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大定欲與就功,結二人為心腹。
适蕩寇将軍李占春有湖灘之捷;九月,韬亦攻佛圖關,取重慶,奉幹德駐之。
冬十一月,楚宗室容藩率占春至重慶。
時容藩謀據蜀,會幹德,諷其推戴已;幹德若不解者,而禮複不相下。
适長至行朝賀禮,袁韬自賊中出,素不知禮,與容藩同班拜舞;容藩怒,占春尤不平,容藩命占春襲韬并害幹德。
幹德少遇異人授天書,善占驗。
是夕,坐船屋,仰視星氣,覺有異;咄咄謂『此主急兵』,走匿崖谷間。
頃之,占春襲韬不克,搜幹德船,止一妾、一女;乃大驚。
韬聞,恐幹德之亡也,大哭。
既迎至,即大喜;集兵與占春相雠殺,數戰不解。
川南總督楊喬然、巡按錢邦芑為兩營解釋,占春亦歸幹德孥。
既韬、大定久駐重慶,士卒饑;幹德遣人說嘉定守将楊展與合兵因其饷。
展大喜,誓為兄弟,資之食。
已而惡展,構韬殺之,據嘉定。
衆論鹹不直幹德,諸将愈解體。
孫可望在滇聞展死,始有圖蜀心;上書為展訟怨,遣劉文秀等分道入川。
辛卯(一六五一)十月,至嘉定;韬、大定拒戰,不勝就擒,遂降。
幹德以其父明舉死西充之難也,語其弟禦史升德曰:『吾不可以再辱』!合家赴水死。
而蜀人惡其殺楊展,曰:『賊入川,實彼召之』!雖死無稱之者。
我朝賜幹德通谥「忠節」、升德「節愍」(補)。
樊一蘅字君帶,宜賓人;萬曆己未(一六一九)進士。
以知縣,入為吏部郎中。
崇祯三年(一六三○),遷榆林兵備參議。
賊多榆林人,又久荒饑,民益相挺為盜;一蘅撫創殘、修戎備,讨斬申在庭、馬丙貴,平不沾泥,累遷右參政,分巡關南。
總兵曹文诏敗沒,群賊迫西安;總督洪承疇令一蘅監左光先等軍。
連破賊,又屢挫賊于漢中。
十二年(一六三九),擢佥都禦史,代鄭崇儉巡撫甯夏;被劾,罷歸。
十六年(一六四三)冬,用薦,起兵部右侍郎,總督川、陝軍務;道阻不達。
南部立,複申前命。
時張獻忠已據全蜀諸郡,惟遵義未破;大學士王應熊駐節焉。
一蘅至,命諸郡舊将會師大舉。
會巡撫馬幹複重慶,松潘副将朱化龍、同知詹天顔複龍安、茂州,一蘅乃起甘良臣為總統,副以侯天錫、屠龍,合參将楊展、遊擊馬應試、餘朝宗所攜潰卒三萬人;明年乙酉(一六四五)三月,攻叙州,斬賊數千級,走僞都督張化龍,複其城。
馮雙禮來争,又敗之。
孫可望來援,相持一月;一蘅糧盡,退屯古蔺州,展退屯江津。
賊乃截朱化龍于羊子嶺,化龍率番兵沖擊;賊驚潰遁去。
化龍以軍孤,還守舊地;他将複連破賊于摩泥、滴水。
明年三月,一蘅乃命展、應試盡複嘉、邛、眉、雅諸州邑。
于時故總兵賈聯登及其中軍楊維棟取資、簡,侯天錫、高明佐取泸州,李占春、于大海守忠、涪;其它據城邑、奉征調者,洪雅則曹勳及監軍範文光,松、茂則監軍詹天顔,夔、萬則譚宏、譚詣。
一蘅乃移駐納溪,居中調度,會督師應熊于泸州檄諸路刻期并進。
獻賊始懼,盡屠境内民,沈金銀于江;大焚宮室,火連月不滅。
将棄成都,順流東下;展逆戰于彭山之江口,大破之,走還成都。
會大清兵西征至漢中,賊将劉進忠降;又曾英、王祥兵日逼,乃決意走川北。
九月,入西充之鳳凰山。
十二月,大清兵奄至,射殺之。
