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六十

關燈
口死。

     江都程氏六烈:程煜節者,江都諸生也;其祖姑有适林者,其姑有适李者,其叔母曰劉氏、鄒氏、胡氏者,而煜節之未字妹曰程娥。

    城被圍,與劉約俱死。

    城破,娥拜别母,缢死。

    劉女甫一歲,乳畢以糕餌置女側,乃死;鄒與胡亦同死。

    适林者投井死。

    适李者遭掠,绐卒至井旁,大罵投井死。

    時稱一門六烈。

     江都一門殉難婦女:程氏外,孫氏最着。

    孫道升之前妻生女曰四、繼妻蘭氏所生曰七皆嫁古氏,次曰存、孫女曰巽皆未嫁,弟道幹妻王氏、子天麟婦丁氏、道新妻古氏、從弟子啟先妻董氏,諸婦女各手一刀、一繩自随。

    城破,巽先缢死。

    蘭時年五十四,繼之;王氏、丁氏投舍後窪中死。

    古氏亦五十四,守節三十年,頭盡白;投井死。

    有外孫女曰睿,方八歲,從死于井。

    董氏以帶系門樞,缢死。

    存病足,匍匐投井死。

    董氏之從祖母陳氏,方寄居;亦自缢死。

    四與七,同缢死于床。

     同時,有史着磬者妻張氏,年二十六而寡;城陷,撫其子曰:『向也撫孤,今不能顧矣』!赴水死。

    張廷铉妻薛氏,自缢死。

    廷铉之妹曰五,遇卒鞭撻,使從己;大呼曰:『殺即殺,何鞭為』!遂見殺。

     田氏,儀真李鐵匠妻也;有色。

    高傑步卒掠江上,将犯之;不從。

    挾之馬上,至城南小橋,馬不能渡,绐卒牽衣涉水行中流;出不意,曳二卒并赴急湍死。

     劉氏,和州諸生張秉純妻也。

    秉純痛國亡,絕粒死;氏勺水不入口。

    閱十有六日,命子扶柩祭拜;痛哭而絕。

     陶氏,當塗孫士毅妻;守節十年。

    南都亡,為卒所掠;縛其手,介刃于兩指之間,曰:『從否』?陶曰:『速殺為惠』!卒未忍殺。

    稍創其指出血,問之;答如前。

    卒,裂其手、剜其胸死。

    陶母奔護,亦被殺。

     于氏,丹陽荊潹妻。

    潹父本澈,為亂兵所殺;于知不免,謂潹曰:『請先殺妾』!潹不忍;怒曰:『君欲留為亂兵污邪』!潹哭而從之。

     某氏,嘉定黃道宏妻也。

    城破,攜二女倉卒欲赴井;長女曰:『使母先投,必戀念吾二女;不如先之』。

    挽妹亟入。

    氏繼之,并死。

     王氏,和州諸生張侶顔妻。

    南都不守,劉良佐部卒肆掠;氏同母匿朝陽洞。

    卒攻洞急;氏以子付母曰:『賊勢洶洶;我少婦,即苟免,何顔回夫家!此張氏一線,善撫之』!挺身躍洞外,觸亂石死。

     方氏,桐城錢秉镫妻。

    避寇南都;歲祲,以女紅易米食其夫,己與婢仆雜食糠籺。

    客至,則取簪珥潔茗治馔;秉镫固名士,多交遊,莫知秉镫貧也。

     弘光時,阮大铖興黨锢之獄,秉镫名在捕中;走吳中。

    氏挈子,追尋得之;吳中亦亂,乃密紉上下服,抱女投水死(秉镫另有傳)。

     王氏,昆山人;太仆卿宇卿之孫女,許聘侍郎顧章志之孫同吉為妻。

    同吉未婚卒;氏年十六歸顧氏,守節撫夫兄同應子炎武為嗣。

    居别室中,晝紡織,夜讀「史記」、「通鑒」及「本朝政紀書」。

    炎武年六歲,授之「大學」;少長,辄舉劉文成、方忠烈、于忠肅諸人事以教之。

    崇祯甲戌(一六三四),巡按禦史祁彪佳表其門曰「貞孝」。

    丙子(一六三六),朝命旌表。

     甲申(一六四四)南都立,炎武以薦,官兵部司務;未赴而南都亡。

    昆山去郡祗三十裡,警報沓至;乃避至常熟之郊,謂炎武曰:『我雖婦人哉,然已受朝廷恩命;果有大故,則死之』!時炎武方應邑令楊永言之辟,與嘉定諸生吳其沆及歸莊等共起兵,奉故鄖撫王永祚。

