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五十一

關燈
張繼孟字伯功,扶風人;萬曆末年(一六二○)進士。

    天啟二年(一六二二),由知縣擢南京禦史。

    未出都,奏籌邊六事;末言己被抑南台,由錢神世界,公道無權。

    诏令指實,以風聞對;被诘責。

    左都禦史趙南星請因繼孟言,思偏重之弊;敕吏部挽回。

    于是忌者目繼孟為東林。

    尋以不建魏閹祠,削奪歸。

     崇祯二年(一六二九),起故官。

    疏指吏部尚書王永光「人言踵至」一疏之謬,又劾南兵部尚書胡應台貪污;永光深嫉之,出為廣西知府。

    土酋普名聲久亂未靖,繼孟設計酖之;一方遂安。

    遷浙江鹽運使;忤視鹽中官崔璘,左遷保甯知府。

    進副使,分巡川西。

     甲申(一六四四)八月,獻賊犯成都,佐巡撫龍文光設守。

    城陷被執,不屈死;妻賈氏殉之。

    我朝賜通谥,曰「忠節」。

     陳其赤字石文,崇仁人;崇祯戊辰(一六二八)進士。

    以吏能,擢兵備副使,轄成都;投百花潭死。

    我朝賜通谥,曰「節愍」。

     張孔教字魯生,會稽舉人;官按察佥事。

    不屈死。

    子以衡,秘不令母孔氏知,奉以南竄;踰年知之,罵曰:『汝父死二年,我尚偷生;使我無顔見汝父地下』!自刎死。

    我朝賜孔教通谥「烈愍」。

     鄭安民,浙江貢生。

    曆蜀府左長史,分守南城。

    城陷,不屈死。

    我朝賜通谥,曰「 節愍」。

     方堯相,黃岡人;官成都府同知。

    與劉之勃請饷于蜀王不應,則投王府河;左右拯之起。

    城陷,遇害于萬裡橋。

    我朝賜通谥,曰「節愍」。

     劉士鬥字瞻甫,南海人。

    崇祯辛未(一六三一)進士;知太倉州,有聲。

    州人張溥、張釆與蘇州推官周之夔以事相争,士鬥右二張;之夔讦之總督。

    之夔罷,而士鬥亦中計典,谪江西按察司知事;擢成都推官。

     十六年(一六四三),巡按禦史劉之勃薦為建昌兵備佥事。

    明年八月,賊逼,之勃促之行;士鬥曰:『安危死生,同此耳』。

    城陷,被執。

    時之勃與賊語;士鬥呼曰:『此賊也,公不可屈』!獻賊命捽以上,反顧語如前,遂阖門被殺。

    我朝賜通谥,曰「烈愍」。

     沈雲祚字予淩,太倉人。

    崇祯庚辰(一六四○)進士,知華陽縣。

    賊破夔州,谒蜀王陳守禦策;不見用。

    城陷,與劉之勃、劉士鬥俱幽于大慈寺,絕粒半月不死。

    賊饋之食;躍起大罵曰:『我欲食賊肉,豈食賊粟邪』!遂同遇害。

    友人某匿其幼子荀蔚山中,越二十年始歸。

    我朝賜通谥,曰「忠烈」。

     趙嘉炜,山陰人;官郫縣主簿。

    奉巡撫龍文光令,決灌縣堰水以繞城壕;遇賊射之,投水死。

    子慶骐,自浙走萬裡求父屍不得。

    遇堰夫,告以死處為三渡口;招魂葬焉。

     又,成都教授何某夫婦,缢明倫堂上;籍貫名字不可詳。

    而成都知縣吳繼善者,太倉州人;嘗上書蜀王,請發藏金備守禦。

    城破後,或曰一家三十六人同遇害(族人吳偉業傳其事甚确。

    而顧炎武則謂繼善已遁去,其同年某在賊營招緻之,授僞官。

