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遺卷第五

關燈
男承禮謹譔 列傳 孝友 趙希幹顔伯璟耿耀(兄光、光子于彜、耿輔) 劉德瀇(劉思廣)周繼聖(張維德、張振祚)黃向堅 顧廷琦劉龍光錢美恭(趙萬全、王原) 沈萬育盧必升嚴書開孫博雅(李明性)楊嘉祯 趙希幹顔伯璟耿耀(兄光、光子于彜、耿輔) 劉德瀇(劉思廣)周繼聖(張維德、張振祚)黃向堅 顧廷琦劉龍光錢美恭(趙萬全、王原) 沈萬育盧必升嚴書開孫博雅(李明性)楊嘉祯 趙希幹字仲易,南豐人。

    父師高,早卒。

    希幹年十七,母病,日夜禱神祈身代,不愈。

    往問吉兇于日者,複言不吉;希幹踟蹰不去曰:『何以救吾母』?日者惡其煩,數曰:『危矣!剖心其可救乎』!希幹心識日者言,歸見母病益危笃,作疏告神,書遺言付仲父及弟。

    時日光斜射床席,寂無一人;希幹取小刀坐床上,剖胸深寸許,以手入取其心不可得。

    忽風聲震飒沖其戶,希幹驚疑,以為有人至;急反刀剜其胸肉置幾上,複取腸出,斷數寸。

    蓋人驚則心上忡,腸盤旋滿胸腹雲。

    希幹置腸、肉釜上,悶絕于床。

    弟妹出見釜上物,以謂希幹割股也,烹而進之。

    母再視,希幹血淋胸腹間,氣垂絕;始知其割心。

    城邑喧傳,聞于令;令親往視之,命醫調治。

    不數日,母病愈;希幹亦漸進食飲,惟胸前腸出不得納,每日子、午間腸端瀝濡濡下。

    且餘,胸肉合,終身矢從胸上出,而榖道遂閉;飲食、男女如常人。

    學使侯峒曾聞其事,拔充博士弟子員,補壬午(一六四二)恩貢。

     甲申(一六四四)後,奉母避亂山中;貧甚,賣蔔以為養。

    又十餘年,母壽八十餘,乃卒。

    未十年,希幹亦卒;年六十一。

     顔伯璟字士瑩,曲阜人;複聖六十六世孫也。

    性孝友,補四氏學生員。

    父允紹,官河間知府;值大兵至,城孤乏援,力不支,朝服北向拜,阖室自焚死。

    伯璟與弟伯玠時家兖州,兵亦至。

    城将陷,兵民皆竄,伯璟體肥不能走,伯玠手掖之以行,步益窘。

    伯璟曰:『同死無益;弟急去,猶可活也』!伯玠不肯釋;伯璟绐弟他顧,躍下城。

    伯玠俯視痛哭,矢及其身而卒。

    伯璟仆地,傷左足;夜乃蘇,為邏卒所得。

    舁以告帥,不為屈。

    帥驚異,問之,則顔子後也;遂延之坐,留帳前。

    有被掠者偶語曰:『昨見城中婦女十數輩,邏卒驅以走。

    中一婦不肯行,卒反刃擊其臂;臂折,猶罵不已,卒殺之牆下。

    有媪過之,指曰:「此顔氏婦也」』!伯璟曰:『得非吾婦朱氏乎』?告其帥迹之,果然。

    蓋刃傷已四日矣,驗其息猶未絕;載之還,複活。

    既聞河間已陷,長号,力請于帥護之出軍壘;蹒跚走河間。

    時盜賊充斥,積日不能得食;既乃卒達河間,哭其父甚哀。

    方其父之自焚也,幼子伯珣甫六歲,仆呂有年抱之出火,負而走,道中流矢死;伯珣匿民間,顧得免。

    伯璟既拾父遺骸,複訪得其弟,與俱還。

    倪元璐,其父座主也;至是道經河間,為文以祭曰:『父忠子孝,是吾師矣』!由是,伯璟之名聞一時。

     生平坦易,而家法嚴以肅,友愛季弟;訓子孫以經義,鼓琴賦詩自娛。

    國變後,卒;恒自言壽止六十一,果驗。

     耿耀,太康人;邑諸生。

    少時,從兄光受業,事之如父;凡出入起居,必谘禀而後行。

    崇祯壬午(一六四二),闖賊陷太康,耀率弟炳肩輿舁母避河朔,貿市以供甘旨。

    母病,耀朝出經營、暮歸侍疾,夜不解帶者累月。

    母沒,扶榇渡河,将殡于祖茔。

    會鎮帥高傑兵作亂,道梗塞;耀出入兵刃間,挽車以葬,不怵也。

    時定興耿權與弟極以孝友稱,炳嘗慕其為人,訂為兄弟;分宅以居,且贈田四頃。

    其「義譜」有雲:『性地成宗,心源為譜』。

    容城孫奇逢聞而義之,為作「三耿合傳」雲。

     光字伯明,邑諸生。

    事繼母孝,教諸弟嚴,家世業農;父應科,好施與。

    七世同居,子姓百餘口,置圓幾二,外則男子以次共食、内則婦女以次共食,額其堂曰「效藝」。

    嘗赴省試,拾遺金數百于旅舍;俟其人歸之。

    嘗言:『行事當以聖賢為法,始無悔事;立心當求鬼神可鑒,始無愧心』。

    其刻志勵行如此。

    子于彜,有學行。

    光卒未葬,值流賊屠太康,居民逃竄;于彜獨抱父柩,号泣不去。

    賊大至,怵之曰:『汝獨不畏死邪』!推堕城下,傷腰膂幾死。

    越三日,賊退;踉跄歸家,以土掩柩而後去。

    時歲大祲,人相食;邑令饋榖四十斛,悉推其餘以赈貧人。

    年八十二,無疾而終。

    耿氏以孝友名世,子姓守其家法;中州稱禮讓者,以耿氏稱首。

     耿輔者,虞城諸生。

    早喪父,奉母避亂開封。

    會流寇決河灌城,輔倚浮木負母渡水逃,獲免。

    後居母喪,哀毀骨立;缟衣蔬食終其身。

     劉德瀇,涿州人。

    父源汴,官鴻胪寺鳴贊。

    甲申(一六四四)闖賊陷京師,按京朝官及選人籍名,索諸薦紳搒掠之,号曰「追贓」;或立斃、或賂而免、或受其賂而又殺之。

    方是時,源汴名亦在索中;德瀇匿源汴他所,而身自詣賊曰:『劉鳴贊,即我是也』。

    賊拷責,默無一言。

    久之,度父已遠去,乃奮起批叱罵賊;賊杖殺之。

    而源汴竟行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