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故蠻寇,受降後淫掠自如;廷麟遣救湖西,所過殘破。
大共逼吉安,諸将皆内攜,不戰而潰。
元吉奔皁口,檄谕贛州,極言雲南軍棄城罪;雲南軍因而西去。
大兵乘勝逼皁口,元吉不能禦,趨入贛城;大兵圍之。
元吉素有才,莅事精敏;及失吉安,神志惛然,令益嚴。
日坐城上,與将吏不交一言。
隔河大營遍山麓,而指為空營。
兵民從大營中至,言敵勢甚盛;辄叱為間諜,斬之。
給事中楊文薦其門生也,奉命往湖南;過贛見事急,因自任守禦,事少辦。
既而雲南、兩廣援師畢集,軍威一振。
諸将請戰,元吉必待水師至,并擊之。
水師帥羅明受者,故海盜也;兵部主事王其宏言『明受桀骜難制,若慈母之奉驕子。
今且水涸,巨舟難進,豈能如約』!不聽。
及水師至,大兵夜截諸江,焚巨舟八十,死者無算;明受遁。
于是雲南、兩廣軍皆自潰,諸營散走一空;城中惟郭維經等部卒四千餘人,城外水師後營二千餘人而已。
廷麟初調廣西狼兵八千人已逾嶺,不及至;參将謝志良駐雩都,擁衆萬餘,觀望不敢進。
旋聞汀州之訃,全城氣索,城遂陷。
先是,元吉禁婦女出城。
其家人潛載其妾缒城去;飛騎追還,縛家人痛捶之。
故迄于城破,竟無一人出者。
是時,部将擁之奪門出;元吉歎曰:『為我謝贛人,使阖城塗炭者,我也。
我何可獨存』!遂投贛江死;年四十有四。
我朝賜通谥,曰「忠節」。
楊文薦字幼宇,京山人。
由進士,為兵科給事中。
隆武時,奉命往湖南;過贛,萬元吉留之城守,題授兵科右侍郎兼右佥都禦史,巡撫南、贛。
城破,因病不能起;執送南昌,絕粒死。
我朝賜通谥,曰「忠節」。
唐周慈字稺純,原名虞一;零陵諸生。
性英偉,好吟詠。
既與同裡諸子講「良知」之學;徒步麻城谒蕭繼忠,留一年歸,倡同社講習。
萬元吉司理永州時,甚重之。
流賊之亂,永城陷;走廣西乞師總兵楊國威,郡賴以複。
元吉開府江西,承制拜為郡判,委主軍饷。
贛破,與元吉同沈江死。
黎遂球字美周,番禺人;天啟丁卯(一六二七)舉于鄉。
崇祯初,進士鄭超宗嘗會名士百人賦「黃牡丹詩」,遂球第一;時号「黃牡丹狀元」。
隆武帝,授兵部主事;守贛州。
城陷,不屈被殺。
我朝賜通谥,曰「烈愍」。
朱永盛,汀州衛正千戶,官長甯營參将。
王師圍贛州,同官皆降,永盛獨不可。
城陷,延頸受戮,顔色自若。
我朝賜通谥,曰「節愍」。
此外文臣可紀者:主事周瑚被磔死,推官署府事吳國球、贛縣知縣林逢春、通判郭甯登、同知王明汲、訓導徐君鼎、胡董明,皆被執見殺;君鼎一門殉焉。
武官可紀者;副将馬觀鵬方乞假歸娶,聞警力戰死。
都督佥事劉天驷、衛千戶孫經世與其弟緯世、纮世、監紀軍務聶邦晟與其子士燫、士煥,俱阖門死。
參将陳烈有弟某先降,衆疑之;烈誓死疾鬥。
及被縛,其弟勸降,不聽。
