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裡人姚志倬起兵山中,與浙東諸軍遙為聲援。
隆武帝立,堡入朝陳志倬戰功,勸上棄閩幸楚,謂何騰蛟可依、鄭芝龍不可倚;且言:『中興之國,須馬上成功。
湖南有新撫諸營,陛下親往效光武故事,此皆精兵百戰,可得其力。
若乃千騎萬乘出入警跸,是承平威儀,宜且屏不用』。
上大喜,語廷臣曰:『朕見金堡,如獲異寶』。
即授兵科給事中,封志倬仁武伯。
堡以服未終,力辭;請賜敕印聯絡江上師,從之。
既至浙,入大将方國安軍。
諸事于魯監國者诋曰:『堡已北降,來為間諜耳』!監國語國安,國安執堡。
禦史陳潛夫曰:『堡何罪!彼與志倬起兵,公所知也。
今其家且渡江來,何罪見執』?國安曰:『此鄭氏意』。
因出芝龍書示之;且曰:『今我釋之去,去勿入閩!入閩必殺之;我不敢得罪鄭氏也』。
潛夫以告堡;堡曰:『我必入閩繳敕印。
倘中道死于盜,亦命耳』!明年夏,再入閩以敕印上。
上欲奪情,堡固辭;不許。
芝龍謂将大用之也,嫉愈甚。
大學士曾櫻曰:『果欲保全堡,莫若聽其辭』!遂以秋八月辭朝去。
閩亡,堡流寓他所。
及戊子(一六四八)冬,詣肇慶谒永曆帝;授禮科給事中。
堡抗直有鋒氣,不畏強禦;遇事敢言。
甫授職,疏陳八事;劾慶國公陳邦傅十可斬,文安侯馬吉翔、司禮監太監龐天壽、大學士嚴起恒、王化澄等并與焉。
吉翔氣焰方熾,至是頗懼,盡謝諸務;化澄與起恒并疏乞休。
由是,堡直聲大振;諸輕剽喜事者南陽伯李元胤、左都禦史袁彭年、少詹事劉湘客、給事中丁時魁、蒙正發,鹹與交歡。
當是時,朝臣各分黨類:從李成棟來歸者,兵部尚書曹烨、工部尚書耿獻忠、吏部侍郎洪天擢、大理寺卿潘曾緯,通政使毛毓祥、太仆卿李绮為一類;自誇反正功,氣淩朝士。
從廣西扈行至者,大學士起恒、化澄、朱天麟、吏部尚書晏清、戶部尚書吳貞毓、給事中吳其、洪士彭、雷德複、尹三聘、許兆進、張孝起為一類;自恃舊臣,诋曹、耿輩嘗事異姓。
久之,複分吳、楚兩局:主吳者,内則天麟、貞毓、孝起、給事中李用楫,外則督師大學士堵胤錫、化澄及兵部侍郎萬翺、程源、禮部侍郎郭之奇;皆内結馬吉翔、外結邦傅以自助。
主楚者,彭年、時魁、正發,而湘客以秦人、堡以浙人為之輔;皆外結瞿式耜、内結元胤以自強。
元胤,惠國公成棟子;為錦衣衛指揮使,進封南陽伯,握大權。
以彭年與同反正,倚為腹心,勢張甚。
時有五虎之号,又謂之假虎邱。
以彭年為虎頭、時魁為虎尾、湘客虎皮、堡虎牙、正發虎喉;假者,元胤本姓賈,譏諸臣之假以張威耳。
後堡與時魁等複相繼攻起恒、吉翔、天壽無已;太後召天麟,面谕曰:『武岡之戹,賴吉翔左右之』!令拟旨嚴責堡等。
天麟乃為兩解,卒未嘗罪言者;而彭年輩怒不止。
上知群臣水火甚,令盟于太廟;然黨益固,不可解。
明年正月,邦傅怨堡;因奏言『堡謂臣無将無兵,請即令監臣軍,觀臣十萬鐵騎為何如!且堡昔官臨清,曾降賊受僞命』。
疏至,天麟抵幾笑曰:『道隐善罵人,今亦遭人罵也』!因拟旨:『金堡辛苦何來?實所未悉。
所謂監軍,可即集議』。
蓋用杜甫「辛苦賊中來」語;堡固未嘗降賊,見之大恚憤。
時魁乃鼓言官十六人詣閣,诋天麟曰:『堡論邦傅,即令之監其軍;若請其頭,亦即與邪』?相與登殿陛大嘩,棄官擲印出;哄曰:『我輩不複仕矣』!上方坐後殿,與太仆馬光論事;大驚,兩手交戰,茶傾于衣。
