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前翰林院檢讨加詹事府贊善銜六合徐鼒譔
列傳第二十二
陳子壯(麥而炫、朱實蓮)何騰蛟(楊某等、楊鴻、鴻弟鹗)堵胤錫
陳子壯(麥而炫、朱實蓮)何騰蛟(楊某等、楊鴻、鴻弟鹗)
堵胤錫
陳子壯字集生,南海人。
萬曆己未(一六一九)進士第三人,授翰林院編修。
天啟甲子(一六二四)科,典浙江鄉試,發策刺奄;魏忠賢怒,假他事削其籍,并免其父吏科都給事中熙昌官。
崇祯初,起故官,累遷禮部右侍郎。
流賊犯皇陵,帝素服召對廷臣。
因言今日所急在收人心,宜下罪己诏,激發忠義;納之。
乃會同列,上蠲租、清獄、赦過、宥罪十二事。
時溫體仁當國,盛稱主上神聖,臣下不宜異同;子壯曰:『世宗最英明,然祔廟之議、勳戚之獄,當日臣下執持不已。
皇上威嚴有類世宗,公之恩遇孰與張桂?以将順而廢匡救,非「善則歸君」之意也』!體仁意沮,遂成嫌隙。
帝以天下多故,思破格求才,欲召見宗人遴才授職,如高皇帝階換之制;授所司議。
子壯曰:『将軍、中尉皆一品官;如此,則三公、九卿一朝而盈廷者數百人,非所以為法』。
帝怫然曰:『親親任賢,古之道也』。
卻其奏。
子壯力陳五不可;言『宗族改授,适開僥幸之門;隳藩規、溷铨政』。
唐王聿鍵引前代故事曆诋之,遂下獄,坐贖徒歸。
已用薦起故官,協理詹事府。
未赴,南都立,以禮部尚書召;至蕪湖,而南都失守,乃馳還。
時桂王常瀛避難梧州,子壯謂王神宗子,宜立;與總督丁魁楚方集議,而唐王已立于福州,改元隆武矣,議遂寝。
召子壯入閣;以前議宗室事有宿憾,辭不行。
丙戌(一六四六),汀州破,丁魁楚、瞿式耜等立永曆帝于肇慶。
蘇觀生以不與擁戴而怒,議立隆武之弟聿■〈金粵〉于廣州;子壯阻之不得,遂退居南海之九江村,而緻書式耜請兵東馘觀生。
永曆帝授太保、中極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總督兩廣、福建、江西、湖廣軍務。
會大清兵入廣州,聿■〈金粵〉被執死;子壯止不行。
明年春,張家玉、陳邦彥及新會王興、潮陽賴其肖先後舉兵,子壯亦以七月起兵九江村。
兵多蜑戶、番鬼,善戰;與邦彥約共攻廣州,結故指揮楊可觀等為内應。
子壯兵先至,城中不敢動;事洩,可觀死,子壯退駐五羊驿。
時降将李成棟攻張家玉于新安,邦彥與子壯謀伏兵禺珠洲側,伺成棟還救會城,縱火焚其舟,己軍以青旗朱斿為号。
子壯如計,果焚舟數十;成棟走下風引而西,邦彥尾之。
會日暮,子壯不能辨旗幟,疑皆敵舟也,陣動。
風忽轉,我大清兵順風返擊,大潰;長子上庸死焉。
子壯走還九江村,會故禦史麥而炫破高明,具書來迎;乃入高明,以故主事朱實蓮攝縣事。
八月,高明破,實蓮戰死,子壯、而炫俱被執。
械至廣州,我總督佟養甲處以極刑;寸磔之,投骨四郊。
後成棟反正,養甲亦降。
朝議贈子壯大師、番禺侯,谥「文忠」,即以養甲為谕祭使;養甲愧欲死,乃通使歸朝,為成棟子元胤所殺。
