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六十
關燈
小
中
大
曰:『城在援且絕,況城沒邪!即有應,亦曠日;賊有備,事無濟矣』!乘夜率衆出襲。
賊方幸城中主将亡,夜決無變,方婐妓哄飲;而一軍突入,賊駭如天下,驚愕失措。
韬文手刃其渠,握首級号于衆曰:『敢抗王師者,有如此首』!賊乃潰。
辄焚其營,追殺無算,賊竟平,舁父屍還;時年甫二十也。
捷聞,将援蕭山沈烈女事授官,俾讨賊;韬文以父喪辭歸,營葬金陵。
及南中敗,事遂寝。
當其随父任時,願委禽者沓至,韬文俱不可;若求才之得兼智勇者,方許。
至是,歸于昆山士人王聖開;相誓偕隐,遂入吳門結廬僻境,種梅百本以自給。
吳中傳其「殺賊詩」雲:『吾父矢報國,戰死于薊邱;父馬為賊乘,父屍為賊收。
父雠不能報,有愧秦女休!乘賊不及防,夜進千貔貅;殺賊血漉漉,手握雠人頭。
賊潰自踐踏,屍橫滿坑溝。
父體轝榇歸,薄葬荒山陬。
相期智勇士,慨然賦同仇;蛾賊一掃除,國家鞏金瓯』! 賈氏,沅陵人;适同邑諸生潘耀卿。
随夫省親于南都,至湖口,夫病卒;氏欲赴水,女奴持之。
既見舅姑,痛哭堂下;入室自缢不得,乃絕食自刎死。
沈氏,吳縣人;許嫁黃于庚。
未嫁,于庚亡。
父母議改适;氏聞之,閉戶自缢,以救蘇。
自是,缟素栖止一樓,家人罕見其面。
鼎革時、兄欲攜之避兵;氏曰:『樓居三十年,死固吾分;奚避為』!絕粒死。
又,常熟諸生蕭某妻,以不受污,支解死。
劉氏,魏縣人;署上海縣劉永錫女。
永錫抗節,女恐己诒父母憂,絕粒死。
齊丈人之葬永錫也,女祔焉。
徐氏,定遠侯鄧文昌妻、守備南京魏國公宏基女也。
文昌航海赴閩,隆武帝命襲爵晉中府,氏封恭人;年纔十有七。
文昌佐大學士曾櫻留守福京;大兵入景甯關,氏謂文昌曰:『君毋自辱!妾請先于地下伺之』。
再拜,仰藥死。
閩人哀之,合葬于芙蓉山下。
謝氏,甯化人;諸生邱義之妻也。
隆武二年(一六四六)八月,仙霞關不守,田仰潰卒将趨東粵,閑道走甯化;居民駭竄。
一卒目氏豔,欲擁之上馬;氏據地痛罵,卒刃刺之,不殊。
氏懼辱,自缢死。
裡人李世熊等詠其事,聞于我甯化知縣鄒某,将旌諸朝;義卻之而寝(語見「義傳」)。
商夫人名景蘭,字媚生,山陰人;故吏部尚書商周祚女。
越中閨秀稱伯商、仲商兩夫人,景蘭即伯商夫人也;歸同邑祁彪佳。
彪佳美豐采,時有「金童玉女」之目。
祁氏自先世多藏書梅墅寓園,池館之勝甲于越;夫人從事簡冊,教其三女及子婦張氏、朱氏操翰吟詠,着有「東書堂合稿」。
彪佳殉國難,夫人悼亡雲:『公自垂千古,吾猶戀一生;君臣原大節,兒女亦人情。
折檻生前事,遺碑死後名。
存亡雖異路,貞白本相成』!子理孫、班孫以國事被禍,張氏、朱氏苦節數十年,未嘗一出屏甯間;裡人謂出姑氏之教雲。
張氏,理孫婦,名德蕙,字楚攘;朱氏,班孫婦,名德蓉,字趙璧。
仲商夫人,景蘭之妹也;有國色。
詩與姊齊名。
适侍郎徐人龍之子鹹清。
鹹清幼有「神童」之目;甫蓄發,即應鄉舉試。
既娶,曰:『吾以是為王霸妻足矣』。
