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君非其人欤』?奏授監紀推官。
将赴贛,客尼之曰:『古人見險則止;危邦可入乎』?世安歎曰:『楊公知我,可相負邪』!既入見,廷麟鼓掌曰:『吾知君不負我也』!乘城分守,戰多捷。
而汀州變聞,援師潰散,客又以微行出險勸之;世安曰:『以身許人,臨危而去之,犬豕不食吾餘矣』!扶病登陴,彈貫左膊死。
我朝賜通谥,曰「節愍」。
彭锟,字劍伯,甯都諸生。
從督師楊廷麟治兵有績,奏授兵部員外郎。
廷麟敗,以幼子為屬;锟厚撫之。
庚寅(一六五○)春,甯都被圍。
锟治具,廣召親故;酒過半,謂之曰:『此城必破。
我義不可辱,行與諸君決矣!且我與楊公共事久,當死。
所以不死者,以楊氏孤也;今孤少長,我即死,人必無虐忠臣後者』!揖其友某,以楊氏孤托之。
索衣冠,燒燭于庭;呼妻李氏冠帔出,北面再拜,引繩就東西偏同經死。
我朝賜通谥,曰「節愍」。
蘇觀生字宇霖,東莞人。
年三十,始為諸生。
崇祯中,由保舉,授無極知縣;遷永平同知,監紀軍事。
已擢戶部員外郎。
京師陷,脫走南京;進郎中,督饷蘇州。
南京覆,走杭州。
途谒隆武帝,與語大悅。
聯舟赴閩,與鄭芝龍、鴻逵兄弟擁戴;擢翰林學士,進禮部右侍郎兼學士。
設儲賢館,分十二科,招四方士;令觀生領之。
觀生矢清操,稍有文學;而時望不屬。
上以故人,恩眷出廷臣右;乃超拜東閣大學士,參機務。
觀生數贊上出師;見鄭氏不足與有為,且事權悉為所握,請上赴贛州經略江西、湖廣。
上議,遣之先行。
明年,觀生赴贛大征甲兵;饷不繼,竟不能出師。
三月,吉安破;總督萬元吉乞援,遣二百人往協守綿津灘,戰敗。
大兵圍贛州,觀生走南康;贛數告急,不敢援。
六月,大兵退屯水西,始發三千人馳入贛助城守。
久之,我兵再攻城,三千人皆引去。
八月,觀生移駐南安。
閩中急,亦不能赴救;上殂汀州。
十月,贛州亦破,觀生退入廣州。
監紀主事陳邦彥勸以疾趨惠、潮,扼漳、泉,兩粵可自保;不從。
聞丁魁楚等立永曆帝,觀生欲與共事;魁楚素輕之,且欲專定策功,慮其以舊相居己上,拒不與議。
呂大器亦以其出身非兩榜,叱辱之;觀生愠甚。
時隆武帝之弟聿■〈金粵〉嗣封唐王者與大學士何吾驺自閩而廣州,番禺梁朝锺、南海關捷先首倡「兄終弟及」議,觀生遂與吾驺及侍郎王應華、曾道唯、布政使顧元鏡以十一月二日擁聿■〈金粵〉監國,建元紹武,就都司署為行宮;即日封觀生建明伯,掌兵部事,拜東閣大學士。
時倉卒舉事,亟治宮室、服禦、鹵簿,通國奔走,夜中如白晝。
不旬日,除官數千,冠服皆假之優伶;市人以為笑。
永曆帝命給事中彭耀、主事陳嘉谟赍敕往谕;耀至廣州,觀生執殺之,嘉谟亦不屈死。
乃治兵日相攻,敗肇慶兵于三山口;觀生意甚得,務粉飾太平,而惟捷先、朝锺是任。
有楊明競者,潮州人;好為大言,詭稱精兵滿惠、潮間,可十萬。
即特授惠、潮巡撫。
觀生器此三人,事必咨之。
又有梁鍙者,妄人也;觀生謂其才,用為吏科都給事中。
與明競大納賄賂,日薦數十人。
觀生本乏猷略,既兼綜内外事,益惛瞀。
所招海盜,白日殺人,剜肺腸懸諸貴官之門以示威;城内外大擾。
時大兵已下惠、潮,長吏皆降附;即用其印移牒廣州報「平安」,觀生信之。
是月望日,聿■〈金粵〉視學,百僚鹹集;或報大清兵已逼,觀生叱之曰:『昨潮州報無警,烏得遽至!此妄言惑衆』。
斬之。
如是者三。
兵臨城下,猶疑為海盜。
已自東門入,始召兵搏戰;精銳者皆西出,倉卒不能集,城遂陷。
觀生走鍙所問計;鍙曰:『死爾,複何言』!觀生入東房、鍙入西房,各拒戶自缢。
觀生慮其詐,稍留聽之;鍙故扼其吭,氣湧有聲,且推幾仆,久而寂然。
觀生信其死,遂自經。
明日鍙出,獻其屍以降。
吾驺、應華、元鏡等悉降。
梁朝锺,番禺舉人。
善談論;與南海關捷先同為觀生所倚。
捷先由進士曆官監司,小有才,便筆劄;倡議擁戴聿■〈金粵〉,擢為吏部尚書。
朝锺浃旬三遷至祭酒;嘗語人曰:『内有捷先、外有楊明競,強敵不足平也』!聞變,投于池;為鄰人救出,複自刭。
捷先出降。
