明頭陀」。
晚乃廬金潼裡之祖茔側。
炎武奔走四方,莊不出裡闬,而寓書相切劘。
炎武嘗言音韻必宗上古,孔子亦未免有誤;莊規之曰:『君學益博,則僻益甚;将不獨音韻為然。
卻子語迂,單子知其不免;況加之以怪乎!願抑賢知之過以就中庸也』!又勸炎武東歸雲:『柳子厚竄南方,恨其祖先曾不若馬醫夏畦之鬼得享歲時之祭;君獨無邱墓之思乎』?其直諒誠款如此。
又,顧蘭服字國馨,于炎武為從叔父行。
國變後,棄諸生,業醫。
永曆帝稱号粵中,遣使授冠帶;辭以疾,不赴。
又有锺曉者,字人雅(或曰醇崖),不詳何處人。
崇祯末,流寓昆山;食鮮一飽而行吟不辍。
見垩牆,辄以所作題擘窠書;人争惡之。
夏日沈飲大醉,溺水死。
楊彜,常熟人。
以歲貢,官松江訓導;擢知都昌縣,道阻弗克赴。
萬曆之季,士子喜倡新說畔傳注;彜與太倉顧夢麟力明先儒之說,天下翕然從風,稱「楊顧學」。
鼎革後,歸隐。
晚歲目盲;猶令人讀書其側,講說無少倦。
年七十九,卒。
同邑毛晉字子晉,隐居不赴試。
性好藏書,自「十三經」、「十七史」及詩詞、曲本、别集、稗官,靡不镂版公諸世;今所謂「汲古閣本」也。
有「野外詩卷」。
俟泓字研德,後更名涵、字中德,嘉定諸生。
論文以孟子為宗,論詩本之自得。
所作「楊州秋懷」七言律,感懷故國,情見乎詞。
有「掌亭集」。
鄉人私谥曰「貞憲先生」。
朱明德字不遠,太倉人
國變後,棄家。
挾昆山李氏子同竄,呼以伯仲,遂姓李;以來南故,遂名南。
世或有言李南詩者,非真姓名也。
隐于杭東郭之艮山,賣藥自給。
所交,惟逸民徐堅石、施蕙農數人。
疾革時,子嘉錫跪床下,請宗姓及名;嗔目叱之,終不言。
故子若孫,終不知氏之所自。
卒,年八十有五。
其為詩歌,多可嗟、可泣語,率不存;存者惟「楚歸吟」、「村居漫興」二卷、前後「梅花二百詠」而已。
黃周星字景虞,一字九煙;本湘潭周氏子,幼為金陵黃氏撫養,遂冒其姓為黃周星。
成崇祯庚辰(一六四○)進士;除戶科給事中,不就。
性狷介,詩文奇偉。
國變後,變姓名為黃人,字略似;僑寓湖州,寒暑不易衣冠。
年七十,自撰墓志。
作「解脫吟」十二章,縱飲酒一鬥大醉;沈南浔河死。
王潢字符倬,上元人;崇祯丙子(一六三六)舉人。
戶部郎中倪嘉慶薦于朝;潢念世亂親老,賦「南陔詩」以見志,不就。
嘗與顧炎武同詣孝陵;炎武稱其詩深婉和摯,不失三百篇「溫柔敦厚」之旨。
又,江甯貢生顧興治字夢遊、上元紀映锺字伯紫,皆逸民中以詩名者。
張弨字力臣,淮安山陽人。
父緻中,為複社領袖;尊經博古,家貧而儲金石文頗富。
弨承家學,棄諸生不就試;躬曆焦山水澨,手拓瘗鶴銘而考證之。
又入陝,谒唐昭陵,遍覽從葬諸王公表碣;潛珉斷石,必三複而聯絡之。
顧炎武開雕「音學」五書于淮上,弨與子葉增、葉箕任校寫之役。
炎武嘗雲:『精心六書、信而好古,吾不如張力臣』。
卓爾堪字子任,江都人;建文時侍郎敬之孫。
選輯逸民詩;朱彜尊詩所雲「忠貞公後族蟬聯,一代遺民藉爾傳」也。
萬壽祺字年少,徐州人;崇祯庚午(一六三○)舉人。
風流豪宕,傾動一時。
國變後,僧冠僧服,自名「明志道人」。
沙門慧壽,飲酒食肉如故;顧炎武過山陽,與定交焉。
徐枋字昭法,号俟齋,長洲人;故詹事汧之子。
崇祯壬午(一六四二)舉于鄉。
痛父死國難,與嘉善吳鉏避地靈岩、支硎間;久乃築澗上草堂老焉。
書法孫過庭、畫法巨然,署曰「秦餘山人」;終其身似書畫自給,足不入城市。
豢一驢甚馴,能知人意。
有所需,則以書畫卷置一■〈罒鹿〉驢背上,驢乃獨行至城,立城闉間不闌出一步;市人見之,鹹謂高士驢至,取其卷,如所指備物而納諸■〈罒鹿〉。
達官貴人訪之,辄逾垣避去;有所遺,不受。
巡撫湯斌嘗屏從騎,徒步叩門者再;卒不見。
往來者,惟萊陽姜實節、宣城沈壽民、昆山朱用純、同裡楊旡咎、門弟子吳江潘耒及南嶽和尚洪儲也。
洪儲每以香火資周所急,曰:『此世外清淨物』!得獨留。