臨刑,顧為贛人曰:『今日方知我無二心也』!在籍及流寓之官紳可紀者:兵科給事中萬發祥、吏部主事龔棻、戶部主事林琦、兵科主事王其宏及弟其窿、曾嗣宗、錢謙亨、于斯昌、工部主事柳昂霄、中書舍人袁從谔、劉孟鍧、劉應試、廣東提學副使符溯中及其兄述中,皆不屈被戮死。
前河南同知盧觀象,一門男婦沉水死。
馬平知縣謝贊及子胤繡、從子胤鬥自缢死。
判官周世光攜幼孫赴水死。
士民可紀者:舉人劉日佺、貢生楊萬言、諸生董缵卿、馮複京、餘學義、歐陽麗天、諸生郭必昌、金之傑、袁汝健、莊某,鹹舉家死。
王統、王純,自經文廟死。
周葵、陳君猷,自焚死。
流寓之廬陵諸生段之渾、新喻蕭瑛、甯都楊燧,亦及于難。
其微賤可紀者:鄉約謝明登攜妻子投于井,書工趙廷瑞自盡。
又有熊國本,織人也;亦入忠誠社,最力。
被執,見贛令;令,舉人也,叱之曰:『爾織人,何知義』!國本曰:『我織人不知義,舉人顧當不義邪』!遂斬之。
我朝賜瑚、國球、逢春、甯登、明汲、君鼎、觀鵬、烈、發祥、琦、其宏、嗣宗、謙亨、斯昌、昂霄、從谔、孟鍧、應試通谥,均「烈愍」;棻、觀象,均「節愍」。
郭維經字六修,江西龍泉人。
天啟乙醜(一六二五)進士,授行人。
崇祯初,遷禦史。
疏陳時弊,有所舉刺,責令指實;乃極言順天府尹劉宗周之賢,诋吏部尚書王永光溪刻及用人颠倒罪。
不省。
六年(一六二六)秋,溫體仁代周延儒輔政;複言:『執政不患無才,而用之排擠正人,不以之籌國事;國事日非,則委曰「我不知」。
坐視盜賊日猖、邊警日急,止與
大共逼吉安,諸将皆内攜,不戰而潰。
元吉奔皁口,檄谕贛州,極言雲南軍棄城罪;雲南軍因而西去。
大兵乘勝逼皁口,元吉不能禦,趨入贛城;大兵圍之。
元吉素有才,莅事精敏;及失吉安,神志惛然,令益嚴。
日坐城上,與将吏不交一言。
隔河大營遍山麓,而指為空營。
兵民從大營中至,言敵勢甚盛;辄叱為間諜,斬之。
給事中楊文薦其門生也,奉命往湖南;過贛見事急,因自任守禦,事少辦。
既而雲南、兩廣援師畢集,軍威一振。
諸将請戰,元吉必待水師至,并擊之。
水師帥羅明受者,故海盜也;兵部主事王其宏言『明受桀骜難制,若慈母之奉驕子。
今且水涸,巨舟難進,豈能如約』!不聽。
及水師至,大兵夜截諸江,焚巨舟八十,死者無算;明受遁。
于是雲南、兩廣軍皆自潰,諸營散走一空;城中惟郭維經等部卒四千餘人,城外水師後營二千餘人而已。
廷麟初調廣西狼兵八千人已逾嶺,不及至;參将謝志良駐雩都,擁衆萬餘,觀望不敢進。
旋聞汀州之訃,全城氣索,城遂陷。
先是,元吉禁婦女出城。
其家人潛載其妾缒城去;飛騎追還,縛家人痛捶之。
故迄于城破,竟無一人出者。
是時,部将擁之奪門出;元吉歎曰:『為我謝贛人,使阖城塗炭者,我也。
我何可獨存』!遂投贛江死;年四十有四。
我朝賜通谥,曰「忠節」。
楊文薦字幼宇,京山人。
由進士,為兵科給事中。
隆武時,奉命往湖南;過贛,萬元吉留之城守,題授兵科右侍郎兼右佥都禦史,巡撫南、贛。
