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七

關燈
民,即将之所以治兵也。

    守令治民即治其伍,有故則猝然為百人之集;守令治兵但治其隊,有故則猝然為千萬人之集:以民食膳民兵,久則守令皆良将而郡邑皆金城。

    昔句踐以生聚教訓殪夫差、光武以舂陵子弟殲尋邑,小如馮驩之用薛、尹铎之用晉陽:皆未嘗募烏合以戰豺狼者,得強富之本計也。

    一曰達小民之情以禁貪暴。

    夫天之去地,不可計道裡。

    然天所為者皆及于地而地之物無一不暴于天,中無障隔故也。

    人主高居如天,天下之情僞與萬物之求暴于天無以異;乃上澤不下于民、民恫不達于君者,則中間之障隔者多也。

    今牧吏殃民罔極,監司未必知、知未必言;甚有貓鼠而倒置黑白者:天地之通永絕矣。

    臣愚謂宜頒诏中外,許民詣阙自陳;或見耆老而詢之:則吏奸無可藏而貪暴之風可輯矣。

    民之利害得,則守令之賢否得,舉錯之得失亦得;故詢事在下而萬情可盡也。

    「周禮」:「外朝列庶人之位,而太仆有鼓以達窮民;故君安坐而見天下之事」。

    文、武、成、康稱明君,由此道而已。

    高皇帝微時,親見貪官毒民;及定天下,于府州縣制申明亭,頒聖令一道:「官有為民患者,耆老奉令至公廳直谏;三谏不悛,耆老赴京奏聞,以憑拏問」。

    高皇帝豈樂民之以下讪上哉,不得已也;願陛下力複祖制也。

    一曰罷捐借、講屯練以足兵食。

    國初,九邊、腹裡各有屯田,有官屯、民屯、商屯、腹屯、邊屯諸法。

    所謂養兵百萬不費民間粒粟者,此也。

    承平既久,侵沒難問;然按籍履畝,大半可稽。

    法當清核故田,簡汰軍衛,漸複祖制。

    今軍寇蹂躏之餘,必有無田之人與無人之田;誠得忠勤廉幹之人,或民屯如虞集之策、或兵屯如李泌之謀,此皆可計歲責效者。

    不然,變通屯練之法,合計一城分幾坊,坊有長;一坊分幾甲,甲有長。

    甲統于坊、坊統于屯練之官,陰以兵法部勒之;官訓其長、長訓其屬,有技有試、有董勸。

    平居各食其食,無額支之糧;有警各伍其伍,戰守相敵而動,在城守城、在鄉守鄉。

    法似保甲,而警策過之;意似雄邊,而不煩抽丁、貸粟。

    因民各保身家之心,為捍衛封疆之用。

    又就簡練什伍中密察才力出群者,假以事權;于是貴介得以撫用健兒、單寒得以雇募于殷富,即睚眦可化為同澤、同袍:萬衆一心,于強寇何有乎!此則随地随時可施行者。

    否則,捐助、借助,于上似無賴而薄廉恥、于官則貪婪而廢國法,于民則斂怨愁而生意外之虞;可為憂危者,此也。

    一曰審形勢以圖恢複。

    明诏初下,決計親征,謀者多謂直指錢塘;臣愚以為魯國畫疆而守,文武不憚征繕,宜下溫诏,即以兩浙委之。

    夫漢高捐齊、楚以與信、越,光武委河西以與窦融,究之齊、楚、河西皆歸于漢。

    今北軍分道以攻江南,閩豈能分道禦之!使宗子果能人自為戰,豈非維翰、維城之藉哉!大兵惟當直取江右;江右披山襟湖,可東提兩浙、西挈荊湖、〔南〕控閩粵,三方輻辏,據上遊以望孝陵。

    不然,則急駐荊南,控湖北以制中州、引滇黔而接巴蜀;庶幾風雲空闊,豪傑必攀附而來。

    若覉旅閩中,指臂不靈,兵食肘露;恐日月逾邁,朝氣漸衰,非日辟百裡之洪谟矣。

    一曰奮幹健之行以作士氣。

    臣愚謂中興之君,視創業尤難。

    創業之君臣,同起于患難,志有進而無退。

    今共事者大半承平優養之餘,捐軀意少、懷土情多;稍見兇危,辄生退阻。

    臣嘗恨宋高有李綱為之相、韓嶽為之将,卒奄奄不振者,本其苟且偷安之心牢伏于中,故汪、黃、秦桧得窺見其隐而牽制之也。

    光武起自舂陵,不數年而天下定。

    雖其恢廓大度、委任得人,究其根本乃在戰昆陽、渡滹沱,曆濱危阨而不阻;及其拔邯鄲、擊銅馬、循燕趙,皆親履行陣,熟習艱險,有以鼓勵将士之氣也。

    今六飛遠駕,雖曰天子自将行邊,實同草昧起義之舉也。

    鑿兇秉钺者,文也;共饑渴、同甘苦,自夷于士卒者,實也。

    禮下召對,降抑神聖者,文也;分痛癢、同禍福,自偶于庶僚偏裨者,實也。

    臣願陛下戒宋高、法光武,則忠智效死,天下歸心;南北不混一者,未之有也』!疏入,上大悅。

    謂魯留心世務,乃有用之才;授工部主事。

    十二月,移跸建甯。

    時三關單危,禁旅不滿千;所調之兵,随到随遣。

    新募者,或未成旅,一路有警,辄空營赴之。

    魯奏言:『不定營制、不簡精銳,聽其逍遙逐隊,雖源源踵至,恐左右終無一兵。

    語雲:「葵猶衛足」;豈有萬乘而孤露無衛乎』!明年六月,魯監國棄浙航海;魯奏言:『藩籬已撤,即重兵扼險猶慮不濟;況關兵撤近安海,四境蕩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