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五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嘗曰:『退翁是西竺國中所謂「大人」者也』。
故儀部周之玙,三吳之良也;臨終,脫然談笑逝。
洪儲蹙然沈吟曰:『是恐非故國遺臣所宜』!聞者瞿然。
嘉禾吳鉏有大志;一見,辄歎曰:『軍持中有此老,吾輩甯不媿死』!一日,登堂說法;忽發問曰:『今日山河大地又是一度否』?衆莫敢對。
居吳既久,築報慈堂于堯峰,祀其父。
晚以南嶽之請,主講福嚴寺;吳人惟恐失之,複迎歸。
壬子(一六七二),卒于靈岩,年六十有九;着有「靈岩樹泉集」、「孝經箋說」。
在沙門四十年,闳暢宗風、笃好人物,大類三峰;海内皆能道之。
徐枋曰:『是非退翁心之精微;但觀其每年三月十九日素服焚香北面揮涕,二十八年如一日,是何為者』! 道源号石林,太倉州人;居蘇州北禅寺。
好讀儒書,嘗類纂子史百家為「小碎集」。
又注「李義山詩」三卷;其言曰:『世論少陵忠君愛國,每飯不忘;而目義山為浪子。
以其绮靡華豔,極「玉台」、「金縷」之體而已。
第少陵之志直,其詞危;義山當南北之水火,中外箝結,不得不纡曲其指、誕謾其詞,此風人、小雅之遺。
推原其志義,可以鼓吹少陵』。
吳江朱長孺箋義山詩,多取其說雲。
函可字祖心,博羅人;尚書韓日缵子。
少為諸生,忽棄家入羅浮山。
王師下江南,函可坐事戍沈陽。
有「剩人詩」。
成回字霜華,不知何許人;示寂于紹興之顯聖寺(或曰崇祯癸未(一六四三)進士嘉善錢默不識也)。
有「雜感詩」(見朱彜尊「明詩綜」。
明光姓王,号上中;事母孝。
後為僧廈門之開元寺,與阮文錫唱和。
文錫選其詩三百首,名「偶然草」。
同寺僧如壽姓傅,字濟翁;亦能詩。
明光工草書、如壽精楷法,人稱「明光草、如壽真」。
髡殘字介邱,号石溪;武陵劉氏子。
母夢僧入室而生。
一夕,大哭不已,引刀自薙其頭,血流被面。
同裡教谕龍人俨,儒而禅者也;一見絕愛之,令遊江南參學。
至白門,遇一僧,言已得雲栖大師為薙度;因請大師遺像,拜為師。
返楚,居桃源某庵。
久之,忽有所悟,心地豁然;再往白門谒浪杖人,一見皈依。
所交遊皆前朝遺逸,顧炎武其一也。
髡殘脫略一切,獨嗔怒不可解;在祖堂,與衆僧不合。
少受寒濕,身臂作痛,厭苦之。
疾革,語大衆:『死後,焚骨灰投江流中』。
衆有疑色;複大叫曰:『不以吾骨投江者,死去與他開交不得』!衆從之。
殁後十餘年,有瞽僧至燕子矶,募工升絕壁刻「石溪禅師沈骨處」。
又有傅良字去六,攸人。
以詩見知于祁陽王。
王奇其才,欲以湯休、賈島故事擢之;不可。
年八十五,卒。
大成字竺庵,醴陵人。
少披薙于南嶽,後行腳四方;晚歸南嶽。
詩有奇氣,拳拳故國君父之戚;殆亦有托而逃者也。
知休,不知何處人。
居茶陵秦人洞,不食煙火。
偶為樵者所見,始有物色之者。
山多虎患,知休馴狎之;至今虎不傷人。
桑山人姓許氏,名澄;汴人也。
少為諸生。
崇祯中,嘗獻剿賊三策于督師楊嗣昌;不用,郁郁歸。
甲申(一六四四)後,至淮上入劉澤清幕;既而語不合,拂衣去。
有怨家發其隐事于我帥之鎮汴者,走匿桑下,因自号桑山人;日與嵩陽曹道士遊。
夜坐,忽耳鳴,絲竹徐發,若有物拔其頂,聳身丈餘,骨節皆通;自是竟得道。
嘗賣藥嵩山廟市,以水酌喑者能言、洗盲者能睹。
許州童子為狐所苦;邀過其家,呼狐出。
狐遯,追斬之;空中啾啾有聲,毛落盈把。
人遂以為神。
已複還汴,怨家見之曰:『此許某也』!率十數人掩捕之。
山人乃大笑,獨身指揮,盡縛諸捕者;揖怨家者謝曰:『天壞甚寬,人心自窄。
爾必吾殺,吾必爾報;怨之不解,傷吾道矣!吾姑去』。
遂身遊衡陽,不複返。
陳仙者,本名王賓,宇天倪;定海諸生。
少負異禀;性高伉,不肯一毫挫于人。
甲申(一六四四)後,大江以南頑民未化,海氛錯出,風波震驚;遂遯迹,中怏怏不自得。
忽一道士過之,曰:『吾子誠高士。
然喪亂之辰,負此剛腸,恐為意外之變所折也!吾授子藥,急則用』。
初不以為意,庋其藥閣中。
