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麟曰:『臨難不救,同盟之謂何』!手搦長矛奮力戰,所當披靡,連殪百人于湖。
大兵耳其名,群目之;噪曰:『長而肥者,葛中書也』!萬箭注之;麟揮矛如風,箭悉墜入水。
乃更攻以火,舟焦,始自沈。
閻應元字麗亨,順天通州人。
崇祯中,為江陰典史。
甲申(一六四四),海盜顧三麻子以百艘乘潮至黃田港,應元率鄉兵拒戰;手射三人,應弦倒。
以功加都司銜,遷廣東英德主簿;道阻未赴,寓江陰之砂山。
乙酉(一六四五)六月,薙發令下;諸生許用德倡言于明倫堂曰:『頭可斷,發不可薙』!衆曰:『然則城守乎』?以閏六月朔,設太祖高皇帝像,衆拜且哭,遠近應者數萬人,推新典史陳明遇為主;囚知縣方亨,殺守備陳端之。
以徽人邵康公為将,前都司周瑞龍泊江口相犄角;與王師戰,不利。
徽商程壁出家赀二萬五千金充饷,而身乞師于總兵吳志葵。
康公戰不勝,瑞龍水軍亦敗去,勢益危;明遇謂衆曰:『吾不如閻公智勇,可屬大事』!馳騎迎應元。
應元率家丁十四人夜馳入城,召士民盟之曰:『今日之事,非有所強于諸君者;諸君其無以生死計』!衆諾之。
應元則料尺籍、治樓橹,戶出一男子登陴,餘丁傳餐。
發前兵備道曾化龍所治火藥器,貯城樓;勸輸巨室曰:『輸不必金,凡菽粟、刍藁、布帛、酒酤、監酰皆是也。
城苟完,何患無财』!四門分堡而守。
如南門堡内人,即一人守南門堞,戰則兩人守之;晝夜輪換。
十人一小旗、一铳,百人一大旗、一紅夷炮;夜則五堞一燈。
大兵之攻城者,空船及棺負之,蔽以牛皮;城上炮石碎之。
一人駕雲梯上,城上一童子提而斬之。
時大兵南下若破竹,守土官非降即走;間拒守,攻之辄拔。
及至江陰境,辄多殺傷;乃相與大駭。
于是薄城下者兵且十萬,列營數百,圍十重;依山起疊,瞰城中,矢集如雨。
城上發炮石中之;夜遣壯士缒城下,順風縱火。
軍亂,自相踐踏,死傷萬計;乃移營去。
居民黃雲善作弩,傅以毒藥,中人則死。
守備陳端之子某在獄,請以造軍器贖死;制木铳,投城下,近者辄糜爛。
應元出新意造鐵撾,擊以長繩;能城上刺人十步外。
大兵發大炮,城裂。
應元用鐵葉裹門闆、貫鐵索,護之;實空棺以土,障潰處。
北城壞,于城内更築堅壘,一夜成。
又嘗以矢盡,束藁為人,人竿一燈,立睥睨間;兵士伏垣内擊鼓叫噪,若将缒城砍營者,獲矢無算。
王師攻既久,降将劉良佐與應元雅相善,遙語曰:『弘光已走,江南無主;君早降,可保富貴』!應元曰:『我一典史耳,猶不忘故國。
君爵為列侯,握重兵;不能捍衛疆圉,乃為敵前驅,何面目見我邪』!李成棟既破松江,率所部十四萬至,驅降将吳志葵、黃蜚至城下陳說利害;應元罵曰:『敗軍之将被擒不速死,奚喋喋為』!應元偉軀幹,性嚴毅;号令明肅,犯者不少貸。
然輕财與,中賞辄逾格;傷者親為裹創,死則酹酒哭之。
明遇以寬厚稱,毀家徇義。
善撫循,往往流涕相勞苦;士故樂為之死。
會中秋,給軍民賞月錢,分曹攜具登城痛飲。
許用德制樂府「五更轉」曲,使善讴者曼聲歌之,其聲凄婉;北兵聞之,皆泣下。
既知城中無降意,攻益急。
炮聲徹晝夜,死傷日積,巷哭相聞。
應元慷慨登陴,意氣自若。
八月辛醜(二十二日),大雨如注。
日中有紅光一縷起土橋,直射城西;城遂陷。
應元自投于河,水淺不死,遂被執。
