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四

關燈
鄭芝龍等破之,诏賜銀币。

    俸滿,以京秩錄用;疏請暫止錢榖、刑名之奏,深思安危、治亂之幾。

    八年(一六三五),将簡用輔臣;上言:『枚蔔聖典,使夤緣者竊附,則不光。

    如向者周延儒、溫體仁等,公論俱棄;宅揆以後,民窮盜興。

    辱己者,必不能正天下』。

    時延儒已斥;而體仁方居首揆,大恨。

     已巡按蘇、松,除輸布、收銀、白糧、收兌四大弊,民困以蘇。

    常熟奸民張漢儒讦鄉官錢謙益、瞿式耜貪狀;體仁主之,坐振飛以失糾,拟旨令自陳。

    乃白謙益、式耜無罪,而語刺體仁;體仁益恚,激帝怒,谪河南按察司檢校。

    入為上林丞,屢遷光祿少卿。

    已擢右佥都禦史,總督漕運,巡撫淮、揚。

    十七年(一六四四),流賊陷山西,遣将金聲桓等分道防河;團練鄉兵,犒以牛酒,得兩淮間勁卒數萬人。

    福、周、潞、崇四王避賊同日抵淮,大将劉澤清、高傑等亦棄汛地南下;振飛接之,不失其歡。

    弘光帝立,故河南副使呂弼周受賊僞命,以防禦使來代振飛任;進士武愫以僞防禦使招撫徐、沛,賊将董學禮據宿遷。

    振飛擊走學禮;擒弼周系于竿,置法場,命軍士人射三矢,乃磔之;縛愫徇諸市,鞭八十,檻車獻于朝:時論快之。

    馬士英之以兵入朝也,過淮安;振飛遏其兵,不令上岸。

    士英既用事,用所親田仰來代;适振飛亦遭母喪,流寓蘇州。

    錄功,即旅次加副都禦史。

    初,督漕時谒鳳陽皇陵,望氣者言高牆中有天子氣;時隆武帝方以罪锢,守陵中官虐之。

    振飛疏乞寬罪宗,竟得請。

    楊維垣谪戍淮安,振飛待之薄;及是,附馬、阮用事,嗾撫甯侯朱國弼劾其私語鳳陽王氣,心懷異圖。

    行人朱統■〈金類〉複诋之,遂免官。

     南都失守,隆武帝立于閩中,進左都禦史。

    時音耗隔截,募能緻振飛者,官五品、金三千。

    振飛乃赴召,中道拜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

    至則大喜,與燕;抵夜分,撤燭送歸。

    解玉帶以賜,官其子職方員外郎。

    又錄守淮功,蔭錦衣世襲千戶。

    上每責廷臣怠玩,因進言曰:『上謂廷臣不改因循,必緻敗亡;臣謂上不改操切,亦未必能中興也。

    上有愛民之心而未見愛民之政,有聽言之明而未收聽言之效;喜怒輕發,号令屢更。

    因群臣庸下而過于督責,因博覽書史而務求明備:凡上所長者,皆臣所甚憂也』。

    其言皆曲中上短雲。

     丙戌(一六四六)秋八月,大兵進仙霞關;上走汀州,追赴不及。

    汀州破,走安平依朱成功。

    丁亥(一六四七),有誤傳上在粵者,偕主事萬年英泛海求之。

    抵虎門,始知為上弟聿■〈金粵〉,已敗死;乃回廈門。

    後赴永曆帝召,卒于途(或曰自缢于邵武山寺)。

     長子澤溥,字安卿;亂後,奉母居太湖。

    顧炎武嘗曰:『險阻備嘗,與時屈伸,吾不如路安卿』!弟太平,從振飛至閩,官光祿寺卿。

    閩敗,奉永曆帝命,征兵于外。

    晚隐于吳門。

     朱繼祚,莆田人。

    萬曆己未(一六一九)進士,授庶吉士,進編修。

    天啟中,與修「三朝要典」。

    尋罷歸。

    崇祯初複官,遷禮部右侍郎,充實錄總裁。

    給事中葛樞言其纂修「要典」得罪清議,不可總裁國史;因謝病去。

    旋起南京禮部尚書,又以人言而罷。

    弘光時,起故官,協理詹事府事;未赴。

    隆武帝立,召拜東閣大學士,從至汀州。

    事敗,奔還鄉裡。

     戊子(一六四八)春,魯監國在閩安鎮,鄰近州縣多下;繼祚亦舉兵應之。

    與同安伯楊耿合攻興化;城守者,監司彭遇颽,故南都禦史也,招繼祚入守之。

    三月,大兵至,城複破;繼祚及參政湯芬、給事中林嵋、知縣都廷谏并死之。

    我朝賜通谥,曰「忠節」。

     湯芬字方侯,嘉善人;崇祯癸未(一六四三)進士,嘗為閣部史可法監紀推官。

    閩中授禦史;魯監國以為參政,分守興、泉。

    城破,绯袍坐堂上,被殺。

    我朝賜通谥,曰「烈愍」。

     林嵋字小眉,莆田人;崇祯中進士。

    制義文奇逸;詩原本漢、魏,于唐獨宗李白,外此不屑也。

    闖賊犯阙,嵋間道渡江,上書閣部史可法言賊中事;可法奏留之。

    隆武時,授兵科給事中;魯監國亦授吏部郎中。

    大學士朱繼祚之舉兵興化也,嵋與其事。

    城陷,賦絕命詩三章,嘔血死。

    嵋磊落負奇節,見時事已非,辄寄悲憤于詩;着「蟛蜞集」十二卷。

    從子佳玑字衡者,質樸修志行,詩文能世其家法雲。

    都廷谏者,杭州人。

    官莆田知縣。

    城破,自缢死。

    我朝賜嵋、廷谏通谥,俱「節愍」。

     曾世衮字長修,興化平海衛人;尚書楚卿子也。

    天啟甲子(一六二四),舉于鄉。

    戊子(一六四八),破産起兵,從大學士朱繼祚複興化。

    事敗,遁廈門,憂憤死。

     熊開元字符年,号魚山;嘉魚人。

    天啟乙醜(一六二五)進士;除崇明知縣,調繁吳江。

    崇祯朝,征吏科給事中。

    以官知縣時征不及額,貶二秩外用;不赴。

    久之,起山西按察司照磨,遷光祿寺監事、行人司副。

    劾首輔周延儒,與給事中姜采同受廷杖,下獄;所謂熊、姜之獄也。

    卒遣戍杭州(事詳「明史」)。

     南都立,起吏科給事中;丁内艱,不赴。

    閩中以工科召,疏請終喪。

    連擢太常寺少卿、佥都禦史,再疏辭。

    诏曰:『天地生才,祗有此數。

    迩者老成凋喪,宗周、彪佳、石麒等既皆捐軀,鄭三俊又損目;故于開元之至,旦夕以冀。

    既在郊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