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六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可以再陷聖躬乎!臣累世力農,未叨一命之榮、升鬥之祿;亦非原無位号,不能自雄者也。
沙定洲以雲南叛,臣滅沙定洲而有之;又非無屯兵之地,難于進攻退守者也。
總緣孤憤激烈,冀留芳名于萬古耳。
即「秦王」之寵命,初意豈觊此哉!臣關西布衣,據彈丸以供駐跸;願皇上卧薪嘗膽,毋忘濑湍之危!如以安隆僻隅,欲移幸外地,當備夫馬、錢糧護送;斷不敢阻,以蒙要挾之名』!時可望憾定國益深;定國亦恐其來襲,因出掠雷、廉以避之。
冬十一月,攻廣州,敗于珊洲;明年二月,敗于興業、又敗于橫州,收餘衆退保南甯。
先是,可望聞珊洲之敗,遣馮雙禮襲之,為定國所敗;既聞其退駐南甯,精銳盡喪,乃遣總兵張明志、關有才統兵三千再往,定國走間道襲破之于田州,三千人皆降。
可望聞敗,知定國必至安龍;命白文選将兵迎上入貴州。
文選雖為可望用,心不直其所為;辄與定國連和,奉上走雲南。
守将劉文秀亦怨可望者,與盟而入。
上既入滇,定國、文秀、文選以功進爵,而可望心腹王尚禮、王自奇、賀九儀、張虎等亦皆進爵為公侯;又遣張虎送可望妻子回貴州以安之。
虎至貴陽,則構之益甚。
會上再遣文選議和,可望拘留之,奪其兵;而遣其僞通政司朱運久入滇,假議和與尚禮、自奇輩謀内應。
丁酉(一六五七)八月,舉兵犯阙。
釋文選而禮之,以為大總統,馬寶為先鋒;合兵十四萬。
十八日,渡盤江;九月,至交水,列三十六營,去曲靖三十裡。
定國、文秀衆纔數千人,相顧失色;議奉上出走,未決。
時文選反正已久,馬寶、馬進忠、馬維興亦皆心歸朝廷;文選之再出将也,實出諸人謀,定國未及知也。
忽文選率所部拔營來歸,單騎見定國、文秀于朝;具言成約,宜速出戰,且誓之。
定國、文秀遂成師以出。
初,可望見文選逃,議退兵,馬寶止之;張勝亦請身任。
可望大悅,語勝曰:『雲南軍盡出,城内空虛;爾率武大定、馬寶選鐵騎七千連夜間道襲之,王尚禮、龔彜為内應。
爾一入城,則定國、文秀知家口已失,不戰自走矣』。
寶遣其私人入定國營言之;且曰:『明日決戰,遲則無及』!定國大驚,夜告諸将。
十九日天未明,拔寨起;文選率所部鐵騎直沖馬維興營,維興開陣迎之入,合兵繞出可望陣後。
定國揮兵大進,諸營皆歡呼「迎晉王」;所向瓦解。
可望逃至貴州,從騎才十餘人;命馮雙禮守威清要隘,約曰:『追至,則發三炮』!文秀追至普安,尚遲疑不敢進;雙禮發炮以绐之,可望遽挈妻子出城,辎重、婦女悉被掠。
過鎮遠平溪,沅州守将閉門不納;惟靖州道吳逢聖率所部迎之。
狼狽走長沙,遣使投誠于我經略洪承疇軍前;章皇帝封為義王。
未幾,病死。
可望承獻賊之餘,諸将為所撫用,初不知有朝命。
既據滇、黔,專封拜,文臣多污僞官者。
自定國奉上入滇,多反正;惟張虎、張勝、王尚禮、王自奇等始終黨逆,文臣則方于宣、朱運久為尤着雲。
張虎者,随劉文秀守滇。
上入滇都,推恩,進諸将爵公侯,虎封淳化伯;自以位在諸人下,甚怏怏。
時孫可望妻子在滇,未敢為逆,上欲歸其妻子以安之;白文選言于李定國曰:『今尚禮、自奇擁兵在辇毂下,虎尤詭;日伺左右,禍且不測。
令與可望議和,必皇上親遣虎行,乃無反複耳』。