劉良佐持之泣;應元曰:『死耳,何泣為』!見我貝勒不跪;一卒槍刺之,胫折踣地,擁入栖霞禅院。
夜半,寺僧聞大聲呼「速斫我」者再,已乃寂。
明遇搏戰被殺,手握刀,僵立不仆。
用德于前數日驅妻子,盡室焚死。
訓導金壇馮厚敦,自缢于明倫堂;妻王氏與其孀妹,結衽投水死。
邑人兵部主事沈鼎科,崇祯辛未(一六三一)進士;自缢死。
中書舍人戚勳,視妻女、子婦投缳畢,北面再拜,舉火自焚死。
流寓則武進舉人夏維新、諸生呂九韶、王華,皆自刎死。
踰月,有歸姜者,入城自擲死。
凡攻守八十一日,竟無一人降者;而大兵之死者,亦七萬五千有奇。
閩中間報,隆武帝泣曰:『吾家子孫遇江陰三尺童子,亦當加敬也』!城中屍骸枕藉,街巷池井皆滿,熏臭不可近。
有一女子,題詩城牆曰:『寄語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我朝賜應元通谥「忠烈」,明遇、勳「烈愍」,厚敦「節愍」。
黃毓祺字介茲,江陰貢生。
乙酉(一六四五)閏六月,與弟子徐趨起兵行塘,與城中相應。
魯監國授以兵部尚書敕印;隆武帝亦遙授為浙直軍門,得私署官屬。
江陰破,乃亡命淮南,與其黨栖山中。
明年冬,偵城中無備,率王春等十四人來襲;不克,十四人皆死,趨被獲。
毓祺跳而逸,僞為蔔者;與常熟武舉許彥達遊通州,主湖蕩橋之薛繼周家。
凡遊擊、參将自海上來,雖滿裝,及入谒,則青衣垂手;衆疑之。
将起義,遣江陰徐摩緻書錢謙益提銀五千,用巡撫印钤之。
謙益知其事必敗,卻之;持空函返。
摩之友人徽州江純一謂摩返必挾重赀,發之可得厚利,詣營告變;毓祺遂與彥達、繼周同就江甯獄。
命其具供,奮筆書曰:『道重君親,教先忠孝。
避禅已久,豈有宦情!義憤激中,情不容已。
明主嘉誠,遣使授職;招賢選士,分所應然。
哀憤曠官,死有餘辜!謹抱印待終,附子卿之義』。
獄中賦「小遊仙詩」;自注之,以授門人鄧大臨。
獄成将刑,大臨告之期;命取襲衣自斂,趺足而逝,當事戮其屍。
方徐趨之被獲也,毓祺子大湛、大紅被收,發配功臣家;鄉人醵金贖之。
教授弟子,學行不愧其父。
大臨字西起,常熟人;既葬毓祺,變服為黃冠去。
徐趨,江陰諸生。
與王春等十四人襲江陰,被獲;見縣令劉景綽,長揖不跪。
左右叱曰:『非爾父母官邪?何不跪』!趨厲聲曰:『此故明降臣,何父母為』!令壯其志,拟釋之;言『吾知子非謀逆者。
豈有所親在獄,欲篡取之邪』!曰:『我何親在!志不忘故國耳』。
令曰:『若然,子必死矣』!曰:『我固不欲生,遂為此也』!令曰:『子誠奇士,吾将薦之以官』。
趨乃笑曰:『汝為明進士,位至監司,亦不卑矣。
今降而為令;汝官不能自擇,而為我擇官乎』!令曰:『吾以吏隐耳』。
曰:『汝外吏,欲去則去;天壤甚寬,何緻含羞苟活贻青史玷哉』!令大慚,連呼「送獄」。
丁亥(一六四七)正月八日,殺于市。
顧杲字子方,無錫人;光祿卿憲成從子。
性豪邁,尚氣節。
酒後與貴池吳應箕掀髯抵掌談天下事,辄痛哭;哭罷,辄狂歌。
阮大铖之僑居金陵也,思結納後進以延時譽,蓄聲伎、日置酒高會;附風雅者多歸焉。
禮部主事周镳惡之,倡議草檄以讨,名曰「留都防亂公揭」。
複社列名者百四十餘人,而難于為首者;杲曰:『舍我其誰』!大铖銜之次骨。
及得志,将捕諸人,興大獄;杲猶無所顧忌,為萬言書上于當事。
巡撫祁彪佳嘉其義,保護甚至。
