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家。
已遷昆山顧天逵所。
當事迹至嘉定執岐曾,别遣兵圍天逵家;獲子龍鎖舟中,泊跨塘橋下。
乘間,入水死,時丁亥四月二十四日也;猶戮屍。
弟子王澐收而葬之(澐字勝時,時稱義士)。
我朝賜子龍專谥,曰「忠裕」(之旭等自有傳)。
沈廷揚字季明,崇明人;為人多智,好談經濟。
崇祯中,由國子生為内閣中書舍人。
時山東運道多梗,議複海運。
廷揚疏言其便,輯「海運書」五卷;因戶部尚書倪元璐以呈,請以廟灣六船試之。
不一月,廷揚上谒;元璐驚曰:『我已言公去矣,奈何尚在』?廷揚笑曰:『糧至矣』!元璐即入奏,帝大喜。
授戶部郎中;往登州與巡撫徐人龍計海運事。
向來甯遠軍饷,用天津船自登州候東南風轉至天津,又候西南風轉至甯遠;廷揚請從登州直達甯遠,省費甚多。
尋命赴淮安專督海運事宜,累加光祿寺少卿。
王師之下松山也,繞出經略洪承疇後,糧道斷絕。
帝召廷揚議,請行;乃由天津口經山海關左達鴨綠江,半月抵松山,軍中呼「萬歲」。
比還而後饷不繼,城遂陷。
甲申(一六四四),闖賊犯京師,廷揚以部檄馳至淮上借漕糧二十萬;甫發運,而兇問至。
南都立,命以原官督饷饋江北諸軍。
疏言:『臣曆年海運有舟百艘,皆高大完好,中可容兵三百人;水手皆熟知水道,便捷善鬥。
今海運已停,如招集水師加以簡練,則二萬人之衆足成一軍,亦長江之衛也』!疏上,不報。
時廷臣有請由海道出師北伐者;歎曰:『誠使是策得用,願為前軍』!已皆不行,但命運米十萬饷吳三桂軍。
劉澤清在淮上欲得其舟,廷揚曰:『須俟朝命』!澤清縱兵奪之。
時漕撫田仰為馬士英私人,一切軍務置不問;淮上瓦解,遂率部下歸崇明。
大兵下江南,廷揚航海入浙。
魯王監國,加戶部侍郎兼右佥都禦史,總督浙直;令由海道窺三吳。
時田仰為相,忌之;乃至舟山依黃斌卿。
隆武帝在閩,授官亦如之。
時諸軍無饷,競起剽掠;浙東之張國柱、陳梧為尤甚。
乃密謂斌卿曰:『師以恢複為名;今若此,則賊已。
将軍其戒之』!斌卿曰:『公言固是,然将何以足食』?廷揚因為之定履畝勸輸法,于是軍士不複敢掠。
松江提督吳勝兆之将舉事也,送款舟山。
斌卿猶豫不欲應,廷揚曰:『事機之來,間不容發;奈何坐失之』!定西侯張名振慨然請行,邀之為導;乃謂之曰:『兵至,必以崇明為駐劄地;禁打糧,然後可』!名振許之。
至崇明食盡,名振違約登岸掠食;舟泊鹿苑,五更飓風大作,自相擊,軍士溺死者過半。
大兵逆岸上,合呼『薙發者不死』!名振與監軍都禦史張煌言、馮京第雜降卒中逸去;廷揚歎曰:『風波如此,其天意邪?吾當以一死報國,然死此無名』!乃呼謂遊騎曰:『吾都禦史也,可解吾之南京』!時丁亥(一六四七)四月十四日也。
至蘇,我巡撫谕之降,不可;曰:『事之不濟,命也』!至江甯,洪承疇以松山事與有舊,使人說之曰:『公但薙發,當大用』!問:『誰使汝來』?曰:『經略』。
廷揚曰:『經略死松山之難,先帝賜祭十三壇,建祠都下;安得尚有其人』!遂與部下贊畫職方主事沈始元、總兵官蔡德、遊擊蔡耀、戴啟、施榮、劉金城、翁彪、朱斌、林樹、守備畢從義、陳邦定及從子甲十二人,同日被刑死。
其親兵六百人,斬于蘇之婁門,無一降者。
訃至舟山,哭聲如雷,就地立祠祀焉。
贈戶部尚書。
我朝賜通谥「忠節」。
林汝翥字大葳,福州舉人;知沛縣。
天啟時,緝妖人王普光黨有功,擢禦史,巡視京城。
有民人曹大妻與富家奴角口服毒死,内奄曹進、傅國興以衆掠富家,用大錐刺其主,刑官不問。
汝翥捕得進,進懼劾,請受杖;杖之五十。
國興怒,邀汝翥于道,罵不已;複杖之如進。
魏忠賢聞之,大怒,立傳旨收汝翥,廷杖。
先數日,群奄毆殺萬燝;汝翥懼,乃逸至遵化。
巡撫及同列交章論救,不得解;卒杖之,削籍歸。
一時強直之名大着。
南都授雲南臨沅道,旋坐貶。
魯監國征為兵部右侍郎,總督義師;與族人林垐攻福清。
垐字子野,崇祯癸未進士;知海甯縣。
邑有妖人以劍術惑衆,能緣壁走,伏水中一、二日不出;聚黨千人。
聞都城陷,将舉事;垐捕殺之。
