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六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諸臣實不知也』!可望雖心知其僞,然假以誇示其下。
既畏知、昱赍平遼王敕書至;可望駭,不受。
曰:『已得「秦」封』!畏知曰:『此僞也』!執恭曰:『彼亦僞也!所封實景國公,敕印故在』。
可望怒,下畏知、執恭于獄。
明年八月,遣使至梧州問故。
馬吉翔請封為澄江王,使者謂非「秦王」不敢複命;閣臣嚴起恒、文安之力持之,且請卻所獻金玉、良馬。
會鄖國公高必正入朝,召使者言:『本朝無異姓封王例。
我破京師,蒙恩赦宥,亦止公爵;爾張氏竊據一隅,封上公足矣,安冀王爵!自今當與我同心報國、洗去賊名,毋欺朝廷孱弱;我兩家士馬足相當也』!又緻可望書,詞嚴義正。
使者唯唯退,議遂寝。
而可望稱「秦王」如故;改諸軍悉曰行營、設護衛曰駕前官,自稱曰孤、曰不榖,文書下行曰「秦王令旨」,各官上書曰「啟」;稱定國、文秀曰「弟安西李」、「弟撫南劉」,其下稱之曰「國主」。
皮熊畏其逼也,遣官李之華通好請盟;可望緻書曰:『貴爵坐擁貔貅,戰則可以摧堅虜、守則可以資保障;獨是不肖有司,罔知邦本,征派日煩,民生日蹙!黔中乃兵出之途,甯無救災恤鄰之念,以為假道長發之舉!若滇、若黔,總屬朝廷封疆;留守、留兵,綢缪糧糗,惟欲與行在通聲息。
若祗以一盟了事為燕雀處堂之計,非不榖所望于君子矣』!熊得書益懼,避之清浪衛。
庚寅(一六五○)九月,可望親至貴州執熊,奪其兵;令貴州所屬文武呈繳濫劄,裁革文職之監軍、督饷、部卿、佥憲,武職之總制、參、遊各銜名;無敢抗拒者。
惟巡按禦史郭承汾、威清道黃應運、總兵姚某、劉某等六人诟賊,求死;可望怒曰:『爾欲死,不與爾良死』!縛六人于地,驅劣馬數十蹴踏之;籍其家,陳屍平越之四門以怖不順己者。
既聞袁韬、武大定殺楊展,始有圖蜀心。
上書為展訟冤,使王自奇、文秀、文選分道取四川。
是冬十一月,桂林、廣州相繼陷,上走南甯,王師日逼;乃遣編修劉■〈艹洍〉封可望為冀王。
至平越,不得入;畏知曰:『秦、冀等耳,假何如真』!不聽。
定國請令畏知終其事;畏知複至南甯,乃真封可望為秦王。
而可望怒不能待,邀文安之于都勻,奪所赍封川中諸将敕印;遣其将賀九儀、張勝、張明志率勁兵五千稱「迎扈」,殺嚴起恒及沮封之尚書楊鼎和、給事中劉堯珍、吳霖、張載述于南甯舟中。
畏知因痛哭自劾,極言可望擅殺大臣罪,上留為東閣大學士;可望召而殺之。
然既獲「秦」封,心甚慰。
浔州陷,上倉卒自南甯登舟;壬辰(一六五二)正月十六日(戊子),次廣南。
可望遣總兵王愛秀迎駕;表言:『臣以行在孤露,再次迎請,未奉允行;然預慮聖駕必有移幸之日,故遣兵肅清道路。
廣南雖雲内地,界鄰交趾,夷情叵測;惟安隆所為滇、黔、粵三省會區,城郭堅固、行宮修葺、糧儲完備,朝發夕至,莫此為宜』!上至安隆,歲以銀八千兩、米六百石上供,從官皆取給焉。
上尋遣太常寺卿吳之俊赍玺書至滇,慰勞可望。
三月,聞王師将自楚入黔,奏遣定國及征鹵将軍馮雙禮将步騎八萬出全州,文秀及讨鹵将軍王複臣将步騎六萬出叙州、重慶。
秋七月,定國拔桂林,孔有德自殺;執叛将陳邦傅父子送貴陽。
冬十一月,戰于衡州失利,而我敬謹親王尼堪以窮追殁于陣。
