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六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不鏖。
良玉兵喜于得逸,疾馳八十裡;賊已于其前穿巨塹,深、廣各二尋,環繞百裡。
自成親率衆遮于後,良玉兵大亂,下馬渡溝;負辎重、攜刀槊,僵仆溪谷中,後人踐前人之颠而過,賊從而蹂之。
軍大敗,棄馬騾萬匹、器械無算;良玉走襄陽。
初,侯恂之在請室也七年矣;良玉三過其裡,令曰:『侯公家在此,敢擾及草木者斬』!入城,谒恂父太常卿侯執蒲,拜伏如家人禮。
帝知其故,故湔祓恂而用之。
既聞敗,恂請疾馳良玉軍;帝曰:『朕所以用恂者,以其緻良玉而奔汴之急也。
今赴良玉軍,則一襄陽之客而驕鎮之故人耳,于援汴之謂何』!乃命恂拒河圖賊,而令良玉以兵來會。
良玉新敗,畏自成,無意于行;遣其将金聲桓以五千人從,而詭雲『身率三十萬衆會恂于河北』。
恂懼饷無所出,且逆探其情,好謂之曰:『将軍之士,大半不饩于縣官。
今遠來就我,固善!第散其衆則不可;若悉以來而自謀食,咫尺畿輔,将安求之』!良玉竟不至,開封遂陷。
帝怒,罷恂官而不能罪良玉也。
自成陷開封無所得,遽引兵西,謀拔襄陽為根本。
時良玉壁樊城,大造戰艦,驅襄陽一郡人以實軍,降賊惠登相、常國安、馬進忠、馬士秀、杜應金、吳學禮皆附之;有衆二十萬,結水寨南岸相持。
賊臨江駷馬而濟,水沒鬣與腹猶不止。
有一洲差淺,良玉以萬人守之,而自成用十萬人來争。
良玉大駭,宵遁;引其舟師,左步右騎抵武昌,從楚王乞二十萬人饷。
王噤不能應,乃縱兵大掠,火光照江中;宗室士民奔走山谷,為土寇所戕。
驿傳道王揚基奪門出,良玉兵掠其赀并及其子女。
自十二月二十四日抵武昌,至正月中啟行;艨艟蔽江而下。
五晝夜,九門堅壁;居人登蛇山以望,呼叫幸更生曰:『左兵過矣』!良玉既東,自成遂陷承天,旁掠州縣。
當是時,降将叛卒率假左軍号,恣剽掠。
蕲州守将王允成為亂首,破建德、掠池陽,去蕪湖四十裡,泊舟三山荻港;漕艘、鹽舶盡奪以載兵,聲言将寄孥南京。
留都操江都禦史至,陳師江上為守禦計;士民一夕數徙,商旅不行,南兵部尚書熊明遇不知所計。
适都禦史李邦華在家被召,道出湖口聞變,有勸令東行由浙江取道京口入北者;邦華曰:『是何言邪!身為大臣,忍坐視東南決裂,袖手而去乎』?乃倚舟草檄,告良玉曰:『本部院四朝老臣,遭時多難,投身為國;仰望貴鎮,與我同雠!頃傳麾下全軍南潰,所過殺掠,陵京震驚;何輕易舉動如此!以列聖英靈、主上神武,群醜遊魂,稍稽膏斧;不以此時枕戈砺劍輿疾讨賊,乃自甘菲薄,贻誤身名,本部院所不解也!舊京文武足高喙長,倘不諒心迹,飛章上告;其将何辭以對!海内豪傑人各有心,各鎮及麾下将領保無從中觀變者;舉事一不當,辱身家而污青史,為千古笑談,智者所不出也!貴鎮宜即日嚴戢兵丁,疏通江路;捩舵回船,刻期還鎮。
缺饷事情,候本部院到皖設法措處;勿過安慶一步,以實流言』!良玉得檄,心折。
邦華又遣客李猶龍、胡以甯輩開示禍福雲:『主上拊髀,頗、牧入見,當力為保全功名』!良玉大喜過望。
邦華飛書告安慶巡撫,發九江庫銀十五萬補六月糧;軍心大定,南都解嚴。
翌日,邦華具威儀入其營,良玉紅襪首、靴褲,握刀插矢俯立船頭;邦華辭,乃用師弟子禮見。
良玉請坐樓船,大閱士馬;邦華慰勞諸将,詢問部曲姓名,宣谕軍中矢忠義殺賊;良玉令于軍斬淫殺者四人以徇,釋被掠男婦四千餘人、還漕鹽船五百餘号。
臨别,誓以餘生效頂踵。
邦華入見,論良玉潰兵之罪,請以王允成除。
帝乃命誅允成,而獎良玉能定變;良玉卒留允成于軍中,不誅也。
