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台灣述略

關燈
陽湖趙翼(耘松)撰 台灣自古不隸中國。

    文獻通考雲:泉州之東有島曰澎湖,澎湖之旁有毘舍耶國,蓋即是也。

    明嘉靖中,海賊林道幹為俞大猷所逐,遁入台。

    台皆土番,道幹不樂居其地,殺番取其血,固舟入古城。

    天啟中,有奸民顔思齊引日本倭據之,鄭芝龍附焉,遂為巢穴。

    崇祯元年,芝龍就撫,以其地僦荷蘭紅毛夷。

    我朝順治初,大兵下閩,芝龍降,其子成功不從,據金門、廈門諸島,屢為患。

    十六年,自江南敗歸,十八年夏,遂襲取台灣。

    時荷蘭固守不肯下,成功告之曰:此地本先人故物,我欲得之耳,金帛悉以歸汝。

    荷蘭乃攜赀去。

    成功名台灣曰東都,設天興、萬年二縣。

    康熙元年,成功死,子錦襲,改東都為東甯,縣為州,增安撫司三,南北路及澎湖各一。

    其地肥饒,榖歲三熟,閩、粵人争趨之,日富庶。

    錦據以擾沿海地,無甯歲。

    二十年,錦卒,子克塽襲。

    僞将劉國軒鎮澎湖。

    二十二年,我靖海将軍施琅克澎湖,克塽、國軒降,乃設台灣府及台灣、鳳山、諸羅三縣。

    其地東倚山,西栖海,北至雞龍城,南至下淡水,長千餘裡,東西闊四五十裡或十餘裡。

    山之東則層巒疊巘,皆生番所居,打鹿為食,不隸版籍也。

    六十年,奸民朱一貴倡亂,總兵歐陽凱戰死,府城及諸羅、鳳山俱失,一貴稱義王,僭号永和。

     閩督滿保遣提督施世骠、總兵藍廷珍以萬七千兵入平之,俘一貴獻阙下。

    雍正元年,以諸羅北境遼闊,增設彰化縣及北淡水同知。

    六十餘年以來,地大物奫,俗日益淫侈,奸宄因芽蘗其間。

    官斯土者,又日事朘削。

    會漳、泉二府人之僑居者各分氣類,械鬥至數萬人,官吏不能彈治。

    水師提督海澄公黃仕簡率兵至,以虛聲脅和始解散。

    自是民狃于為亂,豎旗結盟,公行無忌。

    淡水同知潘凱者方在署,忽報城外有無名屍當往驗;甫出城即為人所殺,并胥役殲焉。

    當事者不能得主名,則詭以生番報,謂番性嗜殺,途遇而戕之也,使人以酒肉誘番出,醉而掩殺之,奏罪人已伏法,而殺人者實脫然事外。

    于是民益輕視官吏,而番亦銜刺骨。

     乾隆五十一年,彰化縣有林爽文者,恃其所居大理杙地險族繁,恣為盜賊囊橐。

    閩廣間故有所謂天地會者,為奸徒結黨名目,爽文借以糾約群不逞之徒,嘯聚将起事。

    太守孫景燧至彰化,趣縣令俞峻及副将赫生額、遊擊耿世文率兵役往捕,不敢入,駐營于五裡外之大墩,谕村民擒獻,否則村且毀。

    先焚數小村怵之。

    被焚者實無辜也。

    爽文遂因民之怨,集衆夜攻營。

    全軍盡沒,赫、耿、俞皆死焉。

    時十一月二十七日也。

    明日,賊乘勢陷彰化,孫守及都司王宗武、同知長庚、前同知劉亨基、典史馮啟宗悉為所殺。

    十二月六日,又陷諸羅縣令,董啟埏死之。

    淡水同知程峻亦為群賊所害。

    鳳山縣有莊大田者,亦盜魁,乘亂起。

    十三日陷縣城,縣令湯大奎自刎死,惟府城有總兵柴大紀及監司永福、同知楊廷理等率兵民固守,賊屢攻不能破。

    而彰化之鹿港賊已遣僞官來監稅。

    有泉民林湊等起義擒之。

    是以府城、鹿港兩海口俱未失。

     閩中聞變,黃仕簡率兵由廈門渡海入府城,陸路提督任承恩亦率兵由蚶江渡海入鹿港,副将徐鼎士由閩安渡海入北淡水,俱以五十二年正月初旬至。

    賊勢稍斂。

    黃仕簡命大紀北取諸羅,總兵郝壯猷南取鳳山。

    大紀連戰複諸羅,遂守之。

    壯猷南出二十裡,為賊所阻。

    任承恩之至鹿港也,距大裡杙賊巢僅四十裡,亦以兵少不敢進。

    壯猷頓兵幾五十日,以二月二十一日始進複鳳山。

    鳳山空無人,招民複業,賊即潛入其中,與外賊相應,三月十日城複陷,遊擊鄭嵩死焉。

    壯猷等遁歸府城。

    先是二月中上見兩提督彼此觀望,恐不能速殄賊也,有旨令閩督常青為将軍往督師。

    至是适至府城,人心稍固。

    閩督李侍堯甫莅任,即預約廣督孫士毅調兵四千備緩急。

    而鳳山再陷之信至,立即趣兵往,遂以三月末悉抵台。

    賊方攻城急,賴以不陷。

    李侍堯又奏調浙兵三千,上益以駐防滿兵一千,令将軍恒瑞為參贊赴府城,提督藍元枚亦為參贊,分浙兵二千赴鹿港。

    有旨以失律誅郝仕猷。

    于是人心鹹奮,出師有日矣。

    時賊雖猖獗,勢力尚未甚大,各村民俱未為所脅也。

    而諸将以五月二十四日出師,慮兵少或不敵,甫交綏即退。

    常青又請兵一萬,賊得以其暇蠶食各村,不從者辄殺。

    于是遍地皆從賊。

    莊大田驅以擾府城,林爽文驅以擾諸羅,勢益熾。

    迨官兵從鄰省調至閩,又守風過海,凡兩三月,則我兵僅增萬而賊已增十餘萬矣。

     諸羅為南北之中,林爽文必欲陷之。

    自六月中攻圍,連日夕不止。

    大紀與兵民共守。

    常青先後遣總兵魏大斌、參将張萬魁、遊擊田藍玉、副将蔡攀龍、貴林等三度往援,皆為賊所截。

    張、魏、田、蔡僅得入城,損兵大半;貴林及遊擊楊起麟、都司杭富等皆被戕于賊。

    諸羅之圍益密,入者不能再出。

    大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