大铖嗾徐丞者具劾,馬士英拟旨逮問;副都禦史鄒之麟與杲為姻連,稽其駕帖。
國亡,事得解。
王師抵常州,知縣林飾遁,邑人王如玉、顧君起持冊獻降。
會杲起兵應江上,遇之砂山,命所部執之;兩人大呼曰:『此賊也』!砂山人方團練禦盜,倉卒不加辨,群起執杲。
杲無以自明,乃曰:『願誅如玉、君起而後死』!砂山人聽之,于是被害。
既而審其為杲,衆大悔,就地立祠以祀焉。
王謀,無錫人。
将起義,筮之不吉,再筮兆益兇;怒擲課筒于地。
率鄉兵萬人于丙戌(一六四六)十一月十一日夜薄郡城;我知府蕭某登城望之,見白布抹首,曰:『賊夜至,烏合耳』!開門逆戰;擒一人斬之,擲其首級。
謀衆固不知兵,見首級飛堕,遂驚潰;謀被獲,罵不屈。
久之,衆越獄;謀獨不去,遂見殺。
又,常州諸生張龍文者,于乙酉(一六四五)閏六月起兵謀複郡城;敗死。
舉人巢之梁,嘗知曹州;歸裡,亦以起兵,父子俱死。
有朱某者,失其名;烏程朱國桢之孫也。
辛卯(一六五一)江南已大定,某忽起兵南浔,有衆數千,出沒吳淞泖澱間。
與我兵轉戰白龍橋北,被執語不屈,我大師斷其喉。
友人某潛抱屍,以楮封喉殓之。
妻某氏,一恸而絕;既蘇,日夜哭,竟斷腸死。
沈猶龍字雲升,華亭人。
萬曆丙辰(一六一六)進士,由知縣征授禦史。
崇祯間,進太仆少卿;拜右佥都禦史,巡撫福建。
時江西妖賊張普薇作亂,猶龍遣遊擊黃斌卿協剿,大破之;增秩,賜金。
後以招降鄭芝龍,威名特着;遷兵部右侍郎,總督兩廣軍務兼廣東巡撫。
弘光時,召理部事,不就。
明年,南京覆,列城望風下。
閏六月,吳淞水師提督吳志葵自海入江,總兵黃蜚亦擁千艘由無錫來,共結水寨于泖湖。
适大清安撫官至,有常指揮者遍括郡人
大兵耳其名,群目之;噪曰:『長而肥者,葛中書也』!萬箭注之;麟揮矛如風,箭悉墜入水。
乃更攻以火,舟焦,始自沈。
閻應元字麗亨,順天通州人。
崇祯中,為江陰典史。
甲申(一六四四),海盜顧三麻子以百艘乘潮至黃田港,應元率鄉兵拒戰;手射三人,應弦倒。
以功加都司銜,遷廣東英德主簿;道阻未赴,寓江陰之砂山。
乙酉(一六四五)六月,薙發令下;諸生許用德倡言于明倫堂曰:『頭可斷,發不可薙』!衆曰:『然則城守乎』?以閏六月朔,設太祖高皇帝像,衆拜且哭,遠近應者數萬人,推新典史陳明遇為主;囚知縣方亨,殺守備陳端之。
以徽人邵康公為将,前都司周瑞龍泊江口相犄角;與王師戰,不利。
徽商程壁出家赀二萬五千金充饷,而身乞師于總兵吳志葵。
康公戰不勝,瑞龍水軍亦敗去,勢益危;明遇謂衆曰:『吾不如閻公智勇,可屬大事』!馳騎迎應元。
應元率家丁十四人夜馳入城,召士民盟之曰:『今日之事,非有所強于諸君者;諸君其無以生死計』!衆諾之。
應元則料尺籍、治樓橹,戶出一男子登陴,餘丁傳餐。
發前兵備道曾化龍所治火藥器,貯城樓;勸輸巨室曰:『輸不必金,凡菽粟、刍藁、布帛、酒酤、監酰皆是也。
城苟完,何患無财』!四門分堡而守。
如南門堡内人,即一人守南門堞,戰則兩人守之;晝夜輪換。
十人一小旗、一铳,百人一大旗、一紅夷炮;夜則五堞一燈。
大兵之攻城者,空船及棺負之,蔽以牛皮;城上炮石碎之。
一人駕雲梯上,城上一童子提而斬之。
時大兵南下若破竹,守土官非降即走;間拒守,攻之辄拔。
及至江陰境,辄多殺傷;乃相與大駭。
于是薄城下者兵且十萬,列營數百,圍十重;依山起疊,瞰城中,矢集如雨。