上召虎至後殿,拔頭上金簪賜之曰:『和議成,卿功不朽,必賜公爵。
此簪賜卿為信,見簪如見朕也』!虎至黔,則謂可望曰:『上雖在滇,端拱而已,大權盡歸定國。
定國所信者,文則金維新、龔銘,武則靳統武、高文貴。
人無固志,可唾手取也』!繳所封伯印,曰:『在彼處不受,恐生疑忌。
臣受國主厚恩,豈敢貳哉!白文選受國公之職,已為彼用矣』!取賜簪示可望曰:『皇上賜此簪,命臣刺國主,許封臣「二字」王;臣何敢不以上聞』!可望信之,怒益甚;遂日夜謀犯阙。
交水之敗,與可望相失。
數日,率殘兵回貴陽;劉文秀已先入,诘之曰:『皇上賜汝金簪議和,何從有行刺之說』?虎無以答,解赴雲南;上告廟,禦門獻俘磔之。
張勝,與馬寶同将孫可望駕前軍,勇猛絕人。
交水之役,白文選拔營走曲靖,可望大驚,欲退軍。
時寶已反正,慮回黔謀洩;大言曰:『我衆十倍于彼,奈何以一人為進退?豈我輩非人乎』!勝曰:『某一人足擒定國矣』!可望大悅曰:『諸将如是,吾複何憂』!令寶與勝襲滇都。
甫至城下,而交水報捷旗插于金馬碧雞坊下;勝見之大驚,拔營去。
回至渾水塘,遇定國,列陣死戰。
定國幾不支;忽寶于陣後連發大炮,勝驚潰,走益州。
部将李承爵誘而縛之;勝罵曰:『汝何叛我』!承爵曰:『汝叛天子,吾何有于汝乎』!解雲南,告廟獻俘;與其黨趙珣皆伏誅。
王尚禮,獻賊僞中軍府都督也。
獻賊死,孫可望、李定國與艾能奇、劉文秀為四王,權相埒也;可望謀竊大号,尚禮為之主謀,說能奇推平東為帥。
自是,可望得專制諸将。
随文秀守滇,封保國公;而陰與可望相呼應。
張勝之來襲也,尚禮将内應;沐天波知其情,以兵守之,不得發。
已聞勝拔營走,遂自缢死。
王自奇,獻賊僞後軍府都督。
随劉文秀守滇,封夔國公;移守楚雄。
醉後,殺李定國營将而懼,引其衆渡滄瀾江據永昌,去雲南二千餘裡;以故孫可望入滇時不相聞。
可望既敗,自奇不自安,與永壽伯關有才舉兵反;定國自将,讨而誅之。
時王師入貴州,不及援;故逆黨平而貴州已不守矣。
方于宣,雲南人;以進士官禮部主事。
丁亥(一六四七)春,孫可望入滇,于宣與在籍禦史任僎倡議尊可望為國主,設鹵簿、定朝儀,以幹支紀年;鑄九疊印暨「興朝通寶」錢,設閣部科道官。
可望以時未至,命俟上入滇議之。
既上久駐安龍,又為之立太廟、括民田,拟國号曰「後明」;僎為吏、兵二部尚書,于宣為翰林院編修,謀逼上禅位。
未行,而李定國以兵衛上入滇都;于宣言于可望曰:『皇上在滇,定國輔之,人心漸屬于彼;國主宜正大統,則人心自定矣』!可望以妻孥在滇,未敢為逆;已張虎奉命送可望妻孥而構之曰:『上命我刺國主也』!可望怒益甚;于宣侍側,因請間左右。
遙窺之,但見于宣叩頭跪奏,可望點頭許可之狀,莫知其所獻何策也。
出謂其私人曰:『國主登九五,我為首相,已親許我矣』!可望将舉兵犯阙,于宣時為提學試沅靖諸屬;表題有「拟秦王出師讨逆大捷」語。
既聞可望敗,則馳書于錢邦芑:『欲糾義旅,擒可望以獻』。
邦芑鄙之,答以詩曰:『修史當年筆削餘,帝星井度竟成虛!秦宮火後收圖籍,猶見君家勸進書』。
蓋于宣嘗為可望修史,奉獻賊為太祖,作「太祖本紀」;又嘗言『帝星明井度,秦王當有天下』故也。
其終事不可聞。
朱運久,不知何許人。
朱容藩之亂蜀也,運久為僞湖廣巡撫;容藩敗,又為孫可望僞通政使。
