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
鄧岩忠,江陵人。
由鄉舉,官衢州推官。
城破,自經死。
方召,宣城諸生;署江山知縣。
金華被屠,集父老告之曰:『兵且至,吾義不當去!然不可以一人故,緻阖城被殃』。
遂封其印绶,具冠帶北向再拜,赴井死。
士民為之收葬,立祠以祀。
我朝賜景亮、經正、岩忠、召通谥,俱「節愍」。
李桐字封若,鄞人也。
三歲而孤,事母以孝聞。
讀書通大義,前輩董其昌、曹學佺深器之。
甲申(一六四四)之變,桐于大臨所請發義旅次江幹,以待撫臣勤王之師;守道盧若騰是之,然未能應也。
桐日号咷當事馬前,并诘責諸鄉老;遂遭嗔怒,至有欲殺之者。
尚書馮元飙曰:『諸公即力薄不能報國雠,奈何更殺義士』!與若騰共呵護之,得免。
南都亂政,悒悒不得志,遁入白鷗莊。
南都亡,昕夕祈死,疾遂笃。
已聞錢肅樂起義,則霍然進食,遣長子文■〈日上永下〉從軍;肅樂疏授兵部主事。
已而事不支,疾複笃。
丙戌(一六四六)六月,江上潰;桐曰:『吾今定死矣』!于月之十九日卒。
門人私谥曰「貞愍」。
文■〈日上永下〉哭謂其弟文昱曰:『汝知吾父所以死乎』!葬畢,相與墨缞赴海上,崎岖兵間;文昱亦授戶部主事。
辛卯(一六五一)秋,舟山失守,從監國航海;舟覆,兄弟同溺死。
惟少子文暹杜門養母,以孝稱雲。
倪懋熹字仲晦,鄞人。
乙酉(一六四五)夏,郡中錢肅樂起兵,降人謝三賓密劄定海總兵王之仁請殺首亂者;時之仁已迎降,仍故官矣。
肅樂欲通一言而難其使,懋熹獨慨然請行。
至定海,則路人洶洶言『昨有陳秀才上箋诋大将軍降,大将軍殺之』!聞者股栗。
俄三賓使繼至,懋熹神色不動;有頃,之仁召懋熹入曰:『君此來,大有膽』!懋熹曰:『大将軍世受國恩,賢兄常侍攀髯死國,天下所具瞻;知大将軍之養晦而動也。
方今人心思漢,東海鎖鑰在大将軍;次之,則滃洲黃将軍、石浦張将軍。
左提右挈,須有盟主;大将軍之任也』。
之仁遽遙手曰:『好為之,且勿洩』!今其子鳴謙飯懋熹于東閣,而别召三賓使入見;報書亦雲『十五日至鄞議之』。
三賓使出,乃遣懋熹歸;曰:『語錢公,當具犒師禮』!懋熹出,喜曰:『吾事諧矣』!翊日,之仁至,果脅三賓出饷萬金贖罪。
肅樂勞懋熹曰:『此李抱真之招王武俊也;而君以三寸舌成之,功過之矣』! 及畫江守定,魯監國授懋熹職方主事,參瓜裡軍。
閩中頒诏之釁,浙使陳謙入閩死、閩使陸清源入浙亦死,懋熹請往解之;隆武帝大悅,授佥事,分守建甯。
時标兵為鄭氏撤去,乃捐俸召募。
丙戌(一六四六)秋八月,大兵至城下;力戰不支死,一軍盡殁。
其族人元楷字端卿,同起江上;官評事。
兵潰還裡,以不薙發被收,論死。
日坐囚中,與華夏、李文缵高歌「木公不屈魔鬼」一曲,聲撼獄壁。
一夕,飲大醉;及醒握發,則秃矣。
痛哭欲自裁,家人謂是母命,乃止;歎曰:『吾不得與仲晦白首同歸矣』!其後,苦節四十年而卒。
鄭為虹字天玉,江都人。
