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五

關燈
初,獻賊入蜀,以蜀人易制,惟黎、雅間土司難于驟服,用降人為招誘,鑄金印赍之。

    京時年十六,擲印于地,誓不屈。

    僞遊擊苗某赴黎、雅任,京密調番衆與弟亭攻之,擒僞弁七十餘人;斬之演武廳,祭旗讨賊。

    令白通使及白寰翠招緻富莊頭人姜、黃、柰、李、蔡、包、張七姓子弟;土千戶李華宇亦率衆至,京即以七姓畀之。

    而海棠堡指揮使丁應選、甯越守備楊起泰以道臣胡恒之檄引兵入援,聞恒死,遂與京兄弟合,得兵萬餘。

    與賊大戰于雅州龍觀川,殺數千人,陣擒僞帥方總兵斬之;餘賊遁還,遂複黎、雅。

    自是,不被寇者數年。

    京少年好酒色,逾年竟卒。

     亭襲為千戶。

    庚寅(一六五○)九月,劉文秀至,竭力拒守;被執不屈死。

    華宇苦戰,賊擒而剮之;年八十四矣。

    應選亦以年老,殁于陣。

    同時起兵之七姓子弟、頭人,俱戰死,無一降者(補)。

     龍在田,石屏土官舍人也。

    天啟二年(一六二二),與阿迷普名聲、武定吾必奎平滇賊安效良等,由土守備擢坐營都司。

    崇祯八年(一六三五),應诏擊楚、豫流寇有功,擢副總兵。

    十年(一六三七)三月,擒大盜郭三海。

    十一年(一六三八)九月,破賀一龍、李萬慶于雙溝,進都督同知。

    明年三月,破賊固始,斬首三千五百有奇。

    張獻忠之叛也,熊文燦命在田駐榖城,防賊東突;中讒,罷歸。

    行至貴州,擊平叛賊安隴壁。

    十五年(一六四二)夏,中原盜益熾;疏言:『臣捐赀募精卒九千五百、戰象四、戰馬二千,五載捷二十有八;忌口中阻。

    自臣罷歸,親藩辱、名城陷。

    蓋諸将所統多烏合,遇寇即逃、乏饷即噪;滇兵萬裡長驅,家人父子同志,非若他軍易潰也。

    一歲中,秋冬氣涼,賊得馳騁,春夏則入山養銳。

    夫平原戰既不勝,山蹊又莫敢撄,蕩平何日!滇卒輕走遠跳,善搜山;臣願整衆掃寇,望速給行糧』!下部議,竟不行。

     乙酉(一六四五)八月,吾必奎叛,在田與甯州土知州祿永命讨擒之。

    未幾,沙定洲據雲南,迤東諸郡盡陷;在田與土官許名臣走大理,遣使告急于孫可望。

    定洲破滅,而可望遂不可制。

     後在田死于難。

     祿永命,甯州土知州也。

    崇祯中,從總理熊文燦讨流賊,有功。

    乙酉(一六四五)秋八月,元謀土知州吾必奎反;永命偕石屏龍在田讨擒之。

    十二月,沙定洲作亂,黔國公沐天波自水窦逃;時永命方與必奎餘黨相拒,留其将周鼎止防禦城中。

    鼎止勸天波留讨賊,天波疑為誘己而殺之,走楚雄;永命遂率所部歸。

    明年甯州破,死之。

    又嶍峨土官王克猷者,亦死沙賊之難。

    我朝賜永命通谥,曰「節愍」。

     那嵩,世為沅江土知府;循法敬事。

    永曆帝之入緬也,過沅江,嵩與子焘供奉甚謹。

    設馔,用金銀器;宴畢,即斂以獻曰:『聊以佐缺乏耳』!及李定國用敕印招土司,嵩授總督銜,傳布各土司。

    延長伯朱養恩、将軍高應鳳、總兵許名臣、土司龍贊揚皆既降,而複與嵩合。

     吳三桂統大兵自雲南至石屏州,土司龍榮率贅婿黔國公之子沐忠顯赴軍前降;嵩固守不下。

    己亥(一六五九)十一月癸亥(初六日),城陷,阖室自焚;土民巷戰死。

    那氏藏書甲于滇中,灰燼無一存焉。

    我朝賜通谥,曰「烈愍」。

     龍吉兆、龍吉佐,皆麻哈土司也。

    辛醜(一六六一)春,吳三桂遣馬寶、高啟隆、趙良棟攻之,吉兆等守七十餘日不下。

    栅破,被執;三桂問何反?兩人曰:『我受國恩三百年,仗義守死,何名為反』!又問:『獨不畏死邪』?曰:『我兩人盡忠而死,不賢于爾之不忠、不孝而生邪』!同聲極罵。

    三桂怒,截其舌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