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六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故留久語;夜半,移謙他所斬之。
芝龍奔赴,伏屍恸哭,厚葬之;為文以祭,有『我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之句。
中懷怨悱,去志遂堅。
尋揚言海寇來犯,命守關将施福盡撤兵還安平。
于是,仙霞嶺二百裡遂為空壁。
未幾,芝豹亦棄泉州奔回,共保安平以待款。
然猶懼以輔立隆武為罪;我貝勒招以書曰:『我之所以重将軍者,以能立唐藩也。
人臣事君,必竭其力;力盡不勝天,則投明而事,建不世勳,此豪傑之舉也。
今兩粵未平,鑄「閩粵總督」印以待』。
芝龍得書,大喜;即劫其衆,奉表出降。
成功谏曰:『閩、粵,不比北方得任意馳驅;若憑險設伏,收人心以固其本,興販各港以足其饷,選将練兵,号召不難矣。
夫虎不可離山、魚不可脫淵,離山不威、脫淵則困;願吾父思之』!芝龍拂袖起。
成功出告鴻逵,逵壯之;入語芝龍曰:『夫人生天地間,如朝露耳;能建立功業,垂名異世,則亦時不可失也。
吾兄當國難之際,位極人臣;苟時事不可為,則弟亦不敢虛鼓唇舌。
況兄帶甲數十萬,舳舻塞海、糧饷充足,輔其君以号召天下,豪傑自當響應;何委身于人!此弟為兄所不取也』!芝龍曰:『甲申(一六四四)之變,天下鼎沸,亦秦失其鹿;故清朝得而逐之。
今已三分有二;若振一旅而敵天下之兵,恐亦不量力也。
乘其招我,全軍歸誠;棄暗投明,擇主而事,古豪傑亦有行之者矣』。
鴻逵曰:『然亦不可不為之慮』!芝龍曰:『人以誠待我,我以誠應之,何疑焉』!時成功已率所部遁金門。
芝龍召之同行;複書曰:『從來父教子以忠,未聞教子以貳。
今父不聽兒言,倘有不測,兒隻有缟素而已』。
芝龍嗤其狂悖,率五百人詣貝勒于福州;相見握手甚驩,折箭為誓,遂薙發降。
宴飲三日,貝勒謂内院諸人曰:『芝龍桀黠多智;今大隊不來而單騎至此,實有觀望意。
縱之去,恐有意外憂;不如乘夜挾之北上,則蛇無頭,其餘無能為也』!乃分隸其五百人于各旗,令莫能相見。
夜半,忽拔營起;芝龍曰:『吾子弟素非馴良;今擁兵海上,脫有不測,将奈何』!貝勒曰:『此無與爾事,亦非吾慮所及也』!芝龍既北行,鴻逵、成功皆率所部入海。
芝龍入都,隸漢軍正黃旗,封同安侯。
甲午(一六五五),以招降成功不屈,下獄;遣戍甯古塔。
仆尹大器首其父子交通狀;降将黃梧謂:『不殺芝龍,則成功之心不死,諸将投誠之心不堅』!遂并家屬俱伏誅。
陳于鼎,宜興人。
崇祯戊辰(一六二八)進士,改庶吉士。
父一教,官按察使;兄于泰,辛未(一六三一)廷對第一。
以居鄉不謹,俱削職。
弘光時,于鼎起翰林院掌院事正詹事。
乙酉(一六四五),南都亡,偕蔡奕琛等迎降于我大清;投閑失志,僦居京口。
己亥(一六五九),朱成功取瓜鎮,圍江甯;于鼎手書招戚友,同谒成功。
怨家告之,逮系诏獄。
苦喧阗不成寐,浼提牢詣獄中僻地居之。
辛醜(一六六一)正月,我聖祖仁皇帝登極,大赦,獄囚盡出;于鼎以地僻,酣夢不聞傳诏聲,獨留未出。
刑部特疏,請以交通海寇命,即日處決。
何吾驺,香山人。
萬曆己未(一六一九)進士,由庶吉士曆少詹事。
崇祯五年(一六三二),擢禮部右侍郎。