上入滇都,命白文選與可望議和;可望拘文選而奪其兵,遣運久入滇,陽為議和者,實與王尚禮等謀内應。
運久遽黃蓋大轎入城,無複人臣禮;上亦未敢問也。
沙定洲以雲南叛,臣滅沙定洲而有之;又非無屯兵之地,難于進攻退守者也。
總緣孤憤激烈,冀留芳名于萬古耳。
即「秦王」之寵命,初意豈觊此哉!臣關西布衣,據彈丸以供駐跸;願皇上卧薪嘗膽,毋忘濑湍之危!如以安隆僻隅,欲移幸外地,當備夫馬、錢糧護送;斷不敢阻,以蒙要挾之名』!時可望憾定國益深;定國亦恐其來襲,因出掠雷、廉以避之。
冬十一月,攻廣州,敗于珊洲;明年二月,敗于興業、又敗于橫州,收餘衆退保南甯。
先是,可望聞珊洲之敗,遣馮雙禮襲之,為定國所敗;既聞其退駐南甯,精銳盡喪,乃遣總兵張明志、關有才統兵三千再往,定國走間道襲破之于田州,三千人皆降。
可望聞敗,知定國必至安龍;命白文選将兵迎上入貴州。
文選雖為可望用,心不直其所為;辄與定國連和,奉上走雲南。
守将劉文秀亦怨可望者,與盟而入。
上既入滇,定國、文秀、文選以功進爵,而可望心腹王尚禮、王自奇、賀九儀、張虎等亦皆進爵為公侯;又遣張虎送可望妻子回貴州以安之。
虎至貴陽,則構之益甚。
會上再遣文選議和,可望拘留之,奪其兵;而遣其僞通政司朱運久入滇,假議和與尚禮、自奇輩謀内應。
丁酉(一六五七)八月,舉兵犯阙。
釋文選而禮之,以為大總統,馬寶為先鋒;合兵十四萬。
十八日,渡盤江;九月,至交水,列三十六營,去曲靖三十裡。
定國、文秀衆纔數千人,相顧失色;議奉上出走,未決。
時文選反正已久,馬寶、馬進忠、馬維興亦皆心歸朝廷;文選之再出将也,實出諸人謀,定國未及知也。
忽文選率所部拔營來歸,單騎見定國、文秀于朝;具言成約,宜速出戰,且誓之。
定國、文秀遂成師以出。
初,可望見文選逃,議退兵,馬寶止之;張勝亦請身任。
可望大悅,語勝曰:『雲南軍盡出,城内空虛;爾率武大定、馬寶選鐵騎七千連夜間道襲之,王尚禮、龔彜為内應。
爾一入城,則定國、文秀知家口已失,不戰自走矣』。
寶遣其私人入定國營言之;且曰:『明日決戰,遲則無及』!定國大驚,夜告諸将。
十九日天未明,拔寨起;文選率所部鐵騎直沖馬維興營,維興開陣迎之入,合兵繞出可望陣後。
定國揮兵大進,諸營皆歡呼「迎晉王」;所向瓦解。
可望逃至貴州,從騎才十餘人;命馮雙禮守威清要隘,約曰:『追至,則發三炮』!文秀追至普安,尚遲疑不敢進;雙禮發炮以绐之,可望遽挈妻子出城,辎重、婦女悉被掠。
過鎮遠平溪,沅州守将閉門不納;惟靖州道吳逢聖率所部迎之。
狼狽走長沙,遣使投誠于我經略洪承疇軍前;章皇帝封為義王。
未幾,病死。
可望承獻賊之餘,諸将為所撫用,初不知有朝命。
既據滇、黔,專封拜,文臣多污僞官者。
自定國奉上入滇,多反正;惟張虎、張勝、王尚禮、王自奇等始終黨逆,文臣則方于宣、朱運久為尤着雲。
張虎者,随劉文秀守滇。
上入滇都,推恩,進諸将爵公侯,虎封淳化伯;自以位在諸人下,甚怏怏。
時孫可望妻子在滇,未敢為逆,上欲歸其妻子以安之;白文選言于李定國曰:『今尚禮、自奇擁兵在辇毂下,虎尤詭;日伺左右,禍且不測。
令與可望議和,必皇上親遣虎行,乃無反複耳』。
上召虎至後殿,拔頭上金簪賜之曰:『和議成,卿功不朽,必賜公爵。
此簪賜卿為信,見簪如見朕也』!虎至黔,則謂可望曰:『上雖在滇,端拱而已,大權盡歸定國。
定國所信者,文則金維新、龔銘,武則靳統武、高文貴。
