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遺卷第三
關燈
小
中
大
後史,博覽強記而歸本自治。
高世泰既殁,學者推夏主講席;我巡撫湯斌嘗延至蘇州學宮講「孝經」、「小學」。
退而着「孝經講義」、「小學瀹注」及「洛閩源流錄」,隐居菰川之上。
年八十餘卒。
沈國模字求如,餘姚諸生。
嘗入劉宗周證人社;歸,辟姚江書院,以明道為己任,與史孝鹹、管宗聖輩申明「良知」之學。
其學或以為近禅,而言行敦潔,較然不欺其志;故推醇儒。
山陰祁彪佳與國模善。
彪佳以禦史出按江東,一日杖殺巨憝數人;會國模至,欣然以告。
國模字彪佳曰:『世培!亦曾聞曾子雲「哀矜弗喜」乎』?彪佳後嘗語人:『吾每慮囚,必念求如;恐倉卒喜怒過當也』! 南都亡;聞宗周絕粒死,哭之恸;而講學益勤。
丙申(一六五六)卒,年八十二。
施博字約庵,嘉興人。
研精理學,以知明處當為獨慎切要功夫。
興餘姚黃宗羲善,有往複論學書;嘗曰:『劉山吾師乎!然未嘗執贽其門也』。
乙酉(一六四五)後,寓東塔寺,終身儒冠博袖。
晚乃講學放鶴洲,引接後進。
有舉成、弘名臣諸奏疏請正者;博即下拜曰:『樸老衰愚,無志當世。
君能為世道留意,追蹤前賢,甚善;幸厚自愛』!蓋其故國之思,耿耿不忘也。
史孝鹹字子虛,餘姚人。
繼沈國模主姚江書院;嘗曰:『空談易,對境難;于「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三語精察而力行之,其庶幾乎』!家貧,日食一粥,泊如也。
己亥(一六五九)卒,年七十八。
管宗聖字霞标,餘姚人。
為人孝友忠亮,強氣自克,言動必準于禮;鄉人化之。
孫礦始與宗聖為文字交;既從講聖學,喟然曰:『向嗜讀「左」、「國」、秦漢百家,先生為我洗盡矣』!礦,世所稱月峰先生也。
邵曾可字子唯,餘姚人。
姚江書院之立也,人頗迂笑之;曾可厲色曰:『不如是,便虛度此生』!遂往學。
同侪請業多辨難,曾可獨默然竟日。
初以「主敬」為學,後專提「緻知」。
師事史孝鹹甚謹;晨走十餘裡,叩床下問疾,不食而返。
月餘,亦病卒;年五十一。
王朝式字金如,山陰人;沈國模弟子也。
嘗入證人社;劉宗周主「誠意」,朝式守「緻知」。
曰:『學不從良知入,必有誠非所誠之蔽』。
宗周稱其『志願大而骨力堅,所成就未可量』!崇祯末,浙中大饑;朝式倡赈粟,全活甚衆。
時天下大亂,将走四方求奇傑士,謀治安戰守策;不果行。
國變後,旋卒;年三十八。
謝文洊字約齋,南豐人。
少補諸生;見天下方亂,慨然有出世志。
入廣昌之香山,辟精廬,誦佛經。
既讀龍溪王氏書,服之;複讀王陽明書,遂與同裡邵睿明、李萼林講陽明之學;年四十矣。
一日,詣新城神童峰會講;有王聖瑞者力攻陽明,文洊诘難累日,心忽動。
歸取羅欽順「困知記」讀之,始一意程、朱;辟程山學舍于城西,名其堂曰「尊洛」。
着「學庸切己錄」及講義數十篇,發明張子「主敬」之旨。
時甯都易堂九子、星子髻山七子俱以文章節概名天下,而文洊獨反己闇修,務求自得。
其「程山十則」,亦以躬行實踐為主。
髻山宋之盛過訪,程山遂約易堂魏禧、彭任會講旬餘;于是諸子皆推宗程山,謂其笃躬行、識道本。
同裡甘京初與為友,已而服之誠,遂師事之。
康熙辛酉(一六八一)病,自為「墓志」;卒年六十七。
所著又有「初學先言」、「大臣法則」、「左傳濟變錄」、「詩文集」諸書。
宋之盛字未有,星子人。
少孤,事兩兄如父。
崇祯己卯(一六三九),舉于鄉。
國變後,結廬髻山,足不入城市;以講學為己任。
其學以「明道」為宗、「識仁」為要,于二氏微言奧旨皆能抉摘異同;非若世之辟異論者,舍精而攻其粗也。
與謝文洊交最笃;晚讀胡居仁「居業錄」,持敬之功益密。
戊申(一六六八)五月,卒。
同邑有查小蘇者,亦棄諸生,山居不出;年九十而終。
章慥字仲實,南城諸生。
國變後,隐居華子岡,灌園養母。
入程山學舍,與謝文洊論學,有針芥之投;文洊每心折焉。
好讀史,衡論精審,發前人所未發。