先數日,恍惚見子壯抽矢射之雲。
麥而炫字章闇;高明進土,曆官上海、安肅知縣。
隆武時,為禦史。
朱實蓮字子潔,由舉人曆官刑部主事;子壯同邑人。
我朝賜子壯專谥曰「忠簡」、而炫、實蓮通谥均「烈愍」。
何騰蛟字雲從,貴州黎平衛人。
天啟辛酉(一六二一)舉人;崇祯中,授南陽知縣。
地當要沖,流寇出沒;練兵堵禦,數挫去。
從巡撫陳必謙破賊安臯山,斬首四百餘級。
土賊發,亦讨平之:能聲大着。
遷兵部主事,進員外郎;出為懷來兵備佥事,調口北道。
丁内艱,巡撫劉永祚薦其才,将奪情;固辭歸。
服阕,起原官,兵備淮、徐;擒斬土寇,境内肅然。
癸未(一六四三)冬,晉右佥都禦史,巡撫湖北。
時湖北盡陷,止武昌一郡為甯南侯左良玉屯軍所。
騰蛟之任,與良玉交驩,一軍帖服。
甲申(一六四四)五月,弘光帝立。
诏至,良玉部下有異議;騰蛟乃以劍自随,曰:『社稷安危,系此一舉。
倘不奉诏,當以身殉之』!會江督袁繼鹹亦以書勸正紀盧鼎言于良玉,力請開讀如禮(正紀者,良玉所置官名也)。
八月,朝議将遷騰蛟他省,而命總督丁魁楚兼撫湖北。
兵部員外郎李向中,楚人也;疏言:『騰蛟一腔忠義,千裡幹城;小民依之若嬰兒之求慈母,将士信之若手足之應腹心。
乞命照舊,和衷撫楚』!乃命騰蛟仍舊職,加兵部右侍郎,兼撫湖南;尋命總督湖廣、四川、雲南、貴州、廣西軍務。
乙酉(一六四五)三月,南都有北來太子事,朝議沸然;抗疏言:『太子到南,何人奏聞、何人物色至京?馬士英何以獨知其僞?既是王昺之侄孫,何人舉發?内官、公侯多北來之人,何無一人确認,而泛雲自供?高
萬曆己未(一六一九)進士第三人,授翰林院編修。
天啟甲子(一六二四)科,典浙江鄉試,發策刺奄;魏忠賢怒,假他事削其籍,并免其父吏科都給事中熙昌官。
崇祯初,起故官,累遷禮部右侍郎。
流賊犯皇陵,帝素服召對廷臣。
因言今日所急在收人心,宜下罪己诏,激發忠義;納之。
乃會同列,上蠲租、清獄、赦過、宥罪十二事。
時溫體仁當國,盛稱主上神聖,臣下不宜異同;子壯曰:『世宗最英明,然祔廟之議、勳戚之獄,當日臣下執持不已。
皇上威嚴有類世宗,公之恩遇孰與張桂?以将順而廢匡救,非「善則歸君」之意也』!體仁意沮,遂成嫌隙。
帝以天下多故,思破格求才,欲召見宗人遴才授職,如高皇帝階換之制;授所司議。
子壯曰:『将軍、中尉皆一品官;如此,則三公、九卿一朝而盈廷者數百人,非所以為法』。
帝怫然曰:『親親任賢,古之道也』。
卻其奏。
子壯力陳五不可;言『宗族改授,适開僥幸之門;隳藩規、溷铨政』。
唐王聿鍵引前代故事曆诋之,遂下獄,坐贖徒歸。
已用薦起故官,協理詹事府。
未赴,南都立,以禮部尚書召;至蕪湖,而南都失守,乃馳還。
時桂王常瀛避難梧州,子壯謂王神宗子,宜立;與總督丁魁楚方集議,而唐王已立于福州,改元隆武矣,議遂寝。
召子壯入閣;以前議宗室事有宿憾,辭不行。
丙戌(一六四六),汀州破,丁魁楚、瞿式耜等立永曆帝于肇慶。
