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瀛紀事

關燈
一千人來郡,台灣道永福、同知楊廷理、知縣王露撥所領義民一千五百人,請于提督黃,饬令遊擊延山率所領之兵,安平遊擊鄭嵩率兵二百人同往大湖協剿,遂複鳳山城。

     三月八日(丙子),鳳山複陷,遊擊延山、鄭嵩、同知王隽死之。

     時總兵郝壯猷遣遊擊鄭嵩往新港剿捕,參将瑚圖裡往山豬毛汛會署都司邵振綱剿捕。

    而賊分攻粵莊及鳳山城,僞遣人赍都司邵請援公文,钤用南路參将印。

    總兵郝不知其計,遂遣遊擊鄭嵩領兵援之。

    賊先于硫磺溪築壩蓄水,乘我兵甫渡,掘壩決水,賊衆突出,兵民溺死者數百人。

    提督黃又調遊擊蔡攀龍兵八百人回郡,而鳳山城兵單勢弱,遂複陷。

     九日(丁醜),總督常青奉命渡台督剿,原任台灣道楊廷桦補授台灣府知府。

     總督常青甫入鹿耳門,即得鳳山重陷信,飛劄調兵,令同知楊廷理選募義民六千人分防協守,遊擊蔡攀龍領兵九百人仍守小南門外之桶盤棧,遊擊曾紹龍、守備李步雲領兵六百人守東門外之草店尾,遊擊邱維揚、守備黃象新領兵七百人守北門外之柴頭港,副将丁朝雄領兵三百人防護海口,參将潘韬領兵五百人守護城中。