其黨孫可望等擁衆突佛圖關,曾英逆戰,死于江;賊遂陷綦江。
逾月,陷遵義,入貴州。
大清兵追至重慶,巡撫幹敗死;遂入遵義,以饷乏旋師;王祥等複取保甯二郡。
時應熊已卒,一蘅再駐江上,為收複全蜀計。
疏列善後事宜及諸将功狀;永曆帝晉一蘅太子太傅、戶兵二部尚書。
其實全省分崩離析,号令各擅;一蘅所保者,叙州一府而已。
明年七月,李幹德殺楊展;一蘅怒,移書诮讓幹德。
諸鎮亦皆憤,有離心。
既王祥敗死烏江,諸鎮兵多散,一蘅益孤,遂謝事居山中。
繼聞範文光、詹天顔之殁,憂郁遘疾,于壬辰(一六五二)九月卒(補)。
範文光,内江人。
天啟初,舉于鄉。
崇祯中,曆官南京戶部員外郎;告歸。
獻賊亂蜀,文光偕邛州舉人劉道貞、蘆山舉人程翔鳳、雅州諸生傅元修、洪其仁等舉義兵,奉鎮國将軍朱平■〈木鼎〉為蜀王。
推黎州參将曹勳為副總兵統諸将,而文光以副使為監軍;勳敗賊于龍鹳山。
明年乙酉(一六四五),率參将黎神武攻雅州,不克。
僞監司郝孟旋守綿州,文光遣間使招之;孟旋襲殺守雅州賊,以城來歸,文光等入居之。
獻賊死,文光保境如故。
戊子(一六四八),永曆帝擢為右佥都禦史,巡撫川南;而以監軍佥事詹天顔巡撫川北。
天顔,永定人(或曰龍岩人);以貢生起家,為松潘同知。
嘗與副将朱化龍擊斬獻賊僞将王運行,複龍安、茂州;曆擢安綿道。
時川北報恢定,故與文光并命;而政令不一,諸将亦不受約束。
李幹德之殺楊展也,文光憤入山,不視事。
壬辰(一六五二)二月,大清兵取嘉定;文光聞之,賦詩一章,仰藥死。
六月,王師取石泉;天顔兵敗,亦不屈死。
我朝賜文光、天顔通谥,俱「忠節」(補)。
适蕩寇将軍李占春有湖灘之捷;九月,韬亦攻佛圖關,取重慶,奉幹德駐之。
冬十一月,楚宗室容藩率占春至重慶。
時容藩謀據蜀,會幹德,諷其推戴已;幹德若不解者,而禮複不相下。
适長至行朝賀禮,袁韬自賊中出,素不知禮,與容藩同班拜舞;容藩怒,占春尤不平,容藩命占春襲韬并害幹德。
幹德少遇異人授天書,善占驗。
是夕,坐船屋,仰視星氣,覺有異;咄咄謂『此主急兵』,走匿崖谷間。
頃之,占春襲韬不克,搜幹德船,止一妾、一女;乃大驚。
韬聞,恐幹德之亡也,大哭。
既迎至,即大喜;集兵與占春相雠殺,數戰不解。
川南總督楊喬然、巡按錢邦芑為兩營解釋,占春亦歸幹德孥。
既韬、大定久駐重慶,士卒饑;幹德遣人說嘉定守将楊展與合兵因其饷。
展大喜,誓為兄弟,資之食。
已而惡展,構韬殺之,據嘉定。
衆論鹹不直幹德,諸将愈解體。
孫可望在滇聞展死,始有圖蜀心;上書為展訟怨,遣劉文秀等分道入川。
辛卯(一六五一)十月,至嘉定;韬、大定拒戰,不勝就擒,遂降。
幹德以其父明舉死西充之難也,語其弟禦史升德曰:『吾不可以再辱』!合家赴水死。
而蜀人惡其殺楊展,曰:『賊入川,實彼召之』!雖死無稱之者。
我朝賜幹德通谥「忠節」、升德「節愍」(補)。
樊一蘅字君帶,宜賓人;萬曆己未(一六一九)進士。
以知縣,入為吏部郎中。
崇祯三年(一六三○),遷榆林兵備參議。
賊多榆林人,又久荒饑,民益相挺為盜;一蘅撫創殘、修戎備,讨斬申在庭、馬丙貴,平不沾泥,累遷右參政,分巡關南。
總兵曹文诏敗沒,群賊迫西安;總督洪承疇令一蘅監左光先等軍。