    事敗,炎武脫歸,将奉母他徙;而氏必不可,絕粒十七日而卒,遺言『後人勿事二姓』!以故炎武累奉我朝征召,辄力辭不赴;以遊學終其身。

     香娘,本金阊名妓,豔而工詩;為故忠義伯吳易姬。

    易自太湖兵敗,全家盡節。

    惟香娘為軍官所獲,求死不得;主者欲收之充下陳,香娘泣曰:『我相公每飯不忘故君,妾亦何忍負之!必欲見辱,有死而已』!主者肅然起,聽其所之。

    于是入一草庵,削發老焉。

     草衣道人者,金陵人;故光祿卿許譽卿姬。

    病革時,以薙刀械衣之屬贻譽卿曰:『當此喪亂之中,得全身為上;幸毋自辱』!南都亡,譽卿遂祝發為僧。

     隐隐,一名素璚,姓沈氏;本維揚倡家女。

    有姿色,能詩。

    落籍,歸歙諸生夏子龍。

    子龍倜黨有志行,不為章句腐陋之士;得隐隐後,唱和極樂。

     甲申(一六四四)之變,子龍怏怏不自得;與隐隐窮日夜酣飲,不複休。

    或規之;歎曰:『此信陵君所謂飲醇酒、近婦人者也;子未揣其意邪』?南都垂破,子龍已得奇疾不可療,遂死。

    隐隐憑屍哭曰:『天乎!赤知郎之所以死乎』!乃盛飾載拜,就棺旁結缳以死。

     葛嫩,秦淮名妓;歸桐城孫臨。

    臨負文武才;隆武時以貢生授職方主事,監巡撫楊文骢軍。

    兵敗,被執;并縛嫩。

    主将欲犯之,大罵;嚼舌碎,含血噀其面。

    将手刃之;臨大笑曰:『孫三今日登仙矣』!并被殺。

     劉淑英,廬陵人。

    父劉铎,天啟時知揚州府事;忤奄死,風節最着,谥「忠烈」。

    方罹禍時,淑英止七歲。

    母蕭氏,陳其父書自課之;旁及司馬兵法、公孫劍術至普門經咒,莫不精貫。

    及笄,歸同邑王藹;年十八而寡。

     甲申(一六四四),闖賊陷京師,帝後殉難;淑英聞之,恸哭曰:『先子與王氏皆世祿,吾恨不為男子;然獨不能殲此渠兇以報國雠邪』?因散家财,募士卒得千餘人;并其僮仆婢媵部勒之,成一旅。

    時督輔何騰蛟置十三家軍,散駐楚中;張先璧劄永新,聞名請谒。

    淑英方以孤軍無策應者,欲資為助;遂開壁門見之。

    流涕為指陳大義,諸軍胥變色,拱立聽命。

    旦日,過先璧報禮,且周視其營。

    閱其兵,出千金為犒,佐以牛酒;一軍盡驩。

    然先璧實不敢赴敵,且微露欲納淑英意;淑英乃大怒,就筵間拔劍将斬之。

    先璧惶遽環柱走,一軍皆甲;淑英叱曰:『汝曹何怯也!怯如是,而能赴湯蹈火乎!此吾自不明,吾自誤;吾一女子耳,又安事甲』!大書壁上雲:『銷磨鐵膽甘吞劍,抉卻雙瞳欲挂門』!從容北向載拜曰:『臣妾将從先國母周皇後在天左右矣』!先璧悔且懼,率麾下叩頭請死;淑英曰:『婦言不出于阃;吾以國難,蒙恥以至于此!事之不濟,天也。

    将軍好為之』!跨馬竟去,盡散所部歸田裡。

     獨辟一小庵曰蓮舫,迎其母歸養;奉佛以終。

     畢韬文,名著,歙人;生崇祯末。

    禀異姿,幼工文翰;兼能挽一石弓,善擊劍。

    其父某守薊邱,撄城拒賊;力竭戰死,屍陷賊中。

    其部從議請兵複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