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濱大事記

關燈
閩侯管江林繩武(惺甫)輯 例言 一、是書所記大事,皆側重閩江下遊區域。

    處海言海,曰海濱者,符其實也;曰大事記者,仿呂氏例也。

     一、是書分疏為五始末記。

    曰始末雲者,事皆備載起訖也。

    故雖他省(如浙、粵)、他屬(如福、甯、興化、漳、泉、台灣),事有特關者,亦所必錄。

     一、海濱俶擾于有明中葉,是書接時纂紀,故弁以倭患,而殿以鄭延平。

    至馬江一役,雖去今未遠,傳聞頗有異辭,辄就耳目所及,載筆務求翔實。

     一、各記篇末,或附事略,或麗考證,或系論斷,要皆與是記互為表裡,足資發明參證。

     一、凡引用之書,或有錯誤歧異處須加訂正者,管見所及,靡不悉綴按語;其避漏者間亦标明。

     一、凡前代志乘,類皆斥魯監國、鄭延平為寇,于清則稱「我」或「本朝」,兵則稱「我師」「大兵」等,迄今時殊代改,援引所及,悉加更正。

     一、志乘之輯,所以備掌故、稽文獻也。

    惟是典籍阙失,桑海遷湮,則州郡難于邦國,小邑艱于大邑;況海濱蕞爾之區,事半出易代之際乎!是篇創自民國庚午(十九年),逮于甲戌(二十三年)曆時五稔,方告成功,然舛疏缺略,或所難免,他山之助,端資宏達。

     一、明季遺老碩學,著述散逸,搜獵維艱,至足憾耳。

    茲就引據所及者列之,以資征信:福建通志、福州府志、漳州府志、泉州府志、福甯府志、興化府志、閩侯縣志、長樂縣志、連江縣志、福清縣志、平潭縣志、羅源縣志、閩清縣志、廈門志、金門志、台海紀事、台灣外史、續閩書、閩海見聞錄、海上見聞錄、島上傳、聖武記、魯春秋、東平紀略、倭難紀錄、浙江倭變記、南畺繹史、小腆紀年、小腆紀傳、三藩紀事、明史、賜姓始末、海紀輯要、海濱紀錄、蠡測彙鈔、籌海圖編、行朝錄、方輿紀要、請纓日記、内自訟齋集、鲒埼亭集、夕陽寮仔藁、島噫集、崇相集、春冰室野乘、虞初近志、遊台詩草。

     乙亥(民國二十四年)暮春,繩武識于留耕齋。

     福州倭患始末記(附閩海倭氛後記) 閩海倭氛後記(附鄭芝龍事略) 監國魯王入閩始末記(附監國魯王事略、長垣考、魯王葬處考異) 鄭成功攻福州始末記(附鄭成功事略、閩海徙民志略) 法人侵閩始末記(附書楊遊擊事) 福州倭患始末記 嘉靖十九年(庚子) 賊李光頭、許棟引倭聚雙嶼港為巢,分掠福建、浙江,而海上始多事。

