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五十六

關燈
前翰林院檢讨加詹事府贊善銜六合徐鼒譔 列傳第四十九 孔貞運(賈必選)吳甡王心一(申紹芳、黃孔昭、沈之琰、陸坦、黃翼聖、邱上儀、張鹿征、孫宗岱)許譽卿(陳啟新、倪嘉慶、孫自修、吳有涯、薛釆)錢龍錫(陳濟生、李世祺、史惇、李延是)方震孺方孔照(蔣臣、周岐)鄭三俊(金光辰、黃正賓、方士亮、淩世韶)葉廷秀(成勇)範複粹(曹珖、袁恺)姜釆(弟垓、兄圻)陳奇瑜(丁啟睿)李長庚周堪赓(文士昂、陳所聞、羅其鼎、陳五聚、羅桢、張聖型、張聖域、米助國、餘鹍翔、于斯力)郭都賢(文燠、陶汝鼐、劉瑄、楊山松、賀奇)潘應鬥(弟應星、管嗣裘、鄒統魯) 孔貞運(賈必選)吳甡 王心一(申紹芳、黃孔昭、沈之琰、陸坦、黃翼聖、邱上儀、張鹿征、孫宗岱) 許譽卿(陳啟新、倪嘉慶、孫自修、吳有涯、薛釆) 錢龍錫(陳濟生、李世祺、史惇、李延是) 方震孺方孔照(蔣臣、周岐) 鄭三俊(金光辰、黃正賓、方士亮、淩世韶) 葉廷秀(成勇)範複粹(曹珖、袁恺) 姜釆(弟垓、兄圻)陳奇瑜(丁啟睿) 李長庚周堪赓(文士昂、陳所聞、羅其鼎、陳五聚、羅桢、張聖型、張聖域、米助國、餘鹍翔、于斯力) 郭都賢(文燠、陶汝鼐、劉瑄、楊山松、賀奇) 潘應鬥(弟應星、管嗣裘、鄒統魯) 孔貞運,句容人;至聖六十三代孫也。

