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詣孟艮,至則定國已移營;及至磨艿,知宗堯奸,殺之。
兵弱不敢深入,流連孟定、耿馬間。
文選見三省,不言而涕。
三省察有變,說以情、質以義;諸将心動,複合軍屯于錫箔。
吳三桂偵知之,亟令馬寶率兵追文選,且招之;文選倉猝遂降。
是冬十二月朔,緬人執上及兩宮獻于三桂。
明年壬寅(一六六二)四月戊午(十五日),上殂于雲南,明亡(自戊戌(一六五八)二月以後事,互詳「本紀」及「紀年」)。
上之舟行入緬也,從官雲散,馬九功入古刺江、國泰入暹羅。
二國與緬為世雠;暹羅以女為定國妃,令國泰間道通殷勤,謀連兵攻緬。
九功亦為古刺招潰兵三千人,緻書定國相犄角。
方克期進兵,而滇訃聞;定國躃踴号哭,自擲于地,不食三日,表于上帝以祈死。
于六月十一日生辰病作,謂其子嗣興、部将靳統武曰:『任死荒徼,無降也』!越數日,定國卒。
未幾,統武亦卒;嗣興竟以所部降。
古刺、暹羅之師失望而返。
後有自緬至者曰:定國所葬地,至今春草不生;蠻人過之,辄跪拜而去雲。
白文選,陝西吳堡人;獻賊僞前軍府都督,與王尚禮、王自奇為同侪。
賊死,從孫可望潰走川南。
庚寅(一六五○)秋九月,可望自滇回黔,命文選副劉文秀圖蜀;克遵義。
明年,文秀還,留文選守嘉定;降将吳三桂以王師入川,文選不能抗,走黔中。
壬辰(一六五二)五月,複由遵義出重慶,将向成都;會劉文秀敗于保甯而罷。
十一月,以猡猓兵五萬列象陣攻辰州,克之;我總兵徐勇、參将張鵬、遊擊吳光鼐先後陣殁。
自是威聲頗着。
然文選雖為可望用,心不直其所為;前巡撫錢邦芑因而說以大義,大感動,折箭自誓殺可望。
既,可望聞田州之敗,知李定國必至安龍,疾召文選将兵迎上入貴州。
太後聞之哭,從官皆哭;文選因以情告曰:『姑遲行,且俟西府至』(西府者,定國也)!遂以「輿徒不集」報,陰留候之。
數日,定國至,遂共扈上入雲南;封鞏國公。
奉命回貴陽宣谕可望,可望大怒,欲興兵與定國決戰;文選曰:『天子在彼,戰非策也。
盍兩和之』!可望謂文選畏定國強,猶未知其同謀也。
又以妻孥在滇,未敢為逆;乃複遣議和。
文選白上謂:『張虎為可望心腹,不可令在辇毂下』!上命虎送可望妻孥還貴州,同謀事始洩;文選還自滇,可望奪其兵而幽之。
丁酉(一六五七)秋,〔可望〕與諸将謀犯阙,馬寶绐可望謂:『使功莫如使過,文選才足任也』!釋之為大總統。
既渡盤江,率所部奔曲靖,單騎見定國、文秀于朝曰:『諸将已有成約,宜速出戰!遲則不可為矣』。
定國未之信,文選誓之曰:『诳皇上、負國家者,身死萬箭下』!言畢,上馬馳;定國遂悉師出陣。
甫交綏,而文秀之骁将李本高馬蹶被殺,定國、文秀色懼欲退;文選怒曰:『張勝已往雲南;我退則彼精騎蹑吾後,不鳥散,亦蹂為肉泥耳!死于陣,不愈死于走乎!況馬維興輩必相應也』。
率所部直沖維興營。
維興開營納之,合兵繞可望陣後;定國、文秀繼進,大破之。
可望狼狽,降于王師。
論功,進鞏昌王。
