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十八

關燈
以獻,部衆迸散。

    觀光心憾之;庚寅(一六五○),揭竿将起,迹露走鄱陽,被獲論死。

     宋奎光,不知何許人;金聲桓之中軍官也。

    戊子(一六四八)正月,聲桓歸明,攻我将高進庫于贛州;以奎光為左軍都督府都督佥事,留守南昌。

    奎光多機智,能肆應;五月,王師進讨,聲桓兄成勳部将楚國佐及王得仁部将貢鳌将内應,奎光殺之,人心稍定。

    撤城外屋廬,設守具;王師急攻得勝門,城壞,奎光囊土壘石,随壞随補。

    出神槍火筒,焚攻具;王師少卻。

    聲桓自贛歸,奎光不納;曰:『吾未知爾心!爾果為明者,戰捷則相見也』。

    既戰而入,聲桓與得仁主堅壁,議閉門不出;奎光謂:『如是,且坐困』!單騎渡江,按行地利,請移兵二隊:一駐生米渡、一駐市■〈氵義〉,以達饷路。

    俟敵懈,則大舉逐之,必獲算;金、王不從。

    既城中饑,請背城一戰,又請獨将其家丁赴敵營;終不能得。

    念諸将言人人殊,不足與謀,庶幾神道可以威衆。

    德勝門關廟中有酬賽神馬,朝出就水草,夕還廟,調馴殊異;奎光揚言:夜夢關帝賜吾馬破敵。

    備香醴,入廟握馬,不鞍而馳之;三十六營兵将皆驚喜,願聽約束,從宋都督出戰。

    金、王終欲待外援夾擊,奎光計複不行。

    城破被執,谕降不屈;乃殺之。

     郭天才,不知何許人;金聲桓部将也。

    魯監國攻福州,我巡撫佟國鼐乞援于聲桓,聲桓使天才将兵往;與國鼐不合,乃率衆降,魯監國封忠勤伯。

    戊子(一六四八),監國所複閩地盡失;聞聲桓歸明,乃還江西。

    時王師逼南昌,聲桓謀撤兵入城;天才謂非計。

    争之不得,自劄黃泥洲為犄角。

    所部盡川卒,長槍敢戰,精銳無敵;鏖戰城下,與王師數十合,撓其長圍。

    見城中無出戰意,撤兵去。

    久之,糧盡,亦入城;城中鬥米八十金,人相食矣。

    城破,與前鋒劉一鵬巷戰不屈死。

     陳邦彥字令斌,順德諸生。

    弘光時,詣阙上「政要」三十二事;格不用。

    隆武帝讀而偉之;既即位,即其家授監紀推官。

    未任,舉于鄉;以蘇觀生薦,改職方主事,監廣西狼兵援贛州。

    至嶺,聞汀州變,勸觀生東保惠、潮;不聽。

    永曆帝監國肇慶,觀生遣之入賀。

    邦彥甫進谒,而觀生又别立唐王聿■〈金粵〉于廣州,邦彥不知也。

    夜二鼓,上遣中使十餘輩召入梧州舟中;王太後垂簾坐、上西向坐、丁魁楚侍,語以廣州僭立事。

    邦彥請亟還肇慶正大位,以系人心;且雲:『彼強我弱,以戰則非計;彼曲我直,以和則非名。

    警報日迫,彼若知懼,必來求成。

    如其不然,則粵東十郡我居其七;委其三于彼以代我受敵;我複從而乘其敝,不亦可乎』!上大悅,立擢兵科給事中,令赍敕還谕觀生。

    及入境,聞使臣彭耀被殺;遣從人以敕授觀生,緻書曉以利害。

    觀生猶豫累日,欲議和不果;邦彥乃變姓名,入高明山中。

    是年冬,廣州破,聿■〈金粵〉與觀生死之;列城悉下。

     初,贛撫萬元吉遣族人萬年募兵于廣,得餘龍等千餘人。

    未行而贛失,龍等無所歸,聚甘竹灘為盜;他潰卒多附之,衆至二萬餘。

    丁亥(一六四七)春,大兵定廣州,克肇慶、梧州,抵平樂。

    上走桂林,勢危甚;邦彥乘間說餘龍出圍廣州,而己發高明兵由海道入珠江與龍會。

    遺書張家玉曰:『桂林累卵,但得牽制毋西,使浔、平間可完葺;是我緻力于此而收功于彼也』。

    家玉以為然。

    大兵在桂林聞亂還救,揚言取甘竹灘;龍卒素無紀律且顧家,辄引退。

    邦彥亦卻歸。

    乃遣門人馬應芳會龍軍取順德,戰敗,應芳赴水死。

    三月,龍再戰于黃連江,亦敗殁。

    邦彥乃棄高明,收拾餘衆據下江門。

    大兵于廣州之圍訊降卒,知謀出邦彥;以輕兵襲其家,執其妾何氏及二子和尹、虞尹,令為書以招之。

    邦彥判書尾曰:『妾辱之、子殺之,身為忠臣,義不顧妻子』。

    佟養甲壯焉,頗以善遇。

    後郡紳李皇一、舉人杜璜帥兵攻肇慶敗死,邦彥家屬始被殺。

     秋九月,密與陳子壯約複攻廣州;邦彥後至,夜戰大敗(詳子壯傳),邦彥奔三水。

    清遠指揮白常燦以城迎奉;乃入清遠與諸生朱學熙嬰城固守。

    邦彥自起兵,日一食,夜則假寐,與下同勞苦;故軍最強,嘗分兵救諸營之敗者。

    至是精銳盡喪,外無援軍;越數日城破,常燦死。

    邦彥率數十人巷戰,肩受三刃,不死;走朱氏園中,見學熙自缢,拜哭之。

    旋被執。

    饋之食,不食;系獄五日,被戮。

    事聞,贈兵部尚書,谥「忠愍」,蔭其子為錦衣衛指揮使。

    我朝賜通谥,曰「忠烈」。

     彭耀,順德舉人。

    崇祯中,官陝西知縣,有能聲;曆兵科給事中。

    丙戌(一六四六),永曆帝建國肇慶,而舊輔蘇觀生亦立唐王聿■〈金粵〉于廣州。

    前大學士陳子壯移書瞿式耜請興師東向;永曆帝曰:『先遣官谕之,俟其拒命,讨之未晚』。

    乃遣耀與主事陳嘉谟宣谕廣州。

    耀奉命,過家拜祖廟,托子于友。

    至廣州,以諸王禮見,備陳天潢倫序、監國先後,語甚切至;且讓觀生曰:『今上神宗嫡胤,奕然靈光;大統已定,誰複敢争!且閩、虔既陷,強敵日逼;公不協心戮力為社稷衛而同室操戈,此袁譚兄弟卒并于曹瞞也!公受國厚恩,乃貪一時之利,不顧大計;天下萬世,将以公為何如人也』?觀生怒,殺之。

    嘉谟亦不屈死。

    我朝賜耀、嘉谟通谥,均「節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