是時定國連複楚、粵,兩蹶名王,聲威大震;不複受可望節制。
可望心惡之,既奏請封西甯王,遣檢讨方于宣、中書楊惺光赍敕并犒師萬金往矣,複追還之;曰:『孤今出師入楚,當面會安西大慶宴,奉皇上敕書以光寵之』。
召定國赴沅州議事。
或謂定國曰:『此僞遊雲夢計耳』!辭不赴,賞遂不行。
文秀入蜀,亦所向克捷。
追蹑吳三桂于保甯,以輕進敗,王複臣戰死;可望責令罷職閑住。
諸将既以定國故不服,又以廢處文秀太過,怏怏有怨心。
可望怒定國甚,欲自将襲之。
其親兵稱「駕前軍」者固選鋒,以桂林之捷不得一當為恨;謂敵殊易殺,亦勸可望親立大功以服衆。
諜知王師屯寶慶之岔路口,馮雙禮将左、白文選将右,可望自将中軍,輕騎來襲。
時陰雨連綿,行三日始至。
王師出不意,驚欲潰;明兵易之,甫斬數人,便掠馬。
我貝勒還軍搏戰,望見可望中軍建龍旗、列鼓吹,麾兵急攻之;可望大敗,走保峒口,惟馮雙禮軍不動。
王師亦鑒于衡州之失,引還。
是役也,可望慮諸軍有圖己者,既不敢嚴督諸軍前戰;諸軍亦以駕前軍奮欲立功,不願與并力,以緻于敗。
先是,任僎、方于宣之尊可望為國主也,将設六部翰林官,而慮人議其僭;乃以範礦、馬兆義、任僎、萬年策為吏、戶、禮、兵尚書,并加行營之号;後又以程源代年策。
而僎最寵,與于宣屢勸進;可望令待上入黔議之。
上久駐安龍,将吏罕人臣禮;窮促日甚。
馬吉翔、龐天壽之徒谄附可望,謀逼上禅位;吉翔屬其門生郭璘說武選司主事胡士瑞曰:『今大勢已去;我輩追随至此,無非為爵祿計耳。
今秦王宰天下,馬公甚親重,欲以中外事屬之。
公能達此意于諸當事,何愁不富貴!不然,我輩無死所矣』!士瑞叱之退。
他日,又求武選司郎中古其品畫「堯舜禅受圖」以獻可望,其品拒不從;谮于可望而殺之。
已可望自設内閣六部官,鑄八疊印;盡易舊印。
于宣又為之立太廟,享太祖高皇帝主于中、張獻忠主于左,而右則可望祖父也;拟國号曰「後明」。
上聞之益懼,與閣臣吳貞毓等謀,遣主事林青陽赍密敕召定國入衛。
謀洩;甲午(一六五四)三月,可望遣其将鄭國至安龍械貞毓等十八人嚴鞫之。
獄具,矯诏曰:『朕以眇躬,缵茲危緒;上承祖宗,下臨臣庶。
閱今八載,險阻備嘗;朝夕焦勞,罔有攸濟!自武、衡、肇、梧以至邕、新,播遷不定。
茲冬湍濑倉卒西巡,苗截于前、敵迫于後;賴秦王嚴兵迎扈,得以出險;定跸安隆,獲有甯宇。
數月間,捷音疊至;西蜀、三湘以及八桂,洊歸版圖。
憶昔封拜者累累若若,類皆身圖富貴。
惟秦王力任安攘,毘予一人;二年以來,漸有成緒,朕實賴之!乃有罪臣吳貞毓等包藏禍心,内外連結;盜寶矯敕,擅行封賞,贻禍封疆!賴祖宗之靈,奸謀發覺。
随命朝臣審鞫,除賜輔臣吳貞毓死外,其張镌、張福祿、全為國等同謀不法,無分首從,宜加伏誅。
朕以頻年患難,扈從無幾。
故馭下之法,時從寬厚;以至奸回自用,盜出掖廷。
朕德不明,深自刻責!此後大小臣工各自洗滌,廉法共守,以待升平』!可望既殺十八人,複奏言:『皇上既将諸奸正法,李定國臣弟也,剿敵失律,法自難寬。
方責圖功以贖前罪,而敢盜寶行封,是臣議罰諸奸以為應賞矣。
臣部諸将士,比年來艱難百戰,議賞、議罰惟臣專之;前疏付楊畏知奏明,可複閱也。
憶兩粵并陷時,駕跸南甯。
國步既已窮蹙,加之叛爵焚劫于内、強敵彎弓于外,大勢岌岌;卒令駾喙潛迹,晏然無恙,不可謂非賀九儀等星馳入衛之力也。
