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前翰林院檢讨加詹事府贊善銜六合徐鼒譔
紀第四
永曆(上)
永曆(上)
永曆帝,神宗之孫、桂端王常瀛少子也;諱由榔。
崇祯九年(一六三六),封永明王。
十六年(一六四三),張獻忠陷衡州,王由永州入粵西;為賊所執,系道州。
征蠻将軍楊國威遣部将焦琏攀城破械出之;王病不能行,琏負王趨渡河,獲免。
南都之亡也,廣東在籍尚書陳子壯将奉端王監國;會隆武帝立,議遂寝。
端王薨于蒼梧,長子安仁王由■〈木愛〉襲封,居肇慶。
病笃,召巡撫瞿式耜入,屬以王;自言為再生伽藍,弟亦羅漢,先生好輔之!安仁王薨,隆武帝以王襲封;诏中有「天下,王之天下」語。
又嘗語群臣曰:『永明王,神宗嫡孫,統系最正;朕無子,後當屬諸』。
隆武二年(丙戌、一六四六)八月,駕陷汀州;變聞,總督丁魁楚暨式耜與巡按禦史王化澄、鄭封、知府朱治■〈忄間〉、錦衣衛佥事馬吉翔、太監龐天壽等議監國;而舊臣呂大器、李永茂、晏日曙、湯來賀、董天闳、周鼎瀚、方以智、林佳鼎、程源等先後至,佥謂『王統系正,賢而當立』。
乃以冬十月十四日(丙戌)監國肇慶,祭告天地、宗廟。
以府署為行在,頒诏楚、滇、黔、蜀。
以魁楚為東閣大學士兼戎政尚書、大器為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式耜以大學士兼吏部右侍郎。
永茂請終制,化澄以下進爵有差。
封狼兵帥李明忠為武靖伯。
壬辰(二十日),湖廣督師何騰蛟、巡撫堵胤錫奉表勸進。
以馬吉翔、郭承昊、嚴雲從、吳繼嗣為錦衣衛使,以前太監王坤為司禮監秉筆太監。
進定蠻伯劉承胤爵為侯,鎮寶慶。
是月,我大清兵取興化,知府劉永祚死之;取漳州,漳南道傅雲龍、知府金麗澤、知縣塗世名死之。
十一月癸卯朔,日有食之。
聞贛州報,丁魁楚、王坤奉王奔梧州;瞿式耜止之,不聽。
丁未(初五日),前大學士蘇觀生奉唐王聿■〈金粵〉稱帝于廣州。
事聞,魁楚謂不即位無以厭人心而号召天下;奉王以甲寅日(十二日)還肇慶、以十八日(庚申)即皇帝位。
仍稱隆武二年,以明年為永曆元年;大赦天下。
是日,和風旭日,有五色大鳥從南來,集殿上;士民歡呼,謂中興可蔔。
追尊皇考桂端王曰端皇帝;尊繼母太妃王氏為慈甯皇太後、生母馬氏為皇太妃。
冊妃王氏為皇後。
遙上隆武尊号曰思文皇帝、後曰思文皇後。
封太後弟王國玺武靖伯、太妃侄馬九功鎮遠伯、後父王略長洲伯。
進督師何騰蛟為武英殿大學士,加太子太保。
以瞿式耜為文淵閣大學士,以朱容藩掌宗人府事。
命兵科給事中彭耀、主事陳嘉谟宣谕廣州,為蘇觀生所殺;乃以兵部右侍郎林佳鼎督師三水,以拒廣州兵。
加陳子壯中極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節制兩廣、江西、福建、湖廣軍務。
時子壯居廣州之九江村,陰緻書瞿式耜請兵東向;故有是命。
癸亥(二十一日),前大學士傅冠被執至汀州;不屈,死之。
庚午(二十八日),李明忠敗廣州兵于三水。
是月丁巳(十五日),鄭芝龍降于我大清。
丙寅(二十四日),鄭彩奉監國魯王次中左所,尋改次長垣(詳「魯紀傳」,不具錄)。
十二月癸酉朔,招讨大将軍忠孝伯朱成功起兵海上。
甲戌(初二日),林佳鼎與廣州兵戰于三山口,敗績。
内批以王化澄為兵部右侍郎,代佳鼎督師;尋代呂大器為尚書。
起複李永茂為東閣大學士,知經筵;永茂與太監王坤不合,辭官去。
坤複疏薦海内人望數十人,給事中劉鼒疏論之,禦史童琳亦劾都禦史周光夏私亂台規。
上怒,奪鼒官,下琳廷杖;瞿式耜力持之,得寝。
丁亥(十五日),降将李成棟以找大清兵入廣州,聿■〈金粵〉及蘇觀生皆自殺。
報至,瞿式耜請守峽口;不從。
丁酉(二十五日),上奔梧州;以朱治■〈忄間〉為兩廣總督,守肇慶。
是月,江陰黃毓祺、徐趨起兵襲縣城;不克,趨死之。
我大清肅親王豪格誅獻賊于鳳凰山;其餘黨孫可旺等陷佛圖關,平蜀侯曾英死之。
我兵取重慶,巡撫馬幹死之。
我大清順治四年(丁亥、一六四七)春正月癸卯朔,上在梧州,稱永曆元年。
戊午(十六日),李成棟以我大清兵取肇慶,朱治■〈忄間〉棄城走;上奔平樂,瞿式耜從,丁魁楚、王化澄、李永茂、晏日曙皆棄上去。
會前都禦史張家玉、舉人韓如璜起兵複東莞,與兵科給事中陳邦彥合兵攻廣州,我總督佟養甲呼成棟還救;式耜乃奉上由平樂如桂林。
加式耜太子太保。
遣使趣何騰蛟入衛。