鼎革後,以當事薦,赴召;有沮之者,乃歸。
夫妻偕隐,合着「小學」一書;自一畫至多畫,正形聲、明訓義,名之曰「資治文字」。
夫人又嘗寫「妙蓮華經」三部,孝禅寺僧乞二部去,供其一于大殿極甍間、納其一于毘盧遮那世尊腹中;别一部,則送之天台萬年龍藏中。
祁德淵字韬英,祁彪佳之女也。
與妹德璚(修嫣)、德茞(湘君)并從母商夫人學詩,着有「靜好集」。
适餘姚姜廷梧。
廷梧為戶部尚書一洪子,罹禍下獄,得釋;尋病卒。
德淵痛之;自課諸子,缟素十六年。
時我國家大定,諸子願出就試,許之。
伯子兆熊登賢書,家人跪請更吉服;曰:『此區區者,遂足易我心乎』!諸子無計,乞之蕭山毛奇齡援古義說之,始易服;奇齡為作「祁夫人易服記」。
沈雲英,蕭山人。
父至緒,崇祯辛未(一六三一)武進士;守備道州。
癸未(一六四三),獻賊破湖南,郡縣皆糜爛;惟道州以至緒力戰,得全。
既而賊再至,再戰;馬驚仆,隕于陣。
雲英聞變,奮臂持矛号哭趨賊營,奪父屍還;賊環搠之,雲英左右支格,兵莫能傷,竟完守入保。
因是,道州終不破。
巡撫王聚奎具疏以聞,诏贈至緒昭武将軍,賜祠祭,授雲英為遊擊将軍,代父職領兵守城。
雲英初随父任,适西川賈萬策,官荊州督師中軍。
荊州困,萬策分門拒守;城陷,不屈死。
雲英聞訃,恸哭辭職;間關數千裡,出入賊中,扶其父與夫兩榇歸蕭山。
國變後,蠲棄服飾,隐居裡門為女教授。
素工書法,旁涉經史;然非本宗子弟,不教也。
族子兆陽者,從之受「春秋」胡氏傳,為知名士;裡人毛奇齡嘗因兆陽請谒,不許。
卒年三十又八;奇齡題其墓曰「故明特授遊擊将軍兼道州守備烈女沈氏雲英」雲。
項淑美,淳安方希文妻。
希文好蓄書;乙酉(一六四五)杭州不守,方國安潰兵掠江浒,希文率妻子載書避山間。
一夕,偶以事出,淑美與一妪一婢共處。
亂兵突至縱火,婢挽淑美出避;叱之曰:『出則死于兵,不出死于火;等死耳。
死火不辱』!妪複呼曰:『火至矣』!不之應。
取書堆左右,高與身等;與俱燼。
賊退,希文歸,則餘燼旋而成堆,若護其骨者。
希文一恸,即散;乃收骨葬之。
先是,慈溪有王氏歸同裡方姓,甫逾月;火起,延其屋。
夫他出,堅坐小樓不下;骸骨俱燼,惟心獨存。
夫歸,捧之長恸;未頃,即化。
烈婦錢氏、陳氏,仁和諸生陳世正妻與姊也;陳氏适同邑傅天耳。
乙酉(一六四五)江防軍潰,姑嫂避入富春山中。
大兵搜山,被獲。
錢氏守三歲兒,知不免,躍赴江中與兒俱死。
遊騎亟擁陳氏上馬,墜馬者再,發亂委地,膚色如玉;騎不忍殺,辄以好語慰之曰:『行将送汝歸』!扶上馬者凡六,恸哭大罵;騎怒甚,揮刀斷陳氏軀為三截去。
路人哀之,埋道傍古槐下。
二孟氏,河南巡按禦史陳潛夫妻(或曰妻與妾也)。
姊妹同适潛夫,同日花燭以娶;浙東所傳「大小孟」也。
南都破,潛夫從魯監國,加太仆寺少卿,監浙西軍;募三百餘人,與孫、熊二家兵合列江上。
丙戌(一六四六)五月晦,軍潰;歸山陰小赭裡,置酒賦詩,與親友訣。
謂二妻曰:『行矣!我為忠臣、汝為烈婦,泉下差不惡也』。
