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瀛紀事
關燈
小
中
大
素、林成、林快、江近、許三江、陳傑等二百餘人,擒僞彰化縣劉懷清及賊目張火、蔣挺、林茂、何從龍等,訊知逆爽已挈其眷屬由火焰山入内山而逸。
随即率兵分路搜剿,截守要隘,鏟平大裡杙城塹,毀其巢,獲大小炮一百六十餘位、鳥槍二百三十餘杆、稻谷數千石、牛八百餘頭,其餘器械不可勝計。
即将槍炮、器械運往鹿港封貯,牛、榖賞給兵民。
凡難民及脅從為匪者,遵旨撫慰,無不感激再生,歸莊安業。
毀巢時并獲北路協副将關防一、北路都司關防一、鹿仔港理番同知關防一、諸羅縣印一、南投縣丞關防一、貓霧拺巡檢印一,均請解部另鑄。
社丁杜敷招賊目陳泮來歸。
同知徐夢麟自大甲軍營來。
知府楊廷理自郡領義民亦至。
福侯令知府楊往平林口招撫難民,截捕逆首;令同知徐回牛罵頭,協同兵民嚴防隘口。
獲洪智。
智署南投縣丞,被掠,至是投赴軍營。
福侯鞫之。
據供:初匿王生家,尋自盡,生救之;後被執于賊,又自盡,賊亦救之,而不能出。
福侯謂偷生無恥,未便因其未經從賊,稍為寬貸,應請旨正法,以示懲戒。
以軍務故,至二十八日乃奏。
十有二月四日(丁酉),大兵自平林進發;〔五日〕(戊戌),至集集埔。
賊于溪磡堅築石壁,橫塞道路,山上皆賊營,列以槍炮。
福侯分遣統領普爾普等繞山進剿,超勇侯海蘭察等率巴圖魯侍衛涉溪夾攻,屯練兵攀援倒壘,槍箭齊發。
賊衆大潰,堕崖赴壑率皆淹斃。
遂于科仔坑、林圯埔、藤湖日、流藤坪、歸仔頭、清水溝各要隘,分遣統領侍衛率兵固守。
社丁杜敷縛逆爽之父林勸、母曾氏、弟林壘、妻黃氏至大營。
時郡城道路複梗,麻豆、茅港尾等莊尚有餘匪嘯聚往來。
遊擊黃象新殺賊目徐英、陳騁等,獲首級數十。
十有八日(辛亥),嘉勇侯福康安分兵進剿小半天。
時賊踞小半天山頂,内築石壁,外列木栅,斷大樹以塞要路,為死守計。
我兵猿攀蟻附而上。
賊乘栅投石放炮,抵死相拒。
屯練、廣西諸兵騰踴而上,倒其木栅,賊匪潰散,生擒賊目林追、林二、林添、孫東海、王若敬等。
逆爽逃入埔裡番社。
因遣通事番丁防守阿裡山。
将軍恒瑞、總兵許世亨駐兵小半天山下,總兵普吉保駐科仔坑口,領隊普爾普駐科仔坑,仍率兵番由内木栅橫截。
将軍鄂輝同總兵穆克登阿駐大半天,副将格繃額駐清水溝,福侯、海侯駐東埔納,仍率兵由歸仔頭入埔裡山搜捕。
并令參将張奉廷防禦淹水莊,參贊舒亮防禦歸仔頭,參将琢靈阿防禦集集埔,遊擊葉有先防禦盧厝莊,翼長六十七、遊擊吳琇分防大裡杙,守備潘國材防禦東大墩,都司敏祿防禦軍功寮,副将徐鼎士防禦沙裡巴來,遊擊裴起鳌防禦犁頭店,同知徐夢麟由三貂至内山率生番橫截蛤仔欄,知府楊廷理督運各路軍饷。
〔二十五日〕(戊午),進搜拺社、麻着社等處。
〔十七日〕庚申,至獅仔頭社,遂由打鐵寮、蝦骨社、合歡社、炭窯搜捕。
