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前翰林院檢讨加詹事府贊善銜六合徐鼒譔
列傳第三十八
王之仁(子鳴謙)張鵬翼(弟鵬飛、季熊、顧勳)張名振(焦文玉、楊複葵)王朝先、阮進(阮駿)周鶴芝(弟瑞)鄭遵謙(鄭彩)
王之仁(子鳴謙)張鵬翼(弟鵬飛、季熊、顧勳)
張名振(焦文玉、楊複葵)王朝先、阮進(阮駿)
周鶴芝(弟瑞)鄭遵謙(鄭彩)
王之仁,直隸保定人。
官定海總兵;弘光時,挂鎮倭将軍印。
乙酉(一六四五)夏,南都既覆,鄞縣紳士錢肅樂與諸生華夏等六人起義;故太仆謝三賓家富耦國,方西行納款歸,密使贻書之仁曰:『翕翕訿訿,出自庸妄六狂生,而一稚紳和之;将軍以所部來,斬此七人,則事定矣。
某當奉千金為壽』。
稚紳者,肅樂年未四十也。
會肅樂亦遣諸生倪懋熹勸之仁來歸,之仁兩答之,期十五日至。
至則,大會諸鄉老,突出三賓書數其罪;三賓叩首乞命,願出萬金助饷。
之仁遂從肅樂締盟,共城守。
魯王監國封武甯伯,分守西興;尋進侯。
既江上諸軍與王師屢戰不勝,西望心灰。
之仁上疏監國曰:『事起日,人人有直取黃龍之志。
乃一敗後,遽欲以錢塘為鴻溝;天下事何可忍言!臣願以所隸沈船一戰;今日死猶戰而死,他日即死恐不能戰也』!明年三月朔,王師驅船開堰入江,張國維敕各營守汛,命之仁率水師從江心襲戰。
會東南風大起,之仁揚帆奮擊,碎舟無數;鄭遵謙獲鐵甲八百餘副。
諸軍繼之,遂大捷。
踰兩月,諸軍以糧乏潰,監國航海。
之仁載其妻妾二、子婦、幼女、諸孫沈諸蛟門外;再拜,捧所封敕印投焉。
乃立旗幟、張鼓吹,揚帆抵松江,峨冠登岸。
衆謂其降也,護至金陵。
洪承疇令其易服薙發;之仁笑曰:『我握兵柄爵通侯,謀人國事而無成,死固分也。
然葬于波濤,身死不明;故就此以求死耳』!遂見殺。
子鳴謙,字益公。
之仁既封侯,鳴謙襲鎮倭将軍,駐定海之蛟關。
有張國柱者,劉澤清部将也;依鳴謙于海上,有弓箭手五百人,劫鳴謙掠餘姚。
行朝震恐,亦署國柱以将軍。
之仁死,黃斌卿誘殺鳴謙而并其衆;國柱再争之,亦敗。
張鵬翼字耀先,諸暨人;世以軍功授職。
弟鵬飛、季熊,皆有勇善戰。
鵬翼初以總兵挂淮海将軍印,遷中府左都督。
乙酉(一六四五)五月南都亡,與右都督徐洪■〈王彥〉率兵六千航海至越。
江上師起,即斬将自守,駐江幹;潮至帳淹,無敢離伍者。
魯監國封為永豐伯,出鎮衢州。
明年六月,大兵至,标下副将秦應科等約為内應;城破巷戰,與弟鵬飛同被執,不屈自刎死,洪■〈王彥〉率亦死。
季熊禦嚴州,戰敗力竭,匿村巷中。
追騎至,令村民獻之;季熊突出,大吼曰:『大丈夫肯避爾者邪』!複手刃數十人。
援絕,躍上屋,拾瓦四擊,坐屋脊罵。
攻益急,拔靴刀自剚,屍直立三日不仆。
時稱張氏三忠雲。
我朝賜鵬翼通谥,曰「烈愍」。
顧勳,會稽人;魯監國封忻誠伯。
江上之敗也,勳守嚴州,與王師相拒累日;合家慘死。
張名振字侯服,江甯人。
少伉爽,有大略;壯遊京師,太監曹化淳延為上賓。
化淳以王安門下故,與東林親;名振亦遂得與複社諸人通聲氣。
熊開元之廷杖也,名振陰屬杖者,得不死;而實未嘗識面也。
崇祯癸未(一六四三),授台州石浦遊擊。
南都破,安撫使至浙東,不受命。
魯王監國,加富平将軍。
時黃斌卿鎮舟山,名振與相犄角;議由海道窺崇明,擾三吳,以為錢塘援。
未行而江上潰,監國脫方國安之危走石浦、南田;名振棄石浦扈監國。
會斌卿誘殺王鳴謙,叛将張國柱悉定海之衆以攻舟山;斌卿求救,名振破走之。
名振既與斌卿為兒女姻,又拯其危,乃勸斌卿納監國;斌卿不從。
适永勝伯鄭彩至,以其軍扈監國入閩,名振得封定西伯;請歸浙中招部曲。
及還,而石浦已歸附我大清,乃入舟山依斌卿。