    奉旨以黃仕簡、任承恩調度失機,均革職遞刑部治罪。

    其水師提督印務暫交總督常青代理,陸路提督印務以江南提督藍元枚飛渡鹿港代理,授參贊。

    又特簡原任兩湖總督李侍堯總督閩浙,籌辦軍需糧饷事務,駐紮廈門。

    總督常青特授兩湖總督銜,督守台灣郡城。

    總兵郝壯猷自打鼓港師散遁回,奉命即于軍前斬之。

    先是陸路提督任承恩,自正月〔六日〕(乙亥)至鹿港,時彰化城經義民恢複之後,空城難守,把總陳邦光退駐鹿港。

    鹿港距彰化城二十裡。

    提督任在許厝寮剿賊。

    千總黃榮、吳聯貴陣亡,遂因兵少賊多,久住不戰。

    賊匪則屯聚外快官、瓦磘尾等莊,連陷柳樹岚、吳厝莊、涼傘樹等粵莊、内快官、倒廍、北投、本縣等泉莊。

    總兵普吉保及副将林天洛所領兵六千人,經提督黃仕簡奏令會同總兵柴大紀合攻鬥六門。

    總兵普吉保由諸羅取道鹿場,直抵鹿港,駐浦心莊。

    時逆爽及陳泮等屯聚大裡杙、烏日莊、大墩、八卦山等處,葉省、蔡福等屯聚鬥六門、水沙連、庵古坑等處,肆行焚劫。

    愚民皆被迫脅,是以日聚日多,披猖殊甚。

     二十有七日(乙未),賊衆攻郡,敗之。

    莊錫舍來降。

     郡城自賊重踞鳳山後,匪衆日熾,間日圍攻。

    〔二十六日〕(甲午),南路賊莊大田至離城十五裡之崁頂,先遣賊目分營挑戰以示弱。

    〔二十七日〕(乙未),逆田率攻大東、小南二門,莊錫舍攻大南門,番婦金娘攻小東門,北路賊許尚等分攻大小北門。

    自卯至午,箐坎中賊衆蟻聚,旗幟紛列,槍炮若雨。

    安平副将丁朝雄于紅毛城中得舊貯大炮十餘位,掘地得大炮子百枚,連夜運置各營,賊至辄轟擊之,直達數裡,殲賊無算。

    莊錫舍,泉人也,有弟莊達德者,勸其歸順,遣丁莊允赴郡,告之莊子才。

    子才時館于道役,因給以書,被台灣道永令同知楊廷理訊問得實,令其赍劄往谕來歸。

    及錫舍攻大南門,先夕遣人來告。

    總督常遣參将特克什布率兵二百人往偵之,錫舍乘間入詣投誠。

    總督常即令其率黨建功。

    時賊四面攻擊,日夕将退,錫舍倒戈相向,呼聲動地。

    同知楊與遊擊蔡乘勢追殺,賊敗去,錫舍即住劄大湖,冀得擒賊,以功贖罪焉。

    自是賊匪或時來侵擾,或假道攻擊,皆先期預知者,錫舍敗其謀也。

    逆田聞錫舍既降,旋誘至離城十五裡之南潭,陰使人羁縻之,而日虛張聲勢,每夜沿莊放火,城中兵少,未能分剿,日惟固守。

    而諸羅、大埔林、打貓、牛稠山等處賊匪分屯,亦不時攻擾。

    總兵柴大紀數請添兵于總督常,因令參将潘韬領兵一千人由海道往援之。

     夏四月八日(乙巳),廣東肇慶協副将官福領兵二千五百人、香山協副将謝廷選領兵一千五百人至。

     時麻豆等三十八莊莊民請兵協剿,總督常乃撥兵三百人應之。

    莊旋陷,千總盧思聰陣亡。

     五月三日(己巳),總兵柴大紀、普吉保會兵于土庫。

     比為此會者,議攻鬥六門也,不果而還。

    于是良民被脅,盡為賊有。

     八日(甲戌),新任淡水同知徐夢麟會副将徐鼎士、都司朱龍章、幕友壽同春抵白石湖山下,安撫居民。

     淡水自壽同春克複之後,漳、泉、粵民尚能和輯,而大甲溪逼近賊巢,壽因率義勇赴鹿港谒提台任,意圖合攻。

    既以兵少辭歸塹城。

    而白石湖、金包裡、七堵、八堵、三貂等處之漳、泉、粵人分莊互殺,漳人半屯于白石湖山上。

    同知徐夢麟自泉州領印抵艋舺,延壽同春為幕友,馳檄曉衆,遣邏卒往白石湖傳谕開導,約以五月八日下山就撫。

    至期,會副将徐鼎士、都司朱龍章、幕友壽同春及新莊巡檢王增錞抵山下,就撫者僅數十人,餘懷疑不果。

    即将數十人挈回安置。

    越五日,複往山中,人争來就撫。

    惟原任竹塹都司彭喜自知罪重,潛伏不出,旋為兵役所獲。

    金包裡、七堵、八堵等處,聞風解散,不下萬餘人。

     十有一日(丁醜),總督常青帥師克南潭。

     時莊錫舍擒僞女軍師金娘及其賊衆,又獲南路僞元帥王坑郎及賊黨林洪,檻送京師,伏誅。

    山豬毛義民副理劉繩組率義民一千三百餘人,護送鳳山參将瑚圖裡領兵百餘人來郡。

     十有九日(乙酉),福州将軍參贊恒瑞協同侍衛八人領兵一千人及溫州鎮總兵魏大斌領兵一千人至。

     是時,郡城糧富兵足,而鳳山久陷。

    總督常青議進兵,令副将蔡攀龍、參将特克什布、同知楊廷理為前隊,以溽暑不能速行,于城外紮營七處。

     六月八日(甲辰),會兵于大甲溪。

     大甲之為溪也,兩山對峙,南彰、北淡,溪間其中,源發内山,湍流迅急,直達于海。

    迫近牛罵頭、葫蘆墩、紅圳頭,與大裡杙唇齒相依,地勢由高而下,稍平坦,易于俯制。

    時溪南皆賊,惟千總袁良熺率兵二百人同義民守禦,力疲糧匮,各懷去志,而賊勢愈張。

    同知徐夢麟招集義民,倚大甲之溪而扼其險,申請提督藍發兵,檄請副将徐鼎士自艋舺移兵來援,兵久不至,淡北居民困甚。

    既而提督藍委守備潘國材率兵六百人赴大甲會剿,副将徐亦領兵八百人同都司朱龍章會于大甲。

    同知徐複招募義民、番兵數千人,結營溪口、六塊厝、南浦舊社分守之。

    命工鑄大小炮二百餘位,屢用潰賊。

    至是,淡北遂恃以無恐。

     二十有四日(庚申),援諸羅,殺賊目葉省。

     賊攻鹽水港甚猛,總兵柴大紀告急于總督常。

    檄總兵魏大斌、副将詹殿擢領兵一千五百人往援,困于鹿仔草,不能進。

    複令遊擊藍田玉率兵千人,由海道往援。

    賊集如蟻,以數萬計。

    營中點大炮擊之,斃賊目葉省。

     秋七月三日(戊辰),總兵魏大斌援兵自鹿仔草進發。

     賊聞兵至,先盡削田塍,引水灌注,兵不能進,仍回鹿仔草。

    〔七日〕(壬申),請兵于總督常。

    〔八日〕(癸酉),遂令侍衛二人及參将特克什布、遊擊張萬魁領兵一千四百人援之。

    〔十三日〕戊寅,總兵魏大斌複領兵自鹿仔草進剿,抵倒店,賊佯出迎。

    至莊口,伏賊四起,我兵被傷甚衆。

     二十有一日(丙戌),廣東遊擊馬文龍領惠來、增城各營兵一千人至。

     〔二十五日〕(庚寅),飓風大作,繼以驟雨,諸營賬房半被折損。

    各營兵不服水土,率多病亡。

    知府楊廷桦亦病笃。

    總督常以同知楊廷理代理府事。

     八月五日(庚子),按察使司李永祺複來台督辦糧饷,廣東右翼鎮兵亦至。

    〔七日〕(壬寅),奉廷寄,饬令進兵諸羅;升柴大紀為水師提督,授參贊。

     十有一日(丙午),廣東副都統博清額汪甯、将軍永慶領兵至。

     十有六日(辛亥),總督常青遵旨統兵進剿諸羅。

     時霪雨連旬