    是年寇連江(按浙江倭變記,賊首李七引倭屯雇嶼港,七即光頭也)。

     嘉靖二十七年(戊申) 三月,都禦史朱纨分兵水陸汛地截捕。

     六月,賊許棟劫北茭、羅浮、金鄉,指揮吳川擒之。

    其黨汪直等收合餘衆,複肆猖獗。

     嘉靖二十九年(庚戌) 海寇入長樂。

     嘉靖三十一年(壬子) 汪直(按此與成化時宦官同名,府志作王直,誤)。

    掠福清。

    其黨先後率倭分掠,大為沿海數年之患。

     嘉靖三十三年(甲寅) 倭寇二百餘,來自連江、定海,繞羅源東門,入甯德。

     嘉靖三十四年(乙卯) 十一月,倭犯興化。

    平海衛千戶楊一茂等追賊于東嶽山,大敗之;一茂等亦戰死。

     十二月,倭焚掠閩縣琅崎島,越日始去。

     倭陷福清海口,泉州指揮童震亨死之。

    時福清義士林廷興亦以禦倭死焉。

    長樂義兵往援,會水兵铳發,賊乘煙奮擊,兵潰。

     嘉靖三十五年(丙辰) 正月,倭自海口遁。

    備倭劉炌死之。

    賊經長樂石尤嶺,逾閩縣欽仁裡,至福甯。

    官兵追之,賊敗走。

     四月,及于桐山,又破之。

     嘉靖三十六年(丁巳) 正月,移浙江巡撫阮鹗巡撫福建(按閩專設巡撫始此)。

     三月,倭數千人,自閩縣館頭登岸,就據為巢,沿途焚掠。

     四月,長樂廣石、松南賊水陸沓至,居民奔竄。

     八月,倭複自流江(屬福鼎境)轉掠小埕水寨,從陸路迫省會,四郊被焚,火照城中,死者枕藉,南台、洪塘悉為煨燼。

    阮鹗竭庫藏并括民間财帛賂之,倭遂擁巨艦下馬江,舣瀛前(亦作營前),分數十小舟入諸港,寇長樂,沿途焚劫,入海。

     十月,倭由連江漁滄浦登岸,攻小東門,掠附郭諸墩,寇北茭。

    會新賊複至,合■〈舟宗〉連江。

    官軍分門出擊,賊乃由拱嶼夜遁(按此拱嶼為村名,屬閩縣,與北竿塘附近之為澳者系兩地;方輿紀要所引似誤)。

     十一月,浙督胡宗憲誘降海盜汪直,誅之;其黨複劫閩、廣。

     嘉靖三十七年(戊午) 正月,倭泊梅花、定海諸處,戕殺男女,掠人令行贖,沿海廬舍焚燎一空。

     三月,诏逮阮鹗赴京。

    時倭陷甯德,抵羅源,三宿而去。

     四月,劫幕浦,蹂連江縣治,踰北嶺,逼會城,犯閩安鎮,焚劫瀛前,至長樂坑田登岸,抵福清,搜剔無遺;又淫雨滃霧,兵火逾三月,骼胔相望。

    時南北洋皆賊,而此賊獨劇。

    巡撫王詢遣參将尹鳳、秦經國等督舟師夾擊,破之。

     嘉靖三十八年(己未) 三月,倭攻福甯不克,陷福安,參将黎鵬舉敗之于三沙洋。

    複由福甯度鼓嶺,焚劫閩、侯、懷三縣鄉都。

    福州城門晝閉,掠近郊。

    各縣戒嚴。

     五月,陷永福,縣令周煥等死之。

    賊又自洪塘浮馬江出洋。

    參将尹鳳擊敗于梅花洋外。

    餘賊疊犯福清、長樂、閩清、興化,焚殺擄掠,極其慘酷。

    兩月間凡七被賊。

     十一月,賊始南去。

    是時賊黨連年引倭入寇,分■〈舟宗〉四掠,官兵會擊。

    其由閩安縣出海者,參将尹鳳、備倭張憍敗之于海花洋外。

     嘉靖三十九年(庚申) 三月,倭大掠連江諸村。

    自德安、保安、嘉賢、中鹄、安義、仁賢、清河等裡,窮谷深山,無不焚毀屠戮,财物罄掠無遺,凡三閱月。

    時倭舟尚屯沿海,感掠省會諸村,城門晝閉彌月。

    巡撫劉焘親率兵追賊于閩安鎮,賊遁去。

