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初東南靖海記
關燈
小
中
大
廈門,去監國号,為寓公。
陳錦奏設陸兵千、水師二千于舟山。
而成功在閩,複乘王師攻舟山之隙,大舉寇沿海。
初,芝龍出入海中,每一商舶例入金三千,不得鄭氏旗不能行也。
及唐王時,又以練饷為名,閩、粵二省,正供外捐輸百萬,盡歸鄭氏,故富敵國,皆積安平鎮。
福建巡道黃澍、巡撫張學聖、總兵馬得功、巡按王應元謀乘成功之出,搗安平巢穴,攫其赀。
成功還,怒,以索償為名,連陷同安、漳浦、南安、平和、海澄、長泰等縣,進圍漳州,七閱月。
诏逮張學聖等入京治罪。
九年三月,總督陳錦赴援,戰于江東橋,不利,退屯同安。
其奴刺之帳中,以首奔成功。
成功賞而斬以徇。
十月,都統金砺援軍至,屢捷,成功退保海澄。
我兵圍之,城壞十餘丈。
成功親當矢石,不退。
一日,聞空炮遞發,成功曰:『此号炮也,将薄城矣』!下令,兵皆挺巨斧以待。
官兵四面蟻傅登城,城上衆斧迎之,随斧随墜,濠為之平。
我兵解圍去。
而張名振、張煌言亦屢以餘軍入長江,登金山燕子矶,遙祭孝陵,掠戰艘三百于吳淞口。
時成功始終為唐,二張始終為魯,所奉不同,而其交甚睦。
時明遺臣義旅漸亡,獨兩軍犄角海上,而成功尤雄。
十年,朝廷下令招撫。
芝龍、鴻逵皆封侯、伯,成功封海澄公。
令芝龍少子世忠持芝龍書招之。
芝豹、彩、聯等皆降,獨成功不受。
張名振卒,以軍付張煌言,亦屢拒李率泰、郎廷佐之招。
是冬,成功乘機登岸措饷,大擾福州、興化諸府。
十一年,陷同安、南安等邑,複破舟山,據之。
命鄭親王世子濟度為定遠大将軍,赴閩防剿。
以水師提督張天祿禦寇海口,失戰艦,匿不奏聞,褫職。
十二年,成功進溫、台,還攻甯德,殺守将,間遣使告捷于明桂王。
十三年,将北犯,留其将黃梧守海澄。
梧以成功用法嚴,曾以揭陽之敗斬大将蘇茂,遂懼而來降;诏封梧海澄公,守漳州。
梧陳剿寇五策:一沿海以堵登岸,二造小舟以圖中左,三清叛産以裕招徕,四鋤奸商以絕接濟,五鏟僞墳以洩衆憤。
七月,命甯海将軍伊爾德率田雄等克複舟山,連戰,斬阮思等于橫水洋。
田雄奏言:舟山不難于複而難于守,請以滿兵駐防,增戰艦,補水師,分汛偵剿。
是秋,李率泰亦破寇于泉州,盡複閩安、海澄諸邑。
明年三月,濟度班師,成功陷閩安,犯福州,轉略溫、台。
十四年,明桂王遣使自雲南航海,進封成功延平郡王、招讨大将軍。
成功分所部為七十二鎮,設六官理事,假永明号便宜封拜。
遂義大舉入寇,戈船之士十七萬,以五萬習水戰,以五萬習騎射,五萬習步擊,以萬人來往策應。
又有鐵人萬,披鐵甲,繪朱碧彪文峙陣前,專斫馬足,矢铳不能入。
時張名振已死,張煌言代領其軍為向導。
抵浙,陷溫州、台州。
師次羊山。
相傳其下龍宮戒震驚,成功下令各船開炮,果飓發,挾雷電,水立起,碎巨艦數十,漂沒士卒數千。
成功乃旋師。
是年,成功将施琅複來降,授副将。
成功聞王師三路攻永曆于雲、貴,乃大舉内犯江南,以圖牽制。
十六年六月,由崇明入江。
時蘇松提督駐松江,江甯提督駐福山,分守要害。
圌山及譚家洲皆設大炮,金、焦二山皆鐵鎖橫江。
煌言屢卻不前。
令人泅水斷鐵索,遂乘風潮以十七舟徑進。
沿江木域俱潰。
破瓜州,獲提督管效忠。
圍鎮江,五路疊壘而陣,周麾傳炮,聲沸江水。
攻北固山,士卒皆下馬死戰。
北兵退入城。
成功軍逐之而入,遂陷鎮江,屬邑皆下。
部将甘輝請取揚州斷山東之師,據京口斷兩浙之漕,嚴扼咽喉,号召各郡,南畿可不戰自困。
成功不聽。
七月,直薄金陵,谒孝陵。
而煌言别領所部,由蕪湖進取徽、甯諸路。
時江甯重兵移征雲、貴,大半西上,城中守備空虛。
松江提督馬進寶(改名逢知)不赴援,陰通于寇,擁兵觀望。
成功移檄遠近,太平、甯國、池州、徽州、廣德、無為、和州等四府、三州、二十四縣,望風納款,維揚、常、蘇旦夕待變,東南大震,軍報