良玉留安慶數月。
守将杜宏域,與降将杜應金為族兄弟;良玉之東下,應金為前驅,先以書抵宏域言情,故安慶及宏域得無恙。
左軍士有逸入宏域麾下者,宏域斬之;因其客以謝,奉管鑰、執鞭弭,而後良玉安之。
張獻忠初襲廬、陷舒,治舟巢湖。
聞良玉在安慶,遂去而破武昌,沈楚王于江;良玉坐視不救。
獻忠以七月二日焚武昌,從鹹甯、蒲圻以上嶽州;良玉于十六日始提兵出湖口。
湖口令謝所舉者,湘潭人,倜傥士也;百姓聞左兵至,勸令走。
所舉笑曰:『無恐,我去将安之』?先期,戒牛酒、刍糗;兵至,拿小舟突入其圍中,長跪涕泣。
良玉怪而問之曰:『公有所請乎』?對曰:『就公,乞一「早」字耳』!良玉笑曰:『解人也』。
遂去。
時各寨借官軍恢複為名,自寶慶下者曰劉兵、自沅縣下者曰張兵、自夔門下者曰郭兵;捕卒搜牢,民不聊生。
聞良玉先驅馬進忠至而小戢。
良玉以八月入武昌,城中四十八公署及民居皆燼;故侍郎郭正域第獨存,乃即之以立軍府。
招流亡百姓,出軍船所掠下江貨物,賤其價以通市;商賈聞之頗來。
知府以下官,亡城失印多竊伏;聞兵至,自出者鹹複其所。
知黃州府周大啟修獻忠所夷故城、知沔陽州章曠倡義旅,郡邑有聞而應者;楚下流稍稍複完。
張獻忠既陷湖南諸郡,身駐長沙而遣僞都督張其在趨江西;楚新撫王揚基聞之,以兵複嶽州。
賊從醴陵入萍鄉,張其在分道趨袁州,袁人開門納賊。
良玉之副将吳學禮援袁州者,斬賊守将邱仰寰。
江西巡撫郭都賢惡學禮淫掠,檄學禮歸;而自募士人置戍。
賊聞左兵之撤也,突陷吉安,複陷袁州;而水軍方國安之在楚者亦為賊将所敗,嶽州複陷,江夏震恐。
良玉遣馬進忠、常國安、杜學金圍袁州,斬賊二千;遣馬士秀、郎啟貴率水師合國安之兵以敗賊于臨湘,追及嶽州城下大敗之,遂并複袁、嶽,而江西、湖南略定。
先是,帝解侯恂總督任,中道逮下獄;來代者為兵部侍郎呂大器。
良玉知因己故
良玉兵喜于得逸,疾馳八十裡;賊已于其前穿巨塹,深、廣各二尋,環繞百裡。
自成親率衆遮于後,良玉兵大亂,下馬渡溝;負辎重、攜刀槊,僵仆溪谷中,後人踐前人之颠而過,賊從而蹂之。
軍大敗,棄馬騾萬匹、器械無算;良玉走襄陽。
初,侯恂之在請室也七年矣;良玉三過其裡,令曰:『侯公家在此,敢擾及草木者斬』!入城,谒恂父太常卿侯執蒲,拜伏如家人禮。
帝知其故,故湔祓恂而用之。
既聞敗,恂請疾馳良玉軍;帝曰:『朕所以用恂者,以其緻良玉而奔汴之急也。
今赴良玉軍,則一襄陽之客而驕鎮之故人耳,于援汴之謂何』!乃命恂拒河圖賊,而令良玉以兵來會。
良玉新敗,畏自成,無意于行;遣其将金聲桓以五千人從,而詭雲『身率三十萬衆會恂于河北』。
恂懼饷無所出,且逆探其情,好謂之曰:『将軍之士,大半不饩于縣官。
今遠來就我,固善!第散其衆則不可;若悉以來而自謀食,咫尺畿輔,将安求之』!良玉竟不至,開封遂陷。
帝怒,罷恂官而不能罪良玉也。
自成陷開封無所得,遽引兵西,謀拔襄陽為根本。
時良玉壁樊城,大造戰艦,驅襄陽一郡人以實軍,降賊惠登相、常國安、馬進忠、馬士秀、杜應金、吳學禮皆附之;有衆二十萬,結水寨南岸相持。
賊臨江駷馬而濟,水沒鬣與腹猶不止。
有一洲差淺,良玉以萬人守之,而自成用十萬人來争。
良玉大駭,宵遁;引其舟師,左步右騎抵武昌,從楚王乞二十萬人饷。
王噤不能應,乃縱兵大掠,火光照江中;宗室士民奔走山谷,為土寇所戕。
驿傳道王揚基奪門出,良玉兵掠其赀并及其子女。
自十二月二十四日抵武昌,至正月中啟行;艨艟蔽江而下。
五晝夜,九門堅壁;居人登蛇山以望,呼叫幸更生曰:『左兵過矣』!良玉既東,自成遂陷承天,旁掠州縣。
當是時,降将叛卒率假左軍号,恣剽掠。