六年(一六三三)十一月,加尚書;同王應熊入閣。
溫體仁之謀斥給事中許譽卿也,吾驺助文震孟争之;同罷歸。
隆武帝召為首輔,從幸建甯、延平。
隆武殂,立唐王聿■〈金粵〉于廣州。
初,吾驺與潮州給事中辜朝薦有隙;丙戌(一六四六)冬十一月,降将李成棟以王師下廣州,衆謂朝薦導之,以是并惡吾驺。
城破,吾驺又不能死,乞修「明史」,成棟之養子李元胤執禮門下;州人于是有「吾驺修史真羞死」之語。
既成棟反正,元胤為吏部尚書;力薦之,代朱天麟入閣。
行人司方祚亨、太仆寺丞張尚、都察院經曆林有聲伏阙争之;皆奪職。
已吾驺與司禮監夏國祥交通,為給事中金堡所劾;不自安,引疾去。
廣州再破,薙發降。
久之,卒于家。
黃士俊,順德人。
萬曆丁未(一六○七)廷試第一,授修撰;曆官禮部尚書。
崇祯九年(一六三五)入閣,予告歸;父母俱在堂,人以為榮。
隆武時,以原官召;未赴。
永曆三年(己醜、一六四九),與何吾驺同入閣;耄不能決事,數為台省論列。
明年正月,上自肇慶出奔,百官倉皇就道;士俊坐閣中不去。
上念其老,令回籍再召。
廣州之再破也,士俊年八十二矣;薙發降。
廣州人為詩嘲之曰:『君王若問臣年紀,為報今年方剃頭』! 丁魁楚,河南永城進士;督師啟睿從父也。
崇祯四年(一六三一)春,以右佥都禦史巡撫保定。
七年(一六三四),擢兵部右侍郎,代傅宗龍總督薊、遼、保定軍務。
九年(一六三六)七月,我大清兵入塞,以失機遣戍。
十一年(一六三八),納饷,援例得歸。
總兵劉超之叛也,劫魁楚與,衆紳為疏訟冤;魁楚計款之。
超平,叙功複職。
弘光時,會推總制;乃起故官,總督河南、湖廣兼巡撫承德、襄陽。
已複命何騰蛟仍撫湖北,诏魁楚另用。
會兩廣總督沈猶龍入為侍郎,魁楚竟代其任;尋加兵部尚書。
隆武帝立,命以故官協理戎政。
靖江王
芝龍奔赴,伏屍恸哭,厚葬之;為文以祭,有『我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之句。
中懷怨悱,去志遂堅。
尋揚言海寇來犯,命守關将施福盡撤兵還安平。
于是,仙霞嶺二百裡遂為空壁。
未幾,芝豹亦棄泉州奔回,共保安平以待款。
然猶懼以輔立隆武為罪;我貝勒招以書曰:『我之所以重将軍者,以能立唐藩也。
人臣事君,必竭其力;力盡不勝天,則投明而事,建不世勳,此豪傑之舉也。
今兩粵未平,鑄「閩粵總督」印以待』。
芝龍得書,大喜;即劫其衆,奉表出降。
成功谏曰:『閩、粵,不比北方得任意馳驅;若憑險設伏,收人心以固其本,興販各港以足其饷,選将練兵,号召不難矣。
夫虎不可離山、魚不可脫淵,離山不威、脫淵則困;願吾父思之』!芝龍拂袖起。
成功出告鴻逵,逵壯之;入語芝龍曰:『夫人生天地間,如朝露耳;能建立功業,垂名異世,則亦時不可失也。
吾兄當國難之際,位極人臣;苟時事不可為,則弟亦不敢虛鼓唇舌。
況兄帶甲數十萬,舳舻塞海、糧饷充足,輔其君以号召天下,豪傑自當響應;何委身于人!此弟為兄所不取也』!芝龍曰:『甲申(一六四四)之變,天下鼎沸,亦秦失其鹿;故清朝得而逐之。
今已三分有二;若振一旅而敵天下之兵,恐亦不量力也。
乘其招我,全軍歸誠;棄暗投明,擇主而事,古豪傑亦有行之者矣』。
鴻逵曰:『然亦不可不為之慮』!芝龍曰:『人以誠待我,我以誠應之,何疑焉』!時成功已率所部遁金門。
芝龍召之同行;複書曰:『從來父教子以忠,未聞教子以貳。
今父不聽兒言,倘有不測,兒隻有缟素而已』。