陳錦奏設陸兵千、水師二千于舟山。
而成功在閩,複乘王師攻舟山之隙,大舉寇沿海。
初,芝龍出入海中,每一商舶例入金三千,不得鄭氏旗不能行也。
及唐王時,又以練饷為名,閩、粵二省,正供外捐輸百萬,盡歸鄭氏,故富敵國,皆積安平鎮。
福建巡道黃澍、巡撫張學聖、總兵馬得功、巡按王應元謀乘成功之出,搗安平巢穴,攫其赀。
成功還,怒,以索償為名,連陷同安、漳浦、南安、平和、海澄、長泰等縣,進圍漳州,七閱月。
诏逮張學聖等入京治罪。
九年三月,總督陳錦赴援,戰于江東橋,不利,退屯同安。
其奴刺之帳中,以首奔成功。
成功賞而斬以徇。
十月,都統金砺援軍至,屢捷,成功退保海澄。
我兵圍之,城壞十餘丈。
成功親當矢石,不退。
一日,聞空炮遞發,成功曰:『此号炮也,将薄城矣』!下令,兵皆挺巨斧以待。
官兵四面蟻傅登城,城上衆斧迎之,随斧随墜,濠為之平。
我兵解圍去。
而張名振、張煌言亦屢以餘軍入長江,登金山燕子矶,遙祭孝陵,掠戰艘三百于吳淞口。
時成功始終為唐,二張始終為魯,所奉不同,而其交甚睦。
時明遺臣義旅漸亡,獨兩軍犄角海上,而成功尤雄。
十年,朝廷下令招撫。
芝龍、鴻逵皆封侯、伯,成功封海澄公。
令芝龍少子世忠持芝龍書招之。
芝豹、彩、聯等皆降,獨成功不受。
張名振卒,以軍付張煌言,亦屢拒李率泰、郎廷佐之招。
是冬,成功乘機登岸措饷,大擾福州、興化諸府。
十一年,陷同安、南安等邑,複破舟山,據之。
命鄭親王世子濟度為定遠大将軍,赴閩防剿。
以水師提督張天祿禦寇海口,失戰艦,匿不奏聞,褫職。
十二年,成功進溫、台,還攻甯德,殺守将,間遣使告捷于明桂王。
十三年,将北犯,留其将黃梧守海澄。
梧以成功用法嚴,曾以揭陽之敗斬大将蘇茂,遂懼而來降;诏封梧海澄公,守漳州。
梧陳剿寇五策:一沿海以堵登岸,二造小舟以圖中左,三清叛産以裕招徕,四鋤奸商以絕接濟,五鏟僞墳以洩衆憤。
七月,命甯海将軍伊爾德率田雄等克複舟山,連戰,斬阮思等于橫水洋。
田雄奏言:舟山不難于複而難于守,請以滿兵駐防,增戰艦,補水師,分汛偵剿。
是秋,李率泰亦破寇于泉州,盡複閩安、海澄諸邑。
明年三月,濟度班師,成功陷閩安,犯福州,轉略溫、台。
十四年,明桂王遣使自雲南航海,進封成功延平郡王、招讨大将軍。
成功分所部為七十二鎮,設六官理事,假永明号便宜封拜。
遂義大舉入寇,戈船之士十七萬,以五萬習水戰,以五萬習騎射,五萬習步擊,以萬人來往策應。
又有鐵人萬,披鐵甲,繪朱碧彪文峙陣前,專斫馬足,矢铳不能入。
時張名振已死,張煌言代領其軍為向導。
抵浙,陷溫州、台州。
師次羊山。
相傳其下龍宮戒震驚,成功下令各船開炮,果飓發,挾雷電,水立起,碎巨艦數十,漂沒士卒數千。
成功乃旋師。
是年,成功将施琅複來降,授副将。
成功聞王師三路攻永曆于雲、貴,乃大舉内犯江南,以圖牽制。
十六年六月,由崇明入江。
時蘇松提督駐松江,江甯提督駐福山,分守要害。
圌山及譚家洲皆設大炮,金、焦二山皆鐵鎖橫江。
煌言屢卻不前。
令人泅水斷鐵索,遂乘風潮以十七舟徑進。
沿江木域俱潰。
破瓜州,獲提督管效忠。
圍鎮江,五路疊壘而陣,周麾傳炮,聲沸江水。
攻北固山,士卒皆下馬死戰。
北兵退入城。
成功軍逐之而入,遂陷鎮江,屬邑皆下。
部将甘輝請取揚州斷山東之師,據京口斷兩浙之漕,嚴扼咽喉,号召各郡,南畿可不戰自困。
成功不聽。
七月,直薄金陵,谒孝陵。
而煌言别領所部,由蕪湖進取徽、甯諸路。
時江甯重兵移征雲、貴,大半西上,城中守備空虛。
松江提督馬進寶(改名逢知)不赴援,陰通于寇,擁兵觀望。
成功移檄遠近,太平、甯國、池州、徽州、廣德、無為、和州等四府、三州、二十四縣,望風納款,維揚、常、蘇旦夕待變,東南大震,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