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五

關燈
前翰林院檢讨加詹事府贊善銜六合徐鼒譔 列傳第二十八 秦良玉楊之明(補)馬京(弟亭等)(補)龍在田祿永命(王克猷)那嵩(子焘)龍吉兆(弟吉佐) 秦良玉楊之明(補)馬京(弟亭等)(補)龍在田祿永命(王克猷) 那嵩(子焘)龍吉兆(弟吉佐) 秦良玉,忠州人;石砫宣撫使馬千乘之妻。

    萬曆二十七年(一五九九),征播州蠻,良玉夫婦功稱最。

    千乘死,良玉代領其職。

    為人饒膽智、善騎射,兼通詞翰;儀度娴雅。

    每行軍,号令嚴肅。

    所部号「白杆兵」,為遠近所憚。

     泰昌時,以援遼功,賜三品服。

    兄邦屏,授都司佥書;弟民屏,守備。

    天啟元年(一六二一),邦屏渡渾河,戰死;民屏突圍出。

    良玉自統精卒三千赴之,所過秋毫無犯。

    诏加二品服,予封诰;子祥麟,授指揮使。

    良玉陳邦屏死狀,兵部尚書張鶴鳴亦言渾河血戰實石砫、酉陽二土司功;贈邦屏蔭子、祠祭,民屏進都司佥書。

    奢崇明之亂,諸土司皆貪賊賂,逗遛;獨良玉破樊龍兵,解成都圍,克佛圖關、複重慶。

    錫夫人诰命,授都督佥事,充總兵官;祥麟、民屏及邦屏子翼明、拱明鹹進秩。

    良玉益感奮,先後攻克賊巢;川賊定,複援貴州。

    三年(一六二三)六月,言『臣率翼明、拱明提兵裹糧,累奏紅崖墩諸捷。

    乃行間諸将未睹賊面,攘臂誇張;及乎對壘,風聞先遁。

    敗于賊者,惟恐人之勝;怯于賊者,惟恐人之強。

    如總兵利瓦伊新渡河一戰敗衄,歸營反拒臣,不容一見。

    以六尺軀須眉男子,忌一巾帼婦人,亦當愧死』!優诏報聞。

    崇祯三年(一六三○),永平四城失守;良玉率翼明奉诏勤王,捐赀濟饷。

    帝優诏褒美,召見平台;賜良玉彩币、羊酒,賦詩旌其功。

    會四城複,命良玉歸,而翼明留駐近畿。

     時流賊日熾,良玉自京歸還,不複遠出,惟專力辦蜀賊;四破羅汝才之衆,奪其大纛、擒其副渠,賊勢漸衰。

    而督師楊嗣昌盡驅賊入川,巡撫邵捷春以弱卒二萬守重慶,所倚惟良玉及副總兵張令二軍。

    綿州知州陸遜之過良玉營;酒次,良玉歎曰:『邵公不知兵,吾一婦人受國恩應死,恨與邵公同死耳』。

    遜之問故?良玉曰:『督師以蜀為壑,無智愚皆知之。

    邵公不以此時争山奪險,令賊無敢即我,而坐以設防,此敗道也』!既張令戰死竹箘坪,良玉所部三萬人亦略盡;單騎見捷春曰:『事急矣!盡發吾溪峒卒,可得二萬。

    我自饩其半、官半之,猶足辦賊』!捷春見嗣昌與己左而倉無見糧,謝其計不用;良玉乃歎息歸。

     十六年(一六四三)冬,張獻忠盡陷楚地,将入蜀。

    良玉圖全蜀形勢,上之巡撫陳士奇,請益兵守十三隘,士奇不能用;複上之巡按劉之勃,之勃許之而無兵可發。

    明年正月,賊犯夔州,良玉馳援;衆寡不敵,潰。

    及全蜀盡陷,良玉慷慨語其衆曰:『吾一婦人,受國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其敢以餘年事逆賊哉』?與所部約曰:『從賊者族,無赦』!乃分兵守四境。

    賊遍召土司,無敢至石砫者。

     後獻忠死,而良玉竟以壽終。

     楊之明,世為天全、大番招讨使。

    乙酉(一六四五)三月,獻賊至雅州。

    知州王國臣者,初通闖将馬爌、繼又歸于獻賊,與下川南道胡寅不睦,将執以與賊;寅逃入土司高克禮家,而之明族姓與高世雠互雠殺,弟之喬又欲因亂殺之明以降賊,遂執胡寅并家口數十人送獻賊殺之。

    之明乃與宗室朱奉■〈金伊〉、舉人鄭延爵合謀起兵,與賊戰于飛仙關;兵敗,被殺。

    延爵收兵再戰,殁于陣。

    我朝賜之明通谥「烈愍」(補)。

     馬京,漢将馬岱後也;世為黎州宣慰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