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二

關燈
前翰林院檢讨加詹事府贊善銜六合徐鼒譔 列傳第五 張慎言(子履旋)徐石麒(子爾榖)張有譽解學龍練國事 張慎言(子履旋)徐石麒(子爾榖)張有譽解學龍練國事 張慎言字金銘,陽城人;萬曆庚戌(一六一○)進士。

    天啟時,除壽張知縣,有能聲;調繁曹縣。

    泰昌時,擢禦史,持議侃侃;為馮铨所陷,編戍肅州。

    崇祯初,起故官,累遷太常卿、刑部右侍郎;改南京吏部尚書,掌右都禦史事。

    南都官名吏隐,政事皆決于北;慎言雖位冢宰,從衆佥名而已。

     南都建國,以慎言宿德重望,命專理部事。

    慎言上中興八議:『一曰議節制:淮、安、鳳、廬、荊、襄為鎖鑰重地,自寇盜充斥,城郭荒殘,宜申命鎮撫大臣分戍增保,扼守險要;東西關阃,首尾相援。

    添戰艦于江、淮之間,郡縣積榖為倉卒轉運之資。

    二曰議屏藩:諸王流離南竄,宜擇浙東名山郡邑及閩、粵間暫居焉。

    其府第之護衛官屬,暫從節省。

    三日議開屯:江北地廣,今為畿輔。

    若招集流離,開立屯田,擇某邑之豪,以百夫屯為百夫長、千夫屯為千夫長,連其什伍、教之兵陣,亦強富之一策也。

    四曰議招徕:河北淪陷,有能誅擒僞官者賞。

    五曰議寬宥:諸臣陷賊,事非得已;家屬在南,企望歸正。

    不宜以風聞苛議,堅其從賊之想。

    至若自拔來歸,宜随才錄用;不當概以死責。

    六曰議褒恤:忠烈之臣,如範景文、倪元璐、李邦華等傳聞确者,宜贈恤以慰幽魂;次第詳核,勿有所遺。

    七曰議铨叙:起廢之條,不可不慎;「逆案」無容更議,其在戍籍廢居者,一從清論,不撓毀譽。

    八曰議漕卒:北漕萬有餘旗,柁工、挽夫實繁有徒。

    今漕登近地,此十餘萬人無室無鄉,遊食不已,為患非細;安輯宜亟也』。

    俱嘉納之。

    會铨曹乏員,以主事王重近在金壇可立緻,奏起為文選司郎中;吏科李沾持不可,慎言卒起之。

    由是有隙。

     未幾,大起廢籍,慎言薦吳甡、鄭三俊。

    甡故大學士,崇祯時督師;以逗留遣戍者。

    時阮大甡方謀起用,而诏款有「逆案」不得輕議之文。

    慎言秉铨持正,度不可進言;誠意伯劉孔昭故與大铖善,因置酒約諸勳臣趙之龍等,欲廷讦慎言以起釁。

    次日朝罷,群诟于廷,指慎言及甡為奸邪,叱咤聲徹殿陛;慎言立班不辯。

    孔昭遂拔刀,聲言『殺此老奸』!慎言于叢人中展轉相避,班行大亂。

    司禮大監韓贊周從殿上大聲叱之曰:『從古無此朝儀』!孔昭始約刀伏地痛哭,謂『慎言舉用文臣,不及武臣』;嚣争不已。

    上曰:『文武各宜和衷,何得偏競』!乃出,複具疏極诋三俊;且謂『慎言當迎立時阻難肆辨,懷二心,且多欺蔽罪狀;乞寝甡陛見之命』!慎言疏辨,因乞休。

    給事中羅萬象、王孫蕃各疏劾孔昭,高宏圖等亦以不能戢和文武乞休。

    上柔置不問,但慰留宏圖、慎言而已。

    慎言四疏乞罷,乃得請;赍銀币,給應得诰命、恩蔭。

    慎言固辭,其表有雲:『先帝山陵未蔔,而臣之祖父先受絲綸;青宮皇子安在,而臣之子孫妄叨恩蔭。

    況風塵不定,逐虎驅狼;回首長安諸陵松楸麥稷,諸臣何以為心?而猶侈口論功乎』!秋七月,加太子太保,蔭一子。

    自慎言罷,徐石麟亦繼去;大铖乃起其黨張捷為之。

    于是铨政不可問矣。

     時山西盡陷,慎言無家可歸,流寓蕪湖、宣城間。

    孤孩間關來依;曰:『祖孫相聚足矣』!南都亡,郁郁疽發背,戒勿藥卒;年六十九。

     子履旋,壬午(一六四二)舉人。

    賊之陷陽城也,歎曰:『吾父決不為亂臣,吾豈為賊子』!遂投崖死。

    事聞,贈禦史。

     徐石麒字寶摩,嘉興人。

    天啟壬戌(一六二二)進士,授工部營繕司主事。

    魏閹興三殿之役,每黩請;石麒折以法。

    禦史黃尊素忤閹下獄,石麒以座主故,為盡刀;因削籍。

    崇祯三年(一六三○),起官南京;曆十餘年,始入為通政使,擢刑部侍郎。

    時帝刑威禦下,法官引律多深文;石麒多所平反。

    而于兵部尚書陳新甲之獄,朝士多方營救;石麒謂『新甲陷邊城四、腹城七十二,陷親藩七;失誤軍機,當斬』。

    尋擢本部尚書。

    最後,以熊、姜之獄忤旨,落職歸。

    李明睿之倡議南遷也,廷臣不能決;石麒聞而歎曰:『膠柱死守,亦非臣子愛君父之道。

    苟翠華南幸,各鎮撫之兵騰勇奮發以謀恢複,亦不為無策也。

    倘觀望狐疑至求遷不得,尚忍言哉』!為文檄同志起義兵北首赴難,而北都兇問至矣。

     南都立,以右都禦史起諸家;未至,改吏部尚書。

    再疏辭,舉鄭三俊自代;不許。

    乃入朝,陳省庶官、慎破格、行久任、重名器、嚴起廢、明保舉、交堂廉七事;皆褒納之。

    石麒剛方清介;與人言,移日不倦,而不可幹以私。

    中官田成輩請屬,拒不應。

    馬士英、阮大铖植黨樹私,權傾中外;石麒以法裁之。

    士英欲得侯封,諷司禮監韓贊周入言之;石麒奏曰:『世宗以外藩入繼,将封輔臣伯爵,楊廷和、蔣冕謙不受。

    今國恥未雪,諸臣列土自榮,不愧廷和等邪?且侯海内清晏,議之未晚』。

    又言:『恭王殉難,先帝尚遣一勳臣、一黃門、一内侍審唁具殓。

    今先帝梓宮何處,封樹若何?僅遣一健兒應故事;則群臣之悲思大行,祗具文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