連破賊,又屢挫賊于漢中。
十二年(一六三九),擢佥都禦史,代鄭崇儉巡撫甯夏;被劾,罷歸。
十六年(一六四三)冬,用薦,起兵部右侍郎,總督川、陝軍務;道阻不達。
南部立,複申前命。
時張獻忠已據全蜀諸郡,惟遵義未破;大學士王應熊駐節焉。
一蘅至,命諸郡舊将會師大舉。
會巡撫馬幹複重慶,松潘副将朱化龍、同知詹天顔複龍安、茂州,一蘅乃起甘良臣為總統,副以侯天錫、屠龍,合參将楊展、遊擊馬應試、餘朝宗所攜潰卒三萬人;明年乙酉(一六四五)三月,攻叙州,斬賊數千級,走僞都督張化龍,複其城。
馮雙禮來争,又敗之。
孫可望來援,相持一月;一蘅糧盡,退屯古蔺州,展退屯江津。
賊乃截朱化龍于羊子嶺,化龍率番兵沖擊;賊驚潰遁去。
化龍以軍孤,還守舊地;他将複連破賊于摩泥、滴水。
明年三月,一蘅乃命展、應試盡複嘉、邛、眉、雅諸州邑。
于時故總兵賈聯登及其中軍楊維棟取資、簡,侯天錫、高明佐取泸州,李占春、于大海守忠、涪;其它據城邑、奉征調者,洪雅則曹勳及監軍範文光,松、茂則監軍詹天顔,夔、萬則譚宏、譚詣。
一蘅乃移駐納溪,居中調度,會督師應熊于泸州檄諸路刻期并進。
獻賊始懼,盡屠境内民,沈金銀于江;大焚宮室,火連月不滅。
将棄成都,順流東下;展逆戰于彭山之江口,大破之,走還成都。
會大清兵西征至漢中,賊将劉進忠降;又曾英、王祥兵日逼,乃決意走川北。
九月,入西充之鳳凰山。
十二月,大清兵奄至,射殺之。
其黨孫可望等擁衆突佛圖關,曾英逆戰,死于江;賊遂陷綦江。
逾月,陷遵義,入貴州。
大清兵追至重慶,巡撫幹敗死;遂入遵義,以饷乏旋師;王祥等複取保甯二郡。
時應熊已卒,一蘅再駐江上,為收複全蜀計。
疏列善後事宜及諸将功狀;永曆帝晉一蘅太子太傅、戶兵二部尚書。
其實全省分崩離析,号令各擅;一蘅所保者,叙州一府而已。
明年七月,李幹德殺楊展;一蘅怒,移書诮讓幹德。
諸鎮亦皆憤,有離心。
既王祥敗死烏江,諸鎮兵多散,一蘅益孤,遂謝事居山中。
繼聞範文光、詹天顔之殁,憂郁遘疾,于壬辰(一六五二)九月卒(補)。
範文光,内江人。
天啟初,舉于鄉。
崇祯中,曆官南京戶部員外郎;告歸。
獻賊亂蜀,文光偕邛州舉人劉道貞、蘆山舉人程翔鳳、雅州諸生傅元修、洪其仁等舉義兵,奉鎮國将軍朱平■〈木鼎〉為蜀王。
推黎州參将曹勳為副總兵統諸将,而文光以副使為監軍;勳敗賊于龍鹳山。
明年乙酉(一六四五),率參将黎神武攻雅州,不克。
僞監司郝孟旋守綿州,文光遣間使招之;孟旋襲殺守雅州賊,以城來歸,文光等入居之。
獻賊死,文光保境如故。
戊子(一六四八),永曆帝擢為右佥都禦史,巡撫川南;而以監軍佥事詹天顔巡撫川北。
天顔,永定人(或曰龍岩人);以貢生起家,為松潘同知。
嘗與副将朱化龍擊斬獻賊僞将王運行,複龍安、茂州;曆擢安綿道。
時川北報恢定,故與文光并命;而政令不一,諸将亦不受約束。
李幹德之殺楊展也,文光憤入山,不視事。
壬辰(一六五二)二月,大清兵取嘉定;文光聞之,賦詩一章,仰藥死。
六月,王師取石泉;天顔兵敗,亦不屈死。
我朝賜文光、天顔通谥,俱「忠節」(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