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十九

關燈
前翰林院檢讨加詹事府贊善銜六合徐鼒譔 列傳第四十二 忠義(一) 何剛任民育(曲從直、王缵爵、周志畏、羅伏龍、楊振熙等、高孝缵等)文震亨(顧所受、殷獻臣、蘇州儒士等)陸培王道焜顧鹹建(兄鹹正、弟鹹受)唐自彩(從子階豫、過俊民)王佐才(項志甯等、荊本澈)吳之藩侯承祖(子世祿)溫璜葉向榮王景亮(伍經正、鄧岩忠、方召)李桐(子文■〈日上永下〉、文昱、文暹)倪懋熹(族人元楷)鄭為虹(黃大鵬、洪祖烈等)王士和傅雲龍(金麗澤、塗世名)洪有桢毛協恭(補)郭符甲(諸葛斌)葉翼雲(弟翼俊、陳鼎)楊廷樞劉曙華允誠(從孫尚濂) 何剛任民育(曲從直、王缵爵、周志畏、羅伏龍、楊振熙等、高孝缵等) 文震亨(顧所受、殷獻臣、蘇州儒士等)陸培王道焜 顧鹹建(兄鹹正、弟鹹受)唐自彩(從子階豫、過俊民) 王佐才(項志甯等、荊本澈)吳之藩侯承祖(子世祿)溫璜葉向榮 王景亮(伍經正、鄧岩忠、方召)李桐(子■〈日上永下〉、文昱、文暹) 倪懋熹(族人元楷)鄭為虹(黃大鵬、洪祖烈等)王士和 傅雲龍(金麗澤、塗世名)洪有桢毛協恭(補)郭符甲(諸葛斌) 葉翼雲(弟翼俊、陳鼎)楊廷樞劉曙華允誠(從孫尚濂) 何剛字悫人,上海人;崇祯庚午(一六三○)舉人。

