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五

關燈
前翰林院檢讨加詹事府贊善銜六合徐鼒譔 列傳第十八 傅冠顧錫疇楊廷麟(彭期生、吳世安、彭锟)蘇觀生(梁朝锺) 傅冠顧錫疇楊廷麟(彭期生、吳世安、彭锟)蘇觀生(梁朝锺) 傅冠字符輔,進賢人。

    天啟壬戌(一六二二)進士,曆官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

    崇祯十一年(一六三八),乞休歸裡,家居者六年。

     乙酉(一六四五)夏,南都既覆,闖黨王得仁導王師入進賢,掠冠家,殺其孫鼎。

    冠潛行入閩,隆武帝遣官存問,手诏冠督師恢複江省,專理湖南剿撫事宜,賜尚方劍便宜行事。

    師至邵武五福關,逗留不前;冠知事不可為,十二疏乞罷。

    适職方江随者以薦舉進身,思立名自重,乃疏言冠擁兵糜饷、玩敵擾民;冠請解兵柄益力。

    诏杖江随,予冠緻仕。

    冠遂寄寓泰甯門人江亨龍家。

     亨龍,小人也;初以閣部名,執弟子禮。

    既懼為居停累,乃自首;而遣其子養源走告冠曰:『江随父子白清帥,欲生得公矣;養源家百口,公是視耳』。

    冠不悟其詐也,但曰:『一死報國』!徑自投缳。

    養源跪,抱冠曰:『公不生見清帥,江氏百口立碎矣』!顧指莊客輩曰:『即此族何辜,忍令為血池乎』?遂舁冠就道。

    夜宿溪頭;冠私起欲投溪,為守者所覺。

    至汀州,降将李成棟延之上坐曰:『公,大臣也;但遵制薙發,保公無他』。

    冠詫欺曰:『自冠裳以來,有髡頭宰相否』?成棟複曰:『公發種種矣,與髡何異。

    但稍加铍掩衆目,可婉曲報聞耳』。

    冠厲聲曰:『汝知千古有文文山乎?我鄉先進也!吾鄉無髡頭宰相,但有斷頭宰相耳』!成棟自是不複言。

    然禮待甚厚,飲食必偕。

    成棟既率兵入廣,鎮将李發待冠如初。

    一日,對奕局罷,發閱文書;忽請曰:『公必不順命者,今奉令旨收公矣』!冠欣然起曰:『早畢吾事,爾之賜也』!整衣冠,向南拜曰:『臣負國無狀,死不足贖』!複向西拜曰:『祖宗暴骨,惟冠之辜』!題詩壁上曰:『白發蕭蕭已數莖,孽冤何必更相尋!拚将一副頭顱骨,留取千秋不貳心』!又曰:『憤血已成空,往事徒回首!國難與家雠,永訣一杯酒。

    幻影落紅塵,倏忽成今古;名望重如山,此身棄如土』!題畢,引頸受刑。

    無忍加刃者,賞之亦不應;惟知府李蘭友家丁某受賞而施刃焉。

    是日,晝晦,悲風震瓦;汀人無不掩涕。

    家人傅國桢葬其骸于羅漢嶺,與周之藩墓相望。

    首在函中,忽吐白光;時示夢于獄囚,祈蔔者皆奇驗。

    己醜(一六四九)三月,冠之子乞骸歸葬,始合身首殓之;竟體作黃金色。

    舊衣二領棄墓側,風雨經年,帛色如故;行道見者呼為「相公衣」。

    後甯化邱、賴二生被襲而歸,每以示人;蓋有歎且泣者。

    我朝賜通谥,曰「忠烈」。

     顧錫疇字九疇,昆山人。

    萬曆己未(一六一九)進士,改庶吉士,授簡讨。

    天啟四年(一六二四),以忤珰削籍。

    崇祯初,起原官;曆遷國子監祭酒。

    乞終養,歸。

    服除,起少詹事;進詹事,拜禮部左侍郎。

    列用人五失,曰铨叙無法、文網太峻、議論太多、資格太拘、鼓舞未至。

    又以抗言撫流寇事,與楊嗣昌大忤;複削籍。

    用薦,起南京禮部左侍郎。

     弘光時,進尚書。

    東平伯劉澤清言『宋高祖即位,以靖康二年五月為建炎元年,從民望也;乞以甲申五月為弘光元年』!錫疇言明诏已頒,不可追改;乃止。

    時議郊祀,錫疇言『合祀、分祀,後先互異。

    但議禮,于今物力告匮,當删繁就簡,從高皇合祀之制為便』。

    又議廟祀恭皇帝,錫疇請别立專廟。

    又請上建文、景泰谥号,賜文震孟、羅喻義、姚希孟谥而追奪溫體仁谥。

    并見從。

    吏部尚書張慎言去位,命錫疇攝之。

    時馬士英當國,錫疇雅不與合;遂乞祭南海去。

    明年春,逆黨張孫振追頌溫體仁功,劾錫疇憸邪;命緻仕。

    南都失守,錫疇鄉邑亦破;時方遭父喪,間關赴閩。

    隆武帝進東閣大學士,加督師銜,不拜;寓居溫州江心寺。

     丙戌(一六四六)秋,總兵賀君堯與督學相結,取事例銀供饷;諸生鼓噪,君堯殺之。

    錫疇怒,将以聞;君堯乘夜縛而投之江。

    子蓥走免。

    我朝賜通谥,曰「節愍」。

     楊廷麟字伯祥,清江人。

    崇祯辛未(一六三一)進士,授庶吉士,轉編修。

    勤學嗜古,聲震館閣;與都禦史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