已果當厄,念道士言,姑試之;神效。
乃稍稍習之,後得道去。
松仙,在湖州山中。
瞿
故儀部周之玙,三吳之良也;臨終,脫然談笑逝。
洪儲蹙然沈吟曰:『是恐非故國遺臣所宜』!聞者瞿然。
嘉禾吳鉏有大志;一見,辄歎曰:『軍持中有此老,吾輩甯不媿死』!一日,登堂說法;忽發問曰:『今日山河大地又是一度否』?衆莫敢對。
居吳既久,築報慈堂于堯峰,祀其父。
晚以南嶽之請,主講福嚴寺;吳人惟恐失之,複迎歸。
壬子(一六七二),卒于靈岩,年六十有九;着有「靈岩樹泉集」、「孝經箋說」。
在沙門四十年,闳暢宗風、笃好人物,大類三峰;海内皆能道之。
徐枋曰:『是非退翁心之精微;但觀其每年三月十九日素服焚香北面揮涕,二十八年如一日,是何為者』! 道源号石林,太倉州人;居蘇州北禅寺。
好讀儒書,嘗類纂子史百家為「小碎集」。
又注「李義山詩」三卷;其言曰:『世論少陵忠君愛國,每飯不忘;而目義山為浪子。
以其绮靡華豔,極「玉台」、「金縷」之體而已。
第少陵之志直,其詞危;義山當南北之水火,中外箝結,不得不纡曲其指、誕謾其詞,此風人、小雅之遺。
推原其志義,可以鼓吹少陵』。
吳江朱長孺箋義山詩,多取其說雲。
函可字祖心,博羅人;尚書韓日缵子。
少為諸生,忽棄家入羅浮山。
王師下江南,函可坐事戍沈陽。
有「剩人詩」。
成回字霜華,不知何許人;示寂于紹興之顯聖寺(或曰崇祯癸未(一六四三)進士嘉善錢默不識也)。
有「雜感詩」(見朱彜尊「明詩綜」。
明光姓王,号上中;事母孝。
後為僧廈門之開元寺,與阮文錫唱和。
文錫選其詩三百首,名「偶然草」。
同寺僧如壽姓傅,字濟翁;亦能詩。
明光工草書、如壽精楷法,人稱「明光草、如壽真」。
髡殘字介邱,号石溪;武陵劉氏子。
母夢僧入室而生。
一夕,大哭不已,引刀自薙其頭,血流被面。
同裡教谕龍人俨,儒而禅者也;一見絕愛之,令遊江南參學。
至白門,遇一僧,言已得雲栖大師為薙度;因請大師遺像,拜為師。
返楚,居桃源某庵。
久之,忽有所悟,心地豁然;再往白門谒浪杖人,一見皈依。
所交遊皆前朝遺逸,顧炎武其一也。
髡殘脫略一切,獨嗔怒不可解;在祖堂,與衆僧不合。
少受寒濕,身臂作痛,厭苦之。
疾革,語大衆:『死後,焚骨灰投江流中』。
衆有疑色;複大叫曰:『不以吾骨投江者,死去與他開交不得』!衆從之。
殁後十餘年,有瞽僧至燕子矶,募工升絕壁刻「石溪禅師沈骨處」。
又有傅良字去六,攸人。
以詩見知于祁陽王。
王奇其才,欲以湯休、賈島故事擢之;不可。
年八十五,卒。
大成字竺庵,醴陵人。
少披薙于南嶽,後行腳四方;晚歸南嶽。
詩有奇氣,拳拳故國君父之戚;殆亦有托而逃者也。
知休,不知何處人。
居茶陵秦人洞,不食煙火。
偶為樵者所見,始有物色之者。
山多虎患,知休馴狎之;至今虎不傷人。
桑山人姓許氏,名澄;汴人也。
少為諸生。
崇祯中,嘗獻剿賊三策于督師楊嗣昌;不用,郁郁歸。
甲申(一六四四)後,至淮上入劉澤清幕;既而語不合,拂衣去。
有怨家發其隐事于我帥之鎮汴者,走匿桑下,因自号桑山人;日與嵩陽曹道士遊。
夜坐,忽耳鳴,絲竹徐發,若有物拔其頂,聳身丈餘,骨節皆通;自是竟得道。
嘗賣藥嵩山廟市,以水酌喑者能言、洗盲者能睹。
許州童子為狐所苦;邀過其家,呼狐出。
狐遯,追斬之;空中啾啾有聲,毛落盈把。
人遂以為神。
已複還汴,怨家見之曰:『此許某也』!率十數人掩捕之。
山人乃大笑,獨身指揮,盡縛諸捕者;揖怨家者謝曰:『天壞甚寬,人心自窄。
爾必吾殺,吾必爾報;怨之不解,傷吾道矣!吾姑去』。
遂身遊衡陽,不複返。
陳仙者,本名王賓,宇天倪;定海諸生。
少負異禀;性高伉,不肯一毫挫于人。
甲申(一六四四)後,大江以南頑民未化,海氛錯出,風波震驚;遂遯迹,中怏怏不自得。
忽一道士過之,曰:『吾子誠高士。
然喪亂之辰,負此剛腸,恐為意外之變所折也!吾授子藥,急則用』。
初不以為意,庋其藥閣中。
已果當厄,念道士言,姑試之;神效。
乃稍稍習之,後得道去。
松仙,在湖州山中。
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