    英毅,有才略。

    見海内亂作,與同郡士夏允彜、陳子龍、徐孚遠輩結幾社,講求濟世事。

    東陽許都亦以豪傑自喜者,嘗從剛學;剛謂之曰:『子居天下精兵處,高皇帝嘗用之平亂矣;盍不令成一旅以待用乎』?都歸,散财結客,招緻數千人。

    十七年(一六四四)春,疏陳選練滅賊諸策,帝褒納之。

    又言:『國家設制科、立資格以約束天下豪傑,此所以弭亂,非所以戡亂也。

    今救民生、匡君國,則莫急于治兵;然平生未嘗學問,一旦畀以兵戎,孰能勝任!臣願陛下親簡強壯英敏之士,命知兵大臣教習之,日講韬钤、練筋骨、拓膽智。

    陛下時召試之,特優其秩,寄以兵柄,必能建奇功,當一面。

    臣嘗遊東陽、義烏間,見其人多智勇奮發、忠義慷慨;戚繼光書數言其兵可用,昔時名将、勁旅半出其地。

    臣願以布衣奔走聯絡,準繼光遺法申詳約束,開導勸率,并收徽、婺奇才;歲餘,必可赴湯蹈火。

    使諸分布河南郡縣,則大寇不足平也』。

    因薦許都及進士杭州姚奇胤、生員桐城周岐、陝西劉湘客,時諸人多遠徙而剛不知。

    帝壯其言,授兵部職方司主事,募兵金華。

    無何,許都為邑令姚孫棐所逼,及于亂;募兵事無成。

     會賊逼京師,陳子龍、夏允彜以二千人聯海舟達天津為緩急計。

    南都立,子龍入為給事中;言『防江之策,莫過水師;海舟之設,更不容緩。

    臣昔召募得二千人,請委何剛訓練』!從之。

    九月,命防篙子港,轉本司員外郎。

    時朝廷草創,庶務繁興;剛言:『臣請陛下三年之内,宮室不必修、禮樂百官不必備,惟日求天下奇士智謀者決策、廉明者理财、勇悍者臨戎。

    朝政、爵祿、軍務不出三者,驅天下材能以圖之,求富必富,求強必強。

    若漫無經制,空言恢複,是卻行而求前也;優遊歲月,潤色偏安,是株守以待盡也。

    惟廟堂不以文辭取士而以實用爵人,則真才皆為國用,而朝廷亦少浮議矣。

    令大度之士分兵四出,求草澤英雄,得才多者受上賞;則枭雄皆畢命疆場,而内地亦鮮寇盜矣。

    江南人滿,徙之江北地方;或以賜爵、或以贖刑,則豪右皆盡力農事,而軍資亦充實矣。

    臣竊觀廟堂經國者,徒欲襲晉、宋之餘業;恐未必能及晉、宋也』!尋命以其兵隸史可法。

    可法甚奇其才;剛亦以遇知己,誓同生死。

     尋授遵義知府;未赴,大兵破徐、泗,泗軍退屯瓦窯鋪,剛以所部會之。

    及逼揚州,因率之入衛。

    可法曰:『城危矣,死無益也!不如出城号召援兵以為後圖』。

    剛歎曰:『剛計之熟矣。

    天命已去、民心瓦解,誰複應者!剛為國家死則死之,為知己死則死之;濡忍而無成,非智士也』!城陷,以弓弦自勒死。

    我朝賜通谥,曰「忠節」。

     任民育字時澤,濟甯人。

    天啟時,舉于鄉。

    善騎射,為鄉裡捍衛。

    真定巡撫徐标薦其才,用為贊畫,經理屯務;真定失守,遂南還。

     弘光時,授亳州知州。

    兵燹後,戶口死亡略盡。

    民育核州田,計一萬九千頃,荒者半焉;乃并八十裡為四十裡,止征現戶,民感其恩。

    擢揚州知府,督師史可法倚之。

     城被圍,以戎服守鎮淮門。

    城破,馳歸,易绯服端坐堂上;曰:『此吾土也,當死此』!左右皆奔散,獨吏陸某者侍。

    兵至,欲擁之出,不可;遂死之。

    合家男婦俱投井死,吏亦自經以殉。

    我朝賜通谥,曰「忠節」。

     曲從直字完初,遼東舉人,官揚州府同知。

    與其子分守東門,父子皆死。

    我朝賜通谥,曰「烈愍」。

     王缵爵字佑申,鄞縣人;工部尚書佐孫。

    以蔭入太學;授應天府通判,攝溧水篆。

    清介剛直;忤上官,投劾歸。

    乙酉(一六四五),請赴史可法軍前自效;授揚州監軍同知,尋擢按察佥事。

    時可法内困讒口,外惟諸鎮不用命。

    一日謂缵爵曰:『君書生不知兵,徒死此何益!吾當送君還留都作後圖可乎』?對曰:『下官世受國恩,豈敢避難!願從明公死,不願從馬、阮生也』。

    可法改容謝焉。

    城破,遂從死。

    子兆豸,有異才;痛父殉難,不忍家居,踯躅揚州,竟野死。

    我朝賜缵爵通谥「節愍」。

     周志畏字一畏,與王缵爵同邑。

    崇祯癸未(一六四三)進士,官江都知縣。

    年少氣高,果于決事。

    高傑将士在城暴橫,志畏屢戢之,反受挫辱;不勝憤,求解職。

    會羅伏龍至,可法即命代之。

    伏龍,新喻舉人,曾知梓潼縣。

    代志畏受事甫三日,城陷;兩人皆死。

    而志畏妻子仆隸阖門殉義,無一脫者。

    其時兩淮鹽運使楊振熙、揚州監饷佥事黃铉、通判吳道正、江都縣丞王志端,亦皆死。

    振熙,臨海舉人;铉,彭澤舉人;道正,餘姚人;志端,孝豐人:行事俱轶。

    我朝賜志畏通谥「烈愍」,伏龍、振熙、道正、志端均「節愍」。

    又李自明者,嘉興人。

    以歲貢除揚州訓導;亦死于難。

     高孝缵,揚州諸生。

    城破,書衣衿曰:『首陽志,睢陽氣;不二其心,古今一緻』。

    入學宮,投先聖座下自經死。

    同時,王士琇于新城垂破之日,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