又憶濑湍移跸時,諸奸力阻幸黔,請随元胤;使果幸防城,則誤主之罪,寸磔豈足贖乎!茲跸安龍三年矣,纔獲甯宇,又起風波;豈有一防城、一元胤
既畏知、昱赍平遼王敕書至;可望駭,不受。
曰:『已得「秦」封』!畏知曰:『此僞也』!執恭曰:『彼亦僞也!所封實景國公,敕印故在』。
可望怒,下畏知、執恭于獄。
明年八月,遣使至梧州問故。
馬吉翔請封為澄江王,使者謂非「秦王」不敢複命;閣臣嚴起恒、文安之力持之,且請卻所獻金玉、良馬。
會鄖國公高必正入朝,召使者言:『本朝無異姓封王例。
我破京師,蒙恩赦宥,亦止公爵;爾張氏竊據一隅,封上公足矣,安冀王爵!自今當與我同心報國、洗去賊名,毋欺朝廷孱弱;我兩家士馬足相當也』!又緻可望書,詞嚴義正。
使者唯唯退,議遂寝。
而可望稱「秦王」如故;改諸軍悉曰行營、設護衛曰駕前官,自稱曰孤、曰不榖,文書下行曰「秦王令旨」,各官上書曰「啟」;稱定國、文秀曰「弟安西李」、「弟撫南劉」,其下稱之曰「國主」。
皮熊畏其逼也,遣官李之華通好請盟;可望緻書曰:『貴爵坐擁貔貅,戰則可以摧堅虜、守則可以資保障;獨是不肖有司,罔知邦本,征派日煩,民生日蹙!黔中乃兵出之途,甯無救災恤鄰之念,以為假道長發之舉!若滇、若黔,總屬朝廷封疆;留守、留兵,綢缪糧糗,惟欲與行在通聲息。
若祗以一盟了事為燕雀處堂之計,非不榖所望于君子矣』!熊得書益懼,避之清浪衛。
庚寅(一六五○)九月,可望親至貴州執熊,奪其兵;令貴州所屬文武呈繳濫劄,裁革文職之監軍、督饷、部卿、佥憲,武職之總制、參、遊各銜名;無敢抗拒者。
惟巡按禦史郭承汾、威清道黃應運、總兵姚某、劉某等六人诟賊,求死;可望怒曰:『爾欲死,不與爾良死』!縛六人于地,驅劣馬數十蹴踏之;籍其家,陳屍平越之四門以怖不順己者。
既聞袁韬、武大定殺楊展,始有圖蜀心。
上書為展訟冤,使王自奇、文秀、文選分道取四川。
是冬十一月,桂林、廣州相繼陷,上走南甯,王師日逼;乃遣編修劉■〈艹洍〉封可望為冀王。
至平越,不得入;畏知曰:『秦、冀等耳,假何如真』!不聽。
定國請令畏知終其事;畏知複至南甯,乃真封可望為秦王。
而可望怒不能待,邀文安之于都勻,奪所赍封川中諸将敕印;遣其将賀九儀、張勝、張明志率勁兵五千稱「迎扈」,殺嚴起恒及沮封之尚書楊鼎和、給事中劉堯珍、吳霖、張載述于南甯舟中。
畏知因痛哭自劾,極言可望擅殺大臣罪,上留為東閣大學士;可望召而殺之。
然既獲「秦」封,心甚慰。
浔州陷,上倉卒自南甯登舟;壬辰(一六五二)正月十六日(戊子),次廣南。
可望遣總兵王愛秀迎駕;表言:『臣以行在孤露,再次迎請,未奉允行;然預慮聖駕必有移幸之日,故遣兵肅清道路。
廣南雖雲内地,界鄰交趾,夷情叵測;惟安隆所為滇、黔、粵三省會區,城郭堅固、行宮修葺、糧儲完備,朝發夕至,莫此為宜』!上至安隆,歲以銀八千兩、米六百石上供,從官皆取給焉。
上尋遣太常寺卿吳之俊赍玺書至滇,慰勞可望。
三月,聞王師将自楚入黔,奏遣定國及征鹵将軍馮雙禮将步騎八萬出全州,文秀及讨鹵将軍王複臣将步騎六萬出叙州、重慶。
秋七月,定國拔桂林,孔有德自殺;執叛将陳邦傅父子送貴陽。
冬十一月,戰于衡州失利,而我敬謹親王尼堪以窮追殁于陣。
是時定國連複楚、粵,兩蹶名王,聲威大震;不複受可望節制。
可望心惡之,既奏請封西甯王,遣檢讨方于宣、中書楊惺光赍敕并犒師萬金往矣,複追還之;曰:『孤今出師入楚,當面會安西大慶宴,奉皇上敕書以光寵之』。
