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六

關燈
前翰林院檢讨加詹事府贊善銜六合徐鼒譔 列傳第二十九 李元胤(李建捷、王承恩)焦琏(劉起蛟等、朱闵如)趙印選(胡一青等)侯性(謝複榮、王景熙)曾英(李占春、于大海)(傳阙)楊展(袁韬、武大定)(傳阙)王祥(傳阙)皮熊(傳阙)王興 李元胤(李建捷、王承恩)焦琏(劉起蛟等、朱闵如) 趙印選(胡一青等)侯性(謝複榮、王景熙) 曾英(李占春、于大海)(傳阙)楊展(袁韬、武大定)(傳阙) 王祥(傳阙)皮熊(傳阙)王興 李元胤,成棟之養子也。

    本姓賈,河南人(或曰姓孫)。

    戊子(一六四八)四月,從成棟歸明,授錦衣衛指揮使。

    成棟征贛州失利,佟養甲密令人赍表北行,為邏者所得;上與元胤謀遣祭興陵,殺之德慶道上。

    進元胤吏部尚書;通政司疏陳乞官日以千計,閣臣票拟惟「着議具奏」四字;非奉成棟劄咨,不得除授,文選司擁空名而已。

    元胤武人,性忠實而不知政體;袁彭年、劉湘客、金堡、丁時魁、蒙正發之徒,辄倚以淩侮朝官。

    當時有「假山圖五虎」之号,以元胤本姓賈,故曰假;然元胤為五虎所愚而不自知也。

     成棟敗沒,元胤益感憤圖報。

    副将楊大甫驕悍不法,棄南雄;巡撫羅成耀怯懦,棄韶州:元胤稱上命誅之,軍政稽肅。

    庚寅(一六五○)正月元旦,晉車騎将軍,封南陽伯;元胤力辭不得,乃勉受車騎将軍印,而章疏多不改元銜。

    丁巳(初三日),王師克南雄;報至,舉朝大駭。

    惡元胤五虎者,勸上幸梧州。

    太監夏國祥趣上登舟,百官倉皇就道:元胤乃奏曰:『百官皆去,将委空城以待敵邪!上自西來,今日仍西歸;元胤留之,恐宵人謂臣有異志。

    一朝不戒,生劫入舟;至今思之,猶背負芒刺!但廣東一塊土,臣父成棟立功于此、殒命亦于此;皇上若猶顧念東土,臣願留督肇慶,與江甯伯杜永和互相堵禦以壯聲援。

    此元胤之職也』。

    上手诏元胤留守,督理各營軍務。

    時永和已棄廣州走海口,元胤移書切責,永和複入城固守;總兵吳文獻、張月、李建捷亦屢有斬獲:行在少安。

    是年五月,元胤與鄖國公高必正、興平侯黨守素先後入朝;慈甯王太後垂簾,上東向,召三帥入對。

    元胤伏地請死曰:『金堡等非臣私人,有罪不處分于端州,必俟到此地;是以臣與堡等為黨也。

    向以封疆事急,不敢請罪;今事稍定,請正臣罪』!上慰勉再三曰:『卿大忠、大孝,朕不疑卿』!元胤曰:『皇上既不疑臣,何為以處四臣之故賜臣敕書,令臣安心辦事乎』?太後遽曰:『卿莫認堡等為好人!卿如此忠義,他卻謗卿謀反』。

    元胤曰:『謗臣謀反,有本乎、面奏乎,抑傳言乎』?上不能答,慰谕而已。

     既廣州、桂林相繼失守,疆事大壞;上複走南甯,叛将陳邦傅劫之中途,百官星散。

    元胤命所部扈駕,而身至南海檄舊旅。

    至欽州,為土兵王勝常所劫;械送廣州,見孔有德不屈膝。

    令作書招杜永和,亦不從。

     既聞永和降,恸哭三日夜;有德怒,殺之,投屍江中。

     李建捷,亦成棟養子,與元胤義兄弟也;封安肅伯。

    嘗從杜永和先登陷陣。

    廣州破,走蒼梧,與元胤同扈跸。

    時已登舟出海,聞元胤被執,遂歸與同死。

     王承恩,大興人;世襲錦衣指揮使。

    永曆時,封宣忠伯。

    戊子(一六四八)冬,奉命赍敕召弋陽王于建陽山中,不至;其标下彭鳴京願為之用,田辟有衆數千亦願随之。

    李成棟聞之,忌且怒。

    明年正月丁卯(初八日),相遇于英德舟中,邀之歡飲;夜闌佯醉,即席殺之(補)。

     焦琏字國器,山西人。

    精悍,絕有力;初隸征蠻将軍楊國威麾下。

    崇祯十六年(一六四三),獻賊陷湖廣,永明王為賊所執,系道州獄;琏以兵至,逾城入獄,破械出之。

    王以驚怛緻病,不能行;琏乃背負登城,手短兵躍下,輕捷如飛。

    賊不敢逼,遂疾趨渡河以免;即永曆帝也。

     乙酉(一六四五)八月,靖江王亨嘉拒隆武帝登極诏,自稱監國;國威從逆,幽巡撫瞿式耜于桂林。

    總督丁魁楚遣思恩參将陳邦傅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