乙醜(二十三日),我大清兵取高州、雷州、廉州。
辛未(二十九日),取梧州,巡撫曹烨
崇祯九年(一六三六),封永明王。
十六年(一六四三),張獻忠陷衡州,王由永州入粵西;為賊所執,系道州。
征蠻将軍楊國威遣部将焦琏攀城破械出之;王病不能行,琏負王趨渡河,獲免。
南都之亡也,廣東在籍尚書陳子壯将奉端王監國;會隆武帝立,議遂寝。
端王薨于蒼梧,長子安仁王由■〈木愛〉襲封,居肇慶。
病笃,召巡撫瞿式耜入,屬以王;自言為再生伽藍,弟亦羅漢,先生好輔之!安仁王薨,隆武帝以王襲封;诏中有「天下,王之天下」語。
又嘗語群臣曰:『永明王,神宗嫡孫,統系最正;朕無子,後當屬諸』。
隆武二年(丙戌、一六四六)八月,駕陷汀州;變聞,總督丁魁楚暨式耜與巡按禦史王化澄、鄭封、知府朱治■〈忄間〉、錦衣衛佥事馬吉翔、太監龐天壽等議監國;而舊臣呂大器、李永茂、晏日曙、湯來賀、董天闳、周鼎瀚、方以智、林佳鼎、程源等先後至,佥謂『王統系正,賢而當立』。
乃以冬十月十四日(丙戌)監國肇慶,祭告天地、宗廟。
以府署為行在,頒诏楚、滇、黔、蜀。
以魁楚為東閣大學士兼戎政尚書、大器為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式耜以大學士兼吏部右侍郎。
永茂請終制,化澄以下進爵有差。
封狼兵帥李明忠為武靖伯。
壬辰(二十日),湖廣督師何騰蛟、巡撫堵胤錫奉表勸進。
以馬吉翔、郭承昊、嚴雲從、吳繼嗣為錦衣衛使,以前太監王坤為司禮監秉筆太監。
進定蠻伯劉承胤爵為侯,鎮寶慶。
是月,我大清兵取興化,知府劉永祚死之;取漳州,漳南道傅雲龍、知府金麗澤、知縣塗世名死之。
十一月癸卯朔,日有食之。
聞贛州報,丁魁楚、王坤奉王奔梧州;瞿式耜止之,不聽。
丁未(初五日),前大學士蘇觀生奉唐王聿■〈金粵〉稱帝于廣州。
事聞,魁楚謂不即位無以厭人心而号召天下;奉王以甲寅日(十二日)還肇慶、以十八日(庚申)即皇帝位。
仍稱隆武二年,以明年為永曆元年;大赦天下。
是日,和風旭日,有五色大鳥從南來,集殿上;士民歡呼,謂中興可蔔。
追尊皇考桂端王曰端皇帝;尊繼母太妃王氏為慈甯皇太後、生母馬氏為皇太妃。
冊妃王氏為皇後。
遙上隆武尊号曰思文皇帝、後曰思文皇後。
封太後弟王國玺武靖伯、太妃侄馬九功鎮遠伯、後父王略長洲伯。
進督師何騰蛟為武英殿大學士,加太子太保。
以瞿式耜為文淵閣大學士,以朱容藩掌宗人府事。
命兵科給事中彭耀、主事陳嘉谟宣谕廣州,為蘇觀生所殺;乃以兵部右侍郎林佳鼎督師三水,以拒廣州兵。
加陳子壯中極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節制兩廣、江西、福建、湖廣軍務。
時子壯居廣州之九江村,陰緻書瞿式耜請兵東向;故有是命。
癸亥(二十一日),前大學士傅冠被執至汀州;不屈,死之。
庚午(二十八日),李明忠敗廣州兵于三水。
是月丁巳(十五日),鄭芝龍降于我大清。
丙寅(二十四日),鄭彩奉監國魯王次中左所,尋改次長垣(詳「魯紀傳」,不具錄)。
十二月癸酉朔,招讨大将軍忠孝伯朱成功起兵海上。
甲戌(初二日),林佳鼎與廣州兵戰于三山口,敗績。
内批以王化澄為兵部右侍郎,代佳鼎督師;尋代呂大器為尚書。
起複李永茂為東閣大學士,知經筵;永茂與太監王坤不合,辭官去。
坤複疏薦海内人望數十人,給事中劉鼒疏論之,禦史童琳亦劾都禦史周光夏私亂台規。
上怒,奪鼒官,下琳廷杖;瞿式耜力持之,得寝。
丁亥(十五日),降将李成棟以找大清兵入廣州,聿■〈金粵〉及蘇觀生皆自殺。
報至,瞿式耜請守峽口;不從。
丁酉(二十五日),上奔梧州;以朱治■〈忄間〉為兩廣總督,守肇慶。
是月,江陰黃毓祺、徐趨起兵襲縣城;不克,趨死之。
我大清肅親王豪格誅獻賊于鳳凰山;其餘黨孫可旺等陷佛圖關,平蜀侯曾英死之。
我兵取重慶,巡撫馬幹死之。
我大清順治四年(丁亥、一六四七)春正月癸卯朔,上在梧州,稱永曆元年。
戊午(十六日),李成棟以我大清兵取肇慶,朱治■〈忄間〉棄城走;上奔平樂,瞿式耜從,丁魁楚、王化澄、李永茂、晏日曙皆棄上去。
會前都禦史張家玉、舉人韓如璜起兵複東莞,與兵科給事中陳邦彥合兵攻廣州,我總督佟養甲呼成棟還救;式耜乃奉上由平樂如桂林。
加式耜太子太保。
遣使趣何騰蛟入衛。
乙醜(二十三日),我大清兵取高州、雷州、廉州。
辛未(二十九日),取梧州,巡撫曹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