召定國赴沅州議事。
或謂定國曰:『此僞遊雲夢計耳』!辭不赴,賞遂不行。
文秀入蜀,亦所向克捷。
追蹑吳三桂于保甯,以輕進敗,王複臣戰死;可望責令罷職閑住。
諸将既以定國故不服,又以廢處文秀太過,怏怏有怨心。
可望怒定國甚,欲自将襲之。
其親兵稱「駕前軍」者固選鋒,以桂林之捷不得一當為恨;謂敵殊易殺,亦勸可望親立大功以服衆。
諜知王師屯寶慶之岔路口,馮雙禮将左、白文選将右,可望自将中軍,輕騎來襲。
時陰雨連綿,行三日始至。
王師出不意,驚欲潰;明兵易之,甫斬數人,便掠馬。
我貝勒還軍搏戰,望見可望中軍建龍旗、列鼓吹,麾兵急攻之;可望大敗,走保峒口,惟馮雙禮軍不動。
王師亦鑒于衡州之失,引還。
是役也,可望慮諸軍有圖己者,既不敢嚴督諸軍前戰;諸軍亦以駕前軍奮欲立功,不願與并力,以緻于敗。
先是,任僎、方于宣之尊可望為國主也,将設六部翰林官,而慮人議其僭;乃以範礦、馬兆義、任僎、萬年策為吏、戶、禮、兵尚書,并加行營之号;後又以程源代年策。
而僎最寵,與于宣屢勸進;可望令待上入黔議之。
上久駐安龍,将吏罕人臣禮;窮促日甚。
馬吉翔、龐天壽之徒谄附可望,謀逼上禅位;吉翔屬其門生郭璘說武選司主事胡士瑞曰:『今大勢已去;我輩追随至此,無非為爵祿計耳。
今秦王宰天下,馬公甚親重,欲以中外事屬之。
公能達此意于諸當事,何愁不富貴!不然,我輩無死所矣』!士瑞叱之退。
他日,又求武選司郎中古其品畫「堯舜禅受圖」以獻可望,其品拒不從;谮于可望而殺之。
已可望自設内閣六部官,鑄八疊印;盡易舊印。
于宣又為之立太廟,享太祖高皇帝主于中、張獻忠主于左,而右則可望祖父也;拟國号曰「後明」。
上聞之益懼,與閣臣吳貞毓等謀,遣主事林青陽赍密敕召定國入衛。
謀洩;甲午(一六五四)三月,可望遣其将鄭國至安龍械貞毓等十八人嚴鞫之。
獄具,矯诏曰:『朕以眇躬,缵茲危緒;上承祖宗,下臨臣庶。
閱今八載,險阻備嘗;朝夕焦勞,罔有攸濟!自武、衡、肇、梧以至邕、新,播遷不定。
茲冬湍濑倉卒西巡,苗截于前、敵迫于後;賴秦王嚴兵迎扈,得以出險;定跸安隆,獲有甯宇。
數月間,捷音疊至;西蜀、三湘以及八桂,洊歸版圖。
憶昔封拜者累累若若,類皆身圖富貴。
惟秦王力任安攘,毘予一人;二年以來,漸有成緒,朕實賴之!乃有罪臣吳貞毓等包藏禍心,内外連結;盜寶矯敕,擅行封賞,贻禍封疆!賴祖宗之靈,奸謀發覺。
随命朝臣審鞫,除賜輔臣吳貞毓死外,其張镌、張福祿、全為國等同謀不法,無分首從,宜加伏誅。
朕以頻年患難,扈從無幾。
故馭下之法,時從寬厚;以至奸回自用,盜出掖廷。
朕德不明,深自刻責!此後大小臣工各自洗滌,廉法共守,以待升平』!可望既殺十八人,複奏言:『皇上既将諸奸正法,李定國臣弟也,剿敵失律,法自難寬。
方責圖功以贖前罪,而敢盜寶行封,是臣議罰諸奸以為應賞矣。
臣部諸将士,比年來艱難百戰,議賞、議罰惟臣專之;前疏付楊畏知奏明,可複閱也。
憶兩粵并陷時,駕跸南甯。
國步既已窮蹙,加之叛爵焚劫于内、強敵彎弓于外,大勢岌岌;卒令駾喙潛迹,晏然無恙,不可謂非賀九儀等星馳入衛之力也。
又憶濑湍移跸時,諸奸力阻幸黔,請随元胤;使果幸防城,則誤主之罪,寸磔豈足贖乎!茲跸安龍三年矣,纔獲甯宇,又起風波;豈有一防城、一元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