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五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萬同時起事者,宿怨略遍四維矣。
且公以附金、王者為義乎?不附金、王者義乎?天下方亂,雄鸷并起;強者自立,弱者因人。
夫戴舊主、稱宗國,此固忠義士所願望,而亦能者風動之資也。
今之确乎巋然不與畔援為伍者,獨陳九思孤軍五年百戰;即金、王兩家歸正,彼卒未嘗通币聘、介尺素于二氏也。
其受命隆武者,揭司馬、傅詹事;前入國門,已厭見其所為而去。
自餘,不過群盜假義名以行。
盜之魁傑蔡全才、鄧參三輩,前已為金氏蕩滅;餘衆聞北兵至,各先散保妻子。
金之心腹,獨張起祥、鄧雲龍。
起祥在瑞州,不能有所為;雲龍召烏合崎岖武甯溪谷間,望屋掠煙,實群盜耳。
以當北兵如振落,雖萬衆何益!且即今義士如雲,見前者摧折戮辱如此,稍有志識,莫不飲恨祝亡。
今假從年号種怨自恣,在前無真主而欲使氣節之士為金、王出死力,其誰聽之!相國孤城瓦注,一葉閉目,不見泰山。
豈知重闉之外,所在白骨如邱陵;環南新附郭,百裡村煙斷滅。
人之不存,兵于何有!相國無庸談義兵矣』。
曰廣得書默然。
後國桢見執,諸客亦次第死;澹謂『金、王不足惜,而徒沮中原之氣』!發憤噎死。
劉永錫字欽爾,魏縣人。
崇祯丙子(一六三六)舉人,官長洲教谕。
邑令李實知其貧,欲以吏事膏潤之;謝不應。
乙酉(一六四五)之變,率妻栗氏及細弱二十餘人隐居吳門。
我大吏遣人說之,永錫袒裼疾視曰:『我中原男子,年二十渡漳河、登大伾,躍馬鳴鞘;兩河豪傑誰不知我!欲見辱邪』!取劍欲自刭;門下士抱持之,乃止。
裂尺帛與妻曰:『彼再至者,與若立自決矣』。
既而女絕粒死,妻哭女死;大水乏食,家僮相繼死。
乃遣子臨與婦歸魏;臨假貸得百金,欲馳以獻父,遇盜馬驚,墜地死。
初,永錫長八、九尺,容貌甚偉;至是,毀形骨立,見者哀之。
疾革,大呼「烈皇帝」者三,遂卒;時甲午(一六五五)秋也。
同時,有齊丈人者,葬之阊門外半塘,以妻、女附之(或曰其弟子徐晟、陳三島葬之虎邱)。
魏耕原名璧,字楚白,号雪窦山人;甲申(一六四四)後,改名,又别名蘇;慈溪人也。
少失業,學為衣工于歸安之苕溪。
然能讀書;富翁某奇之,贅為婿,因成歸安諸生。
性豪俠,負大志,所交皆當世奇士。
乙酉(一六四五),與于湖州起兵之役;事敗,亡命走江湖。
已與苕溪錢缵曾閉戶為詩,初學漢、魏,後學杜甫,晚學李白,皆登其堂奧;長洲陳三島尤心契之。
東歸,遊會稽,與張宗觀、朱士稚世号「山陰二朗」者,稱莫逆。
因以交祁理孫、班孫兄弟,得盡讀祁氏淡生堂藏書;詩益工。
然諸子有四方之志,皆工詩而非所好也。
耕于酒色有奇癖,非酒不甘、非妓不寝。
理孫兄弟竭力奉之;每至,辄命酒、呼妓,召宗觀、士稚左右之。
耕嘗遣死士緻書朱成功,謂『海道甚易,南風三日可直抵京口』。
己亥(一六五九),成功如其言,幾克南京。
已而敗退,侍郎張煌言将入焦湖,耕複走告曰:『焦湖入冬水涸,不可駐軍。
英、霍諸營多耕舊識,請說之使迎公』。
計複不就。
然事頗洩,邏者益急;缵曾以兼金賄吏得解。