芝龍嗤其狂悖,率五百人詣貝勒于福州;相見握手甚驩,折箭為誓,遂薙發降。
宴飲三日,貝勒謂内院諸人曰:『芝龍桀黠多智;今大隊不來而單騎至此,實有觀望意。
縱之去,恐有意外憂;不如乘夜挾之北上,則蛇無頭,其餘無能為也』!乃分隸其五百人于各旗,令莫能相見。
夜半,忽拔營起;芝龍曰:『吾子弟素非馴良;今擁兵海上,脫有不測,将奈何』!貝勒曰:『此無與爾事,亦非吾慮所及也』!芝龍既北行,鴻逵、成功皆率所部入海。
芝龍入都,隸漢軍正黃旗,封同安侯。
甲午(一六五五),以招降成功不屈,下獄;遣戍甯古塔。
仆尹大器首其父子交通狀;降将黃梧謂:『不殺芝龍,則成功之心不死,諸将投誠之心不堅』!遂并家屬俱伏誅。
陳于鼎,宜興人。
崇祯戊辰(一六二八)進士,改庶吉士。
父一教,官按察使;兄于泰,辛未(一六三一)廷對第一。
以居鄉不謹,俱削職。
弘光時,于鼎起翰林院掌院事正詹事。
乙酉(一六四五),南都亡,偕蔡奕琛等迎降于我大清;投閑失志,僦居京口。
己亥(一六五九),朱成功取瓜鎮,圍江甯;于鼎手書招戚友,同谒成功。
怨家告之,逮系诏獄。
苦喧阗不成寐,浼提牢詣獄中僻地居之。
辛醜(一六六一)正月,我聖祖仁皇帝登極,大赦,獄囚盡出;于鼎以地僻,酣夢不聞傳诏聲,獨留未出。
刑部特疏,請以交通海寇命,即日處決。
何吾驺,香山人。
萬曆己未(一六一九)進士,由庶吉士曆少詹事。
崇祯五年(一六三二),擢禮部右侍郎。
六年(一六三三)十一月,加尚書;同王應熊入閣。
溫體仁之謀斥給事中許譽卿也,吾驺助文震孟争之;同罷歸。
隆武帝召為首輔,從幸建甯、延平。
隆武殂,立唐王聿■〈金粵〉于廣州。
初,吾驺與潮州給事中辜朝薦有隙;丙戌(一六四六)冬十一月,降将李成棟以王師下廣州,衆謂朝薦導之,以是并惡吾驺。
城破,吾驺又不能死,乞修「明史」,成棟之養子李元胤執禮門下;州人于是有「吾驺修史真羞死」之語。
既成棟反正,元胤為吏部尚書;力薦之,代朱天麟入閣。
行人司方祚亨、太仆寺丞張尚、都察院經曆林有聲伏阙争之;皆奪職。
已吾驺與司禮監夏國祥交通,為給事中金堡所劾;不自安,引疾去。
廣州再破,薙發降。
久之,卒于家。
黃士俊,順德人。
萬曆丁未(一六○七)廷試第一,授修撰;曆官禮部尚書。
崇祯九年(一六三五)入閣,予告歸;父母俱在堂,人以為榮。
隆武時,以原官召;未赴。
永曆三年(己醜、一六四九),與何吾驺同入閣;耄不能決事,數為台省論列。
明年正月,上自肇慶出奔,百官倉皇就道;士俊坐閣中不去。
上念其老,令回籍再召。
廣州之再破也,士俊年八十二矣;薙發降。
廣州人為詩嘲之曰:『君王若問臣年紀,為報今年方剃頭』! 丁魁楚,河南永城進士;督師啟睿從父也。
崇祯四年(一六三一)春,以右佥都禦史巡撫保定。
七年(一六三四),擢兵部右侍郎,代傅宗龍總督薊、遼、保定軍務。
九年(一六三六)七月,我大清兵入塞,以失機遣戍。
十一年(一六三八),納饷,援例得歸。
總兵劉超之叛也,劫魁楚與,衆紳為疏訟冤;魁楚計款之。
超平,叙功複職。
弘光時,會推總制;乃起故官,總督河南、湖廣兼巡撫承德、襄陽。
已複命何騰蛟仍撫湖北,诏魁楚另用。
會兩廣總督沈猶龍入為侍郎,魁楚竟代其任;尋加兵部尚書。
隆武帝立,命以故官協理戎政。
靖江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