整衣冠,上化龍橋北面再拜,推二妻入水,具棺殓;自躍入水死。
今孟氏
賊方幸城中主将亡,夜決無變,方婐妓哄飲;而一軍突入,賊駭如天下,驚愕失措。
韬文手刃其渠,握首級号于衆曰:『敢抗王師者,有如此首』!賊乃潰。
辄焚其營,追殺無算,賊竟平,舁父屍還;時年甫二十也。
捷聞,将援蕭山沈烈女事授官,俾讨賊;韬文以父喪辭歸,營葬金陵。
及南中敗,事遂寝。
當其随父任時,願委禽者沓至,韬文俱不可;若求才之得兼智勇者,方許。
至是,歸于昆山士人王聖開;相誓偕隐,遂入吳門結廬僻境,種梅百本以自給。
吳中傳其「殺賊詩」雲:『吾父矢報國,戰死于薊邱;父馬為賊乘,父屍為賊收。
父雠不能報,有愧秦女休!乘賊不及防,夜進千貔貅;殺賊血漉漉,手握雠人頭。
賊潰自踐踏,屍橫滿坑溝。
父體轝榇歸,薄葬荒山陬。
相期智勇士,慨然賦同仇;蛾賊一掃除,國家鞏金瓯』! 賈氏,沅陵人;适同邑諸生潘耀卿。
随夫省親于南都,至湖口,夫病卒;氏欲赴水,女奴持之。
既見舅姑,痛哭堂下;入室自缢不得,乃絕食自刎死。
沈氏,吳縣人;許嫁黃于庚。
未嫁,于庚亡。
父母議改适;氏聞之,閉戶自缢,以救蘇。
自是,缟素栖止一樓,家人罕見其面。
鼎革時、兄欲攜之避兵;氏曰:『樓居三十年,死固吾分;奚避為』!絕粒死。
又,常熟諸生蕭某妻,以不受污,支解死。
劉氏,魏縣人;署上海縣劉永錫女。
永錫抗節,女恐己诒父母憂,絕粒死。
齊丈人之葬永錫也,女祔焉。
徐氏,定遠侯鄧文昌妻、守備南京魏國公宏基女也。
文昌航海赴閩,隆武帝命襲爵晉中府,氏封恭人;年纔十有七。
文昌佐大學士曾櫻留守福京;大兵入景甯關,氏謂文昌曰:『君毋自辱!妾請先于地下伺之』。
再拜,仰藥死。
閩人哀之,合葬于芙蓉山下。
謝氏,甯化人;諸生邱義之妻也。
隆武二年(一六四六)八月,仙霞關不守,田仰潰卒将趨東粵,閑道走甯化;居民駭竄。
一卒目氏豔,欲擁之上馬;氏據地痛罵,卒刃刺之,不殊。
氏懼辱,自缢死。
裡人李世熊等詠其事,聞于我甯化知縣鄒某,将旌諸朝;義卻之而寝(語見「義傳」)。
商夫人名景蘭,字媚生,山陰人;故吏部尚書商周祚女。
越中閨秀稱伯商、仲商兩夫人,景蘭即伯商夫人也;歸同邑祁彪佳。
彪佳美豐采,時有「金童玉女」之目。
祁氏自先世多藏書梅墅寓園,池館之勝甲于越;夫人從事簡冊,教其三女及子婦張氏、朱氏操翰吟詠,着有「東書堂合稿」。
彪佳殉國難,夫人悼亡雲:『公自垂千古,吾猶戀一生;君臣原大節,兒女亦人情。
折檻生前事,遺碑死後名。
存亡雖異路,貞白本相成』!子理孫、班孫以國事被禍,張氏、朱氏苦節數十年,未嘗一出屏甯間;裡人謂出姑氏之教雲。
張氏,理孫婦,名德蕙,字楚攘;朱氏,班孫婦,名德蓉,字趙璧。
仲商夫人,景蘭之妹也;有國色。
詩與姊齊名。
适侍郎徐人龍之子鹹清。
鹹清幼有「神童」之目;甫蓄發,即應鄉舉試。
既娶,曰:『吾以是為王霸妻足矣』。
鼎革後,以當事薦,赴召;有沮之者,乃歸。
夫妻偕隐,合着「小學」一書;自一畫至多畫,正形聲、明訓義,名之曰「資治文字」。