城破,因病不能起;執送南昌,絕粒死。
我朝賜通谥,曰「忠節」。
唐周慈字稺純,原名虞一;零陵諸生。
性英偉,好吟詠。
既與同裡諸子講「良知」之學;徒步麻城谒蕭繼忠,留一年歸,倡同社講習。
萬元吉司理永州時,甚重之。
流賊之亂,永城陷;走廣西乞師總兵楊國威,郡賴以複。
元吉開府江西,承制拜為郡判,委主軍饷。
贛破,與元吉同沈江死。
黎遂球字美周,番禺人;天啟丁卯(一六二七)舉于鄉。
崇祯初,進士鄭超宗嘗會名士百人賦「黃牡丹詩」,遂球第一;時号「黃牡丹狀元」。
隆武帝,授兵部主事;守贛州。
城陷,不屈被殺。
我朝賜通谥,曰「烈愍」。
朱永盛,汀州衛正千戶,官長甯營參将。
王師圍贛州,同官皆降,永盛獨不可。
城陷,延頸受戮,顔色自若。
我朝賜通谥,曰「節愍」。
此外文臣可紀者:主事周瑚被磔死,推官署府事吳國球、贛縣知縣林逢春、通判郭甯登、同知王明汲、訓導徐君鼎、胡董明,皆被執見殺;君鼎一門殉焉。
武官可紀者;副将馬觀鵬方乞假歸娶,聞警力戰死。
都督佥事劉天驷、衛千戶孫經世與其弟緯世、纮世、監紀軍務聶邦晟與其子士燫、士煥,俱阖門死。
參将陳烈有弟某先降,衆疑之;烈誓死疾鬥。
及被縛,其弟勸降,不聽。
臨刑,顧為贛人曰:『今日方知我無二心也』!在籍及流寓之官紳可紀者:兵科給事中萬發祥、吏部主事龔棻、戶部主事林琦、兵科主事王其宏及弟其窿、曾嗣宗、錢謙亨、于斯昌、工部主事柳昂霄、中書舍人袁從谔、劉孟鍧、劉應試、廣東提學副使符溯中及其兄述中,皆不屈被戮死。
前河南同知盧觀象,一門男婦沉水死。
馬平知縣謝贊及子胤繡、從子胤鬥自缢死。
判官周世光攜幼孫赴水死。
士民可紀者:舉人劉日佺、貢生楊萬言、諸生董缵卿、馮複京、餘學義、歐陽麗天、諸生郭必昌、金之傑、袁汝健、莊某,鹹舉家死。
王統、王純,自經文廟死。
周葵、陳君猷,自焚死。
流寓之廬陵諸生段之渾、新喻蕭瑛、甯都楊燧,亦及于難。
其微賤可紀者:鄉約謝明登攜妻子投于井,書工趙廷瑞自盡。
又有熊國本,織人也;亦入忠誠社,最力。
被執,見贛令;令,舉人也,叱之曰:『爾織人,何知義』!國本曰:『我織人不知義,舉人顧當不義邪』!遂斬之。
我朝賜瑚、國球、逢春、甯登、明汲、君鼎、觀鵬、烈、發祥、琦、其宏、嗣宗、謙亨、斯昌、昂霄、從谔、孟鍧、應試通谥,均「烈愍」;棻、觀象,均「節愍」。
郭維經字六修,江西龍泉人。
天啟乙醜(一六二五)進士,授行人。
崇祯初,遷禦史。
疏陳時弊,有所舉刺,責令指實;乃極言順天府尹劉宗周之賢,诋吏部尚書王永光溪刻及用人颠倒罪。
不省。
六年(一六二六)秋,溫體仁代周延儒輔政;複言:『執政不患無才,而用之排擠正人,不以之籌國事;國事日非,則委曰「我不知」。
坐視盜賊日猖、邊警日急,止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