數日間沿山擒殺六千餘匪,獲槍炮刀矛數千,餘匪四散奔竄。
惟賊目何有志依逆爽向中港而逃。
五十有三年春正月四日(丁卯),獲北路賊首林爽文于老衢崎,及賊目何有志、賊弟林躍興同時擒獲,并檻送京師,伏誅。
義民首高振因獲賊首,專折具奏,奉旨以守備用。
十日(癸酉),巡撫徐嗣曾抵台灣。
先是,嘉勇侯福康安于五十二年十一月奏請撫恤及城工等事移咨巡撫來台,董率經理。
其巡撫印務交布政使司伍拉納代理,布政使司印務交興泉道萬锺傑代理。
十有四日(丁醜),嘉勇侯福康安進剿南路。
福侯遣領隊普爾普及副将謝廷選等由内山僻徑直趨大武隴北面,将軍鄂輝領兵由西路哆啰嘓、洗布埤巡剿,參将特克什布、遊擊葉有先沿山搜捕,遊擊吳琇為大兵後勁。
〔十五日〕戊寅,紮營灣裡溪。
〔十六日〕己卯,進攻牛莊,獲賊目陳獻瑞等。
中路之賊大潰。
大目降、九社口、本縣莊、大武隴、大埔、十八重溪等處賊瑞等。
中路之賊大潰。
大目降、九社口、本縣莊、大武隴、大埔、十八重溪等處賊悉平。
二十有四日(丁亥),重複鳳山城。
〔十九日〕(壬午),嘉勇侯福康安統兵抵南潭,有匪夥葉械投順,許之。
遣副将張芝元、知府楊廷理帶兵五百人前往安撫,仍親率大兵南下。
〔二十四〕(丁亥),至南仔坑。
賊據險抗拒,我兵争先迎敵,大破之,遂乘勝冒雨而進,收複鳳山城。
即遣副将伍達色率兵守衛。
又遣副将張芝元、知府楊廷理直抵水底寮,寮在台灣極南,負山面海,地勢險遠。
時南北賊匪竄入者四出攻擊。
副将張與知府楊乘勢沖殺,賊乃潰。
次日(戊子),賊數組于海岸,抵死相拒。
福侯、海侯四路抄殺,出其不意,橫沖賊陣。
賊衆奔入海中死者,屍流如雁鸄。
生擒賊目藍九榮等十九人。
候補守備義民首鄭其仁陣亡。
二月五日(戊戌),獲南路賊首莊大田于琅■〈王喬〉。
琅■〈王喬〉為台地極南,其内山十八社皆生番所居,外則柴城等處,迫近海岸,鳥道崎岖,林箐稠密。
時逆田奔竄于此。
嘉勇侯福令侍衛烏什哈達等率兵由海道進,超勇侯海蘭察、将軍鄂輝由山路進。
福侯親統大兵至風港,越箐穿林,行三十裡。
賊從林中突出。
适三路之兵俱至,痛戮之,生擒一百四十餘人。
賊退據柴城。
福侯複令總兵穆克登阿領屯番兵為一隊,總兵許世亨、岱德領黔兵為一隊,總兵梁朝桂、張朝龍領粵東兵為一隊,遊擊王宣、李隆領粵西兵為一隊,山豬毛義民副理劉繩祖等領粵莊義兵為一隊,都司莊錫舍、北路義首黃奠邦、鄭天球、張元勳、藍應舉等各帶所管義民為一隊,自山梁排列,相次而下,沿海密布。
自辰至午,擒殺二三千,餘賊被我兵槍斃及入水死者無算,遂獲賊首莊大田及賊弟莊大韭與簡天德、許光來、許尚等四十餘人,又獲逆田之母黃氏及賊衆八百餘人。
柴城民與各社生番縛獻賊匪三百餘人,盡殺之,乃還械逆田抵郡,病亟,總督常令速磔之。
福侯遣鳳山知縣張升吉駐東港,赈撫難民。