急命天麟取還所拟旨,谕諸臣供職。
天麟遂辭位;慰留之,不可。
尋召何吾驺、黃士俊入輔。
吾驺為元胤所薦,既至,知時魁等意不屬,亦引退,元胤強留之;秉政數月,卒不為楚衆所喜,交章诋诽。
至八月,去。
時魁等又劾王化澄貪鄙無物望;會經筵傳班,堡面叱之。
化澄憤,碎其冠服,立辭去。
堡等既連逐諸臣,益橫肆;往往入内閣指揮授意。
閣臣患之,請于殿旁建文華殿;上出禦,輔臣侍坐拟旨。
于是,觊觎之風少止。
堵胤錫自湖南入朝,堡劾以喪師失地,面責其結李赤心為援、張筵宴孫可望使者事;且曰:『滇與忠貞,皆國雠也。
厥罪滔天,公奈何獨與之昵』?胤錫失色;徐雲:『我鞅掌邊事;如君言,竟無功』!堡曰:『勞則有之,功于何有』!朝士因多不直堡。
孫可望遣使乞封,堡以異姓無封王例,七疏力争;及胡執恭矯诏封可望為秦王,又請立斬執恭以正國法。
可望怨恨,愈跋扈。
堡之為言,多循資格、拘小數,不能權衡時勢以濟艱難。
後更連劾貞毓及萬翺、程源等,廷臣無不掊擊;一月章至六十上。
由是,諸臣必欲置之死;徒恐元胤為援,未即發。
庚寅(一六五○)春,上赴梧州,元胤留守肇慶,陳邦傅統兵入衛。
貞毓、之奇、翺、源輩鹹修舊怨,乃與給事中張孝起、李用楫、李日炜、朱士鲲、禦史朱統鑰、王命來、陳光胤、彭全等合疏論彭年、湘客、時魁、堡、正發把持朝政、罔上行私、朋黨誤國十大罪。
上以彭年反正有功,特免議;餘下錦衣獄。
瞿式耜再疏申救,不聽。
大學士起恒請對水殿不得入,乃長跪沙際為求免刑;程源立禦舟側,揚言曰:『金堡即「昌宗之寵方新、仁傑之袍何在」二語,當萬死』!聲達慈甯舟中;蓋堡駁禦史呂爾玙疏中語也。
都督張鳳鳴受密旨,
隆武帝立,堡入朝陳志倬戰功,勸上棄閩幸楚,謂何騰蛟可依、鄭芝龍不可倚;且言:『中興之國,須馬上成功。
湖南有新撫諸營,陛下親往效光武故事,此皆精兵百戰,可得其力。
若乃千騎萬乘出入警跸,是承平威儀,宜且屏不用』。
上大喜,語廷臣曰:『朕見金堡,如獲異寶』。
即授兵科給事中,封志倬仁武伯。
堡以服未終,力辭;請賜敕印聯絡江上師,從之。
既至浙,入大将方國安軍。
諸事于魯監國者诋曰:『堡已北降,來為間諜耳』!監國語國安,國安執堡。
禦史陳潛夫曰:『堡何罪!彼與志倬起兵,公所知也。
今其家且渡江來,何罪見執』?國安曰:『此鄭氏意』。
因出芝龍書示之;且曰:『今我釋之去,去勿入閩!入閩必殺之;我不敢得罪鄭氏也』。
潛夫以告堡;堡曰:『我必入閩繳敕印。
倘中道死于盜,亦命耳』!明年夏,再入閩以敕印上。
上欲奪情,堡固辭;不許。
芝龍謂将大用之也,嫉愈甚。
大學士曾櫻曰:『果欲保全堡,莫若聽其辭』!遂以秋八月辭朝去。
閩亡,堡流寓他所。
及戊子(一六四八)冬,詣肇慶谒永曆帝;授禮科給事中。
堡抗直有鋒氣,不畏強禦;遇事敢言。
甫授職,疏陳八事;劾慶國公陳邦傅十可斬,文安侯馬吉翔、司禮監太監龐天壽、大學士嚴起恒、王化澄等并與焉。
吉翔氣焰方熾,至是頗懼,盡謝諸務;化澄與起恒并疏乞休。
由是,堡直聲大振;諸輕剽喜事者南陽伯李元胤、左都禦史袁彭年、少詹事劉湘客、給事中丁時魁、蒙正發,鹹與交歡。
當是時,朝臣各分黨類:從李成棟來歸者,兵部尚書曹烨、工部尚書耿獻忠、吏部侍郎洪天擢、大理寺卿潘曾緯,通政使毛毓祥、太仆卿李绮為一類;自誇反正功,氣淩朝士。