崇祯癸未(一六四三)進士,除浦城知縣。
隆武帝之入閩也,道浦城;聞其為廉吏,欲拔置左右。
部民相率乞留,有「十不可去」之疏;乃令以禦史巡視仙霞關,駐浦城。
鄭芝龍部将奪商人米,為虹繩以法;芝龍入訴,上谕解之。
尋令巡撫上遊四府兼領關務;紀綱肅然,将士斂迹。
迨芝龍既撤守關兵,仙霞嶺二百裡間虛無一人;王師長驅直入浦城。
百姓既獻城,乃擁為虹見貝勒;令之跪,不屈。
勸之薙發,為虹曰:『負國不忠,辱先不孝;甯求速死,發不可薙也』!又責令輸饷;為虹曰:『清白吏,何處得金』!百姓欲代輸贖死;為虹曰:『民窮财盡,烏乎可』!大罵,奪刀自刺胸膛不死,遂見殺。
〔黃〕大鵬字文若,建陽人。
少孤貧,不能從師;從旁竊聽,遂知書,能屬文。
崇祯庚辰(一六四○)進士,知義烏縣;有聲。
隆武帝召為兵科給事中,兼治兵饷。
以仙霞重地,宜使閩人自為守;令協為虹守仙霞。
被執,南向立,不屈死。
浦城人皆廟祀之。
我朝賜為虹通谥「忠烈」、大鵬「烈愍」。
又有洪祖烈者,吳江人。
以武進士,曆官京營神樞參将。
南都陷,随扈入浦;被執,不屈死。
浦城千戶張萬明及其子都司翹鸾,皆同日死。
又同安破,都督同知義烏傅起耀;閩清破,知縣西安陳其禮偕子龍玉、婦吳氏、婿徐應宜:不屈死。
我朝賜祖烈、其禮通谥「節愍」,起耀「烈愍」。
王士和字萬育,金溪舉人。
隆武時,避亂入閩;谒選,得吏部司務。
陳時政阙失凡六事,曰文職廣而妄銜者多、武弁驕而立功者少、升遷驟而責任益輕、議論煩而實用惟寡、聽納博而精神愈勞、移跸頻而民生日苦;疏列數千言。
上讀之,曰:『此苦口良藥也。
朕朝夕省覽,爾諸文武亦共儆戒』!令刊所奏,分賜之。
丙戌(一六四六)夏,擢兵部主事,未一月,授知延平府。
時延平為駐跸地,重委之也。
八月,仙霞關不守;上倉卒奔汀州,留兵部侍郎曹履泰偕士和居守。
俄警報疊至,召父老告之曰:『郡守與城存亡;若等當自為計,毋以數萬生靈膏斧锧也』!衆泣,士和亦泣。
退入内署,謂其友曰:『吾一介書生,數月而忝位二千石,恩亦厚矣;不死,人且謂主上不知人』!友勸止之;正色曰:『君子愛人以德,君何出此言邪』!從容自缢死。
我朝賜通谥,曰「節愍」。
傅雲龍、金麗澤,均不知何許人。
崇祯末,雲龍官漳南道、麗澤知漳州府。
有廖淡修者,聚衆作亂,蹂躏漳平、甯洋、龍岩間;麗澤與參将顔榮讨斬之。
丙戌(一六四六)九月,王師入漳州,雲龍、麗澤暨龍溪知縣塗世名同死之。
我朝賜雲龍、麗澤通谥「節愍」。
塗世名字仲嘉,新城人。
天啟丁卯(一六二七)舉人,禦史伯昌從子也。
偉幹修髯;善飲,談古今事慷慨激烈。
隆武時,知龍溪縣。
王師入漳州,世名被執;呼子常吉,遣之行。
常吉曰:『父在兒焉往』!遂并死焉。
仆黃錫、黃羊、王亨、蔣三,同日俱殉。
漳人士素德之,醵金三百兩歸其榇;言之有泣下者。
我朝賜通谥,曰「忠節」。
洪有桢字亮士,福建嘉禾裡人也。
早歲工書,賈人持售外國得重價;蓋醇謹儒生也。
丁亥(一六四七)二月,忽從俠客糾海邊壯士數百人入據漳浦;