城上發炮石中之;夜遣壯士缒城下,順風縱火。
軍亂,自相踐踏,死傷萬計;乃移營去。
居民黃雲善作弩,傅以毒藥,中人則死。
守備陳端之子某在獄,請以造軍器贖死;制木铳,投城下,近者辄糜爛。
應元出新意造鐵撾,擊以長繩;能城上刺人十步外。
大兵發大炮,城裂。
應元用鐵葉裹門闆、貫鐵索,護之;實空棺以土,障潰處。
北城壞,于城内更築堅壘,一夜成。
又嘗以矢盡,束藁為人,人竿一燈,立睥睨間;兵士伏垣内擊鼓叫噪,若将缒城砍營者,獲矢無算。
王師攻既久,降将劉良佐與應元雅相善,遙語曰:『弘光已走,江南無主;君早降,可保富貴』!應元曰:『我一典史耳,猶不忘故國。
君爵為列侯,握重兵;不能捍衛疆圉,乃為敵前驅,何面目見我邪』!李成棟既破松江,率所部十四萬至,驅降将吳志葵、黃蜚至城下陳說利害;應元罵曰:『敗軍之将被擒不速死,奚喋喋為』!應元偉軀幹,性嚴毅;号令明肅,犯者不少貸。
然輕财與,中賞辄逾格;傷者親為裹創,死則酹酒哭之。
明遇以寬厚稱,毀家徇義。
善撫循,往往流涕相勞苦;士故樂為之死。
會中秋,給軍民賞月錢,分曹攜具登城痛飲。
許用德制樂府「五更轉」曲,使善讴者曼聲歌之,其聲凄婉;北兵聞之,皆泣下。
既知城中無降意,攻益急。
炮聲徹晝夜,死傷日積,巷哭相聞。
應元慷慨登陴,意氣自若。
八月辛醜(二十二日),大雨如注。
日中有紅光一縷起土橋,直射城西;城遂陷。
應元自投于河,水淺不死,遂被執。
劉良佐持之泣;應元曰:『死耳,何泣為』!見我貝勒不跪;一卒槍刺之,胫折踣地,擁入栖霞禅院。
夜半,寺僧聞大聲呼「速斫我」者再,已乃寂。
明遇搏戰被殺,手握刀,僵立不仆。
用德于前數日驅妻子,盡室焚死。
訓導金壇馮厚敦,自缢于明倫堂;妻王氏與其孀妹,結衽投水死。
邑人兵部主事沈鼎科,崇祯辛未(一六三一)進士;自缢死。
中書舍人戚勳,視妻女、子婦投缳畢,北面再拜,舉火自焚死。
流寓則武進舉人夏維新、諸生呂九韶、王華,皆自刎死。
踰月,有歸姜者,入城自擲死。
凡攻守八十一日,竟無一人降者;而大兵之死者,亦七萬五千有奇。
閩中間報,隆武帝泣曰:『吾家子孫遇江陰三尺童子,亦當加敬也』!城中屍骸枕藉,街巷池井皆滿,熏臭不可近。
有一女子,題詩城牆曰:『寄語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我朝賜應元通谥「忠烈」,明遇、勳「烈愍」,厚敦「節愍」。
黃毓祺字介茲,江陰貢生。
乙酉(一六四五)閏六月,與弟子徐趨起兵行塘,與城中相應。
魯監國授以兵部尚書敕印;隆武帝亦遙授為浙直軍門,得私署官屬。
江陰破,乃亡命淮南,與其黨栖山中。
明年冬,偵城中無備,率王春等十四人來襲;不克,十四人皆死,趨被獲。
毓祺跳而逸,僞為蔔者;與常熟武舉許彥達遊通州,主湖蕩橋之薛繼周家。
凡遊擊、參将自海上來,雖滿裝,及入谒,則青衣垂手;衆疑之。
将起義,遣江陰徐摩緻書錢謙益提銀五千,用巡撫印钤之。
謙益知其事必敗,卻之;持空函返。
摩之友人徽州江純一謂摩返必挾重赀,發之可得厚利,詣營告變;毓祺遂與彥達、繼周同就江甯獄。
命其具供,奮筆書曰:『道重君親,教先忠孝。
避禅已久,豈有宦情!義憤激中,情不容已。
明主嘉誠,遣使授職;招賢選士,分所應然。
哀憤曠官,死有餘辜!謹抱印待終,附子卿之義』。