以鳳山城南面打鼓山麓,北負龜山,地窪下,可環俯而瞰城内,兩經賊陷,官署民居蕩然無存,奏請于十五裡之埤頭移建縣治。
逆田既誅,其養子天儀、天養、孫阿若、妻盧氏、媳陳氏等及賊目蔡福、謝桧、葉省等各家屬,亦俱緝獲。
又獲賊目陳秀英等三十餘人,股頭及匪黨四百六十餘人。
又于大武壟獲逆爽弟林勇、賊目陳甯等五人。
惟逆田次子天畏後獲。
凡傳會之嚴煙、首陷大墩之劉升、投誠複叛之陳泮,均無網漏,檻送京師伏誅。
餘賊斬于市。
台灣平。
十有七日(庚戌),嘉勇侯福康安班師入台灣郡城。
班師後,領隊普爾普、超勇侯海蘭察及侍衛巴圖魯等俱領兵内渡。
将軍恒瑞奉旨進京。
柴大紀以贻誤革職拏問,以陸路提督蔡攀龍調補。
水師提督總兵梁朝桂升授陸路提督。
總兵普吉保調補台澎鎮總兵。
新授福州将軍魁倫渡台協理善後事宜。
總兵許世亨升授浙江甯波提督,副将張芝元升授建昌總兵。
常青奉旨進京。
按察使司李永祺、台灣道永福被議。
台灣府知府楊廷理護理台灣道事。
淡水同知徐夢麟署台灣府事。
江南泰州知州袁秉義署淡水同知事。
此外奏請升調有差。
義民首俱奏請擢用授職者,自四品以下給頂戴者二百餘人。
奉旨改諸羅縣為嘉義縣。
嘉勇侯福、超勇侯海均奉旨晉封公爵,賞紅寶石帽頂、四團龍補服、黃帶紫缰。
以生番向義,令其入觐。
巡撫徐嗣曾督同道、府、廳、縣佐貳撫恤災黎及一切善後事宜。
工部侍郎德成奉命抵台灣,相度城垣,奏請台郡及嘉義縣俱改建土城。
夏五月十日(辛未),大學士嘉勇公福康安内渡凱旋。
&mdash&mdash錄自東方學會印行「史料叢刊初編」。
随即率兵分路搜剿,截守要隘,鏟平大裡杙城塹,毀其巢,獲大小炮一百六十餘位、鳥槍二百三十餘杆、稻谷數千石、牛八百餘頭,其餘器械不可勝計。
即将槍炮、器械運往鹿港封貯,牛、榖賞給兵民。
凡難民及脅從為匪者,遵旨撫慰,無不感激再生,歸莊安業。
毀巢時并獲北路協副将關防一、北路都司關防一、鹿仔港理番同知關防一、諸羅縣印一、南投縣丞關防一、貓霧拺巡檢印一,均請解部另鑄。
社丁杜敷招賊目陳泮來歸。
同知徐夢麟自大甲軍營來。
知府楊廷理自郡領義民亦至。
福侯令知府楊往平林口招撫難民,截捕逆首;令同知徐回牛罵頭,協同兵民嚴防隘口。
獲洪智。
智署南投縣丞,被掠,至是投赴軍營。
福侯鞫之。
據供:初匿王生家,尋自盡,生救之;後被執于賊,又自盡,賊亦救之,而不能出。
福侯謂偷生無恥,未便因其未經從賊,稍為寬貸,應請旨正法,以示懲戒。
以軍務故,至二十八日乃奏。
十有二月四日(丁酉),大兵自平林進發;〔五日〕(戊戌),至集集埔。
賊于溪磡堅築石壁,橫塞道路,山上皆賊營,列以槍炮。
福侯分遣統領普爾普等繞山進剿,超勇侯海蘭察等率巴圖魯侍衛涉溪夾攻,屯練兵攀援倒壘,槍箭齊發。
賊衆大潰,堕崖赴壑率皆淹斃。
遂于科仔坑、林圯埔、藤湖日、流藤坪、歸仔頭、清水溝各要隘,分遣統領侍衛率兵固守。