鄧岩忠,江陵人。
由鄉舉,官衢州推官。
城破,自經死。
方召,宣城諸生;署江山知縣。
金華被屠,集父老告之曰:『兵且至,吾義不當去!然不可以一人故,緻阖城被殃』。
遂封其印绶,具冠帶北向再拜,赴井死。
士民為之收葬,立祠以祀。
我朝賜景亮、經正、岩忠、召通谥,俱「節愍」。
李桐字封若,鄞人也。
三歲而孤,事母以孝聞。
讀書通大義,前輩董其昌、曹學佺深器之。
甲申(一六四四)之變,桐于大臨所請發義旅次江幹,以待撫臣勤王之師;守道盧若騰是之,然未能應也。
桐日号咷當事馬前,并诘責諸鄉老;遂遭嗔怒,至有欲殺之者。
尚書馮元飙曰:『諸公即力薄不能報國雠,奈何更殺義士』!與若騰共呵護之,得免。
南都亂政,悒悒不得志,遁入白鷗莊。
南都亡,昕夕祈死,疾遂笃。
已聞錢肅樂起義,則霍然進食,遣長子文■〈日上永下〉從軍;肅樂疏授兵部主事。
已而事不支,疾複笃。
丙戌(一六四六)六月,江上潰;桐曰:『吾今定死矣』!于月之十九日卒。
門人私谥曰「貞愍」。
文■〈日上永下〉哭謂其弟文昱曰:『汝知吾父所以死乎』!葬畢,相與墨缞赴海上,崎岖兵間;文昱亦授戶部主事。
辛卯(一六五一)秋,舟山失守,從監國航海;舟覆,兄弟同溺死。
惟少子文暹杜門養母,以孝稱雲。
倪懋熹字仲晦,鄞人。
乙酉(一六四五)夏,郡中錢肅樂起兵,降人謝三賓密劄定海總兵王之仁請殺首亂者;時之仁已迎降,仍故官矣。
肅樂欲通一言而難其使,懋熹獨慨然請行。
至定海,則路人洶洶言『昨有陳秀才上箋诋大将軍降,大将軍殺之』!聞者股栗。
俄三賓使繼至,懋熹神色不動;有頃,之仁召懋熹入曰:『君此來,大有膽』!懋熹曰:『大将軍世受國恩,賢兄常侍攀髯死國,天下所具瞻;知大将軍之養晦而動也。
方今人心思漢,東海鎖鑰在大将軍;次之,則滃洲黃将軍、石浦張将軍。
左提右挈,須有盟主;大将軍之任也』。
之仁遽遙手曰:『好為之,且勿洩』!今其子鳴謙飯懋熹于東閣,而别召三賓使入見;報書亦雲『十五日至鄞議之』。
三賓使出,乃遣懋熹歸;曰:『語錢公,當具犒師禮』!懋熹出,喜曰:『吾事諧矣』!翊日,之仁至,果脅三賓出饷萬金贖罪。
肅樂勞懋熹曰:『此李抱真之招王武俊也;而君以三寸舌成之,功過之矣』! 及畫江守定,魯監國授懋熹職方主事,參瓜裡軍。
閩中頒诏之釁,浙使陳謙入閩死、閩使陸清源入浙亦死,懋熹請往解之;隆武帝大悅,授佥事,分守建甯。
時标兵為鄭氏撤去,乃捐俸召募。
丙戌(一六四六)秋八月,大兵至城下;力戰不支死,一軍盡殁。
其族人元楷字端卿,同起江上;官評事。
兵潰還裡,以不薙發被收,論死。
日坐囚中,與華夏、李文缵高歌「木公不屈魔鬼」一曲,聲撼獄壁。
一夕,飲大醉;及醒握發,則秃矣。
痛哭欲自裁,家人謂是母命,乃止;歎曰:『吾不得與仲晦白首同歸矣』!其後,苦節四十年而卒。
鄭為虹字天玉,江都人。
崇祯癸未(一六四三)進士,除浦城知縣。
隆武帝之入閩也,道浦城;聞其為廉吏,欲拔置左右。
部民相率乞留,有「十不可去」之疏;乃令以禦史巡視仙霞關,駐浦城。
