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是年十一月,我台州副将馬信降于名振;名振不之信,納母為質,許之。
将入見,而名振已寝疾。
丁未(二十七日)戌刻,有大星隕海,光芒如電有聲;亥刻,名振起坐,擊床連呼「先帝」數聲而逝。
葬于蘆花岙,有白鶴成群盤旋數日而去。
遺言以所部歸張煌言;論者謂『陶謙之讓豫州,不是過也』。
焦文玉、楊複葵,皆山西人;張名振标下副将也。
以誅黃斌卿功,晉總兵。
文玉善射,有膽略。
後負重傷自刎,屍不朽。
妻張氏,葬之畢,亦自刎;有「夫忠婦烈」之褎。
複葵以标将挾之投誠,赴水死。
王朝先,舟山人;或雲故土司,以調征塞上,入内地。
骁勇善戰。
初,從張國柱、王鳴謙入海,黃斌卿三書招之;朝先以二艦渡橫水洋,斌卿标将朱玖、陸偉以假迎劫之,朝先跳水免,妻子死焉。
既見斌卿,留之部下而不以事任,郁郁不得志;張名振解衣衣之,贈千金,朝先心歸焉。
請于斌卿徇海邊,劄奉化之鹿頭鎮,有衆數千;名振以之歸魯監國。
己醜(一六四九)秋,朝先取糧溫、台;斌卿标将黃大振得罪,構之曰:『将軍家口、标屬被本爵鈔沒,以将軍久假不歸,有懷二心故也。
某以苦谏獲戾,故出亡耳』。
朝先久蓄恨,聞之則大怒,厲兵誓師,奏斌卿罪狀;命與阮進水陸并進。
名振泣谏曰:『臣與斌卿聯姻,路人所知。
今以朝先一言而加兵,其如物議何』!監國手敕和解之。
朝先卒與進擊殺斌卿,分其水陸軍資、甲仗,一不以付名振,漸自恣。
監國入舟山,封平西伯;标下呂廷诏、張濟明、王文龍俱總兵,範可師、萬時辂俱監軍郎中。
鄭彩之為朱成功所敗也,名振、進因而堕之;朝先又不與合,用是相水火。
辛卯(一六五一)二月,名振僞為治兵南田者;朝先不之覺,散遣士卒于民舍。
名振猝至,朝先手格數十人而死;張濟明跳城、奪哨船,投誠于我大清,願充先鋒定海氛。
于是舟山虛實盡洩;論者謂舟山之亡,由朝先死也。
阮進,會稽人;舵工也。
為盜海上,善水戰。
張名振拔為水營将;嘗率一艦破賊船三十餘号,遂知名。
黃斌卿之為張國柱所攻也,求救于名振;進以四舟沖國柱營,乘濤發炮,所當辄麋碎,國柱僅以身免。
斌卿既獲救,又忌進為名振用,以計間之;進為所惑。
名振北應吳勝兆,進以不習三吳水道辭;取船二十艘、軍資器械數萬,脫歸閩海,從魯監國于長垣,以功封蕩湖伯。
己醜(一六四九)三月,監國所複閩地盡失,名振自南田複健跳所;招進,合兵扈監國駐跸。
七月壬午(二十五日),王師圍健跳;進以樓船數百赴援,金鼓震天,五師解圍去。
已而進軍饑,恃昔日有保全舟山功,以百艘告籴斌卿;不之應,進怒。
平西伯王朝先方有憾于斌卿,聞之,與進相結,罪狀斌卿,傳檄緻讨。
斌卿求和,名振故與斌卿姻好,已許之;進卒擊殺斌卿。
監國入舟山,論功晉太子少傅。
辛卯(一六五一)秋,王師大舉逼舟山;名振奉監國航海,進守螺頭門。
八月辛酉(十六日),王師試舟海口,進以三舟突陣,奪樓船一、戰艦十餘艘;獲十一人,縱之還。
丙寅(二十一日),大霧,咫尺莫睹。
王師以小舟探水尾,戰艦直突螺頭門;進遇之橫水洋,以火球擲我舟。
風反師熸,進面創甚,投水死(亦曰被擒);舟山遂陷。
越五年乙未(一六五五),延平王朱成功遣英義伯阮駿圍舟山,我守将巴臣功降。
明年八月,王師再至,駿力竭赴海死;距進之死蓋六年矣。
又有英義将軍左都督阮美、阮骍、阮骥,皆進從子也;而駿尤着。
周鶴芝号九京,福清之榕潭人也。
讀書不成,去為盜于海上。
饒機智,能指揮其侪輩;往來日本。
日本三十六島,各有王統之;國主居東京,擁虛位,權則大将軍掌之。
其三十六國王,則如諸侯之職。
撒斯瑪王者,于諸島為最強,大将軍昵焉。
鶴芝既久于日本,與撒斯瑪王結為父子。
嘗微行至家,為有司迹,系獄三年;賄吏得解,為盜如故。
久之受撫,以黃華關把總稽查商船。
乙酉(一六四五)秋,隆武帝加水軍都督,副黃斌卿駐舟山。