我朝賜朝锺通谥,曰「節愍」。
将赴贛,客尼之曰:『古人見險則止;危邦可入乎』?世安歎曰:『楊公知我,可相負邪』!既入見,廷麟鼓掌曰:『吾知君不負我也』!乘城分守,戰多捷。
而汀州變聞,援師潰散,客又以微行出險勸之;世安曰:『以身許人,臨危而去之,犬豕不食吾餘矣』!扶病登陴,彈貫左膊死。
我朝賜通谥,曰「節愍」。
彭锟,字劍伯,甯都諸生。
從督師楊廷麟治兵有績,奏授兵部員外郎。
廷麟敗,以幼子為屬;锟厚撫之。
庚寅(一六五○)春,甯都被圍。
锟治具,廣召親故;酒過半,謂之曰:『此城必破。
我義不可辱,行與諸君決矣!且我與楊公共事久,當死。
所以不死者,以楊氏孤也;今孤少長,我即死,人必無虐忠臣後者』!揖其友某,以楊氏孤托之。
索衣冠,燒燭于庭;呼妻李氏冠帔出,北面再拜,引繩就東西偏同經死。
我朝賜通谥,曰「節愍」。
蘇觀生字宇霖,東莞人。
年三十,始為諸生。
崇祯中,由保舉,授無極知縣;遷永平同知,監紀軍事。
已擢戶部員外郎。
京師陷,脫走南京;進郎中,督饷蘇州。
南京覆,走杭州。
途谒隆武帝,與語大悅。
聯舟赴閩,與鄭芝龍、鴻逵兄弟擁戴;擢翰林學士,進禮部右侍郎兼學士。
設儲賢館,分十二科,招四方士;令觀生領之。
觀生矢清操,稍有文學;而時望不屬。
上以故人,恩眷出廷臣右;乃超拜東閣大學士,參機務。
觀生數贊上出師;見鄭氏不足與有為,且事權悉為所握,請上赴贛州經略江西、湖廣。
上議,遣之先行。
明年,觀生赴贛大征甲兵;饷不繼,竟不能出師。
三月,吉安破;總督萬元吉乞援,遣二百人往協守綿津灘,戰敗。
大兵圍贛州,觀生走南康;贛數告急,不敢援。
六月,大兵退屯水西,始發三千人馳入贛助城守。
久之,我兵再攻城,三千人皆引去。
八月,觀生移駐南安。
閩中急,亦不能赴救;上殂汀州。
十月,贛州亦破,觀生退入廣州。
監紀主事陳邦彥勸以疾趨惠、潮,扼漳、泉,兩粵可自保;不從。
聞丁魁楚等立永曆帝,觀生欲與共事;魁楚素輕之,且欲專定策功,慮其以舊相居己上,拒不與議。
呂大器亦以其出身非兩榜,叱辱之;觀生愠甚。
時隆武帝之弟聿■〈金粵〉嗣封唐王者與大學士何吾驺自閩而廣州,番禺梁朝锺、南海關捷先首倡「兄終弟及」議,觀生遂與吾驺及侍郎王應華、曾道唯、布政使顧元鏡以十一月二日擁聿■〈金粵〉監國,建元紹武,就都司署為行宮;即日封觀生建明伯,掌兵部事,拜東閣大學士。
時倉卒舉事,亟治宮室、服禦、鹵簿,通國奔走,夜中如白晝。
不旬日,除官數千,冠服皆假之優伶;市人以為笑。
永曆帝命給事中彭耀、主事陳嘉谟赍敕往谕;耀至廣州,觀生執殺之,嘉谟亦不屈死。
乃治兵日相攻,敗肇慶兵于三山口;觀生意甚得,務粉飾太平,而惟捷先、朝锺是任。
有楊明競者,潮州人;好為大言,詭稱精兵滿惠、潮間,可十萬。
即特授惠、潮巡撫。
觀生器此三人,事必咨之。
又有梁鍙者,妄人也;觀生謂其才,用為吏科都給事中。
與明競大納賄賂,日薦數十人。
觀生本乏猷略,既兼綜内外事,益惛瞀。
所招海盜,白日殺人,剜肺腸懸諸貴官之門以示威;城内外大擾。
時大兵已下惠、潮,長吏皆降附;即用其印移牒廣州報「平安」,觀生信之。
是月望日,聿■〈金粵〉視學,百僚鹹集;或報大清兵已逼,觀生叱之曰:『昨潮州報無警,烏得遽至!此妄言惑衆』。
斬之。
如是者三。
兵臨城下,猶疑為海盜。
已自東門入,始召兵搏戰;精銳者皆西出,倉卒不能集,城遂陷。
觀生走鍙所問計;鍙曰:『死爾,複何言』!觀生入東房、鍙入西房,各拒戶自缢。
觀生慮其詐,稍留聽之;鍙故扼其吭,氣湧有聲,且推幾仆,久而寂然。
觀生信其死,遂自經。
明日鍙出,獻其屍以降。
吾驺、應華、元鏡等悉降。
梁朝锺,番禺舉人。
善談論;與南海關捷先同為觀生所倚。
捷先由進士曆官監司,小有才,便筆劄;倡議擁戴聿■〈金粵〉,擢為吏部尚書。
朝锺浃旬三遷至祭酒;嘗語人曰:『内有捷先、外有楊明競,強敵不足平也』!聞變,投于池;為鄰人救出,複自刭。
捷先出降。
我朝賜朝锺通谥,曰「節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