從廣西扈行至者,大學士起恒、化澄、朱天麟、吏部尚書晏清、戶部尚書吳貞毓、給事中吳其、洪士彭、雷德複、尹三聘、許兆進、張孝起為一類;自恃舊臣,诋曹、耿輩嘗事異姓。
久之,複分吳、楚兩局:主吳者,内則天麟、貞毓、孝起、給事中李用楫,外則督師大學士堵胤錫、化澄及兵部侍郎萬翺、程源、禮部侍郎郭之奇;皆内結馬吉翔、外結邦傅以自助。
主楚者,彭年、時魁、正發,而湘客以秦人、堡以浙人為之輔;皆外結瞿式耜、内結元胤以自強。
元胤,惠國公成棟子;為錦衣衛指揮使,進封南陽伯,握大權。
以彭年與同反正,倚為腹心,勢張甚。
時有五虎之号,又謂之假虎邱。
以彭年為虎頭、時魁為虎尾、湘客虎皮、堡虎牙、正發虎喉;假者,元胤本姓賈,譏諸臣之假以張威耳。
後堡與時魁等複相繼攻起恒、吉翔、天壽無已;太後召天麟,面谕曰:『武岡之戹,賴吉翔左右之』!令拟旨嚴責堡等。
天麟乃為兩解,卒未嘗罪言者;而彭年輩怒不止。
上知群臣水火甚,令盟于太廟;然黨益固,不可解。
明年正月,邦傅怨堡;因奏言『堡謂臣無将無兵,請即令監臣軍,觀臣十萬鐵騎為何如!且堡昔官臨清,曾降賊受僞命』。
疏至,天麟抵幾笑曰:『道隐善罵人,今亦遭人罵也』!因拟旨:『金堡辛苦何來?實所未悉。
所謂監軍,可即集議』。
蓋用杜甫「辛苦賊中來」語;堡固未嘗降賊,見之大恚憤。
時魁乃鼓言官十六人詣閣,诋天麟曰:『堡論邦傅,即令之監其軍;若請其頭,亦即與邪』?相與登殿陛大嘩,棄官擲印出;哄曰:『我輩不複仕矣』!上方坐後殿,與太仆馬光論事;大驚,兩手交戰,茶傾于衣。
急命天麟取還所拟旨,谕諸臣供職。
天麟遂辭位;慰留之,不可。
尋召何吾驺、黃士俊入輔。
吾驺為元胤所薦,既至,知時魁等意不屬,亦引退,元胤強留之;秉政數月,卒不為楚衆所喜,交章诋诽。
至八月,去。
時魁等又劾王化澄貪鄙無物望;會經筵傳班,堡面叱之。
化澄憤,碎其冠服,立辭去。
堡等既連逐諸臣,益橫肆;往往入内閣指揮授意。
閣臣患之,請于殿旁建文華殿;上出禦,輔臣侍坐拟旨。
于是,觊觎之風少止。
堵胤錫自湖南入朝,堡劾以喪師失地,面責其結李赤心為援、張筵宴孫可望使者事;且曰:『滇與忠貞,皆國雠也。
厥罪滔天,公奈何獨與之昵』?胤錫失色;徐雲:『我鞅掌邊事;如君言,竟無功』!堡曰:『勞則有之,功于何有』!朝士因多不直堡。
孫可望遣使乞封,堡以異姓無封王例,七疏力争;及胡執恭矯诏封可望為秦王,又請立斬執恭以正國法。
可望怨恨,愈跋扈。
堡之為言,多循資格、拘小數,不能權衡時勢以濟艱難。
後更連劾貞毓及萬翺、程源等,廷臣無不掊擊;一月章至六十上。
由是,諸臣必欲置之死;徒恐元胤為援,未即發。
庚寅(一六五○)春,上赴梧州,元胤留守肇慶,陳邦傅統兵入衛。
貞毓、之奇、翺、源輩鹹修舊怨,乃與給事中張孝起、李用楫、李日炜、朱士鲲、禦史朱統鑰、王命來、陳光胤、彭全等合疏論彭年、湘客、時魁、堡、正發把持朝政、罔上行私、朋黨誤國十大罪。
上以彭年反正有功,特免議;餘下錦衣獄。
瞿式耜再疏申救,不聽。
大學士起恒請對水殿不得入,乃長跪沙際為求免刑;程源立禦舟側,揚言曰:『金堡即「昌宗之寵方新、仁傑之袍何在」二語,當萬死』!聲達慈甯舟中;蓋堡駁禦史呂爾玙疏中語也。
都督張鳳鳴受密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