社丁杜敷縛逆爽之父林勸、母曾氏、弟林壘、妻黃氏至大營。
時郡城道路複梗,麻豆、茅港尾等莊尚有餘匪嘯聚往來。
遊擊黃象新殺賊目徐英、陳騁等,獲首級數十。
十有八日(辛亥),嘉勇侯福康安分兵進剿小半天。
時賊踞小半天山頂,内築石壁,外列木栅,斷大樹以塞要路,為死守計。
我兵猿攀蟻附而上。
賊乘栅投石放炮,抵死相拒。
屯練、廣西諸兵騰踴而上,倒其木栅,賊匪潰散,生擒賊目林追、林二、林添、孫東海、王若敬等。
逆爽逃入埔裡番社。
因遣通事番丁防守阿裡山。
将軍恒瑞、總兵許世亨駐兵小半天山下,總兵普吉保駐科仔坑口,領隊普爾普駐科仔坑,仍率兵番由内木栅橫截。
将軍鄂輝同總兵穆克登阿駐大半天,副将格繃額駐清水溝,福侯、海侯駐東埔納,仍率兵由歸仔頭入埔裡山搜捕。
并令參将張奉廷防禦淹水莊,參贊舒亮防禦歸仔頭,參将琢靈阿防禦集集埔,遊擊葉有先防禦盧厝莊,翼長六十七、遊擊吳琇分防大裡杙,守備潘國材防禦東大墩,都司敏祿防禦軍功寮,副将徐鼎士防禦沙裡巴來,遊擊裴起鳌防禦犁頭店,同知徐夢麟由三貂至内山率生番橫截蛤仔欄,知府楊廷理督運各路軍饷。
〔二十五日〕(戊午),進搜拺社、麻着社等處。
〔十七日〕庚申,至獅仔頭社,遂由打鐵寮、蝦骨社、合歡社、炭窯搜捕。
數日間沿山擒殺六千餘匪,獲槍炮刀矛數千,餘匪四散奔竄。
惟賊目何有志依逆爽向中港而逃。
五十有三年春正月四日(丁卯),獲北路賊首林爽文于老衢崎,及賊目何有志、賊弟林躍興同時擒獲,并檻送京師,伏誅。
義民首高振因獲賊首,專折具奏,奉旨以守備用。
十日(癸酉),巡撫徐嗣曾抵台灣。
先是,嘉勇侯福康安于五十二年十一月奏請撫恤及城工等事移咨巡撫來台,董率經理。
其巡撫印務交布政使司伍拉納代理,布政使司印務交興泉道萬锺傑代理。
十有四日(丁醜),嘉勇侯福康安進剿南路。
福侯遣領隊普爾普及副将謝廷選等由内山僻徑直趨大武隴北面,将軍鄂輝領兵由西路哆啰嘓、洗布埤巡剿,參将特克什布、遊擊葉有先沿山搜捕,遊擊吳琇為大兵後勁。
〔十五日〕戊寅,紮營灣裡溪。
〔十六日〕己卯,進攻牛莊,獲賊目陳獻瑞等。
中路之賊大潰。
大目降、九社口、本縣莊、大武隴、大埔、十八重溪等處賊瑞等。
中路之賊大潰。
大目降、九社口、本縣莊、大武隴、大埔、十八重溪等處賊悉平。
二十有四日(丁亥),重複鳳山城。
〔十九日〕(壬午),嘉勇侯福康安統兵抵南潭,有匪夥葉械投順,許之。
遣副将張芝元、知府楊廷理帶兵五百人前往安撫,仍親率大兵南下。
〔二十四〕(丁亥),至南仔坑。
賊據險抗拒,我兵争先迎敵,大破之,遂乘勝冒雨而進,收複鳳山城。
即遣副将伍達色率兵守衛。
又遣副将張芝元、知府楊廷理直抵水底寮,寮在台灣極南,負山面海,地勢險遠。
時南北賊匪竄入者四出攻擊。
副将張與知府楊乘勢沖殺,賊乃潰。
次日(戊子),賊數組于海岸,抵死相拒。
福侯、海侯四路抄殺,出其不意,橫沖賊陣。
賊衆奔入海中死者,屍流如雁鸄。