夫人又嘗寫「妙蓮華經」三部,孝禅寺僧乞二部去,供其一于大殿極甍間、納其一于毘盧遮那世尊腹中;别一部,則送之天台萬年龍藏中。
祁德淵字韬英,祁彪佳之女也。
與妹德璚(修嫣)、德茞(湘君)并從母商夫人學詩,着有「靜好集」。
适餘姚姜廷梧。
廷梧為戶部尚書一洪子,罹禍下獄,得釋;尋病卒。
德淵痛之;自課諸子,缟素十六年。
時我國家大定,諸子願出就試,許之。
伯子兆熊登賢書,家人跪請更吉服;曰:『此區區者,遂足易我心乎』!諸子無計,乞之蕭山毛奇齡援古義說之,始易服;奇齡為作「祁夫人易服記」。
沈雲英,蕭山人。
父至緒,崇祯辛未(一六三一)武進士;守備道州。
癸未(一六四三),獻賊破湖南,郡縣皆糜爛;惟道州以至緒力戰,得全。
既而賊再至,再戰;馬驚仆,隕于陣。
雲英聞變,奮臂持矛号哭趨賊營,奪父屍還;賊環搠之,雲英左右支格,兵莫能傷,竟完守入保。
因是,道州終不破。
巡撫王聚奎具疏以聞,诏贈至緒昭武将軍,賜祠祭,授雲英為遊擊将軍,代父職領兵守城。
雲英初随父任,适西川賈萬策,官荊州督師中軍。
荊州困,萬策分門拒守;城陷,不屈死。
雲英聞訃,恸哭辭職;間關數千裡,出入賊中,扶其父與夫兩榇歸蕭山。
國變後,蠲棄服飾,隐居裡門為女教授。
素工書法,旁涉經史;然非本宗子弟,不教也。
族子兆陽者,從之受「春秋」胡氏傳,為知名士;裡人毛奇齡嘗因兆陽請谒,不許。
卒年三十又八;奇齡題其墓曰「故明特授遊擊将軍兼道州守備烈女沈氏雲英」雲。
項淑美,淳安方希文妻。
希文好蓄書;乙酉(一六四五)杭州不守,方國安潰兵掠江浒,希文率妻子載書避山間。
一夕,偶以事出,淑美與一妪一婢共處。
亂兵突至縱火,婢挽淑美出避;叱之曰:『出則死于兵,不出死于火;等死耳。
死火不辱』!妪複呼曰:『火至矣』!不之應。
取書堆左右,高與身等;與俱燼。
賊退,希文歸,則餘燼旋而成堆,若護其骨者。
希文一恸,即散;乃收骨葬之。
先是,慈溪有王氏歸同裡方姓,甫逾月;火起,延其屋。
夫他出,堅坐小樓不下;骸骨俱燼,惟心獨存。
夫歸,捧之長恸;未頃,即化。
烈婦錢氏、陳氏,仁和諸生陳世正妻與姊也;陳氏适同邑傅天耳。
乙酉(一六四五)江防軍潰,姑嫂避入富春山中。
大兵搜山,被獲。
錢氏守三歲兒,知不免,躍赴江中與兒俱死。
遊騎亟擁陳氏上馬,墜馬者再,發亂委地,膚色如玉;騎不忍殺,辄以好語慰之曰:『行将送汝歸』!扶上馬者凡六,恸哭大罵;騎怒甚,揮刀斷陳氏軀為三截去。
路人哀之,埋道傍古槐下。
二孟氏,河南巡按禦史陳潛夫妻(或曰妻與妾也)。
姊妹同适潛夫,同日花燭以娶;浙東所傳「大小孟」也。
南都破,潛夫從魯監國,加太仆寺少卿,監浙西軍;募三百餘人,與孫、熊二家兵合列江上。
丙戌(一六四六)五月晦,軍潰;歸山陰小赭裡,置酒賦詩,與親友訣。
謂二妻曰:『行矣!我為忠臣、汝為烈婦,泉下差不惡也』。
整衣冠,上化龍橋北面再拜,推二妻入水,具棺殓;自躍入水死。
今孟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