癸卯(一六六三),孔孟文者從成功軍中來,有所求于缵曾不餍,遂以耕蠟書首之;且曰:『苕上,耕婦家;梅墅,則耕死友所嘯聚』。
梅墅者,祁氏所居也;時耕适館梅墅,遂并祁氏兄弟被執。
至錢塘,耕與缵曾不屈死;理孫以計免,班孫遣戍。
尋山陰李達、楊遷以為耕營葬遣戍,而陳三島者以憂憤死。
王寅生,六合武生。
朱成功之攻江甯也,其部将阮春雷略江北,寅生從之。
成功敗入海,寅生走鄉莊,酣飲怒歌;殺妻子,短甲、草履持槍馳騎遁,不知所終。
薛大觀,昆明諸生。
永曆帝之将入緬甸也,喟然謂其子之翰曰:『生不能背城一戰,以君臣同死社稷;顧欲走蠻邦圖苟活,不重可羞邪!吾不惜七尺軀為天下明大義,汝其勉之』!之翰曰:『大人死忠,兒當死孝』!大觀曰:『汝有母在』!其母乃顧謂之翰妻曰:『彼父子能死忠孝,吾兩人不能死節義邪』!侍女抱幼子立于戶外曰:『主人皆死,何以處我』!大觀曰:『爾能死甚善』!五人偕赴城北黑龍潭死。
次日,諸屍相牽浮水上;幼子在侍女懷中,兩手猶堅抱如故。
大觀次女已适人,避兵山中,相去數十裡;亦同日赴火死。
吳炎字赤溟、潘柽章字力田,吳江諸生;有高才。
國變後,年皆二十以上;并棄諸生,欲成一代史書。
取「實錄」為綱領,凡志乘、文集、墓銘、家傳有關史事者以類相從,稽核同異,為「國史考異」一書。
未幾,而湖州莊氏私史之難作。
莊名廷鑨,目雙盲。
家鄰故閣輔朱國桢第;國桢嘗集國事,鈔錄數十帙未成書而卒。
廷鑨得之,謂左邱失明,乃着「國語」;招緻賓客,日夜編輯。
慕吳、潘盛名,引以為重,列諸「參閱」姓名中。
廷鑨殁,其父梓行之。
莊氏既巨富,歸安令吳之榮以贓系獄遇赦出,摘書忌諱語索詐焉;不遂,則走京師密奏之。
莊氏族誅,而炎、柽章同及于難。
且公以附金、王者為義乎?不附金、王者義乎?天下方亂,雄鸷并起;強者自立,弱者因人。
夫戴舊主、稱宗國,此固忠義士所願望,而亦能者風動之資也。
今之确乎巋然不與畔援為伍者,獨陳九思孤軍五年百戰;即金、王兩家歸正,彼卒未嘗通币聘、介尺素于二氏也。
其受命隆武者,揭司馬、傅詹事;前入國門,已厭見其所為而去。
自餘,不過群盜假義名以行。
盜之魁傑蔡全才、鄧參三輩,前已為金氏蕩滅;餘衆聞北兵至,各先散保妻子。
金之心腹,獨張起祥、鄧雲龍。
起祥在瑞州,不能有所為;雲龍召烏合崎岖武甯溪谷間,望屋掠煙,實群盜耳。
以當北兵如振落,雖萬衆何益!且即今義士如雲,見前者摧折戮辱如此,稍有志識,莫不飲恨祝亡。
今假從年号種怨自恣,在前無真主而欲使氣節之士為金、王出死力,其誰聽之!相國孤城瓦注,一葉閉目,不見泰山。
豈知重闉之外,所在白骨如邱陵;環南新附郭,百裡村煙斷滅。
人之不存,兵于何有!相國無庸談義兵矣』。
曰廣得書默然。
後國桢見執,諸客亦次第死;澹謂『金、王不足惜,而徒沮中原之氣』!發憤噎死。
劉永錫字欽爾,魏縣人。
崇祯丙子(一六三六)舉人,官長洲教谕。
邑令李實知其貧,欲以吏事膏潤之;謝不應。
乙酉(一六四五)之變,率妻栗氏及細弱二十餘人隐居吳門。
我大吏遣人說之,永錫袒裼疾視曰:『我中原男子,年二十渡漳河、登大伾,躍馬鳴鞘;兩河豪傑誰不知我!欲見辱邪』!取劍欲自刭;門下士抱持之,乃止。
裂尺帛與妻曰:『彼再至者,與若立自決矣』。
既而女絕粒死,妻哭女死;大水乏食,家僮相繼死。