獄中賦「小遊仙詩」;自注之,以授門人鄧大臨。
獄成将刑,大臨告之期;命取襲衣自斂,趺足而逝,當事戮其屍。
方徐趨之被獲也,毓祺子大湛、大紅被收,發配功臣家;鄉人醵金贖之。
教授弟子,學行不愧其父。
大臨字西起,常熟人;既葬毓祺,變服為黃冠去。
徐趨,江陰諸生。
與王春等十四人襲江陰,被獲;見縣令劉景綽,長揖不跪。
左右叱曰:『非爾父母官邪?何不跪』!趨厲聲曰:『此故明降臣,何父母為』!令壯其志,拟釋之;言『吾知子非謀逆者。
豈有所親在獄,欲篡取之邪』!曰:『我何親在!志不忘故國耳』。
令曰:『若然,子必死矣』!曰:『我固不欲生,遂為此也』!令曰:『子誠奇士,吾将薦之以官』。
趨乃笑曰:『汝為明進士,位至監司,亦不卑矣。
今降而為令;汝官不能自擇,而為我擇官乎』!令曰:『吾以吏隐耳』。
曰:『汝外吏,欲去則去;天壤甚寬,何緻含羞苟活贻青史玷哉』!令大慚,連呼「送獄」。
丁亥(一六四七)正月八日,殺于市。
顧杲字子方,無錫人;光祿卿憲成從子。
性豪邁,尚氣節。
酒後與貴池吳應箕掀髯抵掌談天下事,辄痛哭;哭罷,辄狂歌。
阮大铖之僑居金陵也,思結納後進以延時譽,蓄聲伎、日置酒高會;附風雅者多歸焉。
禮部主事周镳惡之,倡議草檄以讨,名曰「留都防亂公揭」。
複社列名者百四十餘人,而難于為首者;杲曰:『舍我其誰』!大铖銜之次骨。
及得志,将捕諸人,興大獄;杲猶無所顧忌,為萬言書上于當事。
巡撫祁彪佳嘉其義,保護甚至。
大铖嗾徐丞者具劾,馬士英拟旨逮問;副都禦史鄒之麟與杲為姻連,稽其駕帖。
國亡,事得解。
王師抵常州,知縣林飾遁,邑人王如玉、顧君起持冊獻降。
會杲起兵應江上,遇之砂山,命所部執之;兩人大呼曰:『此賊也』!砂山人方團練禦盜,倉卒不加辨,群起執杲。
杲無以自明,乃曰:『願誅如玉、君起而後死』!砂山人聽之,于是被害。
既而審其為杲,衆大悔,就地立祠以祀焉。
王謀,無錫人。
将起義,筮之不吉,再筮兆益兇;怒擲課筒于地。
率鄉兵萬人于丙戌(一六四六)十一月十一日夜薄郡城;我知府蕭某登城望之,見白布抹首,曰:『賊夜至,烏合耳』!開門逆戰;擒一人斬之,擲其首級。
謀衆固不知兵,見首級飛堕,遂驚潰;謀被獲,罵不屈。
久之,衆越獄;謀獨不去,遂見殺。
又,常州諸生張龍文者,于乙酉(一六四五)閏六月起兵謀複郡城;敗死。
舉人巢之梁,嘗知曹州;歸裡,亦以起兵,父子俱死。
有朱某者,失其名;烏程朱國桢之孫也。
辛卯(一六五一)江南已大定,某忽起兵南浔,有衆數千,出沒吳淞泖澱間。
與我兵轉戰白龍橋北,被執語不屈,我大師斷其喉。
友人某潛抱屍,以楮封喉殓之。
妻某氏,一恸而絕;既蘇,日夜哭,竟斷腸死。
沈猶龍字雲升,華亭人。
萬曆丙辰(一六一六)進士,由知縣征授禦史。
崇祯間,進太仆少卿;拜右佥都禦史,巡撫福建。
時江西妖賊張普薇作亂,猶龍遣遊擊黃斌卿協剿,大破之;增秩,賜金。
後以招降鄭芝龍,威名特着;遷兵部右侍郎,總督兩廣軍務兼廣東巡撫。
弘光時,召理部事,不就。
明年,南京覆,列城望風下。
閏六月,吳淞水師提督吳志葵自海入江,總兵黃蜚亦擁千艘由無錫來,共結水寨于泖湖。
适大清安撫官至,有常指揮者遍括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