蘇觀生以不與擁戴而怒,議立隆武之弟聿■〈金粵〉于廣州;子壯阻之不得,遂退居南海之九江村,而緻書式耜請兵東馘觀生。
永曆帝授太保、中極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總督兩廣、福建、江西、湖廣軍務。
會大清兵入廣州,聿■〈金粵〉被執死;子壯止不行。
明年春,張家玉、陳邦彥及新會王興、潮陽賴其肖先後舉兵,子壯亦以七月起兵九江村。
兵多蜑戶、番鬼,善戰;與邦彥約共攻廣州,結故指揮楊可觀等為内應。
子壯兵先至,城中不敢動;事洩,可觀死,子壯退駐五羊驿。
時降将李成棟攻張家玉于新安,邦彥與子壯謀伏兵禺珠洲側,伺成棟還救會城,縱火焚其舟,己軍以青旗朱斿為号。
子壯如計,果焚舟數十;成棟走下風引而西,邦彥尾之。
會日暮,子壯不能辨旗幟,疑皆敵舟也,陣動。
風忽轉,我大清兵順風返擊,大潰;長子上庸死焉。
子壯走還九江村,會故禦史麥而炫破高明,具書來迎;乃入高明,以故主事朱實蓮攝縣事。
八月,高明破,實蓮戰死,子壯、而炫俱被執。
械至廣州,我總督佟養甲處以極刑;寸磔之,投骨四郊。
後成棟反正,養甲亦降。
朝議贈子壯大師、番禺侯,谥「文忠」,即以養甲為谕祭使;養甲愧欲死,乃通使歸朝,為成棟子元胤所殺。
先數日,恍惚見子壯抽矢射之雲。
麥而炫字章闇;高明進土,曆官上海、安肅知縣。
隆武時,為禦史。
朱實蓮字子潔,由舉人曆官刑部主事;子壯同邑人。
我朝賜子壯專谥曰「忠簡」、而炫、實蓮通谥均「烈愍」。
何騰蛟字雲從,貴州黎平衛人。
天啟辛酉(一六二一)舉人;崇祯中,授南陽知縣。
地當要沖,流寇出沒;練兵堵禦,數挫去。
從巡撫陳必謙破賊安臯山,斬首四百餘級。
土賊發,亦讨平之:能聲大着。
遷兵部主事,進員外郎;出為懷來兵備佥事,調口北道。
丁内艱,巡撫劉永祚薦其才,将奪情;固辭歸。
服阕,起原官,兵備淮、徐;擒斬土寇,境内肅然。
癸未(一六四三)冬,晉右佥都禦史,巡撫湖北。
時湖北盡陷,止武昌一郡為甯南侯左良玉屯軍所。
騰蛟之任,與良玉交驩,一軍帖服。
甲申(一六四四)五月,弘光帝立。
诏至,良玉部下有異議;騰蛟乃以劍自随,曰:『社稷安危,系此一舉。
倘不奉诏,當以身殉之』!會江督袁繼鹹亦以書勸正紀盧鼎言于良玉,力請開讀如禮(正紀者,良玉所置官名也)。
八月,朝議将遷騰蛟他省,而命總督丁魁楚兼撫湖北。
兵部員外郎李向中,楚人也;疏言:『騰蛟一腔忠義,千裡幹城;小民依之若嬰兒之求慈母,将士信之若手足之應腹心。
乞命照舊,和衷撫楚』!乃命騰蛟仍舊職,加兵部右侍郎,兼撫湖南;尋命總督湖廣、四川、雲南、貴州、廣西軍務。
乙酉(一六四五)三月,南都有北來太子事,朝議沸然;抗疏言:『太子到南,何人奏聞、何人物色至京?馬士英何以獨知其僞?既是王昺之侄孫,何人舉發?内官、公侯多北來之人,何無一人确認,而泛雲自供?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