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王曉鳳

關燈
王曉鳳是徐州會戰那一年認識的喬天朝。

    喬天朝負傷後,被慈善醫院救助,也就是在那裡他結識了護士王曉鳳。

    兩年後兩個人結了婚。

    身為行伍的喬天朝過着奔波動蕩的生活,王曉鳳就一直留在徐州的慈善醫院繼續做護士。

    這是上級組織後來在喬天朝那裡了解到的。

     徐寅初站長的夫人是第一個來到沈陽的,徐寅初是蘇北人,日本人沒來之前,他就在上海衛戍區搞情報工作。

    搞情報的人,經常出入一些平常人很少光顧的地方,比如夜總會等。

    三十年代的上海灘,夜總會異常繁華,燈紅酒綠,有着夜巴黎之稱。

    他在夜總會收集情報時,順便就認識了現在的夫人沈麗娜。

    當時的沈麗娜正是豆蔻年華,二八少女,雖說不上傾國傾城,也算得上是美貌女子。

    徐寅初也是二十多歲,血氣方剛,認識舞女沈麗娜,并把她搞到手,也不是件什麼難事。

    身為舞女的沈麗娜,能找到衛戍區的人做靠山,當然也是求之不得。

    于是,兩個人一拍即合。

    沒多久,徐寅初就娶了沈麗娜。

    從此,她就告别了燈紅酒綠的夜總會,一心一意地當起了夫人。

    直到淞滬保衛戰失利,她才随徐寅初逃到了重慶,并在重慶生下了他們的孩子,是個兒子,今年已經三歲了。

     幾年前,徐寅初奉命組建軍統東北站時,就考慮過把老婆孩子接過來,但那時的東北局面很亂,他想看看再說,讓徐寅初沒有想到的是,東北這盤好棋,竟讓國民黨給下輸了,而且輸得很慘。

    為了挽回敗局,他孤注一擲地讓沈麗娜來到自己身邊。

    他想,讓國民黨那些指揮官看看軍統局這些人的決心,不成功便成仁的架式,更是讓人感受到了徐寅初的悲壯。

     沈麗娜這次從重慶來到沈陽,并沒有把自己三歲的兒子帶來,而是把孩子和保姆留在了重慶,到底是女人,她在為自己、也是為丈夫留了一手。

    徐寅初并沒有因此怪她,不管怎樣,在戰局紛亂的當下,畢竟沈麗娜義無返顧地來到了東北,和黨國站在了一起。

     軍統站的女人們紛紛地來了,機要室主任尚品是天津寶坻人,夫人也是寶坻人,說話粗門大嗓的,一口天津腔。

     執行隊長馬天成的夫人也來了,馬天成的夫人是山東人,纏過足,後來又放開了,但夫人的腳仍比正常人小一号,被人叫了綽号“半腳”。

    半腳姓劉,叫劉什麼似乎沒人記得,衆多家屬們當面背後地都叫她劉半腳。

    劉半腳典型的山東婦女裝扮,發髻挽在腦後,簪了簪子。

    對襟的粗布衫,因為腳小,走起路來就有些趔趄。

     軍統站的家屬院就設在辦公樓的後院,那裡有一排青磚平房,每兩間房子還有院牆隔了。

    東北沒光複前,這裡曾是日本人的營地,這個院子也是日本軍官的家屬院,院子的格調就顯得有些特殊,既有典型的中國風格,也有着日本特色。

     徐寅初站長在家屬們差不多到齊時,親自來到軍統站的家屬院,隆重地接見了這些遠道而來的家屬們。

    他的神情很真誠,以一個标準軍人的姿态站在手下和他們的女人面前,肩上的兩顆星,在日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

    他說:為了黨國,讓你們辛苦了,東北戰局紛亂複雜,這時候讓你們來,我不說,你們也明白,是黨國需要你們,我們這些軍人需要你們。

    隻要我們精誠團結,是可以挽回東北戰局的劣勢的。

    我在這裡謝謝你們了。

    說完,他給這些高高低低的女人們深深地鞠了一躬。

    夫人沈麗娜在上海的十裡洋場也算是見過世面的,她帶頭鼓起了掌,女人們也跟着拍起了巴掌,聲音長短不齊,高高低低。

     人們發現徐寅初站長擡起身的時候,眼角帶着星星點點的淚光。

     喬天朝的夫人還沒有來,這些日子徐寅初一直用疑惑的目光望着喬天朝。

    徐寅初當時命令家眷來沈陽時,是讓機要室主任尚品密發了電報的。

    電報是發往這些夫人駐地的駐軍司令部的,請他們協助把家眷們送到東北。

    軍統局的事無小事,任何單位收到這樣的電報都不敢怠慢,星夜兼程,一站又一站地把家眷們送到了目的地。

     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