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遺卷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引兵追。
至漢州,賊已遠揚;乃盡收暴骨,叢葬焉。
時蜀地殘破,大清兵既誅獻忠,不能留;諸舊将稍稍出,收複保聚。
嘉定近省而險,展複善于撫綏,遺民及潰賊相率歸之。
而連歲洊饑,鬥米二十金,荞麥七、八金;父子兄弟轉相殺賊,流莩載道。
展乃遣使赴黔、楚告籴,前後得米數十萬石;自鄉先生以及弟子員,具贍資送其家。
農民給牛種、日食,使擇田而耕;壯而願從戎者,補伍月與銀米,使操兵戰。
百工雜流,各以其藝就食;孤貧無告者,廪之。
蜀民賴以全活者甚衆,愛展如父母;走四方者述展慈愛,莫不流涕。
展以是富強甲諸将焉。
戊子(一六四八)春,永曆帝以巡按禦史錢邦芑言,封展華陽伯,得錫予有加;已複擢授總兵官、都督同知,進宣平侯。
己醜(一六四九),陳邦傅之假敕封孫可望為秦王也,可望飛檄召展,以兵屬己;展得檄,上言:『臣茹荼辟草,為陛下收蜀固黔。
方日望朝廷指授方略,進收川北;乃可望忽以檄至,舉陛下所有土地、甲兵盡授之可望。
臣誓不與賊俱生久矣,無難焚檄、殺使,出兵東川烏蒙與可望争一旦之命。
顧以可望抄謄敕稿,若果出上命者然;是以下敢鹵莽,為先發後聞之事。
将無可望之僞乎?抑豈皇上果舉六禦以授賊乎?如皇上果有此敕,則臣等從此皆可望之臣而非皇上之臣;在廷孰為此謀者?若命不出自朝廷而為可望所僞傳,則臣願首戎行,與諸勳鎮執大義以讨亂賊』。
上但優诏令展固守封疆而已。
會袁韬、武大定與李占春構隙,久駐重慶,士卒饑;總督李幹德遣人說展與合兵,因其饷。
展大喜,誓為兄弟,徙韬屯犍為、大定屯青神;而所求顧不甚遂。
展與占春故交好,頻通問;以銀萬兩、米萬石饋之。
韬與大定愈不悅,幹德亦怨展之遇己簡略也;秋八月,詭稱介壽置宴,即席上取展首。
襲嘉定,展子璟新以三百騎突圍走;其妻陳氏指韬與大定罵曰:『爾窮來依我,我先人處以縣邑、資以多财;何負于爾而圖之,真喪心犬彘也』!遂被殺。
展智勇冠諸将,川東、西之起兵者倚為長城。
既死,人心解體。
占春率兵為展報仇,不勝而歸。
曹勳與展為刎頸交,亦默然而阻。
川陝總督樊一蘅投書責幹德曰:『嘉陵、峨眉間二三遺民不與獻忠之難者,楊将軍力也。
背施忘好而取人杯酒之間,天下其謂我何』!幹德笑,以為『救時大計,讵豎儒所知』!然蜀紳士無不切齒幹德者。
孫可望之再入蜀也,亦訟展冤。
自是蜀事大壞矣。
袁韬,沔縣人。
崇祯中,川賊有姚天動、黃龍聚黨劫掠,巡撫陳士奇令營将趙榮貴擊破之,擒其渠魁馬超、一鬥麻、代天王等二十餘人,姚、黃走脫他徙;而韬因奸嬸事發,投響馬賊馬潮、呼九思等,繼姚、黃而起。
獻賊之入蜀也,乘勢據蓬州、儀隴、南部;久之,分為十二大隊。
歲饑,以人為食。
王師破之于遂甯,潮、九思走死;韬以餘衆歸樊一蘅,授副将,使守順慶。
丁亥(一六四七),故巡撫李幹德奉命總督川北,諸将中惟許韬與武大定。
大定者,固原人,亦小紅狼之别部;降于孫傳庭,以材武見稱。
國變後,與孫守法聚衆南山中,閩中封為伯。
王師至,戰敗,走興安;守法死,大定入蜀與韬合,衆數萬,謀突秦而西。
王師擊之,大敗;乃收餘衆,棄順慶東奔。