生擒賊目藍九榮等十九人。
候補守備義民首鄭其仁陣亡。
二月五日(戊戌),獲南路賊首莊大田于琅■〈王喬〉。
琅■〈王喬〉為台地極南,其内山十八社皆生番所居,外則柴城等處,迫近海岸,鳥道崎岖,林箐稠密。
時逆田奔竄于此。
嘉勇侯福令侍衛烏什哈達等率兵由海道進,超勇侯海蘭察、将軍鄂輝由山路進。
福侯親統大兵至風港,越箐穿林,行三十裡。
賊從林中突出。
适三路之兵俱至,痛戮之,生擒一百四十餘人。
賊退據柴城。
福侯複令總兵穆克登阿領屯番兵為一隊,總兵許世亨、岱德領黔兵為一隊,總兵梁朝桂、張朝龍領粵東兵為一隊,遊擊王宣、李隆領粵西兵為一隊,山豬毛義民副理劉繩祖等領粵莊義兵為一隊,都司莊錫舍、北路義首黃奠邦、鄭天球、張元勳、藍應舉等各帶所管義民為一隊,自山梁排列,相次而下,沿海密布。
自辰至午,擒殺二三千,餘賊被我兵槍斃及入水死者無算,遂獲賊首莊大田及賊弟莊大韭與簡天德、許光來、許尚等四十餘人,又獲逆田之母黃氏及賊衆八百餘人。
柴城民與各社生番縛獻賊匪三百餘人,盡殺之,乃還械逆田抵郡,病亟,總督常令速磔之。
福侯遣鳳山知縣張升吉駐東港,赈撫難民。
以鳳山城南面打鼓山麓,北負龜山,地窪下,可環俯而瞰城内,兩經賊陷,官署民居蕩然無存,奏請于十五裡之埤頭移建縣治。
逆田既誅,其養子天儀、天養、孫阿若、妻盧氏、媳陳氏等及賊目蔡福、謝桧、葉省等各家屬,亦俱緝獲。
又獲賊目陳秀英等三十餘人,股頭及匪黨四百六十餘人。
又于大武壟獲逆爽弟林勇、賊目陳甯等五人。
惟逆田次子天畏後獲。
凡傳會之嚴煙、首陷大墩之劉升、投誠複叛之陳泮,均無網漏,檻送京師伏誅。
餘賊斬于市。
台灣平。
十有七日(庚戌),嘉勇侯福康安班師入台灣郡城。
班師後,領隊普爾普、超勇侯海蘭察及侍衛巴圖魯等俱領兵内渡。
将軍恒瑞奉旨進京。
柴大紀以贻誤革職拏問,以陸路提督蔡攀龍調補。
水師提督總兵梁朝桂升授陸路提督。
總兵普吉保調補台澎鎮總兵。
新授福州将軍魁倫渡台協理善後事宜。
總兵許世亨升授浙江甯波提督,副将張芝元升授建昌總兵。
常青奉旨進京。
按察使司李永祺、台灣道永福被議。
台灣府知府楊廷理護理台灣道事。
淡水同知徐夢麟署台灣府事。
江南泰州知州袁秉義署淡水同知事。
此外奏請升調有差。
義民首俱奏請擢用授職者,自四品以下給頂戴者二百餘人。
奉旨改諸羅縣為嘉義縣。
嘉勇侯福、超勇侯海均奉旨晉封公爵,賞紅寶石帽頂、四團龍補服、黃帶紫缰。
以生番向義,令其入觐。
巡撫徐嗣曾督同道、府、廳、縣佐貳撫恤災黎及一切善後事宜。
工部侍郎德成奉命抵台灣,相度城垣,奏請台郡及嘉義縣俱改建土城。
夏五月十日(辛未),大學士嘉勇公福康安内渡凱旋。
&mdash&mdash錄自東方學會印行「史料叢刊初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