斌卿見其勢孤,稍侮之。
丁亥(一六四七),我松江提督吳勝兆謀叛,通書舟山,請一軍合力向南都。
斌卿猶豫不欲應;名振方有自遠之志,沈廷楊、張煌言等又
官定海總兵;弘光時,挂鎮倭将軍印。
乙酉(一六四五)夏,南都既覆,鄞縣紳士錢肅樂與諸生華夏等六人起義;故太仆謝三賓家富耦國,方西行納款歸,密使贻書之仁曰:『翕翕訿訿,出自庸妄六狂生,而一稚紳和之;将軍以所部來,斬此七人,則事定矣。
某當奉千金為壽』。
稚紳者,肅樂年未四十也。
會肅樂亦遣諸生倪懋熹勸之仁來歸,之仁兩答之,期十五日至。
至則,大會諸鄉老,突出三賓書數其罪;三賓叩首乞命,願出萬金助饷。
之仁遂從肅樂締盟,共城守。
魯王監國封武甯伯,分守西興;尋進侯。
既江上諸軍與王師屢戰不勝,西望心灰。
之仁上疏監國曰:『事起日,人人有直取黃龍之志。
乃一敗後,遽欲以錢塘為鴻溝;天下事何可忍言!臣願以所隸沈船一戰;今日死猶戰而死,他日即死恐不能戰也』!明年三月朔,王師驅船開堰入江,張國維敕各營守汛,命之仁率水師從江心襲戰。
會東南風大起,之仁揚帆奮擊,碎舟無數;鄭遵謙獲鐵甲八百餘副。
諸軍繼之,遂大捷。
踰兩月,諸軍以糧乏潰,監國航海。
之仁載其妻妾二、子婦、幼女、諸孫沈諸蛟門外;再拜,捧所封敕印投焉。
乃立旗幟、張鼓吹,揚帆抵松江,峨冠登岸。
衆謂其降也,護至金陵。
洪承疇令其易服薙發;之仁笑曰:『我握兵柄爵通侯,謀人國事而無成,死固分也。
然葬于波濤,身死不明;故就此以求死耳』!遂見殺。
子鳴謙,字益公。
之仁既封侯,鳴謙襲鎮倭将軍,駐定海之蛟關。
有張國柱者,劉澤清部将也;依鳴謙于海上,有弓箭手五百人,劫鳴謙掠餘姚。
行朝震恐,亦署國柱以将軍。
之仁死,黃斌卿誘殺鳴謙而并其衆;國柱再争之,亦敗。
張鵬翼字耀先,諸暨人;世以軍功授職。
弟鵬飛、季熊,皆有勇善戰。
鵬翼初以總兵挂淮海将軍印,遷中府左都督。
乙酉(一六四五)五月南都亡,與右都督徐洪■〈王彥〉率兵六千航海至越。
江上師起,即斬将自守,駐江幹;潮至帳淹,無敢離伍者。
魯監國封為永豐伯,出鎮衢州。
明年六月,大兵至,标下副将秦應科等約為内應;城破巷戰,與弟鵬飛同被執,不屈自刎死,洪■〈王彥〉率亦死。
季熊禦嚴州,戰敗力竭,匿村巷中。
追騎至,令村民獻之;季熊突出,大吼曰:『大丈夫肯避爾者邪』!複手刃數十人。
援絕,躍上屋,拾瓦四擊,坐屋脊罵。
攻益急,拔靴刀自剚,屍直立三日不仆。
時稱張氏三忠雲。
我朝賜鵬翼通谥,曰「烈愍」。
顧勳,會稽人;魯監國封忻誠伯。
江上之敗也,勳守嚴州,與王師相拒累日;合家慘死。
張名振字侯服,江甯人。
少伉爽,有大略;壯遊京師,太監曹化淳延為上賓。
化淳以王安門下故,與東林親;名振亦遂得與複社諸人通聲氣。
熊開元之廷杖也,名振陰屬杖者,得不死;而實未嘗識面也。
崇祯癸未(一六四三),授台州石浦遊擊。
南都破,安撫使至浙東,不受命。
魯王監國,加富平将軍。
時黃斌卿鎮舟山,名振與相犄角;議由海道窺崇明,擾三吳,以為錢塘援。
未行而江上潰,監國脫方國安之危走石浦、南田;名振棄石浦扈監國。
會斌卿誘殺王鳴謙,叛将張國柱悉定海之衆以攻舟山;斌卿求救,名振破走之。
名振既與斌卿為兒女姻,又拯其危,乃勸斌卿納監國;斌卿不從。
适永勝伯鄭彩至,以其軍扈監國入閩,名振得封定西伯;請歸浙中招部曲。
及還,而石浦已歸附我大清,乃入舟山依斌卿。
斌卿見其勢孤,稍侮之。
丁亥(一六四七),我松江提督吳勝兆謀叛,通書舟山,請一軍合力向南都。
斌卿猶豫不欲應;名振方有自遠之志,沈廷楊、張煌言等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