至是,幹德欲與就功,結二人為心腹。
會李占春等有湖灘之捷,韬亦反鬥;入佛圖關,取重慶,奉幹德駐之。
已複與占春構隙,治兵相攻;而重慶兵多食少,幹德乃遣人說嘉定守将楊展與合兵。
久之,竟構展于幹德殺之,而并其衆。
韬之欲圖展也,其妻流涕谏曰:『我軍流離饑凍,非楊公,衆且散矣。
負人大功,鬼神且有冥誅;必不可』!勿聽。
及展死,韬妻亦自缢。
辛卯(一六五一)冬,孫可望據黔将窺蜀,乃聲二人罪,遣其将王自奇将一軍由川南進;别遣劉文秀率精甲萬人由滇渡金沙江,出黎州取曹勳以襲其後,韬與大定不知也。
方悉力拒于川南,而文秀徑趨嘉定,韬等撤兵還戰,六戰六勝,有輕敵心。
俄而文秀以大兵壓其前、自奇泝流擊其尾,大敗;就擒,遂降。
嘉定陷,幹德沈水死。
王祥,綦江人(或曰:大學士王應熊之仆也)。
崇祯末,為九圍子隘官,勇悍着聞。
張獻忠亂蜀,惟遵義一府未下;祥守之,賊不敢窺。
弘光帝立,诏應熊督師,即遵義開藩。
乙酉(一六四五)春,副将曾英複重慶,屢破賊兵;祥亦出師綦江相犄角。
祥威望不及英,而應熊委任過之,奏授參将,累至副總兵官。
明年,獻忠死,其黨孫可望等潰兵陷重慶,殺曾英、破綦江,由遵義入黔;祥走永甯山中。
丁亥(一六四七),應熊卒于畢節衛,呂大器代為督師;可望入雲南。
祥于永甯、赤水間招集散亡,聚至萬人。
是年八月,進攻遵義,複之;據有其地,收定泸、叙以西。
遵義,古播州地;饒沃而深阻。
祥于其間,撫流亡、治屯田,且耕且守,蜀士大夫避亂者多歸之;戶口充實,祥以是雄于諸鎮。
時朱容藩在重慶僭稱「監國」,怒袁韬不為禮,使李占春襲之而敗;乃私鑄「錦江侯印」送祥,求其以兵應占春。
祥以兵出綦江,與韬三戰不勝,退駐南岸。
忌占春之盛而欲為好于袁也,詐請占
至漢州,賊已遠揚;乃盡收暴骨,叢葬焉。
時蜀地殘破,大清兵既誅獻忠,不能留;諸舊将稍稍出,收複保聚。
嘉定近省而險,展複善于撫綏,遺民及潰賊相率歸之。
而連歲洊饑,鬥米二十金,荞麥七、八金;父子兄弟轉相殺賊,流莩載道。
展乃遣使赴黔、楚告籴,前後得米數十萬石;自鄉先生以及弟子員,具贍資送其家。
農民給牛種、日食,使擇田而耕;壯而願從戎者,補伍月與銀米,使操兵戰。
百工雜流,各以其藝就食;孤貧無告者,廪之。
蜀民賴以全活者甚衆,愛展如父母;走四方者述展慈愛,莫不流涕。
展以是富強甲諸将焉。
戊子(一六四八)春,永曆帝以巡按禦史錢邦芑言,封展華陽伯,得錫予有加;已複擢授總兵官、都督同知,進宣平侯。
己醜(一六四九),陳邦傅之假敕封孫可望為秦王也,可望飛檄召展,以兵屬己;展得檄,上言:『臣茹荼辟草,為陛下收蜀固黔。
方日望朝廷指授方略,進收川北;乃可望忽以檄至,舉陛下所有土地、甲兵盡授之可望。
臣誓不與賊俱生久矣,無難焚檄、殺使,出兵東川烏蒙與可望争一旦之命。
顧以可望抄謄敕稿,若果出上命者然;是以下敢鹵莽,為先發後聞之事。
将無可望之僞乎?抑豈皇上果舉六禦以授賊乎?如皇上果有此敕,則臣等從此皆可望之臣而非皇上之臣;在廷孰為此謀者?若命不出自朝廷而為可望所僞傳,則臣願首戎行,與諸勳鎮執大義以讨亂賊』。
上但優诏令展固守封疆而已。
會袁韬、武大定與李占春構隙,久駐重慶,士卒饑;總督李幹德遣人說展與合兵,因其饷。
展大喜,誓為兄弟,徙韬屯犍為、大定屯青神;而所求顧不甚遂。
展與占春故交好,頻通問;以銀萬兩、米萬石饋之。
