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五

關燈
前翰林院檢讨加詹事府贊善銜六合徐鼒譔 列傳第八 左懋第袁繼鹹(張亮)祁彪佳(子理孫、班孫、吳伯默) 左懋第袁繼鹹(張亮)祁彪佳(子理孫、班孫、吳伯默) 左懋第字仲及,号蘿石;萊陽人。

    崇祯辛未(一六三一)進士,為韓城知縣有聲。

    父喪,三年不入内;事母盡孝。

    擢戶科給事中。

    庚辰(一六四○)大旱,請赈畿南,天果雨。

     十七年(一六四四)春,奉命督兵湖、襄。

    聞變,誓師而北。

    會南京建号,入見,流涕陳中興大計;命以右佥都禦史,巡撫應天。

    時我大清兵屢破闖賊,朝議遣使通好并冊封吳三桂而難其人;懋第以母喪請終制不許,因請使北。

    诏加兵部右侍郎兼佥都禦史,與左都督陳洪範、太仆寺少卿兼職方司郎中馬紹愉偕往,而令懋第經理河北、聯絡關東軍務。

    紹愉,崇祯時與陳新甲通款事于我朝,為懋第劾罷者也。

    懋第疏言:『臣此行緻祭先帝後梓宮、訪求東宮二王蹤迹,誼不敢辭。

    但經理、通和兩事也,如欲用臣經理,則乞命洪範、紹愉出使,而假臣一旅偕山東撫臣收拾山東以待;如用臣與洪範北行,則去臣「河北經理」之銜,而罷紹愉勿遣』!皆不許。

    臨行,又言:『臣此行生死未知,敢願以辭阙之身效一言:臣所望者恢複,而近日朝政似少恢複之氣。

    望陛下時時以先帝之雠、北都之恥為念,瞻高皇之弓劍,則念成祖、列宗之陵寝見有離黍之傷;撫江左之遺民,則念河北、山東之版圖不免陸沈之禍。

    更望嚴谕諸臣整頓士馬,勿以臣北行為議和必成,勿以和成為足恃。

    必能渡河而戰,始能扼河而守;必能扼河而守,始能畫江而安』。

    又言:『先帝殉難臣少,由谏诤臣少也。

    遠如幽燕之地,勿以在遠而忘;近如汲直之流,勿以逆耳而棄。

    惟陛下察之』!衆韪其言。

    赍金千兩、銀十萬兩、币數萬端,吏卒三千人護行。

    時史可法駐泗州,與懋第相見,謂曰:『「經理」具文耳,「通和」诏旨也,公宜疾行無留』。

    以故所至,豪傑稽首願效驅策者,皆不敢用,慰遣而已。

     八月,渡河次滄州。

    聞吳三桂已改封平西王,乃遣使以策命先授三桂,喻來意。

    三桂不發書,緘冊上攝政王,王怒。

    十月至張家灣,令以百人入,授四夷館;洪範無言,懋第曰:『夷館授我,是以屬國見待也;我必不入』。

    争之再四,乃改鴻胪寺;且遣官騎迎之,建旄乘車,肅隊而入。

    懋第斬缞大绖;迎者訝曰:『吉禮也,而兇服将之可乎』?懋第曰:『國喪也,并有母喪。

    國喪臣所同,母喪所獨也』。

    迎者不能诘。

    十四日(戊辰),我内院大學士剛林至,戎服佩刀坐堂上,責朝見;懋第欲以客禮,反複折辨,聲色俱厲。

    洪範、紹愉俱戄然色變,乃曰:『此大事,非一日可決,姑徐之』!剛林出。

    明日,索國書;懋第不答,以所赍金、币及陵工之犒先之。

    時我朝初定中原,中朝故事猶未深晰;所往複辨論者,皆諸降臣之指。

    而懋第慷慨不撓,剛林歎曰:『此中國奇男子也』!厚為客禮待之。

    懋第既不得谒陵,乃陳太牢于寺廳,率将士喪服[為]三日哭。

    攝政王聞而益重之。

    已而,悉歸使臣。

    甫出京抵滄州,忽追懋第及紹愉還,獨遣洪範歸。

    蓋洪範已潛納款,請身赴江南招劉澤清,且請留懋第勿遣也。

    改館懋第于太醫院。

    久之,上我攝政王啟曰:『某奉命通好,無故羁我使臣;則後之持節者,誰複不避險阻以勤國事』?不報。

     明年正月,滄州将士劉英、曹遜、金镳入見;懋第曰:『生為明臣、死為明鬼,我志也』!因以蠟丸奏之;未至而南都陷。

    懋第聞變,恸哭。

    從弟懋泰,以投降授官者;來勸降。

    懋第叱之出曰:『汝非我弟也』!閏六月十五日,以江南平,再下薙發令;副将艾大選首自髡,懋第怒殺之。

    十九日,收下獄;參謀兵部司務陳用極、遊擊王一斌、都司張良佐、王廷佐、守備劉統俱從入。

    守者來訊,懋第曰:『我頭可斷,發不可斷!艾大選違我節度,我自行我法、殺我人,與若何與』!越日,攝政王見之内朝,數以僞立福王、勾引土賊、不投國書、擅殺總兵、當庭抗禮五大罪;懋第侃侃不屈。

    攝政王顧在廷漢臣雲何?陳名夏曰:『為福王來,不可赦』!懋第曰:『汝先朝會元,何在此』!金之俊曰:『先生何不知興廢』?懋第曰:『汝何不知羞恥』!攝政王揮出斬之。

    臨刑,顧用極等五人曰:『悔乎』?用極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懋第南向再拜,曰:『臣等事大明之心盡矣』!題絕命詞雲:『漠漠黃沙少雁過,片雲南下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