鄭芝龍部将奪商人米,為虹繩以法;芝龍入訴,上谕解之。
尋令巡撫上遊四府兼領關務;紀綱肅然,将士斂迹。
迨芝龍既撤守關兵,仙霞嶺二百裡間虛無一人;王師長驅直入浦城。
百姓既獻城,乃擁為虹見貝勒;令之跪,不屈。
勸之薙發,為虹曰:『負國不忠,辱先不孝;甯求速死,發不可薙也』!又責令輸饷;為虹曰:『清白吏,何處得金』!百姓欲代輸贖死;為虹曰:『民窮财盡,烏乎可』!大罵,奪刀自刺胸膛不死,遂見殺。
〔黃〕大鵬字文若,建陽人。
少孤貧,不能從師;從旁竊聽,遂知書,能屬文。
崇祯庚辰(一六四○)進士,知義烏縣;有聲。
隆武帝召為兵科給事中,兼治兵饷。
以仙霞重地,宜使閩人自為守;令協為虹守仙霞。
被執,南向立,不屈死。
浦城人皆廟祀之。
我朝賜為虹通谥「忠烈」、大鵬「烈愍」。
又有洪祖烈者,吳江人。
以武進士,曆官京營神樞參将。
南都陷,随扈入浦;被執,不屈死。
浦城千戶張萬明及其子都司翹鸾,皆同日死。
又同安破,都督同知義烏傅起耀;閩清破,知縣西安陳其禮偕子龍玉、婦吳氏、婿徐應宜:不屈死。
我朝賜祖烈、其禮通谥「節愍」,起耀「烈愍」。
王士和字萬育,金溪舉人。
隆武時,避亂入閩;谒選,得吏部司務。
陳時政阙失凡六事,曰文職廣而妄銜者多、武弁驕而立功者少、升遷驟而責任益輕、議論煩而實用惟寡、聽納博而精神愈勞、移跸頻而民生日苦;疏列數千言。
上讀之,曰:『此苦口良藥也。
朕朝夕省覽,爾諸文武亦共儆戒』!令刊所奏,分賜之。
丙戌(一六四六)夏,擢兵部主事,未一月,授知延平府。
時延平為駐跸地,重委之也。
八月,仙霞關不守;上倉卒奔汀州,留兵部侍郎曹履泰偕士和居守。
俄警報疊至,召父老告之曰:『郡守與城存亡;若等當自為計,毋以數萬生靈膏斧锧也』!衆泣,士和亦泣。
退入内署,謂其友曰:『吾一介書生,數月而忝位二千石,恩亦厚矣;不死,人且謂主上不知人』!友勸止之;正色曰:『君子愛人以德,君何出此言邪』!從容自缢死。
我朝賜通谥,曰「節愍」。
傅雲龍、金麗澤,均不知何許人。
崇祯末,雲龍官漳南道、麗澤知漳州府。
有廖淡修者,聚衆作亂,蹂躏漳平、甯洋、龍岩間;麗澤與參将顔榮讨斬之。
丙戌(一六四六)九月,王師入漳州,雲龍、麗澤暨龍溪知縣塗世名同死之。
我朝賜雲龍、麗澤通谥「節愍」。
塗世名字仲嘉,新城人。
天啟丁卯(一六二七)舉人,禦史伯昌從子也。
偉幹修髯;善飲,談古今事慷慨激烈。
隆武時,知龍溪縣。
王師入漳州,世名被執;呼子常吉,遣之行。
常吉曰:『父在兒焉往』!遂并死焉。
仆黃錫、黃羊、王亨、蔣三,同日俱殉。
漳人士素德之,醵金三百兩歸其榇;言之有泣下者。
我朝賜通谥,曰「忠節」。
洪有桢字亮士,福建嘉禾裡人也。
早歲工書,賈人持售外國得重價;蓋醇謹儒生也。
丁亥(一六四七)二月,忽從俠客糾海邊壯士數百人入據漳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