韬與大定愈不悅,幹德亦怨展之遇己簡略也;秋八月,詭稱介壽置宴,即席上取展首。
襲嘉定,展子璟新以三百騎突圍走;其妻陳氏指韬與大定罵曰:『爾窮來依我,我先人處以縣邑、資以多财;何負于爾而圖之,真喪心犬彘也』!遂被殺。
展智勇冠諸将,川東、西之起兵者倚為長城。
既死,人心解體。
占春率兵為展報仇,不勝而歸。
曹勳與展為刎頸交,亦默然而阻。
川陝總督樊一蘅投書責幹德曰:『嘉陵、峨眉間二三遺民不與獻忠之難者,楊将軍力也。
背施忘好而取人杯酒之間,天下其謂我何』!幹德笑,以為『救時大計,讵豎儒所知』!然蜀紳士無不切齒幹德者。
孫可望之再入蜀也,亦訟展冤。
自是蜀事大壞矣。
袁韬,沔縣人。
崇祯中,川賊有姚天動、黃龍聚黨劫掠,巡撫陳士奇令營将趙榮貴擊破之,擒其渠魁馬超、一鬥麻、代天王等二十餘人,姚、黃走脫他徙;而韬因奸嬸事發,投響馬賊馬潮、呼九思等,繼姚、黃而起。
獻賊之入蜀也,乘勢據蓬州、儀隴、南部;久之,分為十二大隊。
歲饑,以人為食。
王師破之于遂甯,潮、九思走死;韬以餘衆歸樊一蘅,授副将,使守順慶。
丁亥(一六四七),故巡撫李幹德奉命總督川北,諸将中惟許韬與武大定。
大定者,固原人,亦小紅狼之别部;降于孫傳庭,以材武見稱。
國變後,與孫守法聚衆南山中,閩中封為伯。
王師至,戰敗,走興安;守法死,大定入蜀與韬合,衆數萬,謀突秦而西。
王師擊之,大敗;乃收餘衆,棄順慶東奔。
至是,幹德欲與就功,結二人為心腹。
會李占春等有湖灘之捷,韬亦反鬥;入佛圖關,取重慶,奉幹德駐之。
已複與占春構隙,治兵相攻;而重慶兵多食少,幹德乃遣人說嘉定守将楊展與合兵。
久之,竟構展于幹德殺之,而并其衆。
韬之欲圖展也,其妻流涕谏曰:『我軍流離饑凍,非楊公,衆且散矣。
負人大功,鬼神且有冥誅;必不可』!勿聽。
及展死,韬妻亦自缢。
辛卯(一六五一)冬,孫可望據黔将窺蜀,乃聲二人罪,遣其将王自奇将一軍由川南進;别遣劉文秀率精甲萬人由滇渡金沙江,出黎州取曹勳以襲其後,韬與大定不知也。
方悉力拒于川南,而文秀徑趨嘉定,韬等撤兵還戰,六戰六勝,有輕敵心。
俄而文秀以大兵壓其前、自奇泝流擊其尾,大敗;就擒,遂降。
嘉定陷,幹德沈水死。
王祥,綦江人(或曰:大學士王應熊之仆也)。
崇祯末,為九圍子隘官,勇悍着聞。
張獻忠亂蜀,惟遵義一府未下;祥守之,賊不敢窺。
弘光帝立,诏應熊督師,即遵義開藩。
乙酉(一六四五)春,副将曾英複重慶,屢破賊兵;祥亦出師綦江相犄角。
祥威望不及英,而應熊委任過之,奏授參将,累至副總兵官。
明年,獻忠死,其黨孫可望等潰兵陷重慶,殺曾英、破綦江,由遵義入黔;祥走永甯山中。
丁亥(一六四七),應熊卒于畢節衛,呂大器代為督師;可望入雲南。
祥于永甯、赤水間招集散亡,聚至萬人。
是年八月,進攻遵義,複之;據有其地,收定泸、叙以西。
遵義,古播州地;饒沃而深阻。
祥于其間,撫流亡、治屯田,且耕且守,蜀士大夫避亂者多歸之;戶口充實,祥以是雄于諸鎮。
時朱容藩在重慶僭稱「監國」,怒袁韬不為禮,使李占春襲之而敗;乃私鑄「錦江侯印」送祥,求其以兵應占春。
祥以兵出綦江,與韬三戰不勝,退駐南岸。
忌占春之盛而欲為好于袁也,詐請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