遣人至
将入見,而名振已寝疾。
丁未(二十七日)戌刻,有大星隕海,光芒如電有聲;亥刻,名振起坐,擊床連呼「先帝」數聲而逝。
葬于蘆花岙,有白鶴成群盤旋數日而去。
遺言以所部歸張煌言;論者謂『陶謙之讓豫州,不是過也』。
焦文玉、楊複葵,皆山西人;張名振标下副将也。
以誅黃斌卿功,晉總兵。
文玉善射,有膽略。
後負重傷自刎,屍不朽。
妻張氏,葬之畢,亦自刎;有「夫忠婦烈」之褎。
複葵以标将挾之投誠,赴水死。
王朝先,舟山人;或雲故土司,以調征塞上,入内地。
骁勇善戰。
初,從張國柱、王鳴謙入海,黃斌卿三書招之;朝先以二艦渡橫水洋,斌卿标将朱玖、陸偉以假迎劫之,朝先跳水免,妻子死焉。
既見斌卿,留之部下而不以事任,郁郁不得志;張名振解衣衣之,贈千金,朝先心歸焉。
請于斌卿徇海邊,劄奉化之鹿頭鎮,有衆數千;名振以之歸魯監國。
己醜(一六四九)秋,朝先取糧溫、台;斌卿标将黃大振得罪,構之曰:『将軍家口、标屬被本爵鈔沒,以将軍久假不歸,有懷二心故也。
某以苦谏獲戾,故出亡耳』。
朝先久蓄恨,聞之則大怒,厲兵誓師,奏斌卿罪狀;命與阮進水陸并進。
名振泣谏曰:『臣與斌卿聯姻,路人所知。
今以朝先一言而加兵,其如物議何』!監國手敕和解之。
朝先卒與進擊殺斌卿,分其水陸軍資、甲仗,一不以付名振,漸自恣。
監國入舟山,封平西伯;标下呂廷诏、張濟明、王文龍俱總兵,範可師、萬時辂俱監軍郎中。
鄭彩之為朱成功所敗也,名振、進因而堕之;朝先又不與合,用是相水火。
辛卯(一六五一)二月,名振僞為治兵南田者;朝先不之覺,散遣士卒于民舍。
名振猝至,朝先手格數十人而死;張濟明跳城、奪哨船,投誠于我大清,願充先鋒定海氛。
于是舟山虛實盡洩;論者謂舟山之亡,由朝先死也。
阮進,會稽人;舵工也。
為盜海上,善水戰。
張名振拔為水營将;嘗率一艦破賊船三十餘号,遂知名。
黃斌卿之為張國柱所攻也,求救于名振;進以四舟沖國柱營,乘濤發炮,所當辄麋碎,國柱僅以身免。
斌卿既獲救,又忌進為名振用,以計間之;進為所惑。
名振北應吳勝兆,進以不習三吳水道辭;取船二十艘、軍資器械數萬,脫歸閩海,從魯監國于長垣,以功封蕩湖伯。
己醜(一六四九)三月,監國所複閩地盡失,名振自南田複健跳所;招進,合兵扈監國駐跸。
七月壬午(二十五日),王師圍健跳;進以樓船數百赴援,金鼓震天,五師解圍去。
已而進軍饑,恃昔日有保全舟山功,以百艘告籴斌卿;不之應,進怒。
平西伯王朝先方有憾于斌卿,聞之,與進相結,罪狀斌卿,傳檄緻讨。
斌卿求和,名振故與斌卿姻好,已許之;進卒擊殺斌卿。
監國入舟山,論功晉太子少傅。
辛卯(一六五一)秋,王師大舉逼舟山;名振奉監國航海,進守螺頭門。
八月辛酉(十六日),王師試舟海口,進以三舟突陣,奪樓船一、戰艦十餘艘;獲十一人,縱之還。
丙寅(二十一日),大霧,咫尺莫睹。
王師以小舟探水尾,戰艦直突螺頭門;進遇之橫水洋,以火球擲我舟。
風反師熸,進面創甚,投水死(亦曰被擒);舟山遂陷。
越五年乙未(一六五五),延平王朱成功遣英義伯阮駿圍舟山,我守将巴臣功降。
明年八月,王師再至,駿力竭赴海死;距進之死蓋六年矣。
又有英義将軍左都督阮美、阮骍、阮骥,皆進從子也;而駿尤着。
周鶴芝号九京,福清之榕潭人也。
讀書不成,去為盜于海上。
饒機智,能指揮其侪輩;往來日本。
日本三十六島,各有王統之;國主居東京,擁虛位,權則大将軍掌之。
其三十六國王,則如諸侯之職。
撒斯瑪王者,于諸島為最強,大将軍昵焉。
鶴芝既久于日本,與撒斯瑪王結為父子。
嘗微行至家,為有司迹,系獄三年;賄吏得解,為盜如故。
久之受撫,以黃華關把總稽查商船。
乙酉(一六四五)秋,隆武帝加水軍都督,副黃斌卿駐舟山。
遣人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