    萬曆己未(一六一九),以殿試第二人授編修。

    崇祯元年(一六二八),擢國子監祭酒;進少詹,仍管監事。

    二年(一六二九)正月,帝臨雍,貞運進講「書經」。

    孔氏子孫以國師進講者,自唐孔穎達後,至貞運乃再見;賜一品服。

    尋以艱歸。

     六年(一六三三)服阕,起南京禮部侍郎。

    越二年,遷吏部左侍郎。

    九年(一六三六)六月,入閣;以庇複社與首輔溫體仁相忤,不敢有所建白。

    及為首輔,乃揭救鄭三俊、錢謙益;俱寬拟。

    後以事為禦史郭景貞所劾,乃引歸。

     十七年(一六四四)五月,烈皇帝哀诏至;哭臨恸絕,不能起。

    舁歸,得疾;遂卒。

     賈心選字徙南,上元人。

    萬曆己酉(一六○九)舉人;官戶部主事,筦西新倉。

    時巨珰總理兩部;必選黜陋規,無所染,珰為斂迹。

    同官倪嘉慶以屯豆下獄,必選辨其冤;谪九江幕。

    遷桂林推官,升南工部虞衡司。

    丁艱歸,即杜門講學著書,年八十七,始卒。

     吳甡字鹿友,揚州興化人。

    萬曆癸醜(一六一三)進士;由知縣,入為禦史。

    天啟中,忤珰削籍。

     崇祯初,起故官。

    按河南,妖人聚徒劫掠,捕其魁誅之;赈延綏饑民,因谕散賊黨。

    按陝西,劾大将杜文煥冒功罪,置之法;所請皆允行。

    遷大理寺丞,進左通政。

    七年(一六三四),擢右佥都禦史,巡撫山西。

    扼河防秦、豫,連三歲無一賊潛渡。

    築邊牆,免殘破州縣租。

    誅降賊之自恣者,而免脅從于死:晉人戴如慈母。

    謝病歸。

    十一年(一六三八)冬,起兵部左侍郎;遲不至,落職閑住。

    十三年(一六四○)冬,起故官,協理戎政;帝嘗問:『京營軍,何以使練者皆精、汰者不嘩』?甡請行分練法。

    問别立戰營否?甡言:『練兵法,要在選将;法忌紛更,不必别立戰營也』。

    十五年(一六四二)六月,擢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

    甡有幹濟才而趨避任術。

    初,周延儒以馮铨力再相,謀藉捐赈複铨冠帶,公議大沸;馮元飙為甡謀說,延儒引甡共為铨地,甡遂得柄用。

    及延儒語铨事,則言『「逆案」不可翻』;延儒始知為所绐。

    又欲起張捷為南京右都禦史、引錦衣都督駱養性;甡皆持不可。

    以此,積不相能。

     十六年(一六四三)春三月,楚疆大壞;帝召對廷臣隕涕,謂甡往督湖廣軍。

    甡請精兵三萬,自金陵趨武昌;帝言:『兵多,難驟集;南京隔遠,不必退守』。

    甡言:『左良玉跋扈甚于往時;臣節制不行,徒損威重。

    南京在下流宜兼顧,非退守也。

    督撫無兵,臣束手待賊,事機有不忍言者』。

    帝欲甡速行而難于發言,命兵部發兵則無可調;甡不得已,以五月辭朝。

    诏責其逗遛,命辍行入直;甡惶恐引罪歸。

    帝怒不已,遣戌金齒;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疏救,不許。

    南都立,赦還;複秩。

    吏部尚書張慎言議召用甡,為勳臣劉孔昭所阻(詳慎言等傳)。

    甡嘗自言:『遠追微、箕狂遁之迹,終矢龔、謝病卧之心。

    懔守歲寒,歸觐君父』。

    又言:『以溪堂為大窖、膽薪為氈雪、冠履為漢節』。

    久之,卒。

     王心一字純甫,吳縣人。

    萬曆癸醜(一六一三)進士,由行人擢禦史。

    天啟元年(一六二一),诏給客氏土田二十頃為護墳香火赀、魏進忠侍衛有功并陵功叙錄;心一抗疏言:『陛下眷念二人,加給土田、明示優錄,恐東征将士聞而解體!況梓宮未殡,先念保姆之香火;陵工未成,強入奄侍之勤勞:于理為不順、于情為失宜』!不報。

    已給事中侯震旸發客氏罪狀被谪,心一論救,并坐貶;廷臣請召還者十餘疏。

    尋以皇子生,複官;累擢刑部侍郎。

    弘光時,起原官;無所建白。

    南都亡,微服遁;久之,卒。

     申紹芳字維烈,長洲人;萬曆丙辰(一六一六)進士。

    由應天府教授,升部郎,出為山東按察副使;累官戶部右侍郎。

    弘光時,起原官。

    僧大悲之獄,詞連紹芳及錢謙益二人;疏辨,獲免。

     黃孔昭字含美,吳縣人。

    崇祯癸酉(一六三三)舉人,知大姚縣。

    粵亡,子向堅走萬裡尋之;禦以歸。

    吳中好事者,編為傳奇。

    有「石衣翁南歸草」;其紀述多野史所未詳者。

    時同邑沈之琰字琬倩,崇祯中内閣辦事中書;有「退庵遺稿」。

     陸坦字履長,嘉定人;崇祯庚午(一六三○)舉人。

    授南豐知縣,不赴;隐居鄧尉山。

    有「庚除詩稿」。

    又,太倉黃翼聖字子羽,崇祯中以征辟,授新都知縣,升安吉知州。

    國變後,棄官歸,杜門謝客。

    有「蓮蕊居士詩選」。

     邱上儀字維正,武進人。

    由武進士,授海鹽衛遊擊。

    居官甚廉;或告之曰:『将者知、信、仁、勇、嚴,不聞以廉;取一介亦何傷』!笑弗答。

    亂後,躬耕紫雲山麓。

    有盜劫客舟,上儀彀弩射之百步外,中盜目;乃遁。

    舟人詣謝,亦不見。

    又嘗負薪三百斤行山中,汛兵欲奪之,盡為所縛;兵乞哀,縱之去。

    平居恂恂若文士。

    龍山祝眉老集隐君子十四人,計其齒盈千齡,目曰千齡社;上儀與焉。

    詩成,以上儀為第一雲。

    又,張紀字齊方,昆山人;承蔭錦衣衛所千戶。

    國變後,挂冠歸。

    有「概庵集」。

     張鹿征字瑤星,應天人;都督可大子也。

    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