明年戊戌(一六五八),王師分三路入滇,定國亦分三路拒之;命文選出西路率衆四萬守七星關抵生界立營示欲攻遵義者,以牽制吳三桂之師。
聞三桂已出遵義,于十一月二十日自生界回七星關守險;四山壁立,水勢洶湧,山上樹木參天,名曰天生橋。
三桂厚養向導,由苗疆繞渡出天生橋之背,扼七星關大路。
文選偵知,棄關走可渡橋;而守橋之馬寶亦奔,乃焚橋走沾益。
已而三路兵皆潰,上倉猝西行。
文選走大理,列陣下關,衆尚萬餘。
定國以數百騎赴之;文選憤,涕叱之曰:『主上以全國全師畀王,一旦至此,誰執其咎』!定國南向叩頭,願一死贖前罪。
文選收涕謝曰:『王幾許人,死敵何益!王行矣,文選以一身當之耳』!定國乃引兵追扈。
王師至玉龍關,文選與張先璧、陳勝之師又敗,由沙木和走右甸;尋走鎮康,入木邦。
時上已入緬,定國求之不獲,乃就文選謀屯邊隘圖再舉;而文選以上左右無重兵,恐緬人生心,由間道渡隴川、潞江,踵上所在求之。
以兵臨阿瓦城,不得實耗,乃罷;時去上所在纔六十裡,寂無知者。
庚子(一六六○)秋七月,再由木邦舉兵薄阿瓦。
阿瓦有新、舊二城:上居舊城之者梗,而緬酋自居于新城。
緬人謀以敕書止之,命毋進兵;文選不奉诏,謂使者曰:『前者祁将軍來,诏雲已航閩。
若前诏為真,則今敕為赝;使今敕為真,則航閩後何自而來?君非臣何以威衆,臣非君何以使人!蠻人不足信也』。
急攻新城。
垂克矣,緬人绐之曰:『三日後,出新城讓王』。
文選信之,卻兵十裡。
城中得固備,攻之,反為所敗;望鹧鸪城痛哭而去。
已聞定國取孟艮,并有賀九儀
兵弱不敢深入,流連孟定、耿馬間。
文選見三省,不言而涕。
三省察有變,說以情、質以義;諸将心動,複合軍屯于錫箔。
吳三桂偵知之,亟令馬寶率兵追文選,且招之;文選倉猝遂降。
是冬十二月朔,緬人執上及兩宮獻于三桂。
明年壬寅(一六六二)四月戊午(十五日),上殂于雲南,明亡(自戊戌(一六五八)二月以後事,互詳「本紀」及「紀年」)。
上之舟行入緬也,從官雲散,馬九功入古刺江、國泰入暹羅。
二國與緬為世雠;暹羅以女為定國妃,令國泰間道通殷勤,謀連兵攻緬。
九功亦為古刺招潰兵三千人,緻書定國相犄角。
方克期進兵,而滇訃聞;定國躃踴号哭,自擲于地,不食三日,表于上帝以祈死。
于六月十一日生辰病作,謂其子嗣興、部将靳統武曰:『任死荒徼,無降也』!越數日,定國卒。
未幾,統武亦卒;嗣興竟以所部降。
古刺、暹羅之師失望而返。
後有自緬至者曰:定國所葬地,至今春草不生;蠻人過之,辄跪拜而去雲。
白文選,陝西吳堡人;獻賊僞前軍府都督,與王尚禮、王自奇為同侪。
賊死,從孫可望潰走川南。
庚寅(一六五○)秋九月,可望自滇回黔,命文選副劉文秀圖蜀;克遵義。
明年,文秀還,留文選守嘉定;降将吳三桂以王師入川,文選不能抗,走黔中。
壬辰(一六五二)五月,複由遵義出重慶,将向成都;會劉文秀敗于保甯而罷。
十一月,以猡猓兵五萬列象陣攻辰州,克之;我總兵徐勇、參将張鵬、遊擊吳光鼐先後陣殁。
自是威聲頗着。