所居當天平山麓,平遠清勝;讀書、染翰之外,竟日不出一語。
與平湖李确、嘉興巢鳴盛,稱海内三高士。
年七十有三,卒;潘耒與山陰戴易葬之鄧尉之西真如塢,而以澗上草堂為之祠。
周茂蘭字子佩,吳縣人;忠介順昌長子也。
順昌死閹禍;崇祯帝即位,茂蘭刺血書詣阙訟冤,诏以所贈官推及其祖父。
茂蘭更請給三世诰命、建祠賜額,悉報可;且命先後慘死諸臣鹹視此例。
茂蘭好學砥行,不就蔭叙。
國變後隐居,以壽終;鄉人私谥曰「端孝先生」。
金俊明字孝章,吳縣諸生。
性和而介;入複社,才名藉甚。
崇祯壬午(一六四二)秋,偶筮焦氏「易林」,得蠱之艮,愀然太息;遂棄諸生。
亂後,隐市廛間;矮屋數椽,藏書滿椟。
門人私谥曰「貞孝」。
又,陸琏字茂璩,吳縣人;兩中武科。
國變後,祝發蓮子峰下,自号「了緣道人」。
有「楓江遺稿」。
徐晟字祯起,一字損之:長洲諸生。
以陶潛自比,題其詩為「陶庵詩删」。
魏禧書稱為吳門隐君子;謂其『詩頓挫沈郁,即辭有未工,必不稍有矯飾以自害其性情』。
同時諸生徐樹丕字武子,工八分書。
亂後,屏居郊西,布衣藿食,泊如也。
着有「埋庵集。
楊照字明遠;年少負高才,遁迹不出。
妻子凍餒,吟詠弗顧也。
韓洽字君望,隐居羊山。
秀水朱彜尊極稱之,謂『所據篆學測解、釋訓考源,足證趙宦光「說文長箋」之謬。
葉襄字聖野,與萊陽姜垓詩篇唱和,力屏锺、譚邪說;所刊吟稿今不傳。
陳三島字鶴客;蓬戶席門,求友若不及,與魏耕、張宗觀、朱士稚等為莫逆交,孤憤露于詞色。
耕以海上事洩入獄死,宗觀、士稚等亦不良于死。
三島郁郁卒。
以上皆長洲人。
包捷字驚幾,吳江人;崇祯壬午(一六四二)舉人。
性真摯。
孫兆奎之死也,哭之内橋。
明年,吳易死坑州,收葬之。
隐居灌園以終,有「西山集」。
同時諸生俞粲字受子,谷隐岩耕,不入城市。
又吳宗潛、宗漢、宗泌兄弟九人,隐居唱和,所輯有「驚隐篇」、「歲寒集」。
而顧有孝者,字茂倫。
選刻「百家詩」行于世,有齑菜孟嘗君之目;晚号雪灘釣叟。
松陵女子沈關關,刺繡作「雪灘濯足圖」;過江人士至,以不與題詞為恨雲。
以上皆吳江諸生。
歸莊字符恭,昆山諸生;嘗舉崇祯庚辰(一六四○)特用榜。
博涉群書,工草、隸。
與同裡顧炎武學行相推許,而不諧于俗;有「歸奇、顧怪」之目。
乙酉(一六四五)王師下昆山,與炎武同應前令楊永言義師之役。
事敗,亡命去;薙發僧裝,稱「普明頭陀」。
晚乃廬金潼裡之祖茔側。
炎武奔走四方,莊不出裡闬,而寓書相切劘。
炎武嘗言音韻必宗上古,孔子亦未免有誤;莊規之曰:『君學益博,則僻益甚;将不獨音韻為然。
卻子語迂,單子知其不免;況加之以怪乎!願抑賢知之過以就中庸也』!又勸炎武東歸雲:『柳子厚竄南方,恨其祖先曾不若馬醫夏畦之鬼得享歲時之祭;君獨無邱墓之思乎』?其直諒誠款如此。
又,顧蘭服字國馨,于炎武為從叔父行。
國變後,棄諸生,業醫。
永曆帝稱号粵中,遣使授冠帶;辭以疾,不赴。
又有锺曉者,字人雅(或曰醇崖),不詳何處人。
崇祯末,流寓昆山;食鮮一飽而行吟不辍。
見垩牆,辄以所作題擘窠書;人争惡之。
夏日沈飲大醉,溺水死。
楊彜,常熟人。
以歲貢,官松江訓導;擢知都昌縣,道阻弗克赴。
萬曆之季,士子喜倡新說畔傳注;彜與太倉顧夢麟力明先儒之說,天下翕然從風,稱「楊顧學」。
鼎革後,歸隐。
晚歲目盲;猶令人讀書其側,講說無少倦。
年七十九,卒。
同邑毛晉字子晉,隐居不赴試。
性好藏書,自「十三經」、「十七史」及詩詞、曲本、别集、稗官,靡不镂版公諸世;今所謂「汲古閣本」也。
有「野外詩卷」。
俟泓字研德,後更名涵、字中德,嘉定諸生。
論文以孟子為宗,論詩本之自得。
所作「楊州秋懷」七言律,感懷故國,情見乎詞。
有「掌亭集」。
鄉人私谥曰「貞憲先生」。
朱明德字不遠,太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