     四月,倭犯長樂,劉焘複潰之。

     嘉靖四十年(辛酉) 四月,倭寇長樂南北鄉,殺掠無算,複往福清,抵福州。

     嘉靖四十一年(壬戌) 四月,倭寇長樂,往福清,陷甯德。

    是歲,倭大舉犯福建,巡撫遊震得告急于浙督胡宗憲,檄參将戚繼光率都司戴沖霄、把總胡守仁剿之,破賊于福清,餘黨走興化;而都督劉顯亦屢破賊,閩宿寇幾盡。

     嘉靖四十二年(癸亥) 三月,倭寇長樂。

     四月,總兵戚繼光至自浙(時入浙募兵),破倭于連江馬鼻之百丈岩。

    巡撫譚綸自将中軍,總兵官劉顯、俞大猷将左右,合攻賊于平海。

    繼光複以中軍薄戰,左右軍繼之,因風縱火,賊盡糜巢中,複興化城。

    遂分别諸将趨福州,合擊倭之支黨于長樂,破之,倭悉遁去。

    殘賊由北嶺窺會城,千總胡世斌驅之,多赴海死。

     十月,倭複大舉入寇,戚繼光遣兵分路剿之,把總傅應嘉又破之于連江小埕。

     十一月,倭複犯連江東岱堡(同時擾莆田、晉江、福甯、惠安沿海各地),戚繼光檄各衛所設疑兵防守,自與監軍汪道昆屯興化,進擊之于仙遊,大敗之。

     嘉靖四十三年(甲子) 賊續至,犯福清,戚繼光盡擒斬之。

     五月,盡殲屯海壇(今為平潭縣)餘倭。

     嘉靖四十四年(乙醜) 四月,倭犯小埕,把總蔣伯清等擊敗之。

    時倭分港入寇,戚繼光分遣擊之,倭敗遁,入福安、甯德,晝伏夜行,間多餓斃。

    官兵搜山剿捕,無免者。

     十一月,指揮秦經國邀擊倭艦于蓑衣渡,沈其三,追至北茭,斬首六十餘級。

     論曰:方明之興也,方國珍、張士誠輩相繼誅夷,餘黨入海,辄糾倭剽掠山東、浙江、福建沿海各地。

    太祖疊命湯和、周德興于海上築城堡,置衛所,專務防禦,而海警漸息。

    及成祖以後,則非入貢不來。

    至是許棟等又引倭互市。

    逮棟敗滅,汪直更資島人為羽翼,入寇者遂絡繹矣。

    東南告劫,皆汪直緻之也。

    自嘉靖壬子後,十餘間,濱海罹禍,中外騷然,财力俱诎。

    且是時武備久弛,控馭乖方,而内地奸民複勾引向導,遂令荼毒蔓延,生靈塗炭。

    微戚繼光蕩平之,其有甯宇耶?初,汪直引寇行劫,倭大獲利,恒連島而來,數歲殺戮殆盡,至有全無孑遺者。

    噫!讵足相償哉! 閩海倭氛後記(附) 倭之來中國也,始與閩浙沿海奸民為市,各巨姓出母錢以資惡少,而沒其利,陰為主持勾引,遂以成俗。

    然倭初惟劫以自資,既獲厚利,勢不自已,乃以數船之衆橫行各郡,佐以奸民及海上群盜,則非當時委靡之兵船水将及諸營佽飛所能敵矣。

    嘉靖丁未,诏用朱纨巡撫浙江,以絕禍本,因嚴海禁,重勾連主藏者之法。

    通倭奸豪以不利于己,蜚語中之。

    纨為言者所劾自殺,禁因日弛。

    于是徽人汪直、徐惟學、毛勳、李七、浙人徐海、陳東、葉明、閩人曾一本、許棟、廣人許恩之流,争挾倭為難。

    自淮揚訖廣海萬餘裡,無不被其殘殺,而閩禍始慘矣。

    向使能早嚴海禁,從朱纨徙薪之謀,則海濱蹂躏,何至若是烈哉?雖戚繼光從浙提兵轉戰,與俞大猷搜山搗海,竭智窮力,拯閩人于水火血肉之中,蓋自嘉靖壬子迄丙寅,曆時已十有五年矣。

    自是海宇雖略見清甯,洎萬曆壬子,禁遂益弛,不五十年間,奸民複相率與倭互市,而海氛又作矣。

     先是長崎倭酋等安與荷蘭人(時據雞籠)構難,遣船尋其子秋安诘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