着「二十一史童觀集」、「閱史偶談」若
高世泰既殁,學者推夏主講席;我巡撫湯斌嘗延至蘇州學宮講「孝經」、「小學」。
退而着「孝經講義」、「小學瀹注」及「洛閩源流錄」,隐居菰川之上。
年八十餘卒。
沈國模字求如,餘姚諸生。
嘗入劉宗周證人社;歸,辟姚江書院,以明道為己任,與史孝鹹、管宗聖輩申明「良知」之學。
其學或以為近禅,而言行敦潔,較然不欺其志;故推醇儒。
山陰祁彪佳與國模善。
彪佳以禦史出按江東,一日杖殺巨憝數人;會國模至,欣然以告。
國模字彪佳曰:『世培!亦曾聞曾子雲「哀矜弗喜」乎』?彪佳後嘗語人:『吾每慮囚,必念求如;恐倉卒喜怒過當也』! 南都亡;聞宗周絕粒死,哭之恸;而講學益勤。
丙申(一六五六)卒,年八十二。
施博字約庵,嘉興人。
研精理學,以知明處當為獨慎切要功夫。
興餘姚黃宗羲善,有往複論學書;嘗曰:『劉山吾師乎!然未嘗執贽其門也』。
乙酉(一六四五)後,寓東塔寺,終身儒冠博袖。
晚乃講學放鶴洲,引接後進。
有舉成、弘名臣諸奏疏請正者;博即下拜曰:『樸老衰愚,無志當世。
君能為世道留意,追蹤前賢,甚善;幸厚自愛』!蓋其故國之思,耿耿不忘也。
史孝鹹字子虛,餘姚人。
繼沈國模主姚江書院;嘗曰:『空談易,對境難;于「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三語精察而力行之,其庶幾乎』!家貧,日食一粥,泊如也。
己亥(一六五九)卒,年七十八。
管宗聖字霞标,餘姚人。
為人孝友忠亮,強氣自克,言動必準于禮;鄉人化之。
孫礦始與宗聖為文字交;既從講聖學,喟然曰:『向嗜讀「左」、「國」、秦漢百家,先生為我洗盡矣』!礦,世所稱月峰先生也。
邵曾可字子唯,餘姚人。
姚江書院之立也,人頗迂笑之;曾可厲色曰:『不如是,便虛度此生』!遂往學。
同侪請業多辨難,曾可獨默然竟日。
初以「主敬」為學,後專提「緻知」。
師事史孝鹹甚謹;晨走十餘裡,叩床下問疾,不食而返。
月餘,亦病卒;年五十一。
王朝式字金如,山陰人;沈國模弟子也。
嘗入證人社;劉宗周主「誠意」,朝式守「緻知」。
曰:『學不從良知入,必有誠非所誠之蔽』。
宗周稱其『志願大而骨力堅,所成就未可量』!崇祯末,浙中大饑;朝式倡赈粟,全活甚衆。
時天下大亂,将走四方求奇傑士,謀治安戰守策;不果行。
國變後,旋卒;年三十八。
謝文洊字約齋,南豐人。
少補諸生;見天下方亂,慨然有出世志。
入廣昌之香山,辟精廬,誦佛經。
既讀龍溪王氏書,服之;複讀王陽明書,遂與同裡邵睿明、李萼林講陽明之學;年四十矣。
一日,詣新城神童峰會講;有王聖瑞者力攻陽明,文洊诘難累日,心忽動。
歸取羅欽順「困知記」讀之,始一意程、朱;辟程山學舍于城西,名其堂曰「尊洛」。
着「學庸切己錄」及講義數十篇,發明張子「主敬」之旨。
時甯都易堂九子、星子髻山七子俱以文章節概名天下,而文洊獨反己闇修,務求自得。
其「程山十則」,亦以躬行實踐為主。
髻山宋之盛過訪,程山遂約易堂魏禧、彭任會講旬餘;于是諸子皆推宗程山,謂其笃躬行、識道本。
同裡甘京初與為友,已而服之誠,遂師事之。
康熙辛酉(一六八一)病,自為「墓志」;卒年六十七。
所著又有「初學先言」、「大臣法則」、「左傳濟變錄」、「詩文集」諸書。
宋之盛字未有,星子人。
少孤,事兩兄如父。
崇祯己卯(一六三九),舉于鄉。
國變後,結廬髻山,足不入城市;以講學為己任。
其學以「明道」為宗、「識仁」為要,于二氏微言奧旨皆能抉摘異同;非若世之辟異論者,舍精而攻其粗也。
與謝文洊交最笃;晚讀胡居仁「居業錄」,持敬之功益密。
戊申(一六六八)五月,卒。
同邑有查小蘇者,亦棄諸生,山居不出;年九十而終。
章慥字仲實,南城諸生。
國變後,隐居華子岡,灌園養母。
入程山學舍,與謝文洊論學,有針芥之投;文洊每心折焉。
好讀史,衡論精審,發前人所未發。
着「二十一史童觀集」、「閱史偶談」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