蕲州守将王允成為亂首,破建德、掠池陽,去蕪湖四十裡,泊舟三山荻港;漕艘、鹽舶盡奪以載兵,聲言将寄孥南京。
留都操江都禦史至,陳師江上為守禦計;士民一夕數徙,商旅不行,南兵部尚書熊明遇不知所計。
适都禦史李邦華在家被召,道出湖口聞變,有勸令東行由浙江取道京口入北者;邦華曰:『是何言邪!身為大臣,忍坐視東南決裂,袖手而去乎』?乃倚舟草檄,告良玉曰:『本部院四朝老臣,遭時多難,投身為國;仰望貴鎮,與我同雠!頃傳麾下全軍南潰,所過殺掠,陵京震驚;何輕易舉動如此!以列聖英靈、主上神武,群醜遊魂,稍稽膏斧;不以此時枕戈砺劍輿疾讨賊,乃自甘菲薄,贻誤身名,本部院所不解也!舊京文武足高喙長,倘不諒心迹,飛章上告;其将何辭以對!海内豪傑人各有心,各鎮及麾下将領保無從中觀變者;舉事一不當,辱身家而污青史,為千古笑談,智者所不出也!貴鎮宜即日嚴戢兵丁,疏通江路;捩舵回船,刻期還鎮。
缺饷事情,候本部院到皖設法措處;勿過安慶一步,以實流言』!良玉得檄,心折。
邦華又遣客李猶龍、胡以甯輩開示禍福雲:『主上拊髀,頗、牧入見,當力為保全功名』!良玉大喜過望。
邦華飛書告安慶巡撫,發九江庫銀十五萬補六月糧;軍心大定,南都解嚴。
翌日,邦華具威儀入其營,良玉紅襪首、靴褲,握刀插矢俯立船頭;邦華辭,乃用師弟子禮見。
良玉請坐樓船,大閱士馬;邦華慰勞諸将,詢問部曲姓名,宣谕軍中矢忠義殺賊;良玉令于軍斬淫殺者四人以徇,釋被掠男婦四千餘人、還漕鹽船五百餘号。
臨别,誓以餘生效頂踵。
邦華入見,論良玉潰兵之罪,請以王允成除。
帝乃命誅允成,而獎良玉能定變;良玉卒留允成于軍中,不誅也。
良玉留安慶數月。
守将杜宏域,與降将杜應金為族兄弟;良玉之東下,應金為前驅,先以書抵宏域言情,故安慶及宏域得無恙。
左軍士有逸入宏域麾下者,宏域斬之;因其客以謝,奉管鑰、執鞭弭,而後良玉安之。
張獻忠初襲廬、陷舒,治舟巢湖。
聞良玉在安慶,遂去而破武昌,沈楚王于江;良玉坐視不救。
獻忠以七月二日焚武昌,從鹹甯、蒲圻以上嶽州;良玉于十六日始提兵出湖口。
湖口令謝所舉者,湘潭人,倜傥士也;百姓聞左兵至,勸令走。
所舉笑曰:『無恐,我去将安之』?先期,戒牛酒、刍糗;兵至,拿小舟突入其圍中,長跪涕泣。
良玉怪而問之曰:『公有所請乎』?對曰:『就公,乞一「早」字耳』!良玉笑曰:『解人也』。
遂去。
時各寨借官軍恢複為名,自寶慶下者曰劉兵、自沅縣下者曰張兵、自夔門下者曰郭兵;捕卒搜牢,民不聊生。
聞良玉先驅馬進忠至而小戢。
良玉以八月入武昌,城中四十八公署及民居皆燼;故侍郎郭正域第獨存,乃即之以立軍府。
招流亡百姓,出軍船所掠下江貨物,賤其價以通市;商賈聞之頗來。
知府以下官,亡城失印多竊伏;聞兵至,自出者鹹複其所。
知黃州府周大啟修獻忠所夷故城、知沔陽州章曠倡義旅,郡邑有聞而應者;楚下流稍稍複完。
張獻忠既陷湖南諸郡,身駐長沙而遣僞都督張其在趨江西;楚新撫王揚基聞之,以兵複嶽州。
賊從醴陵入萍鄉,張其在分道趨袁州,袁人開門納賊。
良玉之副将吳學禮援袁州者,斬賊守将邱仰寰。
江西巡撫郭都賢惡學禮淫掠,檄學禮歸;而自募士人置戍。
賊聞左兵之撤也,突陷吉安,複陷袁州;而水軍方國安之在楚者亦為賊将所敗,嶽州複陷,江夏震恐。
良玉遣馬進忠、常國安、杜學金圍袁州,斬賊二千;遣馬士秀、郎啟貴率水師合國安之兵以敗賊于臨湘,追及嶽州城下大敗之,遂并複袁、嶽,而江西、湖南略定。
先是,帝解侯恂總督任,中道逮下獄;來代者為兵部侍郎呂大器。
良玉知因己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