    後為賊草祭天文,紙兩幅相接;賊大怒曰:『渠不欲我天下一統邪』!夫婦受極刑。

    毛奇齡為趙嘉炜作墓志,亦言繼善降賊雲)。

    武臣之最著者,劉佳允,川北進士;偕文光赴浣花池死。

    同死者,總兵張奏功、世襲指揮馬震、張蔔昌、羅大爵、劉鎮藩、阮士奇、參将徐明蛟、都司佥書李之珍,或陷陣死、或巷戰死。

    紳士死難者,給事中吳宇英、工部主事蔡如蕙。

    聞蜀藩殉難死者,順天府治中莊祖诏同弟緻仕按察司祖诰,罵賊死;大理寺正王秉幹,驅合家投井死;宣化府同知王履亨,被執投江死;東流知縣幹曰貞,以磚斃一賊死;彭澤知縣張于廉與妻锺氏,同罵賊死。

    父子同死者二人:明經趙鴻偉及子進士昱、明經邱之坊及子庠生祖福,皆以不應賊召死。

    安縣監生李資生,宣大總督鑒之子也;與妻董氏并自缢死。

    又有聞蜀藩殉難死者,則郫縣舉人江騰龍。

    不應賊召死者,則諸生劉繼臯、費經世、劉宏芳:皆姓名可考者也。

    我朝賜佳允、奏功、明蛟、祖诰、秉幹通谥均「烈愍」,宇英「忠節」,大爵、鎮藩、士奇、之珍、如蕙、祖诏、履亨、曰貞、于廉「節愍」。

     王勵精,蒲城人。

    崇祯中,由貢生授廣西通判,遷崇慶知州;多善政。

     甲申(一六四四)八月,成都陷,州人聞風避;其仆勸之去,勵精不可。

    具朝服,北面拜,複西向如禮;從容于甬壁書「孔曰成仁」數語,登樓以利刃縛柱,貯火藥樓下。

    倏報賊騎渡江,縱火焚樓,觸刃貫胸死。

    賊壯其節,葬之。

    所書字,風雨不滅。

    後二十餘年,州人建詞祀之。

    祀畢,壁即頹;遠近歎異。

    我朝賜通谥,曰「列愍」。

     賀允選,丹陽舉人;官資陽知縣。

    甲申(一六四四)城陷,被執不屈,賊處之别營。

    至乙酉(一六四五)冬,被殺;十七口俱死。

    我朝賜通谥,曰「忠烈」。

     顧繩诒,不詳何處人;官仁壽知縣。

    先是,知縣劉三策以城陷死,贈尚寶司丞。

    越五年再陷,繩诒死之;而全省破壞,褒恤不可得。

    我朝賜通谥,曰「節愍」。

     胡恒,竟陵人;官川南道,駐節邛州。

    甲申(一六四四)十月,獻賊至,恒命幕客汪光翰出,調兵來援;未至而城陷,恒與其子之骅戰死。

    妻樊氏、妾成氏、馮氏、之骅妾周氏、仆京兒、弩來、婢女二人,俱從死;惟之骅妻朱氏及幼子峨生得脫。

    徐孔徒,江西人,官邛州知州;賊欲生降之,不屈。

    怒其不順;孔徒曰:『不屈固不順,降則不忠』。

    遂死之。

    我朝賜恒通谥「烈愍」、孔徒「節愍」。

     朱蘊羅,江夏舉人;知蒲江縣。

    城陷,巷戰被執,全家俱死。

    蘇瓊,石埭人,崇祯甲戌(一六三五)進士;知泸州,死于寇。

    又有王萬春者,泸州衛指揮也;兵敗,被執不屈,全家死之。

    我朝賜蘊羅、萬春通谥「烈愍」,瓊「忠烈」。

     陳君寵字簡之,新化人。

    萬曆戊午(一六一八),舉鄉試第一;官羅川知縣,擢知潼川州。

    賊将馬科陷潼川,說之降,不屈;幽之五顯祠,從容賦絕命詩,自經死。

    又,單之賓,官中江教谕;姚思孝,官内江教谕;鄭夢眉,官南部知縣:皆以城陷不屈死。

     我朝賜君寵、夢眉通谥「節愍」、之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