乃遣子臨與婦歸魏;臨假貸得百金,欲馳以獻父,遇盜馬驚,墜地死。
初,永錫長八、九尺,容貌甚偉;至是,毀形骨立,見者哀之。
疾革,大呼「烈皇帝」者三,遂卒;時甲午(一六五五)秋也。
同時,有齊丈人者,葬之阊門外半塘,以妻、女附之(或曰其弟子徐晟、陳三島葬之虎邱)。
魏耕原名璧,字楚白,号雪窦山人;甲申(一六四四)後,改名,又别名蘇;慈溪人也。
少失業,學為衣工于歸安之苕溪。
然能讀書;富翁某奇之,贅為婿,因成歸安諸生。
性豪俠,負大志,所交皆當世奇士。
乙酉(一六四五),與于湖州起兵之役;事敗,亡命走江湖。
已與苕溪錢缵曾閉戶為詩,初學漢、魏,後學杜甫,晚學李白,皆登其堂奧;長洲陳三島尤心契之。
東歸,遊會稽,與張宗觀、朱士稚世号「山陰二朗」者,稱莫逆。
因以交祁理孫、班孫兄弟,得盡讀祁氏淡生堂藏書;詩益工。
然諸子有四方之志,皆工詩而非所好也。
耕于酒色有奇癖,非酒不甘、非妓不寝。
理孫兄弟竭力奉之;每至,辄命酒、呼妓,召宗觀、士稚左右之。
耕嘗遣死士緻書朱成功,謂『海道甚易,南風三日可直抵京口』。
己亥(一六五九),成功如其言,幾克南京。
已而敗退,侍郎張煌言将入焦湖,耕複走告曰:『焦湖入冬水涸,不可駐軍。
英、霍諸營多耕舊識,請說之使迎公』。
計複不就。
然事頗洩,邏者益急;缵曾以兼金賄吏得解。
癸卯(一六六三),孔孟文者從成功軍中來,有所求于缵曾不餍,遂以耕蠟書首之;且曰:『苕上,耕婦家;梅墅,則耕死友所嘯聚』。
梅墅者,祁氏所居也;時耕适館梅墅,遂并祁氏兄弟被執。
至錢塘,耕與缵曾不屈死;理孫以計免,班孫遣戍。
尋山陰李達、楊遷以為耕營葬遣戍,而陳三島者以憂憤死。
王寅生,六合武生。
朱成功之攻江甯也,其部将阮春雷略江北,寅生從之。
成功敗入海,寅生走鄉莊,酣飲怒歌;殺妻子,短甲、草履持槍馳騎遁,不知所終。
薛大觀,昆明諸生。
永曆帝之将入緬甸也,喟然謂其子之翰曰:『生不能背城一戰,以君臣同死社稷;顧欲走蠻邦圖苟活,不重可羞邪!吾不惜七尺軀為天下明大義,汝其勉之』!之翰曰:『大人死忠,兒當死孝』!大觀曰:『汝有母在』!其母乃顧謂之翰妻曰:『彼父子能死忠孝,吾兩人不能死節義邪』!侍女抱幼子立于戶外曰:『主人皆死,何以處我』!大觀曰:『爾能死甚善』!五人偕赴城北黑龍潭死。
次日,諸屍相牽浮水上;幼子在侍女懷中,兩手猶堅抱如故。
大觀次女已适人,避兵山中,相去數十裡;亦同日赴火死。
吳炎字赤溟、潘柽章字力田,吳江諸生;有高才。
國變後,年皆二十以上;并棄諸生,欲成一代史書。
取「實錄」為綱領,凡志乘、文集、墓銘、家傳有關史事者以類相從,稽核同異,為「國史考異」一書。
未幾,而湖州莊氏私史之難作。
莊名廷鑨,目雙盲。
家鄰故閣輔朱國桢第;國桢嘗集國事,鈔錄數十帙未成書而卒。
廷鑨得之,謂左邱失明,乃着「國語」;招緻賓客,日夜編輯。
慕吳、潘盛名,引以為重,列諸「參閱」姓名中。
廷鑨殁,其父梓行之。
莊氏既巨富,歸安令吳之榮以贓系獄遇赦出,摘書忌諱語索詐焉;不遂,則走京師密奏之。
莊氏族誅,而炎、柽章同及于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