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九
關燈
小
中
大
前翰林院檢讨加詹事府贊善銜六合徐鼒譔
列傳第二
宗藩
宗藩
蜀王至澍(太平王至渌)襄王常澄崇王慈爚吉王慈煃(松滋王某、岷王子某)榮王由桢潞王常淓瑞王常浩義陽王朝燀東安王盛蒗德陽王至浚延長王識■〈金穿〉甯靖王術桂光澤王俨鐵巴東王某弋陽王某石泉王聿德化王慈烨新昌王某鄖西王常潮(永西王某、興安王某)貴溪王常滮、靖江王亨嘉(嗣王亨嘉)崇陽王某(奉國将軍輝奎)敬錪誼■〈氵鬥〉(企■〈金尤〉)敏蒙(俊淅)壽■〈金林〉奉■〈金尹〉(兄弟某)帥■〈金炊〉議浘(議漆)常■〈巛上水下〉由■〈木藝〉統■〈金類〉容藩(謀烈)
蜀王至澍,蜀獻王後,太祖十世孫也。
世傳獻王得鴻寶之書于内府,子孫善黃白術;故蜀府最稱富。
崇祯甲申(一六四四),賊氛既逼,巡按劉之渤、同知方堯相請至澍出赀募士設守;以祖制不典兵,辭。
知成都縣吳繼善上書曰:『高皇帝衆建藩輔,碁置繡錯;數年以來踣命亡氏,失其國家。
此數王者,非真有敗德失道見絕于天也;直以擁富貴之赀,狃便安之計,為賊所利而不思自全。
此非殿下前車之鑒乎!今楚氛日惡,秦關失守,曹、闖、姚、黃陸梁左右,殿下付之悠悠而不恤!夫全蜀之險在邊不在腹,若設重戍于夔門、劍閣,誠足自固。
否則,黃牛、白帝亦屬夷庚,黑水、陽平更多歧徑。
乃欲坐守門庭,謂為設險,不可解者一也。
往者蔺酋撲滅、獻賊逃遁,隻以蔺兵力有虧、獻地利不習。
今日荊、襄撤其藩籬,秦、隴寒其唇齒;揣量賊情,益無顧忌。
而欲援引前事,冀幸将來,不可解者二也。
至于錦城之固不及秦關,白水之險豈逾湘、漢。
此可恃以無虞,彼何為而失守!且城如孤注,救援先窮;時及嚴冬,長驅尤易。
累卵不足喻其危,厝火不足明其急;而猶事洩洩以幸苟免,不可解者三也。
為殿下計,宜召境内各官谘诹謀議。
發帑金以贍戍卒、散朽粟以慰饑民,出明禁以絕厮養蒼頭、蠲積逋以免流離溝瘠,募民兵以守隘、結夷目以資援;政教内修,聲勢外振:則可易危為安、轉禍為福。
苟或不然,蜀事誠莫知所終;竊為殿下危之』!至澍不能用,而謀遷于滇;之渤持不可。
内江王至沂與之渤争,乃以六月十三日啟行;守門卒洶洶亂,辎重有被掠者,乃止。
城中一日數驚;火藥局災、雷震寝殿、大雨雹;至澍始懼,出财募勇,三日無應之者。
城陷,與弟太平王至渌、妃邱氏、宮人素馨等投井死之(渤等另有傳)。
襄王常澄,襄忠王翊銘之嫡次子、仁宗八世孫也。
初封福清王。
崇祯十四年(一六四一),獻賊陷襄陽,翊銘暨長子某同遇害;乙酉(一六四五)四月,始襲封,命居汀州(或曰命居九江)。
終事不可詳。
崇王慈爚,崇王由樻之次子、英宗八世孫也。
崇祯壬午(一六四二),闖賊陷汝甯,掠由樻及世子慈輝、妃嫔以行。
甲申(一六四四)春,慈爚偕諸王南奔,命居溫州。
乙酉(一六四五)二月襲封,命居福州。
終事不可詳。
吉王慈煃,吉貞王之子、英宗八世孫也。
甲申(一六四四),南都立;六月,貞王薨于淮安舟次。
慈煃以聞,命于安居孝豐蔔葬。
冬十月,命慈煃嗣封。
南都亡,轉徙閩、粵。
永曆帝之入緬也,慈煃與遼藩松滋王某及岷王子從焉。
咒水之禍,慈煃偕妃某氏、貴人楊氏、劉氏自缢死。
岷王子流入暹羅國。
榮王由桢,蓋榮憲王由枵兄弟行,憲宗七世孫也。
襲封時日不可詳。
永曆元年(一六四七)八月武岡變,楚中諸臣不知乘輿所在,督師堵胤錫奉由桢建号于辰州,寓書前閣臣熊開元以元輔相期;開元不可,乃止。
是冬十月,辰州陷,由桢逃之苗洞,被獲死之。
潞王常淓,潞簡王翊镠之子、穆宗孫也。
萬曆四十二年(一六一四)翊镠薨,常淓幼,母妃李氏理藩事;四十六年(一六一八),襲封。