杭州不守,兵
已遷昆山顧天逵所。
當事迹至嘉定執岐曾,别遣兵圍天逵家;獲子龍鎖舟中,泊跨塘橋下。
乘間,入水死,時丁亥四月二十四日也;猶戮屍。
弟子王澐收而葬之(澐字勝時,時稱義士)。
我朝賜子龍專谥,曰「忠裕」(之旭等自有傳)。
沈廷揚字季明,崇明人;為人多智,好談經濟。
崇祯中,由國子生為内閣中書舍人。
時山東運道多梗,議複海運。
廷揚疏言其便,輯「海運書」五卷;因戶部尚書倪元璐以呈,請以廟灣六船試之。
不一月,廷揚上谒;元璐驚曰:『我已言公去矣,奈何尚在』?廷揚笑曰:『糧至矣』!元璐即入奏,帝大喜。
授戶部郎中;往登州與巡撫徐人龍計海運事。
向來甯遠軍饷,用天津船自登州候東南風轉至天津,又候西南風轉至甯遠;廷揚請從登州直達甯遠,省費甚多。
尋命赴淮安專督海運事宜,累加光祿寺少卿。
王師之下松山也,繞出經略洪承疇後,糧道斷絕。
帝召廷揚議,請行;乃由天津口經山海關左達鴨綠江,半月抵松山,軍中呼「萬歲」。
比還而後饷不繼,城遂陷。
甲申(一六四四),闖賊犯京師,廷揚以部檄馳至淮上借漕糧二十萬;甫發運,而兇問至。
南都立,命以原官督饷饋江北諸軍。
疏言:『臣曆年海運有舟百艘,皆高大完好,中可容兵三百人;水手皆熟知水道,便捷善鬥。
今海運已停,如招集水師加以簡練,則二萬人之衆足成一軍,亦長江之衛也』!疏上,不報。
時廷臣有請由海道出師北伐者;歎曰:『誠使是策得用,願為前軍』!已皆不行,但命運米十萬饷吳三桂軍。
劉澤清在淮上欲得其舟,廷揚曰:『須俟朝命』!澤清縱兵奪之。
時漕撫田仰為馬士英私人,一切軍務置不問;淮上瓦解,遂率部下歸崇明。
大兵下江南,廷揚航海入浙。
魯王監國,加戶部侍郎兼右佥都禦史,總督浙直;令由海道窺三吳。
時田仰為相,忌之;乃至舟山依黃斌卿。
隆武帝在閩,授官亦如之。
時諸軍無饷,競起剽掠;浙東之張國柱、陳梧為尤甚。
乃密謂斌卿曰:『師以恢複為名;今若此,則賊已。
将軍其戒之』!斌卿曰:『公言固是,然将何以足食』?廷揚因為之定履畝勸輸法,于是軍士不複敢掠。
松江提督吳勝兆之将舉事也,送款舟山。
斌卿猶豫不欲應,廷揚曰:『事機之來,間不容發;奈何坐失之』!定西侯張名振慨然請行,邀之為導;乃謂之曰:『兵至,必以崇明為駐劄地;禁打糧,然後可』!名振許之。
至崇明食盡,名振違約登岸掠食;舟泊鹿苑,五更飓風大作,自相擊,軍士溺死者過半。
大兵逆岸上,合呼『薙發者不死』!名振與監軍都禦史張煌言、馮京第雜降卒中逸去;廷揚歎曰:『風波如此,其天意邪?吾當以一死報國,然死此無名』!乃呼謂遊騎曰:『吾都禦史也,可解吾之南京』!時丁亥(一六四七)四月十四日也。
至蘇,我巡撫谕之降,不可;曰:『事之不濟,命也』!至江甯,洪承疇以松山事與有舊,使人說之曰:『公但薙發,當大用』!問:『誰使汝來』?曰:『經略』。
廷揚曰:『經略死松山之難,先帝賜祭十三壇,建祠都下;安得尚有其人』!遂與部下贊畫職方主事沈始元、總兵官蔡德、遊擊蔡耀、戴啟、施榮、劉金城、翁彪、朱斌、林樹、守備畢從義、陳邦定及從子甲十二人,同日被刑死。
其親兵六百人,斬于蘇之婁門,無一降者。
訃至舟山,哭聲如雷,就地立祠祀焉。
贈戶部尚書。
我朝賜通谥「忠節」。
林汝翥字大葳,福州舉人;知沛縣。
天啟時,緝妖人王普光黨有功,擢禦史,巡視京城。
有民人曹大妻與富家奴角口服毒死,内奄曹進、傅國興以衆掠富家,用大錐刺其主,刑官不問。
汝翥捕得進,進懼劾,請受杖;杖之五十。
國興怒,邀汝翥于道,罵不已;複杖之如進。
魏忠賢聞之,大怒,立傳旨收汝翥,廷杖。
先數日,群奄毆殺萬燝;汝翥懼,乃逸至遵化。
巡撫及同列交章論救,不得解;卒杖之,削籍歸。
一時強直之名大着。
南都授雲南臨沅道,旋坐貶。
魯監國征為兵部右侍郎,總督義師;與族人林垐攻福清。
垐字子野,崇祯癸未進士;知海甯縣。
邑有妖人以劍術惑衆,能緣壁走,伏水中一、二日不出;聚黨千人。
聞都城陷,将舉事;垐捕殺之。
杭州不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