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七

關燈
之衆;移書責以大義。

    定國遂全師而西,中途遇文選,購緬人密奏,上玺書慰勞。

    文選造浮橋迎跸,距行在纔六、七十裡;緬人斷其橋,計不行。

    乃刑牲歃盟,誓必克緬。

    緬酋拔其豪邊牙鲊、邊牙■〈牛果〉為大将,集兵十五萬,遇于錫箔江;定國、文選兵不及十一,且戎器耗散,惟操長刀、手槊、白棓以鬥。

    定國前隊稍卻,文選警衆橫截之,緬兵大敗,僵死萬計;遂渡錫箔江。

    既濟,乃謀渡大金沙江,不克。

    尋與定國分兵進次桐塢,以十六舟攻之;緬人鑿沈其五。

    部将張國用、趙得勝以賀九儀之死也,銜定國;謂文選曰:『王毋為九儀之續』!挾文選入山。

    尋挾之北走;路過耿馬,文選見定國部将吳三省,不言而涕出。

    三省察有變,因言『雲南軍降者皆怨恨不得所,人心思明甚于往日』!張、趙複心動,與三省合屯于錫箔江。

    會副将馮國恩被獲,軍情盡洩;三桂選前鋒疾馳三百裡至江濱,文選毀橋走茶山。

    三桂慮其窺木邦後路,乃自與愛星阿結筏渡江;而令馬寶分兵追文選。

    及于孟養,單騎說之,乃降;隸漢軍正白旗,封承恩公(見「貳臣傳」)。

    祁将軍者,鹹陽侯祁三升也;嘗上表迎跸緬甸,馬吉翔以敕書止之,痛哭撤師。

    後以與定國不和,走戶臘;三桂招之,乃降。

     劉文秀,籍貫不可詳,獻賊義子;為僞撫南将軍,掠川南諸郡。

    獻賊死,稱僞撫南王;與孫可望同侪而能下之。

    庚寅(一六五○)九月,可望自滇回黔;聞楊展死,遣王自奇偕文秀圖蜀。

    忠國公王祥戰于烏江不勝,自刎死;文秀降其衆,盡收遵義地。

    遣别将盧名臣取重慶,而己引兵渡金沙江攻建昌;連陷越嶲、黎、雅。

    王自奇至川南,袁韬、武大定拒之;聞文秀至,撤兵還戰。

    文秀以大兵壓其前、自奇泝流擊其尾,大敗就擒,遂降。

    既取嘉定,順流東下而前,破遵義。

    時所遣别将盧名臣者入涪州,李占春逆戰于群豬寺口而敗;于大海在忠州聞之,知不支,遂放舟出夔門入楚,降于王師。

    諸将盡散,無敢應敵者;譚宏、譚詣、譚文亦皆降于文秀。

    乃留白文選守嘉定、劉鎮國守雅州,還師雲南。

     壬辰(一六五二)春,降将吳三桂以王師入蜀,文選、鎮國不能支,退入黔中。

     可望複命文秀(?),讨虜将軍王複臣副之,将步騎六萬出叙州、重慶以向成都。

    文秀善撫士卒,蜀人聞其至,所在響應;諸郡邑為三桂所克者,次第收複。

    戰于叙州,圍之數重,三桂走綿州;擒我都統白含貞、白廣生,三桂退守保甯。

    捷聞,封南康王。

    初,文秀引兵追蹑,惟恐失敵;複臣谏曰:『三桂,勁敵也。

    我軍驕矣,以驕軍當勁敵,能無失乎』!不聽。

    至保甯,又谏曰:『毋圍城!圍則師分而弱』。

    文秀曰:『三桂坐守孤城,計日可下;将軍何怯也』!令張先璧軍其西南。

    先璧,骁将也,号黑神;然勇而輕敵。

    三桂登城見之,曰:『是可襲而破也』!出精騎犯其壘,果驚潰。

    轉戰而南,複臣營為亂軍所擾,又阻以水勢,不支。

    三桂乘勝奮擊,複臣手斬數人;曰:『大丈夫不能生擒名王,豈可為敵所辱』!遂自刎。

    文秀撤圍退,三桂不敢追;曰:『生平未嘗見如此惡戰!令如複臣言,吾軍休矣』!報至貴陽,可望拟诏曰:『不聽良謀,損大将,劉撫南罪當誅;念有複城功,罷職閑住』。

     文秀歸雲南;諸軍或分守蜀、或調征楚,從者百餘人而已。

    諸軍以廢處文秀太過,鹹有怨心;自是不樂為可望用矣。

    會有勸可望招定國者,南甯鎮朱養恩言之尤切;可望終忌之。

    乃謀起文秀;文秀聞之,單騎見可望,言己下劣,恐不勝。

    可望強起之,疏請為大招讨。

    乙未(一六五五)五月,由川南進攻常德,敗績。

    丙申(一六五六)春三月,定國奉上由安南衛西走雲南,抵曲靖;時文秀守滇,亦素怨可望,聞定國至,陽與都督王尚禮、王自奇、賀九儀等議守城,而私以數騎詣定國曰:『我輩以秦王為董卓;但恐誅卓後,又有曹操耳』!定國指天自誓,遂偕奉上入滇都。

    論功,晉爵蜀王。

    明年丁酉(一六五七)秋九月,可望舉兵犯阙,破于交水;文秀引兵追之至貴陽,收潰卒得三萬人,屯守邊隘。

    定國聞而忮之,召之還;并召諸将之在邊者,論功小大為分兵多寡之地。

    及王師猝至,兵失其将、将不得兵,迄于大潰。

     文秀在滇,郁郁不自得;每屏人語曰:『退狼進虎,晉王必敗國』!病革,上遺表曰:『臣精兵三萬人,在黎、雅、建、越之間窖金二十萬,臣将郝承裔知之。

    臣死之後,若有倉猝,請駕幸蜀;臣妻操盤匜、臣子禦羁靮,以十三家之兵出營陝、洛,庶幾轉敗為功也』!戊戌(一六五八)夏四月庚寅(二十四日),卒。

    是冬十二月,定國敗于炎遮河,倉卒議移跸;部将陳建舉文秀遺表請幸蜀,議者以為不可,乃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