崇祯中,流賊擾秦、晉,常淓告急;言『衛輝城卑土惡,請選護衛三千人;捐歲入萬金資饷,不煩司農』。
帝嘉之。
尋以盜發王妃冢,上言『賊蔓延及江北,鳳、泗陵寝可虞』。
時諸王能急國難者,惟潞、周二王雲。
甲申(一六四四)二月,衛輝陷;南奔,流寓于杭州。
常淓工書畫、好古玩;通釋典,号潞佛子。
雖有賢聲,實非戡亂才。
南
世傳獻王得鴻寶之書于内府,子孫善黃白術;故蜀府最稱富。
崇祯甲申(一六四四),賊氛既逼,巡按劉之渤、同知方堯相請至澍出赀募士設守;以祖制不典兵,辭。
知成都縣吳繼善上書曰:『高皇帝衆建藩輔,碁置繡錯;數年以來踣命亡氏,失其國家。
此數王者,非真有敗德失道見絕于天也;直以擁富貴之赀,狃便安之計,為賊所利而不思自全。
此非殿下前車之鑒乎!今楚氛日惡,秦關失守,曹、闖、姚、黃陸梁左右,殿下付之悠悠而不恤!夫全蜀之險在邊不在腹,若設重戍于夔門、劍閣,誠足自固。
否則,黃牛、白帝亦屬夷庚,黑水、陽平更多歧徑。
乃欲坐守門庭,謂為設險,不可解者一也。
往者蔺酋撲滅、獻賊逃遁,隻以蔺兵力有虧、獻地利不習。
今日荊、襄撤其藩籬,秦、隴寒其唇齒;揣量賊情,益無顧忌。
而欲援引前事,冀幸将來,不可解者二也。
至于錦城之固不及秦關,白水之險豈逾湘、漢。
此可恃以無虞,彼何為而失守!且城如孤注,救援先窮;時及嚴冬,長驅尤易。
累卵不足喻其危,厝火不足明其急;而猶事洩洩以幸苟免,不可解者三也。
為殿下計,宜召境内各官谘诹謀議。
發帑金以贍戍卒、散朽粟以慰饑民,出明禁以絕厮養蒼頭、蠲積逋以免流離溝瘠,募民兵以守隘、結夷目以資援;政教内修,聲勢外振:則可易危為安、轉禍為福。
苟或不然,蜀事誠莫知所終;竊為殿下危之』!至澍不能用,而謀遷于滇;之渤持不可。
内江王至沂與之渤争,乃以六月十三日啟行;守門卒洶洶亂,辎重有被掠者,乃止。
城中一日數驚;火藥局災、雷震寝殿、大雨雹;至澍始懼,出财募勇,三日無應之者。
城陷,與弟太平王至渌、妃邱氏、宮人素馨等投井死之(渤等另有傳)。
襄王常澄,襄忠王翊銘之嫡次子、仁宗八世孫也。
初封福清王。
崇祯十四年(一六四一),獻賊陷襄陽,翊銘暨長子某同遇害;乙酉(一六四五)四月,始襲封,命居汀州(或曰命居九江)。
終事不可詳。
崇王慈爚,崇王由樻之次子、英宗八世孫也。
崇祯壬午(一六四二),闖賊陷汝甯,掠由樻及世子慈輝、妃嫔以行。
甲申(一六四四)春,慈爚偕諸王南奔,命居溫州。
乙酉(一六四五)二月襲封,命居福州。
終事不可詳。
吉王慈煃,吉貞王之子、英宗八世孫也。
甲申(一六四四),南都立;六月,貞王薨于淮安舟次。
慈煃以聞,命于安居孝豐蔔葬。
冬十月,命慈煃嗣封。
南都亡,轉徙閩、粵。
永曆帝之入緬也,慈煃與遼藩松滋王某及岷王子從焉。
咒水之禍,慈煃偕妃某氏、貴人楊氏、劉氏自缢死。
岷王子流入暹羅國。
榮王由桢,蓋榮憲王由枵兄弟行,憲宗七世孫也。
襲封時日不可詳。
永曆元年(一六四七)八月武岡變,楚中諸臣不知乘輿所在,督師堵胤錫奉由桢建号于辰州,寓書前閣臣熊開元以元輔相期;開元不可,乃止。
是冬十月,辰州陷,由桢逃之苗洞,被獲死之。
潞王常淓,潞簡王翊镠之子、穆宗孫也。
萬曆四十二年(一六一四)翊镠薨,常淓幼,母妃李氏理藩事;四十六年(一六一八),襲封。
崇祯中,流賊擾秦、晉,常淓告急;言『衛輝城卑土惡,請選護衛三千人;捐歲入萬金資饷,不煩司農』。
帝嘉之。
尋以盜發王妃冢,上言『賊蔓延及江北,鳳、泗陵寝可虞』。
時諸王能急國難者,惟潞、周二王雲。
甲申(一六四四)二月,衛輝陷;南奔,流寓于杭州。
常淓工書畫、好古玩;通釋典,号潞佛子。
雖有賢聲,實非戡亂才。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