然文選雖為可望用,心不直其所為;前巡撫錢邦芑因而說以大義,大感動,折箭自誓殺可望。
既,可望聞田州之敗,知李定國必至安龍,疾召文選将兵迎上入貴州。
太後聞之哭,從官皆哭;文選因以情告曰:『姑遲行,且俟西府至』(西府者,定國也)!遂以「輿徒不集」報,陰留候之。
數日,定國至,遂共扈上入雲南;封鞏國公。
奉命回貴陽宣谕可望,可望大怒,欲興兵與定國決戰;文選曰:『天子在彼,戰非策也。
盍兩和之』!可望謂文選畏定國強,猶未知其同謀也。
又以妻孥在滇,未敢為逆;乃複遣議和。
文選白上謂:『張虎為可望心腹,不可令在辇毂下』!上命虎送可望妻孥還貴州,同謀事始洩;文選還自滇,可望奪其兵而幽之。
丁酉(一六五七)秋,〔可望〕與諸将謀犯阙,馬寶绐可望謂:『使功莫如使過,文選才足任也』!釋之為大總統。
既渡盤江,率所部奔曲靖,單騎見定國、文秀于朝曰:『諸将已有成約,宜速出戰!遲則不可為矣』。
定國未之信,文選誓之曰:『诳皇上、負國家者,身死萬箭下』!言畢,上馬馳;定國遂悉師出陣。
甫交綏,而文秀之骁将李本高馬蹶被殺,定國、文秀色懼欲退;文選怒曰:『張勝已往雲南;我退則彼精騎蹑吾後,不鳥散,亦蹂為肉泥耳!死于陣,不愈死于走乎!況馬維興輩必相應也』。
率所部直沖維興營。
維興開營納之,合兵繞可望陣後;定國、文秀繼進,大破之。
可望狼狽,降于王師。
論功,進鞏昌王。
明年戊戌(一六五八),王師分三路入滇,定國亦分三路拒之;命文選出西路率衆四萬守七星關抵生界立營示欲攻遵義者,以牽制吳三桂之師。
聞三桂已出遵義,于十一月二十日自生界回七星關守險;四山壁立,水勢洶湧,山上樹木參天,名曰天生橋。
三桂厚養向導,由苗疆繞渡出天生橋之背,扼七星關大路。
文選偵知,棄關走可渡橋;而守橋之馬寶亦奔,乃焚橋走沾益。
已而三路兵皆潰,上倉猝西行。
文選走大理,列陣下關,衆尚萬餘。
定國以數百騎赴之;文選憤,涕叱之曰:『主上以全國全師畀王,一旦至此,誰執其咎』!定國南向叩頭,願一死贖前罪。
文選收涕謝曰:『王幾許人,死敵何益!王行矣,文選以一身當之耳』!定國乃引兵追扈。
王師至玉龍關,文選與張先璧、陳勝之師又敗,由沙木和走右甸;尋走鎮康,入木邦。
時上已入緬,定國求之不獲,乃就文選謀屯邊隘圖再舉;而文選以上左右無重兵,恐緬人生心,由間道渡隴川、潞江,踵上所在求之。
以兵臨阿瓦城,不得實耗,乃罷;時去上所在纔六十裡,寂無知者。
庚子(一六六○)秋七月,再由木邦舉兵薄阿瓦。
阿瓦有新、舊二城:上居舊城之者梗,而緬酋自居于新城。
緬人謀以敕書止之,命毋進兵;文選不奉诏,謂使者曰:『前者祁将軍來,诏雲已航閩。
若前诏為真,則今敕為赝;使今敕為真,則航閩後何自而來?君非臣何以威衆,臣非君何以使人!蠻人不足信也』。
急攻新城。
垂克矣,緬人绐之曰:『三日後,出新城讓王』。
文選信之,卻兵十裡。
城中得固備,攻之,反為所敗;望鹧鸪城痛哭而去。
已聞定國取孟艮,并有賀九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