人無固志,可唾手取也』!繳所封伯印,曰:『在彼處不受,恐生疑忌。
臣受國主厚恩,豈敢貳哉!白文選受國公之職,已為彼用矣』!取賜簪示可望曰:『皇上賜此簪,命臣刺國主,許封臣「二字」王;臣何敢不以上聞』!可望信之,怒益甚;遂日夜謀犯阙。
交水之敗,與可望相失。
數日,率殘兵回貴陽;劉文秀已先入,诘之曰:『皇上賜汝金簪議和,何從有行刺之說』?虎無以答,解赴雲南;上告廟,禦門獻俘磔之。
張勝,與馬寶同将孫可望駕前軍,勇猛絕人。
交水之役,白文選拔營走曲靖,可望大驚,欲退軍。
時寶已反正,慮回黔謀洩;大言曰:『我衆十倍于彼,奈何以一人為進退?豈我輩非人乎』!勝曰:『某一人足擒定國矣』!可望大悅曰:『諸将如是,吾複何憂』!令寶與勝襲滇都。
甫至城下,而交水報捷旗插于金馬碧雞坊下;勝見之大驚,拔營去。
回至渾水塘,遇定國,列陣死戰。
定國幾不支;忽寶于陣後連發大炮,勝驚潰,走益州。
部将李承爵誘而縛之;勝罵曰:『汝何叛我』!承爵曰:『汝叛天子,吾何有于汝乎』!解雲南,告廟獻俘;與其黨趙珣皆伏誅。
王尚禮,獻賊僞中軍府都督也。
獻賊死,孫可望、李定國與艾能奇、劉文秀為四王,權相埒也;可望謀竊大号,尚禮為之主謀,說能奇推平東為帥。
自是,可望得專制諸将。
随文秀守滇,封保國公;而陰與可望相呼應。
張勝之來襲也,尚禮将内應;沐天波知其情,以兵守之,不得發。
已聞勝拔營走,遂自缢死。
王自奇,獻賊僞後軍府都督。
随劉文秀守滇,封夔國公;移守楚雄。
醉後,殺李定國營将而懼,引其衆渡滄瀾江據永昌,去雲南二千餘裡;以故孫可望入滇時不相聞。
可望既敗,自奇不自安,與永壽伯關有才舉兵反;定國自将,讨而誅之。
時王師入貴州,不及援;故逆黨平而貴州已不守矣。
方于宣,雲南人;以進士官禮部主事。
丁亥(一六四七)春,孫可望入滇,于宣與在籍禦史任僎倡議尊可望為國主,設鹵簿、定朝儀,以幹支紀年;鑄九疊印暨「興朝通寶」錢,設閣部科道官。
可望以時未至,命俟上入滇議之。
既上久駐安龍,又為之立太廟、括民田,拟國号曰「後明」;僎為吏、兵二部尚書,于宣為翰林院編修,謀逼上禅位。
未行,而李定國以兵衛上入滇都;于宣言于可望曰:『皇上在滇,定國輔之,人心漸屬于彼;國主宜正大統,則人心自定矣』!可望以妻孥在滇,未敢為逆;已張虎奉命送可望妻孥而構之曰:『上命我刺國主也』!可望怒益甚;于宣侍側,因請間左右。
遙窺之,但見于宣叩頭跪奏,可望點頭許可之狀,莫知其所獻何策也。
出謂其私人曰:『國主登九五,我為首相,已親許我矣』!可望将舉兵犯阙,于宣時為提學試沅靖諸屬;表題有「拟秦王出師讨逆大捷」語。
既聞可望敗,則馳書于錢邦芑:『欲糾義旅,擒可望以獻』。
邦芑鄙之,答以詩曰:『修史當年筆削餘,帝星井度竟成虛!秦宮火後收圖籍,猶見君家勸進書』。
蓋于宣嘗為可望修史,奉獻賊為太祖,作「太祖本紀」;又嘗言『帝星明井度,秦王當有天下』故也。
其終事不可聞。
朱運久,不知何許人。
朱容藩之亂蜀也,運久為僞湖廣巡撫;容藩敗,又為孫可望僞通政使。
上入滇都,命白文選與可望議和;可望拘文選而奪其兵,遣運久入滇,陽為議和者,實與王尚禮等謀内應。
運久遽黃蓋大轎入城,無複人臣禮;上亦未敢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